刘范这才向他们解释,说他早已决意开战。只是惧怕开战后内部有人暗通朝廷,又为了让全西州的官吏万众一心,所以这才设下一个鸿门宴。主战派惊魂未定,在刘范抚慰之后,这才平复一下。由此,刘范之下,再无投降派。
第四百一十六章 称帝之争()
宴席很快就结束了。刘范走出议事堂,贾诩也跟在身后。刘范站在议事堂的门槛上望下俯瞰,只见重重台阶之下,全是残破不堪的肢体,或者是缺少首级的尸体。尸体横七竖八的乱堆叠在议事堂之下,让整个广场显得十分杂乱不堪,尚未凝结而仍在流淌着的献血,流淌在广场之上,将广场上的大理石地砖都染红了,还流进了地砖之间微小的缝隙之中,将缝隙注满。从刘范的角度往下看时,十分的壮观。为献血所染红的地砖,缝隙却更为艳红,看起来地砖是被用了红色颜料划分开来一样,十分的漂亮。
空气之中,仍然漂浮着熏天的血腥味,仿佛这是个屠宰场一般。远处飞来了一群群乌鸦,它们是循着血腥味远道而来,要来大快朵颐一顿。但尸体很快人抬走,只有满地的献血。苍蝇也一群群地在广场上嗡嗡地叫。
刘范望着那被人血染得通红的广场,陷入了沉思。这样的场景,刘范这一生,还不知道要看到多少幕。刘范猜想,今天这样的场面,不会是最后一次,更不会是最为血腥的一次。匡正天下、一统天下的道路上,必将是血染沙场,步步惊心。刘范要走上至尊之位,就只能一步一步踩在敌人的尸体垒成的台阶。一步一个脚印,都踏在敌人的献血里。这时候,刘范忽然理解了曹操为何千方百计都要反对他救天下的初心了。杀戮太甚,伤亡太多,终将是一场血雨腥风。但刘范不得不这么做。也许,杀了极少的一批人,就可能救活其他人数更多的一批人,也未尝不可。
刘范看贾诩也沉默不语,说道:“文和,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这些人不过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而已。”
贾诩说道:“若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贾诩指着那些肢体,“那主公无疑是错的。但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主公就是对的。朝廷定会买通主公麾下之人,以为内应。若大军在前线英勇奋战,而这些人却暗中勾结朝廷,在大后方兴风作浪,肆意妄为的话,就会对在前线的大军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险。杀了他们,不过是杀鸡儆猴,让其他的人继续忠于主公,不敢勾结朝廷。如此一来,西州方可人心安定。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之死,无疑是有利于整个西州的。”
刘范点点头,不再说话。然后,又给刘诞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在各个官吏身边安插间谍,一旦发现有人勾结朝廷,可先斩后奏,绝不姑息。
又过了五天,果然,朝廷发布了檄文,宣布刘范为反贼,从汉室族谱上除名,即将发四方大军进讨。檄文很快就传遍天下,天下人都知道了朝廷将要讨伐刘范的消息。消息也很快传到西州来。整个天下,听闻这个消息,无不为之吃惊。天下人都疑惑不已,说刘范多次为国家立有战功,武功赫赫,怎么说成反贼就成反贼了呢?况且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爱民如子,可是天下第一好官,朝廷为何要讨伐他?
这些道理,放在关东州郡的百姓心里,自然是不会知道的。但消息传到了关西三州来,这里的百姓没有任何疑虑,都是暴怒不已。刘范是他们的父母官,没有刘范的努力,就没有他们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朝廷还曾将刘范软禁在洛阳一段时间,这段记忆,仍然没被关西百姓忘记。而朝廷居然要讨伐他,这让关西民众更加愤愤不平。一时之间,民怨沸腾,关西三州,都爆发了游行示威。不过示威却不是向刘范示威,而是向朝廷示威。
游行示威中,就有锦衣卫的引导。由于锦衣卫的合理引导,民众对朝廷的怨恨才统一宣泄出来。刘范出面抚慰了数次,方才成功。由于民众怒火未消,所以预计要爆发的黄巾贼之乱,也没有在此刻爆发。
在所谓的讨贼诏书颁布的当天,刘范就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军政会议。刘范拿着朝廷分发的檄文,仔仔细细地看过了一般。这檄文,是何进的幕僚陈琳所写,写得文采飞扬,慷慨激昂,但就是少了很多理由。在檄文上,对刘范反贼身份的认定,就是长期以来朝廷不敢透露的洛阳之变的经过。洛阳之变中,刘范不仅将西域财货藏为己用,更兴兵进犯关中之地,这让朝廷最为怨恨,故而列为刘范造反的第一条。
刘范看完之后,又让田丰将檄文念出。檄文之上,除了宣布刘范为反贼外,还将刘范帐下的谋臣武将,以及官府官吏等,都列入了反贼行列之中。针对官爵高低,对包括刘范在内的反贼首级,朝廷还清清楚楚地拟定好了赏金,刘焉和刘范的首级值五亿,田丰和贾诩值三亿,其他的大将都是一亿。最低的县令督邮,也值三千钱。
众人对此,皆是不屑一顾。刘范说道:“既然檄文已经下发,朝廷不日就将进兵。你们都说说,我将如何?”
田丰站出来,说道:“回禀主公,丰认为,朝廷已将主公贬为反贼。若不自立,则威信扫地,名不正言不顺。故而,丰以为,时下主公头等大事,就是要自立尊号,已对抗朝廷之贬为反贼。有了尊号,西州的百姓才会认同,军士们才会更有战心,我等属下,也好有个盼头。”
刘范知道田丰是什么意思,就说道:“那你们认为,我该当上何尊位合适?”
典韦第一个把手举起来,叫道:“既然朝廷罢免了主公凉州刺史之位,那主公不如称帝,也好和朝廷分庭抗礼,西凉军士知道主公登基称帝后,那自然是愿为主公殊死搏斗!”
马超也激动地说道:“是啊!主公称帝之后,咱们西凉,也是一个国了!朝廷也不敢小觑了我们!”
其他的人,也纷纷附和。刘范听到典韦关于称帝的建议,可是心跳不已。天下何人谁不想做皇帝?何况刘范。刘范心想,眼下如此情形,若是称帝了,确实能激励起人心来。但刘范总感觉,自立现在还应该称帝。
郭嘉站了出来,说道:“禀主公,以嘉之见,主公目前还不宜称帝登基。”
典韦一听这话,就很不满地说道:“郭长史这是什么话?朝廷都削了主公的官职了,证明主公以后不再是昏君的臣子。如果不称帝,难道还要主公做昏君的臣子吗?”
“是啊!眼下主公是为朝廷眼中的反贼,若主公不称帝,那天下人便都会觉得主公是反贼无疑,不会心向主公。”
郭嘉说道:“若是主公称帝,天下人才会心背主公。”
刘范说道:“奉孝此话怎讲?”
郭嘉说道:“禀主公,称帝的话,自然能得到关西一千万人民的拥护,得到大军更加的崇敬。但嘉以为,天下人如今是思汉而不向汉,人心涣散,不在朝廷。天下人之崇敬主公,是因为主公爱民如子,一向体恤百姓。然而在天下人的眼中,主公仍然是朝廷的臣子。纵然朝廷要讨伐主公,以主公为反贼,但天下人不会多少认同。然而,一旦主公称帝之后,可就不一样了。天下人认为主公是臣,不应僭越。而主公却贸然称帝,就会引起天下人的反感,等于是坐实了朝廷对主公之污蔑。到那时,天下人就会听信朝廷之污蔑,将主公视为真正的反贼。如此一来,主公虽然登基称帝,却也是逞一时之快,而引来全天下对主公的反对。这样一来,天下人,不仅有士族,还有人民在内,都会支持朝廷,而一致反对主公。没有了民心的支持,主公虽是皇帝,却无皇帝之实,又有何用?故嘉以为,为了保守起见,主公不宜称帝。”
第四百一十七章 称以凉王()
郭嘉说完,典韦等力主刘范登基践祚的人,都不得不偃旗息鼓,不再鼓吹刘范称帝。刘范听了郭嘉的话,也点了点头。田丰说道:“以属下之见,主公也确实不宜称帝。主公现下不过地有三州,民有千万。而汉室则是百足大虫虽死而未僵,实力依旧强过主公。主公纵然能称帝,以获得西州之支持,但却会引起朝廷最猛烈的攻势。而且,主公依然要拖累于西域二州方圆数千里之地的治理开发,此事并非一蹴而就。在西域治理好之前,主公仍然是处于弱势一方。就算西域开发殆尽,但主公仍然是稍显弱于朝廷。而且,当今皇帝虽是外戚所立,但他登基践祚之程序是正当合法的。
皇帝刘宏统御天下已久,天下人仍然视之为天下共主。且虽然刘宏是解渎亭侯,是汉室旁支。但主公别忘了,若是从汉高祖这一支血脉来计算,自然是主公之汉室血脉最为纯正高贵;然而若是从光武帝这一支血脉来计算的话,则是刘宏更接近于光武帝之血脉。虽然汉高祖是汉室开国皇帝,但却是光武帝中兴汉室。众所周知,光武帝在汉高祖之血脉上,是属于远支旁支,但我朝是光武帝开创。
天下人生活在光武帝之汉朝久矣,而非生活在汉高祖之汉朝,人心自然更加偏向于光武帝之血脉。之所以当初选帝,选择了刘宏,就是因为他是光武帝之血脉。刘宏以前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汉高祖之直系血亲,皆是光武帝之直系血亲。所以,虽然主公是汉高祖直系血亲,但刘宏因其是光武帝血亲,更得人心。天下人认可之皇帝,必定是光武帝之直系血亲为皇帝。而主公若以汉高祖直系血亲之身份僭越帝位,则必定会引起天下人的反对。故而,主公万不可称帝。”
若不是田丰的点拨,刘范倒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刘范一直以来,都以为江夏刘氏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的直系子孙,更靠近于最正统的汉高祖血脉。但刘范这才知道,这个他想的不一样。西汉是汉高祖建立的,而东汉是光武帝建立的。光武帝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光武帝一家已经距离汉室直系很远了,就像刘备一样。但光武帝为了赢得天下人的支持,在建国时仍然定国号为汉。但实际上,由于光武帝对于汉高祖来说是旁支,算不得最为正统。所以,其实两汉之间是两个差不多不同的朝代,而不是一个朝代。为了保持王朝的稳固和取得正统地位,自然东汉不会选择是汉高祖那一支的宗亲作为皇帝,而必须选择光武帝的直系。久而久之,人们就忘记了汉高祖才是汉的正统。刘范,自然在天下人眼里,不算是正统,称帝自然是不得人心。
贾诩也说道:“而且,称帝势必会引来天下侧目。原本主公因实力强大,就已经为天下人所熟知。但这样一样,主公的竞争对手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主公。所有敌人都将矛头对准主公,主公想要平稳地发展自身实力,也就没有可能。因为主公强大而不低调,就会使天下群雄将主公视为头号大敌,必将蜂拥而上,一同攻击主公。而主公仍需要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来发展自身,修炼内功,不宜过于高调。而称帝,更是为天下群雄所不能忍受之事。天下群雄,最为渴望的就是称帝。但天无二日,人无二主,皇帝必须只有一个。若主公僭越帝位,就会引起所有枭雄的围攻,殊为困难。且皇帝不过只是一介虚名,主公是否当皇帝,对于实际利益而言,并无损伤。所损伤者,不过一介虚名罢了。皇帝这个虚名,正可让其他人抢去,然后主公可以顺讨逆,名正言顺地攻打之,必然是无战不胜。又何以争以虚名而引来仇雠乎?”
刘范这才想起后世之中国的处境。对于后世的中国来说,和平的发现环境,才是最为紧要的。若是轻易和美国开战,则改革开放之成果毁于一旦。中国尚未发展到极点,经济就会被战争所摧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奉行韬光养晦政策,就算美国百般挑衅,也不曾轻启战端。而刘范未尝不是这样。开战容易休战难,一旦战争开启,西凉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就会被拖累,久而久之西凉就会一蹶不振。
郭嘉、田丰和贾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刘范分析了称帝之后所带来的后果,这促使刘范下定决心,不再有称帝之想。刘范点点头,说道:“你们三人说得对。眼下我还不能称帝。然而,名不正言不顺,我还是必须有个合适的尊号方可。”
田丰说道:“那主公不如称王。王者,虽不如皇帝那般风光,却也是仅次于皇帝。如果主公称王的话,一方面可以激励西州百姓拥护主公,更可驱使军士们为主公建功立业,封侯拜将。而称王虽然仅次于称帝,但却不是称帝。这样一来,天下人也不会过多地质疑主公。因为主公本来就是冠军侯,距离称王,其间不过隔了一个公爵而已。且主公武功赫赫,当得起称王。最重要的是,就算朝廷将主公从宗谱上除名,但主公身体中仍然流淌着的是汉高祖的血脉,这是朝廷所不能改变的,也是天下人所共为认同的。汉高祖曾在晚年与天下人斩白马盟誓,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讨之。主公是汉室宗亲,若称王,天下人自然不会质疑。”
郭嘉也说道:“再说了,主公手中有三个州,统领着约二百万户人民,如此规模,早已形同一个王国,应该称王。若是主公称公的话,倒是显得多余了。因为本就是冠军侯,距离称公,不过一步之遥。若是主公只称公,就会让朝廷和天下人认为,主公对十军会攻是心生胆怯,所以只敢向前踏出一步,而称公。如此,称公非但能激励人心,还会平白折煞主公之威信,殊为不智。以此观之,称王最合适。”
刘范听了,十分激动。虽然不能称帝,但是称王也是很令人心潮澎湃的。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够称王呢?刘范年纪如此之小,却能做到王位上,也是挺让刘范感到心满意足,甚至是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了。如曹操这等枭雄,到死也不过是魏王,而没有称帝。刘范现在只有三州而称王,刘范都觉得太过超前了。但没有办法,朝廷以全力来攻,如果不称王的话,就会让朝廷所看不起,也会使关西百姓人心不齐只有称王,关西人民才会找到归属感,更对刘范忠心耿耿,对他的统治有认同感。
于是,刘范综合了贾诩、郭嘉和田丰三人的建议之后,决定称王。王号为凉王,建凉王府,因为刘范是在凉地起兵。封刘焉为公,称凉公;封蔡琰为凉王妃,其余妾室并为王妾。同时,刘范也针对朝廷的讨贼檄文,发了一篇檄文,声称朝廷一时昏庸,而将忠臣视为奸佞,所以他要起兵靖难。檄文就称为靖难檄文。刘范本想明着和朝廷对着干,但出于获取大义名分,还是决定改成靖难。这样一来,就不是刘范造反,而是刘范匡扶社稷,匡正朝纲,对他的名声更有利。
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云动()
靖难檄文传到了关东,朝廷得知刘范正式称王后,满朝文武百官,俱是愤愤不平。于是,朝廷就立即启动它的战争机器,开始名正言顺地调动各路大军,一同围剿刘范。
并州晋阳城内,董卓也在做着准备。董卓说道:“此次出兵,实属无奈。若不是苦于朝廷强逼,咱家怎会为汉家卖命?”
李儒说道:“主公,咱们必须要出兵。若不出兵的话,以朝廷如今之兵势强盛,等刘范被消灭之后,第二个遭殃的就是咱们了。但一旦听从朝廷出兵,又会被朝廷趁机削弱。但这也是没有办法,若是在战时大军受损,只能等大军攻入凉州之后,多加抄掠来进行弥补了。”
董卓叹了口气。若不是刘范暗中使并州的粮食减少,人口流失,又让朝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