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范摇摇头,说道:“奉孝言重了,怎可轻言自裁之事?若你自裁了,还有谁能为我解除北线两路大军之威胁?”
郭嘉说道:“主公无忧。北线两军,相较于其他三条战线上的兵马,其实最为容易处置不过。胡人这一军,堪称最为容易化解的一军。胡人虽人众,但却不似匈奴、鲜卑那般团结,而是彼此分散,互不统属,甚至血统也毫不相干。他们之所以听从朝廷之命,妄图南下攻击凉州,无非是听了朝廷的挑唆,又贪恋凉州之富庶繁华,想要在大战之中浑水摸鱼,从凉州这里多搜刮一些财货罢了。对付这一军,其实也简单。既然胡人想要的是财货,而非想要打败我军,取得战略性胜利,那主公不如从府库之中拿出一些财货来贿赂胡人,请之退兵,化干戈为玉帛。胡人见不用大动干戈,就能从主公手里取得他们所急需的财货,必定喜不自胜,心满意足,退兵而还,不再南下。而待主公将东线战场上的敌军击败,就可抽出手来,去偷袭胡人。胡人得到财货之后,又见我军主力在东线,必定对主公无所防备,若偷袭之,必能一举将胡人杀得惨败,主公也可趁机将胡人对凉州侧翼之威胁一举消除。所付出的财货,只不过是让胡人给代为保管而已,主公是半点损失也没有。”
听完了郭嘉对胡人这一军的部署,众人皆是心服口服。刘范说道:“奉孝之计,果真妙哉!想必伊健妓妾、治元我两人庸庸碌碌,贪恋财货,必不识得奉孝之计。待我败了皇甫嵩,再引军奇袭胡人,胡人自当溃败。奉孝真乃国士无双。”
郭嘉摇摇头,说道:“主公不必如此高兴,因为嘉还有另一计对付匈奴,必能让主公更为高兴。主公可知是何计策?”
刘范闻言,十分激动地说道:“奉孝快快说来,是何妙计?”
郭嘉说道:“匈奴人有数十万,兵亦有十数万。凉州北境,又没有任何险要关山,可供固守。若我军主力在东线战场上正与官军等军鏖战,而匈奴趁机偷袭凉州,则凉州不攻自破,拱手让人。匈奴可谓是凉州北境最大的威胁。但要应付匈奴之军,其实比应对胡人更为简单,甚至不必贿赂之,就可使匈奴败退。主公当知,匈奴单于栾提羌渠与须卜骨都侯之间多有不合,且须卜骨都侯更得匈奴人心,早就妄图攀上单于之位。如此一来,倒是简单了。主公可休书一封,寄给须卜骨都侯,邀他在羌渠起兵来进攻西凉之时,对羌渠发起突袭,杀掉羌渠,成为匈奴单于,并许诺承认他的单于之位,使羌渠与须卜骨都侯之间,为了单于之位而自相残杀。而如此一来,不论是羌渠取胜,还是须卜骨都侯取胜,匈奴内战之后,必定是元气大伤,实力大损,没有能力再来攻击凉州。而主公可稳坐钓鱼台,静观匈奴人之间狗咬狗,凉州北境不复有任何威胁,凉州仍然是固若金汤,而主力可肆无忌惮地猛攻东线战场。”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两线作战()
听完郭嘉对匈奴的算计策划,刘范越加庆幸,幸亏是他首先得到郭嘉作为谋士。若是他投靠朝廷的话,他就必败无疑。因为郭嘉之大才,实乃孙膑、孙武之所不及。郭嘉再一次用他的足智多谋,赢得了其他同僚的认可。以前有对郭嘉年纪轻轻而有所轻视的,现在听到郭嘉如此老谋深算,智谋出众,都对郭嘉刮目相看,从对他的俯视而变成了对他的仰视。众人这才回想起来,刘范看人确实是从来不会错。
刘范点点头,说道:“郭奉孝真乃鬼才,不用干戈不用兵,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将对凉州南北威胁巨大的四军一一化解,为乐毅、吴汉之不及。凉州之形势,为东西狭长,从玉门关到街亭、大散关,横跨千里。而凉州之南北,却不过二三百里,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可言。以匈奴、胡人之骑兵,不过一天,就可从凉州之北境,穿插到凉州之南境,沿途城池,俱为摇摇欲坠,危在旦夕。羌中地势险恶,穷山恶水,大军也不容易经过。且若不是朝廷的计划有大牂羌,我等尚未可知仍有大牂羌在于南方。若大牂羌趁机偷袭,羌中必然沦陷。武都郡为凉州抵抗东线大军之第一站,更必为大军粮草囤积之地。若益州派兵围攻武都,则大军危矣。而奉孝却能以一一化解,且不费一兵一卒,真乃国士无双。”
贾诩说道:“属下之献策抵抗东线四军,仍然需要付出流血牺牲,颇为痛心。而奉孝却兵不血刃,解除危机。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战争最为高级之形式,与伐交为不战而战,不杀而杀为最高境界。战争最不可避免者,也是最应该避免者,就是流血牺牲。而奉孝之伐谋伐交,采用不杀之方式,轻松将南北两战线消弥于无形之中,真乃高明。而在下之出战东线,仍要运用到伐兵与攻城,届时损失的将士必将数不胜数。虽然东线大军为最大敌人,但对比起奉孝伐谋伐交,实在是太过下策了。”
郭嘉听着刘范长篇大论地对他夸赞,心里乐开了花。郭嘉说道:“主公过奖,贾先生过奖。世人谁不知,贾先生老谋深算,却又深藏不露,称为毒士。而嘉不过一孺子,怎可与先生相提并论?之所以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过是这两条战线之军,与先生之敌:官军等比起来太过孱弱。先生明见万里,嘉难以望其项背。嘉是麾下最晚归附主公之人,自当要比同僚们多一分努力,多一分尽心,才可立足。为主公化解南北两条战线之后,主公便可将主力用于东线和西线了。”
刘范很满意,郭嘉是聪明人,虽然骄傲,而不傲慢;虽然自信,而不自满。待人接物,仍能做到谦和恭谨,不失高士之风。刘范说道:“好,既然东线已经被贾文和破解,南北两线已经让郭奉孝破解,谁能为我破解西线之军?”很显然,刘范这句话,明显就是说给田丰一个人听的。
田丰会意,立即就站出来,说道:“既然两位已经只把西线留下,那丰自当为主公解决西线战事之忧。首先,丰先为众位解读一下,西线之危险。表面上看,曹操给我们在西线布置的敌人,只有大月氏军与乌孙军。但其实不然,西线之凶险,要远远超过东线之危险。乌孙国自从西域之战后,对我西凉仇恨若灭门之恨,绝不是财货可以使之退兵的。后来,主公又从赤谷之盟中获得乌孙大量的割地赔款,又使乌孙人痛恨我西凉。再者,乌孙自己找死,派浑都靡来挑唆朝廷监禁人质,主公再杀之,又使乌孙视之为血海深仇。所以,乌孙之军,虽无战力,却有战心,不可不防。而且,西域之战中受到主公摧残的,还有大宛和康居两国。虽然朝廷并没有指使乌孙与大宛、康居联合,但乌孙势单力薄,必定要寻求盟友之助。也就是说,乌孙这一军,其实还包括了大宛、康居两军,成第二次三国联军。
而大月氏是为强盛之国,民有数千万,兵有近百万,此诚为不下于大汉之强国,更为我军大敌。大月氏又垂涎于西域之地遍地黄金,商业兴盛,必定要发重兵来攻取西域。大月氏之军,绝不会少于二三十万。而且,大月氏侵占了天竺之地,粮草充裕,资源丰富,绝不是坚壁清野之计能够击退的。大月氏又多为骑兵,比步兵居多的官军势必更难以击败。这是敌人之难以打败。
而我军要想击败乌孙军与大月氏军,也存在着不小的困境。其一,东有官军、并州军、鲜卑军、乌桓军,西有乌孙军和大月氏军,东西之间,横跨数千里。我军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困境。两线作战,意味着军粮之调动供给困难重重,而且数千里运输粮草,粮草在运输途中就会被运输者消耗大半。两线作战更意味着,我军要分兵东西,不能连成一线,不能互相攻守。行军打仗,历来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我军兵分千里,很可能会被逐个击破。其二,西域之地尚未稳定。其中尚有黄巾贼混迹其中。若被大月氏军所激,黄巾贼势必会趁势而上,揭竿而起,重新变为乱匪。黄巾一乱,西域必当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我军出征大月氏与乌孙,恐粮道与后路会被黄巾贼所断。此诚为险恶。”
田丰说的鞭辟入里,字字珠玑,刘范意识到了他在西线的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而且,两线作战,历来是兵家大忌。希特勒就是因为在西线尚未打败英国时,又好死不死地去招惹苏联,导致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之中,最后被夹击而败。希特勒当时还能选择不与苏联作战,先把英国击垮了再说,他还有选择的余地。但刘范基本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两线作战现在已经成为事实了。这意味着,刘范的困境,可是堪比元首之困境了,搞不好就败在两线作战上。
就连郭嘉和贾诩,也对田丰的分析十分认同。届时,刘范不仅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东边有官军、并州军、鲜卑军、乌桓军步步紧逼,西边又有大月氏军、乌孙军犯边之险。而且,西域还会陷入内忧外患如此危险的境地,外有外敌,内有黄巾之乱。西线战场,堪称最为凶险之战场。
第四百一十五章 战意已决()
刘范说道:“西线如此凶险,元皓可有计为我解忧?”
田丰稳重地说道:“丰对此早有计策。西域之困境,是内忧外患,又是两线作战,敌军有黄巾贼、三国联军、大月氏军,一共三支大军,大约数十万之众。对于如此之强大的敌军,丰以为,伐谋伐交,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因为黄巾贼是乱匪贼寇,绝不是能用财货贿赂其退兵的。要彻底打败黄巾贼,才能维护西域开发不受影响,才能保持大军之粮道畅通无阻。而乌孙、大宛和康居,早已视我西凉为血海深仇,势必要趁机打败我军,收复失地。所以,三国联军也不是能说动之、贿赂之退兵的。大月氏为大国。大国者,多奸诈。且大月氏觊觎西域,财货对于西域来说,不足为道,故而大月氏必不会因此而退军。既然伐谋伐交不成,丰以为,对待西线之敌,除了伐兵攻城之外,别无他法。
而要想彻底将西线之敌打败,则必须分清攻击之顺序。大军最优先打击者,就是黄巾贼。攘外必先安内,虽黄巾贼之军,应不会超过数万,然而他们却在西域之内。届时黄巾贼为乱西域,将会对西域之开发造成重大损失,会让主公元气大伤。而且,若大军攻击大月氏和三国联军时,黄巾贼在后方作乱,就会掐断我军的粮道,断了我军的后路,视我军在西域之地也陷入两线作战之泥潭,东有黄巾,西有大月氏。所以,为了彻底减除大军后方之威胁,黄巾必须第一个荡平。然后粮道安全,后方无忧,我军方可游刃有余地攻击大月氏和三国联军。此外,黄巾贼在西域,势单力薄,分散在广阔的西域之地上,很难集结起来,利于各个击破。黄巾贼也较难获得兵器,最多不过抢夺来镰刀来做武器,较为弱小。出于先弱后强、先易后难之考虑,黄巾贼最应先破。”
刘范十分赞同,这就跟做试卷是一样的,都是要先易后难地做试卷。不然,先将精力用于解决难题,最后难题没解开,送分题都没有时间写完,白白浪费时间,一无所获。
田丰说道:“既然是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我军第二优先进击的,就是三国联军。三国联军这次凝心聚力,不易攻破,然而,主公可与伊列联盟,使伊列人袭扰乌孙后方,使乌孙陷入两线作战之困局,而我军从中取利也。至于大宛和康居,此二国之主力军在西域之战中损失大半,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之军。以西凉军之骁勇善战,大宛、康居两军不过是给我军送来首级罢了!以丰度之,我军必能在决战中,将孱弱无力的三国联军一鼓而下,一击必杀!”
赵云等将军十分认同地点点头,虽然西凉军届时要分兵,用于对付三国联军的部曲,必然是少之又少。但西域之战中,西凉军大败三国联军,仅仅伤亡五千多人,就将三国联军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还有一大半的联军投降。三国联军,在诸将看来,还不如官军之州郡兵善战。
田丰说道:“在我军进击三国联军时,大月氏军很有可能趁机包抄我军,袭击我军。为给我军彻底打败三国联军留下时间,丰有一计,可让大月氏军坐观我军将三国联军击败,而不敢轻举妄动,甚至他们要退兵回去。丰之计,就是令锦衣卫在大月氏国内散步谣言,称大月氏西方的安息已经得知大月氏出兵西凉,将要趁机偷袭大月氏。大月氏与安息是为世仇,常年相互交战。大月氏听闻安息来袭之谣言,必定不敢不信,而将西攻西域之大军退回,用之防备安息偷袭。等大月氏查出安息来袭是为谣言时,已经过去至少半个月时日。在这段时间里,我军可尽情尽兴地进击三国联军,甚至趁势将大败之三国收入囊中,化为国土。我军还可趁大月氏不敢轻易西进,在葱铃上选择险要关隘,以拒强敌。”
刘范说道:“元皓之计,当可施行。如此一来,曹孟德之十军会攻,四条战线,都有了明确的应对方法。在南线和北线,由于奉孝之计,已无危险。所以,我要将我军分为两部,一部由我亲自统领,出战街亭与大散关,另一部就由田丰率领,出战西域。众人听令!”
众人皆肃立。刘范说道:“东部,由我亲征,左军师贾诩、长史郭嘉随军,领军大将有典韦、黄忠、张辽、文聘、魏延、阎行、高顺、马超,领步兵十万,重骑兵五千,轻骑兵八万。西部,由右军师田丰指挥,统兵大将有赵云、张颌、庞德和马岱,统领轻骑兵七万。”
众人皆道:“遵命!”
贾诩又说道:“主公之将战,则必须先清除内忧。朝廷此次十军会攻,必定会使三州之中有官吏暗中投敌。主公不如先设一宴,告知他们朝廷十军会攻之计,然后再询问他们是否同意出战,或者请降。若有提议请降者,主公可斩之。”
刘范想了想,还是认为贾诩说的不错。于是,在这次军政会议后的第五天,终于集齐了三州除了州牧以外的所有中上级官吏,因为三个州牧分别是刘焉、刘虞和黄琬,这三个人绝不会背叛刘范。在宴会上,刘范将朝廷即将攻伐西州一事陈述了出来,包括曹操的妙计十军会攻也一并告知。然后,就是考验刘范演技的时候了。
刘范故意装作十分犹豫不决的模样,不知是战是降,征求在场的官吏们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官吏坚决反对刘范投降,认为刘范手里还有二十数万大军,还有西州三州之地,决不能无任何抵抗就投降,而应该奋起反抗,殊死相抗。但不出意料的是,果然会有一批胆小如鼠的官吏站了出来,极力劝服刘范投降于朝廷。因为这样,朝廷或许就可以宽恕他割据西州之罪,西州也就没了战火连天之险。
刘范一直不做声,等到投降派基本上都站了出来,再无人主张投降之后,突然将手中的瓷杯奋力摔在地上。一听到摔杯之号,宴会厅两旁的帷幔后,转出数十个刀斧手。在场的官吏都是些文人,哪里见过如此架势?在惊诧之中,那些投降派一一被刀斧手拖了出去。刺史府中,刀光剑影,血腥味久久未曾散去。等刀斧手一个个拎着人头前来给刘范复命时,那些主战派这才恍然大悟。一扭头,刘范显露出了一个微笑。
刘范这才向他们解释,说他早已决意开战。只是惧怕开战后内部有人暗通朝廷,又为了让全西州的官吏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