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当权;等到皇帝长大了,开始萌生摆脱外戚,自己独掌大权的想法时,宦官替换下外戚,登上政治舞台。除了前三个皇帝以外,莫不如此。”
听着刘范给杨彪的分析,杨彪虽然有些不服气,但还是陷入了沉思。刘范又说道:“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皆是一代明君,故而这三朝没有戚宦之争。但章帝晚期时,外戚当权的苗头开始显露。而之后的孝和帝登基,扫清外戚势力,朝政为之一清。可是孝和帝如此不世明君命太短。从孝和帝驾崩之后,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政治斗争一直持续到今日。这种不正常而极为危险的政治态势,直到今日到还没有停止的趋势,反而是愈演愈烈。”
也许有人会奇怪,怎么汉朝的皇帝都成为“孝某帝”,从来没有皇帝被称为“某宗”的。这是因为汉朝以孝治国,孝是东西两汉最高的国策。所以为了表示皇帝们贯彻国策,汉朝所有皇帝的帝号之前都要加上一个“孝”字。比如,汉武帝实际上全称是汉孝武帝。而称呼皇帝为“某宗”的,则是唐朝之后的事了。“宗”是庙号,唐朝以前的朝代没有庙号。
“如今,张让、赵忠之流受宠之程度,甚至远胜于秦二世时的赵高;国舅何进,也是不亚于昔日梁冀之辈。最高权力的争斗,从来都只有一个胜者,一个死者。如今他们的争斗,早就让戚宦之争达到顶峰。如此病态的政治,会带来什么?毫无疑问,底层的人民受害最大。因为戚宦之争,朝廷也因此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大臣们结党营私,在戚宦之间左右逢源。上至朝廷,下至郡县,官僚们一门心思都放在争权夺利上,其中的忠臣贤臣都人人自危,还有谁肯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吏治腐败,贪官横行。每当地方上交赋税时,各级官员便层层拦截。如此一来,朝廷就收不到足量的赋税,也办不成什么大事。为了让财政保持正常收支,朝廷又只好增加对百姓的赋税。百姓被剥削越重就越穷,就越交不了赋税。”
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
杨彪仔细地听着,都入了迷了,越来越觉得刘范聪明,但也更觉得刘范危险。刘范说道:“本来朝廷的财政就很困难,然后贪官们又对这已经不多的皇粮下手,朝廷的财政又萎缩不少。这样,朝廷又要增加百姓的赋税,这就陷入了一个致命的死循环之中。谁也解不开这个死结。或许有人认为,可以整治吏治,将贪官污吏从官位上赶走。但这些贪官污吏,又或多或少是宦官集团的鹰犬,不然就是外戚集团的爪牙。为了维持在戚宦之争中的均势,他们两个政治集团当然不会让朝廷反贪,削弱自己的势力。”
杨彪闻言,不禁叹了一口气。刘范看了田丰、典韦和赵云三人,他们都是平民出身,祖上三辈都和世家大族没有半毛钱关系。刘范说道:“更可怕的是,当今皇帝上台以后,和以前的孝桓帝一个样,不仅修造宫室,强抢民女,而且还完善了卖官鬻爵的制度。买卖官职,在本朝竟然成为常态!真是令人发指啊!”
听到这里,杨彪的脸色有点不正常,嘴角微微地抽动。因为杨彪不仅自己是因为世家出身而当上官的,而且他还帮他们杨家的子弟买过官爵。
刘范看了看杨彪,说道:“恐怕这一点,杨老太尉应该是深有体会。那些不学无术的东西,花了重金买了官爵,当然上任之后,会从百姓身上剥削回来买官的钱。当然,他们也绝对不会忘了,应该拦截本该上交的赋税。这样一来,百姓和朝廷都会变得越来越穷困,唯有处在百姓和朝廷之间的官员获利,整个国家都被他们拖入深渊中去。”
“这时候,在一旁的世家大族也不忍让利益全让贪官们拿去。对于像太尉大人这样的世家来说,要想趁着时局混乱赚一笔,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投身于贪官污吏中去。由于百姓穷苦,近些年天灾人祸又多,所以很多百姓不得已沦为世家大族的奴仆。”
杨彪闻言,竟然没有出言反对,而是为掩饰尴尬而剧烈地咳嗽。刘范叹了口气,说道:“这么多人都在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剥削压迫百姓,那百姓心非木石,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任人宰割。所以,百姓们迫不得已,所以才发动了举世皆惊的黄巾之乱。”
杨彪听到亲自镇压了黄巾起义的刘范,竟然在为黄巾起义开脱,惊讶之情自不必说。杨彪说道:“是阁下亲手荡覆了黄巾之乱,特别还是阁下替朝廷,替天下人斩杀了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而且阁下还是汉室宗亲。按理说,阁下应该痛恨他们入骨。怎么现在为他们说话?”
刘范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若没有这一件大功,在下又怎会有今日一州之主的威风?但在下已经有些后悔了,或许为了天下,在下实在是应该帮助他们的!当然,前提是他们也不要虐害百姓!”
闻言,杨彪愤怒地用力把酒樽拍在桌子上,质问刘范道:“阁下身为汉室宗亲,甚至还是当今圣上的远方堂弟,虽然现在其实已经裂土封疆,但你始终还是高祖的后代!黄巾贼明摆就是要抢了汉家的天下,阁下怎么敢如此出言不逊?等阁下死后,以何面目见汉家二十二帝?!”
典韦和赵云两人也是对此十分不解。刘范自己就是汉家后代,否认汉家可不就是在否认自己吗?刘范摇摇头,说道:“太尉大人恐怕还是太过迂腐,在下早就有言在先,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只要是贤能之人,谁人坐不得江山?再说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等事便是报应不爽。若是朝廷继续苛待黎庶,包容戚宦,天下迟早都是别人的!说到这里,太尉大人可明白,在下为什么要营救那五六百万流民了吧?”
杨彪点点头,说道:“哦!老夫懂了,阁下是以为,依靠那些个贱民,就能够窃夺神器,谋朝篡位?这倒真是异想天开,奇思妙想!”
典韦在一旁听到这句话不乐意了,一拍桌子,说道:“喂!那老头,你个老不死的怎么说话呢?再说一句试试!”说着,典韦瞪起那一双如铜铃的眼睛,拳头紧攥。
杨彪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上了一定年纪,故而不为所动。赵云赶紧对典韦摇摇头,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
刘范说道:“恶来,不得无礼!”说完,典韦这才哼了一声。
杨彪说道:“阁下未免也太过幼稚了!这天下,没有我们这些世家大族,哪有那么容易取?阁下一进凉州,就对世家门阀大开杀戒,最终必成为取祸之端!”
刘范说道:“连三公之一的太尉都这么设想,看来朝廷是免不了灭亡的那一天了!先贤孟子早已在名著中告诫后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看来太尉大人是官当得太久了,竟没有时间剩下去温习圣贤书!”
杨彪说道:“哼哼!老夫还是很好奇,阁下为什么这么有信心,一定就能安顿好这么多人口?早知道,如果阁下成功了,自然是不世之功,流芳百世,更可以获得这几百万人的人心,统治会更加稳固,将无人可以撼动阁下在西州的地位。但是,一旦阁下有所闪失,那那些贱民就会很快从温顺的绵羊,瞬间变成凶狠的饿狼。他们第一个就是要把失败者,也就是阁下吞噬掉!
到时候,阁下就会从现在光鲜亮丽的一州之主,变成贱民脚下的白骨一具。所有的辉煌和光荣,终将会被贱民们毫不留情地毁掉,化为乌有。阁下为了治理凉州,光复西域,可谓是千辛万苦,费尽心思!阁下可曾考虑过,这么做真的值得吗?嗯?就为了那些贱民,阁下不要命了?”
刘范听言,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没有言语,径自端起一杯酒喝掉。田丰和赵云都没有言语,只是在静静地等着刘范的回应。典韦见刘范不说话。这下急了,指着杨彪愤怒地说道:“老不死的,你可不要蛊惑人心!俺家主公干的事,是千秋万代都歌颂不完的丰功伟业,你一个臭老头又怎么会懂他的雄心壮志?再哄骗俺家主公,俺第一个不答应!”
杨彪闻言,只是抱起双手于胸前,并不言语。像杨彪这样的世家大族出身,都看不起平民出身。刘范还是没有言语。一向识大体的赵云也坐不住了,因为他担心刘范真的被杨彪说动了,以后不会再体恤百姓,而沉沦为杨彪之流,故而竟不顾往日的谦和形象,怒骂杨彪说道:“老匹夫,你休要胡言乱语!我家主公绝不是你们这些只会靠吸食百姓血液存活的蛀虫!还有老匹夫你所说的贱民是何意?昔日秦朝未曾建立时,秦国的祖先也不过是个养马的马倌而已,他的后代照样夺取了天下;说句大不敬的话,就连汉高祖也不过一位亭长,现在老匹夫你不也是在侍奉这位亭长的后代,守护一个亭长的江山吗?”
赵云这番话,说得杨彪无言以对。刘范直到典韦和赵云说完了话,这才突然眉开眼笑,指着有些愣神的典韦和赵云,对杨彪说道:“太尉大人看到了没有?就连在下的部将,区区两个军旅莽汉,都深明大义,心怀大志!您不觉得您很可悲吗?”
杨彪这才明白刘范的意思,原本他还一度满以为他已经把刘范给说动了,这就要把他拉上世家大族的贼船了,可是刘范闹了这一出,让杨彪的希望落空了。
杨彪说道:“且走着瞧吧!”
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见相左()
一听这话,典韦和赵云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杨彪说道:“不过,老夫还是很想知道,为什么阁下和你的部下都如此有把握?要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就是要掉脑袋啊!如果没有半分的把握,阁下怎么敢冒险?”
刘范看了看田丰,想知道田丰对此的意见,却看见田丰摇了摇头。田丰是想,如果杨彪知道了西凉的机密,恐怕朝廷还会依靠机密阻挠刘范安置流民。所以,还是不要多嘴的好。刘范很快就明白了田丰的意思,所以对杨彪说道:“朝廷还有那么多的事务要处理,过了不久,还要着手处理迁徙流民,从东州迁徙到西州。还要继续保持和西凉的通商。这么繁忙,大人竟然还有心思,放在我西凉内部的事务上来!可见大人真是博闻强记,忧国忧民啊!”
看似夸赞的讽刺,最为讽刺。杨彪说道:“莫不是阁下害怕朝廷得知了西凉安置流民的方法,从中掣肘?”
刘范点点头,说道:“朝廷中虽然蠢货居多,以张让和何进为首的蠢货们,真是大行其道。但是污泥之中,更见明珠闪烁。只要有太尉大人这等智者在,在下是一日都不敢安寝啊!更别说把这等机密告诉大人您了!万一朝廷知道以后,反咬一口怎么办?所以,为人处世需谨慎啊!”
杨彪知道,刘范是决不肯说出来了。刘范说道:“再说了,这是我们西凉自己内部的事务,和朝廷无关。朝廷只需要毫无保留地把在朝廷治下受苦受难的流民全都交给在下,然后在下再把相应的佣金付给朝廷,这就够了!至于我们怎么安置流民,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但并不是朝廷该考虑的。送给大人一句话,知道的越多越危险!难得糊涂啊!”
杨彪不置可否。刘范又说道:“再奉劝朝廷一句,一定要善待百姓!在下也是汉室宗亲,自然愿意天下仍然姓刘。但是,要是姓刘的再治理不好天下,苛待百姓,致使天怒人怨,那在下再怎么想保住汉室,也是回天乏术。”
杨彪瞟了一眼一脸诚恳的刘范,根本就不信刘范。杨彪说道:“呵呵,阁下手中握有数十万兵马,拥有天下民望。要是真的想护卫汉室,延续大汉国祚,岂不是举手之劳?然而,阁下还暗怀窃夺神器之志。这次更过分,竟然还敢以下犯上,威逼君父。故而老夫可不敢轻易相信阁下这番貌似大义凛然的话啊!”
刘范说道:“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太尉大人会明白在下的一番好意。现在大人还对局势如此乐观,或许是没有什么远见卓识。一般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朝廷即将走入末路。届时,身为汉室宗亲的在下,自然会挺身而出。如果在下足够好运,或许大汉的国祚还会更长久,尚未可知。”
杨彪说道:“说到底还是要篡位夺权。”
听了杨彪的话,典韦又不乐意了,又是放下筷子,一拍桌子,怒道:“你这老匹夫说的什么话?凭什么那个昏君平日里大鱼大肉,声色犬马的,都坐得江山,而俺家主公施行仁政,爱民如子,偏偏坐不得江山?这上哪说理去?”
赵云也是好打抱不平,不服气地说道:“就是!老匹夫休要嘴硬!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到我家主公坐了江山,说不定你这老贼还要投靠我家主公呢!现在待我家主公好一点,或许我家主公不计前嫌,还能给你个刀笔吏当当!”
杨彪一听这话,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指着典韦和赵云两人,气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刘范和田丰大笑,刘范说道:“哈哈!大人有大量,可千万不要和他们置气,以免失了朝廷重臣、汉室忠臣的面子!”
杨彪这才憋着气,保持着铁青的脸坐下来。杨彪说道:“身为一州之主,相较于唇枪舌剑,阁下是不是应该回到正题上?”
刘范说道:“正事嘛,当然没忘。大人放心,我们保证会按时付款。关于通商,在下希望朝廷不要采取歧视西凉商人的政策,不论是何地的商人,希望朝廷都能一视同仁!”
杨彪点点头,说道:“朝廷虽然困难,却还不至于去盘剥那些比流民还要下贱的东西。就算那些东西再怎么有钱,再怎么想进入我们世家的圈子,也还是下贱。”
刘范叹了口气。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商人都是下贱的代名词。士农工商,商人才是社会的底层,虽然有经济地位,但不会有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经商致富了,有了相应的经济地位了,商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得陇望蜀,渴求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社会地位,甚至是政治地位。所以,商人们一直呼吁统治者准许他们参加科举。因为只有参加了科举,当上了官,这才算将一只脚踏入主流社会的圈子里。
为了讨统治者的欢心,商人们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乾隆下江南时,就是江南地区的大盐商们出钱出人出力。再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往西安逃去时,晋商主动接待慈禧,并在慈禧回到北京后借钱给清朝朝廷,使清朝苟延残喘。但直到明清两代,商人方才被准许参加科举,时断时续,全凭统治者和士族的喜恶。比如,朱元璋就嫉妒沈万三太有钱,一道莫名其妙的圣旨,就把沈万三的钱全都圈进他手里去了。
商人们对士族文人主动示好,这更加使士族们瞧不起商人。在经商风气正盛的明清两代,商人的处境都如此艰难,更别说在汉朝了。以杨彪这样根正苗红的世家出身,根本不会正眼瞧一眼商人。
刘范说道:“之所以朝廷财政困难,就是因为商人都跑到我这儿来了。若是朝廷聪明点,就应该给商人减税,把商人从在下的地盘上拉拢过去。不过这些年西凉府库丰实,全靠朝廷不聪明!”
杨彪说道:“朝廷是天下之主,就算再怎么困难,也不会像西凉一样,就为了点钱,竟然连脸面都不要!”
刘范说道:“非是西凉不要脸面,是为了民生,我们连脸面都可以不要!大人知道,自从凉州商业兴盛以来,凉州治下的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多少吗?在朝廷统治下,黎民百姓衣着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