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哥一行人拖家带口,再加上医院的诸多人员器械,整整用了一个船队,浩浩荡荡的从合肥出发,然后在东乡接上超哥一家,过巢湖,入长江,抵达南京。
超哥无数次经过南京,高铁从合肥到南京只需要一个小时,但是这一次在明朝走水路去往南京,这可是头一回,所以感觉十分新鲜。
进入长江以后,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这个时候正是盛夏,天气很热,待在船中实在有些憋屈。超哥就扶着小妹,带着妻兄侄儿,跟黄大夫,丁秀才等人一起出来透透气,此时江风习习,很是凉快。
碧绿的江面上荡漾着波纹,像是被太阳晒得不高兴了,皱起了眉头。此时的太阳恋恋不舍地把一点儿余辉洒在水面上,正好照在波纹上,像一片片金色的鱼鳞。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江水平静下来,月亮又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霎时间江面上洒遍了银光。
此时此景,让超哥不自觉的唱出来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正是应景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丁秀才鼓掌道,“子卓这首词写的真好,道尽了人生繁华,说尽了命运的无奈,人生百般,不过如梦一场,为名为利不过是过眼云烟。为此挣扎一生,错落一生,不如陋室自乐,三两知己,一杯浊酒,畅怀过往不堪,潇洒不羁形骸,岂不美哉!”
超哥笑着摇摇头,“丁兄,你点评的很棒,只不过你弄错了一件事情,我这么一个蝇营狗苟的人,可写不出如此佳作。”
丁秀才一愣,“不是子卓所作?”
超哥开始解释,“这首词是我去年在南京时,从一家书店的三国演义中看到,很是应景,所以就唱下来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作者应该叫杨慎。”
超哥说的信誓旦旦,丁秀才将信将疑,“如果是记载在三国中,应该早就流传出去了呀。我为甚从来没有听说过?”
超哥暗道,那是一百年后的三国,他笑着摸摸自己的肚子,“丁兄应该知道我的才学,这样的佳作哪里是我能写的出来的?我一门心思写着时文,从未写过诗词,所以才不敢参加诸位年兄的聚会,实在是腹中无货呀!”
超哥这么一说,众人都笑了起来,小妹见超哥的眼神飘到她的腹部,不觉得脸色一红,低下头来,谁让她腹中有了小宝宝,夫君在取笑她呢。
丁秀才听超哥这么一说,也不再追问,暗想,马上就到南京了,肯定会有很多同年的聚会,到时候打听一下,就知道真假了。
超哥则暗地深吸了一口气,怪自己控制不住嘴巴,这首词也是能随便盗的?没有三两三,随便盗诗词,是给自己挖坑,到时候一个欺世盗名的骂名绝对跑不掉。
嘿嘿,让老丁去翻三国去吧,反正我是抵死不认,再说我现如今正是得意的时候,哪有临江仙的那种心境,他说出来也没人相信呀。
众人又聊了一会,开始用餐。到南京走的水路,准备的吃食都是江里面打捞上来的鱼虾,众人都是庐州府人,吃惯了鱼虾,倒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只是小妹有些早孕反应,不过他们成婚有一个月了,有了反应也是正常。知道真相的黄大夫心里笑话,嘴上却恭喜超哥,侄女刚刚有了身孕,子卓要好好照顾呀。
黄大夫德高望重,他这么一说,别人就算看出有不对,也不好乱说,总算是帮着超哥糊弄过去了。
天色慢慢黑了下来,众人就回各自的船舱休息。超哥扶着小妹,借着微弱的灯光,小心翼翼的回到卧室。
船上十分简陋,新婚的夫妻两人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就靠拢在一起聊天。
小妹是秀才的女儿,当然知道一些文字,他也听出来超哥那首词的质量很高,就问道,“夫君,那首临江仙真的是你从书上看来的?”
这一年来,超哥书中看来的本事实在太多,他怎么可能瞒过枕边人,超哥想了想,“确实是我看来的,跟牛痘黄连素一样,你知道就好了。”
小妹很开心,夫君跟他说了实话,也不知道他是哪里看来的神书,到底有没有神书,不过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不追问此事。
小妹开心之余,就往夫君的身边近了一些,此时正是怀孕初期很敏感的时候。小妹充满期望的问道,“那夫君有没有从神书中看到其他一些诗词?”
超哥不自觉的拍了拍脑袋,让你现,这回麻烦了吧,难不成娶了个女文青,那以后可有的苦了。
想到这里,超哥赶紧打预防针,他搂着小妹拒绝道,“小妹,你夫君没有多少诗文的本事,只能赚些钱财,养活栓儿和你们母子,可要让你失望了。”
小妹听完不乐意了,她掰着手指,“夫君不要妄自菲薄,你种痘,发明神药,救护万民性命,谁能比得过?更何况,你已经是监生,以后会考举人,中进士,你本事大着呢!”
枕边人如此崇拜,超哥自然高兴极了,情动之下,抱起小妹就啃了过去。小妹很不好意思,两人玩闹间,总算是把这个坑人的话题圆过去了。
不过超哥也不忍心让爱妻难过,既然小妹想知道一些诗词,那就想办法整出来呗,不过他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可流传出去。
于是超哥就把他知道的可以让妻子看的一些经典佳作一股脑的写了出来。写完后他说,他书中看来的就这么多了,以后可以写一些话本,这个他资源多。
超哥记得的最多的是纳兰词,也还是他前世追女孩子时,迫不得已记住的,没想到转世了还能派上用场。所以男同胞们,多学学古代诗词是有好处的,今生用不上,来世也还能用上。
小妹一首首接过来看完,直接就呆住了。超哥只把这些诗词当成泡妞的工具,并不在乎这些作品的价值。他不知道小妹看完后,十分郑重的收集起来。
超哥偷窃的都是后世清代民国时期的著名作品,也不知道后世那些大师怎么活,不过超哥为了老婆一笑也顾不上他们了。
但是这些作品有一个问题,几百年后的发音与此时南京官话有很大的差距。即便如此,这些跨越时空的佳作仍然有着非同一般的魅力,小妹就想尝试着修改以符合此时的声调,但是改来改去她都觉得不满意。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她的业余生活一直致力于修改这些诗词。等到小妹晚年,超哥已经告别人世,小妹觉得她一个人独享这些佳作,实在是浪费了这些佳作。
于是就在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小妹将这些年整理的作品能够发表的都付梓印刷,她并没有冠上他们夫妻的名字,而是以神书中人的名义发表。
这些作品一经问世,就震惊了大明文坛,因为所有的诗词都是佳作。一番追寻之后,都认定是张超所作,于是张超在后世最出名的竟然是文学才华,如果超哥地下有知,不知道该是什么反应。
第106章 南京国子监()
第二天一早,船队顺流而下,经采石矶,然后到达南都。这里自古就有“龙蟠虎踞”的美誉,钟山龙蟠于东,石城虎踞于西,北有玄武湖一片大水面。
南京城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太祖皇帝起家绝招高筑墙,在大明的首都被完美实现了。
南京地理条件优越,北倚长江,水源充沛,运输便利,南有秦淮河绕城而过,是水运集散地,因此船队就停靠在秦淮河边。
明代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是江南佳丽之地,六朝金粉,纸醉金迷皆出于此。
不过拖家带口的超哥一行人无心欣赏秦淮河的风光,上岸之后,就被提前赶来的家英顺礼等人引导,坐上马车,送到早已经定好的客栈歇息。
来到客栈,超哥左右看看,还算干净,比较满意。就问家英,“我不是交代过看到合适的房子赶紧买下来吗?我们这么多人住在客栈怎么行?”
家英面露难色,“郑少爷和李少爷都帮忙挑选过,但是我的三爷,你不知道这南京房价有多高?”
顺礼恨恨的插话说道,“是呀,是呀,庐州府一套两进的房子只要几十两银子,可是玄武湖旁边随便一个两进的小房子都要六七百两银子,真是高的离谱。”
超哥听完也有些愣住了,没想到到了明朝也要担心房价太高,唉,该死的房子呀,到哪个时代都不能让他安心。
不过超哥现在腰包鼓鼓,心态大不一样,他看着顺礼气急败坏的样子有些好笑,再离谱的房价我都见过,这算什么。以前是买不起,现在爷们手里有钱了,买得起,当然得土豪一把了。
家英接着说道,“我们都去看过,李少爷挑选的那一套比较符合少爷的想法,但是却需要一千五百两银子,这么一大笔银子,我和顺礼怎么能自己拿主意,一定要三爷和主母拿主意才行呀。”
超哥想了想说道,“房价再高,也得买呀,这是刚需,不然丈母娘怎么能放心。明天我先去国子监报道,然后我们就去看房子,速战速决,别再拖了。”
家英哪里知道丈母娘的梗,愣了一下,不过超哥说的明白,他们点头称是。超哥又问道,
“汪公公给济世医院找的地方有没有看过?怎么样?”
“位置很好,在南京太医院附近,地方也大,汪公公也让人粉刷一新了,黄老不放心,刚放下行李,就带人过去了。”
“黄老倒是心急,”超哥想了一下,“等我们这边安顿好了,我再去医院。”
这时代的人常常走水路,虽然慢一些,但不像陆上行走车马劳顿那么辛苦,再说南京离庐州很近,所以超哥一家都比较适应,也没有水土不服。
这时候他才松了一口气,在这个时代出门,真的不容易呀。
次日一早,超哥就带着书童保哥,家英,顺礼另外还有看热闹的丁秀才一起去国子监。妻兄王举则留在客栈照顾着小妹一行人。
与北京东富西贵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不同,南京城有自己独特的区域风格。
从大中桥向西,经淮清桥到三山街斗门桥以西,再到三山门,向北经仓巷到冶城,折向东到内桥、中正街,这一片区域,属于城西。这里的东西两端,是内外秦淮河交会的地区,来自全国各地走水路的货物,都要从这里进出南京。
由于商业发达,这里还聚集了不少管理市场的役吏和各类经纪人,他们大多手脚麻利、头脑好使,很善于和人打交道。这一带的居民,长时间受到商业气息的熏染,很是精明能干,同时也把利益看得很重。
超哥住在城西的客栈,国子监在城北。从笪桥(在今评事街北端)向北,经冶城转到北门桥、鼓楼以东,包住成贤街继续向南,到西华门,这一片区域,就是城北所在。
这里有国子监,生活着许多监生。同时也有很多武官住在这里,享受着文气的熏陶,所以此地堪称文武双全。这里没什么娱乐场所,也没什么像样的人文景观,生活方式简单,民风淳朴。
李启思是读书人,他当然知道读书人需要一个好环境。所以他帮超哥挑选的新房也在这边,超哥一路走过,很是满意此地的环境。
国子监北及鸡笼山,西至进香河,南临珍珠桥,东达小营,覆盖今天成贤街两侧东南大学及周边地区,鼎盛时期,建有四座牌楼,故得名四牌楼。
太宗北迁后,南京国子监称南雍,国子监鼎盛时期,有来自国内外近万名监生吃住在这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
国子监的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监生每天的功课就是听讲、背书、写字,如果完不成任务或达不到指标要受惩罚。
同时学规的约束也很严格,甚至有监生为此被凌迟砍头,好不凄惨,每个月也只有初一、十五两个休息日。
另外国子监学制是四年,但真正能在四年内完成学业的人不多。大部分监生需十年以上才能取得出身。
所以这是一种严苛的,违反人性的制度。在国初没有科举,监生官运很好的时候,监生们为了当官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现如今早就恢复了科举,另外纳粟入贡制度的执行,导致监生质量下降,风气更是不好,所以国子监地位就一落千丈,以至于像超哥这样的监生,也必须参加科举才能得到一个好官位。
超哥走在这特殊的大学中,发现此时的监生都活的十分潇洒,心下大定。要是完全按照太祖的制度来,那可不好过,也影响他在南京的安排呀。
不过他想的太简单了,等他找到博士厅,也就是国子监的教学管理机构报名加销假。办事的学正看到他的名字,然后又仔细对照了他提供的入学资质,深深看了他一眼,就扭头入内报告了。
过了一会,这个学正风风火火的跑了出来,对着超哥喊道,“监生张超,谢祭酒让你入见,快些随我前去。”
超哥顿时愣住了,我来报名销假,怎么惹出校长来了?要知道在前世,超哥只是远远模模糊糊的见到校长演讲,校长是那么随便让你见到的吗?
第107章 谢祭酒()
超哥已经知道,此时的南京国子监祭酒,也就是校长是谢铎。这个人是本朝很有名的理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诗也写的很好。
超哥并不明白什么叫做理学家,估计是对程朱理学有特别深的钻研的思想家,他暗自琢磨,李东阳说的到南京后会有人关照他的学习,莫非就是这位校长?
超哥猜的不错,谢铎也是茶陵派的诗人,跟李东阳关系很好。现如今谢祭酒正皱着眉头翻看着超哥的入学资料,他的桌上还摆放着李东阳厚厚的一封来信。
李东阳的来信,细细说了他与超哥的谈话以及超哥的个人情况,另外还附上了超哥的文章以及关于种痘和医院的报告等等,厚厚一刀纸,可以说是超哥的个人档案。
谢铎现如今才五十几岁,头发有些花白,不过全身上下打理的一丝不苟,书桌上也是整整齐齐。这是一个工作时很严肃,平时很诙谐的人。
此前六年,谢铎一直辞官在家,说起来在北京翰林院待了十几年,谢铎确实有些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他藏书众多,待在家中,读读书,写写诗,潇洒自在,多好呀。
现如今新帝登基,任用了多位清正的大臣,让他有了些许期待。另外好友们又几次来信相劝,所以他这才出山,去京师赴任。
说起来谢铎能担任南监祭酒,还要感谢刘吉这个小人。原来自新帝登基,工作上刘吉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从不和两位搭档争权夺利,甚至积极转换为官思路,多次劝谏天子,俨然就是一位直臣。
也不知道刘吉哪里听到天子对谢铎的欣赏,就主动推荐他到南京国子监任职,天子当然也认可了,所以谢铎在北京不过两个月,就官升一级,成了南京国子监的祭酒。
这下子弄得谢铎蛮不好意思的,这不是幸进吗?有心拒绝,却被好友们给劝住了。你不是有心教育人才吗,这是个好机会呀。
谢铎一想,也对,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所以就没有拒绝,很快来到南京上任。
谢铎上任不久,他就发现国子监是个大坑。这一大明的最高学府,目前是一片混乱。纳贡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