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就算考不上科举,如果了解国富论,给张超上一个帖子,弄不好被他看重,被他推荐为官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教授科举的课程之所以吃香,就在于张超执政以来,越发的重视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如果不在这两场下功夫,按照积分制想考中那是难比登天。
甚至于有几个张超提拔的翰林,在点选举人时,竟然首先看的是第二三场考试成绩,第二三场不好,第一场就是笔下生花也不会被录取。
但是要想通过第二场表判就必须了解大明刑法,而明朝从朱元璋父子的执政唯严到弘治年间的大加修改,越来越宽松,另外明代又有众多的判例可以应用,所以不了解其中的奥秘,表判极有可能出问题,这就需要学习。
而第三场策论,到了张超手中就越来越实用,动不动就弄出一个计算军粮消耗甚至于如何修河都堂而皇之的成为了策论题,这样一来逼迫着考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策论上,甚至于没有数学基础那简直就是折磨。
而济世学院因为张超的缘故最讲究实用,最喜欢用数字说话,所以对科举的二三场研究最为充分,这样一来南京的济世学院国学院就成为了天下读书人的圣地,无数读书人想法设法的挤进来学习。
济世学院鉴于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扩大影响,也顺水推舟开始了大教室制度,所以济世学院除了在校的几千学子以外,流连在此游学的各地学子多达数万,这样一来也同样树立了济世学院大明第一民办学府的地位。
事实上济世学院除了国学院极受欢迎外,其特有的格物院也是此时大明有志于科学的学子的梦中天堂。从一开始的大猫小猫二三只,到了今天格物院已经分为数理系,机械系,航海系和医化系,而学生教授已经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变成目前的数千人。
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对于教授而言,张顺德奖和济世格物奖的高额奖励和荣誉,不缺少金钱地位,那当然会吸引很多人致力于此。另外只要被聘为教职,就会衣食无忧,甚至于每年还有一定数目的资金让他们研究这个,研究那个。若是被工场采纳,那每年可以固定得到一定的分红,这当然吸引了相当一大批对科举为官不敢兴趣的读书人;
而对于学生而言,格物院坚持免费招考政策,让一大批希望学堂的贫苦学子有了一条出路。只要被格物院录取,最起码可以在各大工场充作工匠头目,有些胆大聪明的甚至学成之后进入了远洋船队,很快就发家致富。
而对于各家工场而言,济世学院提供了他们必须的人才和技术,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也是因此尝到了甜头的工场对于济世学院的捐款越来越多,无他,利益使然。
当乔宇来到与国学院一墙之隔的格物院时,确实有些感慨。在南京任职期间,或是因为公务繁忙,或是因为误会,或是因为不屑,他从来没有来过格物院,这是他的第一次
他首先来到了航海系,这个系以培养航海的船长海员,开发航海必须的船只仪器为目的,他见到航海系最新的成就,实验用蒸汽船。
虽然比不得胡林翼第一次见到洋船溯江而上,大惊失色以至于忧愤而亡,但是乔宇的震惊失色同样是免不了了。
大江之上,一条没有帆的大船却可以逆风而上,不断冒出一阵阵浓烟,这样违背常识的事件,能不让乔宇吃惊不已吗?但是这样的船跑的非常缓慢,犹如龟速,这又有什么用呢?
就在乔宇迷惑不解的时候,得到消息的张超女婿黄启已经大步跑了过来行礼,乔宇当然认识这个有名的书呆子,两人就开始攀谈起来。
第597章 顿悟()
“末学晚辈黄启拜见大宗伯。”
黄启首先行礼,乔宇当然认识张超这个女婿,他哈哈一笑,“贤侄免礼,老夫已然致仕,你可以称呼老夫一声伯父,想必老夫还当得起。”
乔宇看到黄启不觉有些感叹,本朝有几大奇,其中一奇就是张超子女的婚事。张超四子一女除了长子以外都没有找权贵的子女,更奇葩的是,张超的独女的夫婿竟然是眼前这一位黄启。
黄启连秀才都没有考中,除了黄家与张家的渊源之外,无论哪一点都看不出来有值得张超看重的地方,所以当年张超许婚之际,整个南京的士绅子弟都失望不已。
可是乔宇后来也看明白了这也许就是张超的爱女之心吧,黄启与那些官宦子弟不同,这个孩子沉迷于算术和张超弄出来的科学,甚至于为此不乐意参加科举,又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这样的孩子正好适合与张超那个出格的女儿共度一生。
事实也确实如此,黄启与明台婚后感情相当不错,而到了现在,黄启就待在济世学院研究着他感兴趣的蒸汽机,生活无比充实满意。
“推动此船的应该就是令岳所说的蒸汽机吧。”
黄启听乔宇这么一问,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高官对于蒸汽机感兴趣,而不是当做奇淫技巧鄙视一番,当然欣喜不已。“伯父所言甚是,船运动的动力正是蒸汽机所供。”
乔宇见黄启喜上眉梢,就十分奇怪的问道,“只是此船跑起来十分缓慢,又有何用?”
黄启笑着说话,“伯父,这蒸汽机现在马力尚小,但济世学院正在全力改进,等有朝一日,马力提高十倍、百倍,那到时候有蒸汽机提供动力,走海路从南京到天津也许只需几日之功,而不用担心受到风速风向的影响。”
乔宇虽然不是很相信黄启所说,但是他还是被黄启的热情所感染,不由得点点头,“何为马力?”
黄启又开始给乔宇普及科学知识了,“马力者,一马之力也,济世学院现在已经制造出可以提供几匹甚至十几匹马力气的蒸汽机,可以用来纺纱织布,但是还是太过笨重,马力不够,用在船上还需要一些时日。”
乔宇听说蒸汽机竟然可以使用,不由得十分好奇,“贤侄可否带老夫去看一看蒸汽机是如何纺纱织布的?”
“当然,您老请。”
于是乔宇就来到了一个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纺纱厂,乔宇在南京多年,当然见过水力纺纱厂,但是当他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近代工厂时,不由得瞠目结舌。
有了蒸汽机,再也不需要到处找河流建厂。将这最后一个限制纺织业大发展的条件消除后,纺纱厂就可以四处开花,如此一来,一年可以纺多少纱,织多少布呀。
只是如此一来,江南男耕女织的社会肯定会被这样一台蒸汽机所击败,那到时候又该有多少人衣食无属。
想到这里,乔宇不由得抓住了黄启的肩膀,“贤侄,南直隶这样的工厂有多少?”
黄启不明所以,他抓了抓脑袋,“现在最起码有几十家吧,估计明后年会有几百上千家。这样一座工厂虽然投资甚多,但获利匪浅,三四年就可以回本,所以现在建厂之人甚多。”
乔宇听完,无力的松开了手,怪不得老师说天下已经大变,由小见大,有了蒸汽机这样的利器,那天下的士绅为了逐利当然会不断建设工厂,到时候大明的社会基础必然会崩溃。
而以乔宇的眼光,他非常清楚这样的事情根本是挡不住的,以朝廷现在的虚弱根本不可能阻拦,那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张超作为这些机械的发明者,一定会想法设法的保护他们的利益,朝廷不推广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阻拦。
乔宇连连叹息,黄启觉得莫名其妙。乔宇苦笑的说道,“贤侄,工厂虽好,但你恐怕有所不知,一座工厂会让多少妇人从此不再纺织,如此一来大明百姓就更加凄苦了。”
黄启听完,不屑的摇摇头,又是这样的陈词滥调。按照岳父的说法就是以静态的眼光看问题,妇人不能纺织,可以来工厂工作呀,这样的收入比自己纺织高多了好不好。
黄启隐晦的表达了他的不以为然之后,乔宇却摇摇头,书生之见,一座工厂的效率超过妇人纺织百倍,如此一来只有百分之一的妇人得到安置,其他九成九岂不就是无所事事了。
黄启听了乔宇的反驳后,笑着摇摇头,“伯父有所不知,天下对于布匹的需求可谓是无穷无尽。所以纺织厂也许不能安置所有的妇人,但大部分妇人转到工厂上班应无问题。
再说就算大明需求够了,布匹也可以出口藩属国。现在大明的船队已经到了极西之地,我等正好可以把大明丰饶的物产出口海外,换来无数的金银,如此一来百姓会更加富裕,朝廷也会增加收入。”
乔宇听完甚是不以为然,“棉布织的越多,土地会被更多的占用,百姓无粮如何得了?”
黄启奇怪的看了看乔宇,这大官的眼光为甚总是放在国内,岂不知现在南洋一年三熟,到处都是良田,把南洋的粮食运到大明不就可以了。
黄启奇怪的问道,“伯父,难道您不知道,南洋物产丰饶,一年三熟吗?现在已经有了坚固的海船,朝廷只需要把南洋的粮食运到大明即可。”
说完,黄启带着憧憬的目光看着远处的工厂,“等再过些年,蒸汽船造好了,从南洋到大明也许只需要几十日,到时候就更加方便了。而在大明国内,再由蒸汽火车联络四方,如此一来,再过百年,也许岳父所说的大同世界就会实现了吧。”
“何为蒸汽火车?”
“这也是济世学院正在研究的,以蒸汽机为动力拉着车厢,比马车拉的多,拉的快。”
黄启这么一说,乔宇恍若被重击了一般,呆立不语,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猛然间理解了张超给大明开出的药方。
随着医学的发展,必然人口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把多余的老百姓往外迁出去,要不然迟早有一天这些多余的人口会毁了大明,这是张超正在做的。虽然手段残酷,但是乔宇清楚,张超做的有道理。
而按照黄启所说,外迁的老百姓到了南洋种植粮食,提供给大明足够的食物;而国内的百姓则开工厂,种棉花,如此互通有无,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似乎真的可行呀!
乔宇有些想通,不由得心头狂喜,他拉着黄启,笑着说道,“贤侄,可否带老夫去见一见那蒸汽火车?”
第598章 激化()
事实上由于蒸汽机的不成熟,不论是蒸汽火车,还是蒸汽轮船都不成熟。但是即便如此,蒸汽火车给乔宇的冲击也远远超过了一切。
地面上铺着铁轨,蒸汽机拉着几节车厢飞驰而过,速度比一边比较的马车更快,拉的更多。
当然这样的火车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最起码钢铁价格那么贵,很明显现在火车不如马车实用。
按照黄启的说法,这样的蒸汽火车还十分简陋,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火车的马力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会比马跑的更快,会装越来越多的人和物,到时候整个大明就会铺满了这样的铁轨,让火车行走以联络四方。
一旦一方有事,国家可以立刻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乔宇当然十分清楚。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多少时间,黄启也说不好,这取决于钢铁工业的进步,但是随着投入越来越大,这一天肯定会实现。
乔宇至此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士大夫谁要还说眼前他见到的是什么奇淫技巧,那简直是超级蠢货。这些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大学问呀,再联想到张超弄出的种种神奇的医术以及各种药物,乔宇已经感觉到新兴学术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拦。
因为张超将科学挂了一个格物的名头,所以在发展初期,绝大部分士大夫都以为这是儒家学说的一门分支学说,可是到了现在,乔宇已经察觉到这门分支也太博大精深了,寻常人就算钻研一辈子也不可能完全学透。
儒家学说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门新说似乎也同样包括,既然这门学说如此无所不包,那么还有学习儒家圣学的必要性吗?
乔宇脑海中第一次浮现出这个问题,他非常清楚这门新兴学说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在于人们对于改进现实生活的迫切希望。谁不想活的更久,走的更快,穿的更好,住的更宽敞呢?
随着新学的发展,现在想用政治手段消灭这门学说已经不可能了,也办不到了,因为这门学说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除非看到好处的老百姓是行尸走肉,否则他们绝不会任由官府作为。
乔宇感觉他似乎已经看出了张超的野心,张超不仅仅是要当朝成为权臣,在学术界他也要成为一代学宗,有朝一日新学大成之际,张超是不是会成为新一代的孔夫子,而新学会不会就有可能取代儒家的统治地位?
乔宇并不明白科学发展具有积累性,而每一个伟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是并不妨碍他的担心。
因为他感觉到了张超新学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实用,这是超乎一切学说的巨大优势,除非别的学说能够弄出牛痘,黄连素,水泥,蒸汽机。
事实上目前除了张超的新学,其他学说都是以如何牧民为目的,而不是如张超新学这般以造福天下为己任。所以当然也没有一家能够做到张超新学那般实用,自然在吸引力上也力所不能及。
所以在这个时候,乔宇也想通了为什么徐溥会被张超说动,会为他站台搞什么希望学堂,又弄出运河谈,也许早在二十多年前通过与张超的接触,徐溥已经看出了儒家圣学的危险,所以他才需要想办法将张超的新学与儒家联系起来,这哪里是什么老糊涂,这分明是真正的见识深远呀!
乔宇越想越多,他也似乎明白了张超为什么会以前那么隐忍,而现在那么跋扈,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新学,以前他隐忍是因为他的学说太过虚弱,需要保驾护航;而现在他嚣张跋扈,恐怕是他已经认为他到了该扫除荆棘的时候,只要阻碍他传播新学的都是他的敌人。
乔宇猜测的没错,就在他在南京四处参观之际,张超对于军中将门的清洗也进入了高潮,随着那个刺客赵爷的落网,一个针对张超的阴谋集团也暴露出来。
这个阴谋集团的核心人员都是军人,全部是传统的将门之后,他们认为张超和他代表的荡倭营系统侵吞了他们的权力和土地,所以必须除掉张超。
对于这样的激进小集团,京中驻军无数勋贵或多或少都有些知情,但是因为他们对张超的不满,或是包庇,或是故意坐视不管,以至于这个小集团越来越膨胀,发展到最后就是行刺张超。
而且他们同样有兵变计划,这些人不顾政治现状,准备通过政变的方式恢复太祖太宗时期武将集团的地位,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除掉张超,还要除掉势力越来越膨胀的文官集团。
张超十分乐意看到这个小集团的政治纲领,这省了他太多的事情,也为他扫除了太多不必要的麻烦。
“必须严厉处置,这是又一个石曹谋反集团!”
石曹谋反集团,就是英宗年间的石亨曹吉祥的政治联盟,他们推翻了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要不是他们水平实在太差,文官集团也不会那么轻松的击败他们。
随着张超的定性,他毫不犹豫的拔掉了一个又一个武将世家,凡是涉及到刺杀图谋的,一律主犯处死,家族流放东番岛。
而多家自以为是的勋贵被严厉处罚,或是丢了军中世职,或是被夺了大量田产,以后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