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个二代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弓马娴熟,知道韬略,步战骑战都十分擅长,在明军中是很难得的人才,谁让大明的文官认为武人只需要敢打敢拼就好,韬略啥的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所以明镇就有些如鱼得水了。
张超把次子放在战场上拼杀,现在已经凭借战功升到了都司,这件事在九边影响很大,这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高级文官,显然张超并不歧视武人,很多有追求的武将也就想法设法的进入宣大新军,也使得这一只军队成为大明最有战斗力的军团。
这一次张超入京,就让明镇保护,等回到京师,再让他返回宣府,明镇见张超心情很好,就嗫嚅的试探的问道,“爹,马上就要入京了,您还是派人把母亲接到京师吧,都是孩儿不孝,才惹得爹娘失和。”
张超摇了摇头,“此事怪不得你,男儿不丈夫追求功业,又有何错?只是你母亲只有你一子,又因为你大哥一事对爹心有不满,也怪不得她,此事你就不要管了。”
张超在正德二年让明镇随同出塞,为了鼓舞人心,又让明镇参加镇守开平,开平战事打的相当惨烈,明镇也险些战死沙场。等得到消息后,小妹十分愤怒,爱子心切的她亲自跑来宣府,与张超大吵了一架。
这时,小妹又发现,因为正德三年会试的到来,明威暂时离开了张超,而远在海外的明海却突然来到了张超身边,开始跟随张超的幕僚处理文书。
尽管小妹对张超身边的事情关注不多,但是明海的出现还是让她感觉有些不对,直觉告诉她,这里面有问题。
如果是一般的进士家庭,这种事情毫不稀奇,谁有能力谁上就是,但是张家不一样。张超控制了多少财富,作为枕边人,小妹就算不是全部知道,也了解不少。
虽然张超正当壮年,还考虑不到接班人选,但是这份财富应该大头属于嫡长子明威,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自己有子,小妹也是这个看法。但是现在看来张超不一定是这个看法,从他对明海的栽培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然张超到底是如何想的谁也不知道,但是紧接着第三件事的发生却让夫妻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正德三年的殿试,明威成功的成为了二甲进士,甚至考入了翰林院。
这一年朝廷部院级别的大臣,焦芳子焦黄中,刘宇子刘仁,提调官礼部尚书刘春及从子刘鹤年,张超子张明威都参加考试。
在原来的历史上,杨廷和子杨慎也同样参加了这次考试,被列为会试第一,据说因为考官不小心把他的卷子给烧了,所以只得落榜,但是到了正德六年,杨慎十分风光的再次成为状元,名闻天下。
所以这是一届名副其实的少爷科,焦芳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入一甲,但是他与群臣的恶劣关系,所以大家伙虽然不敢得罪他,但是愣是找了个借口,把焦黄中压到第四名。
焦芳怒火万丈,他就说服了刘瑾,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增加了陕西河南的乡试解额。这件事属于惠及乡里,虽然大家伙敢怒不敢言,但也可以理解。
但是第二桩就有些离谱了,这一科状元是吕柟,榜眼是景暘、探花是戴大宾,传胪是焦黄中、胡缵宗,两个传胪一个是二甲第一,一个是三甲第一,他们都入了翰林院。
焦芳心里不爽,就让刘瑾说服了正德皇帝,除了按照制度封前三人为官之外,两个传胪竟然也封为检讨。事情还没有完,正德同时中旨下令明威也为检讨。
这下子天下大乱,要知道按照制度,除了前三名授官之外,其他的翰林都被授予庶吉士,等三年考满,学习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授官。
现在正德这么乱来,张超在宣府听到之后,就写了一封奏折公开表明了立场,他认为明威的才学不够入翰林,代替明威请求外任。刘瑾焦芳得知之后,怒火万丈,张超给脸不要脸,就忽悠正德将明威提拔为兴王长史。
明代的进士一旦出任王府长史,就意味着前途尽毁,再也无法升迁。所以刘瑾这么做就是以明威的前途为赌注,逼迫张超服软。
在这个关系到明威未来的关键时刻,张超不仅没有走动关系,还坚决拒绝了小妹走太后路线的打算,要求明威立刻去兴王府上任。
如此连续的几桩事情,小妹终于忍无可忍,在主持了明镇的婚事之后,就带着明台离开张超回到南京,夫妻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第495章 想法()
骑在马上的张超想起了小妹,无奈的摇摇头,事业做大了,遇到这种问题毫不稀奇,只不过幸运的是,他发现的比较早,让他有时间去想一想怎么解决。
小妹的性子外柔内刚,她有这样的反应毫不为奇,但是这一次张超不可能让步,因为他的事业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他的身后牵挂着千千万万的人,如果他的接班人没有能力,那样的接班人不要也罢,而明威,张超摇摇头,不行呀,至少是现在不行。
张超目前的地位已经很高,又长期掌兵,家里又有那么庞大的家产,有钱有势力,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如果没有子孙没有能力,那就是待宰的羔羊,随时可能被皇家宰杀,不得不慎重呀。
就在张超一路浮想联翩的时候,京师的李东阳也同样在想着张超。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才干的大臣,出将入相,在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时刻,朝廷不得不把他招入京中,他的决定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相信张超会站在自己一边,自从明威出任兴王长史后,张超与刘瑾这一伙人已经结下冤仇。他很喜欢明威这个孩子,士林的后起之秀,这样一个少年进士,却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真是可惜。
但是世间事并非不可改变,想必张超也明白这一点,在这个时刻让明威出京,恐怕更多的是保护他。所以只要张超协助他除去刘瑾这个阉贼,又有什么不可以商量的呢。
李东阳如此想,刘瑾同样也在思考张超。对于张超这个人,现在天下人眼中如同老虎一般的刘瑾有些畏惧,确实是畏惧,他内心深处一直知道此事。
无数次梦中回转,他总是能想起当年苏州惨案他逃奔榷关的那一幕,那种绝望感,刘瑾不想再发生一次了,所以刘瑾为政一直十分强硬。
那个时候的张超初露锋芒,到后来两人在东番岛挖金子,张超对于土番的残酷镇压,刘瑾是看在眼里,畏在心里,那个岛上数十万土人到现在已经所剩不多,所以刘瑾这种感觉一直留存到今天。
刘瑾上位之后,对张超一半是拉拢,一半是防范,他也试着在皇爷面前说说张超的坏话,可是皇爷瞥了他一眼,他就适可而止了。
张超不仅在皇爷心中的感觉非同一般,更麻烦的是他还安插着眼线在皇帝身边,刘瑾对李夫人只能捧着,却绝不敢有什么不敬,谁让李氏每一天都能见到皇爷呢。
正德三年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时间可以再来,刘瑾绝对不会听从焦芳的忽悠,一怒之下把明威“提拔”为王府长史。
张超顺理成章的跟他反目成仇,宁愿眼睁睁的看着爱子进了火炉,甚至夫妻反目也绝不与刘瑾妥协,这样一来刘瑾就坐蜡了。
愤恨之余,刘瑾与焦芳就有了心结,很多事情也不再听从焦芳的意见,甚至还对焦芳的行为挑来挑去,谁让焦芳私心太重呢。
而到了今年秋天,张超筹划已久的宣大攻略已经基本完成,再把张超留在宣大,让他和那些将官增加感情?不管是刘瑾还是李东阳都知道,张超再也不能留在宣大了,他只能入京。
而张超已经是右都御史,他入京必须转为六部尚书或是左都御史。张超一向跟御史们关系一般,甚至还出言鄙视过御史,但是即使如此。刘瑾也不乐意,谁知道张超在都察院能玩出什么幺蛾子。
张超又是功臣,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根本拿不出手,张超又不是词臣出身,根本做不了礼部尚书,所以只能是吏部,兵部,户部选一个。
吏部尚书是兵家必争之地,刘瑾绝不愿意让张超占据此部,更何况吏部尚书张彩是张超的同科,张超应当不可能抢他的位置。
所以刘瑾最后推荐张超担任户部尚书,而李东阳这一次一反常态,竟然跟刘瑾唱起了反调,坚决要求张超担任兵部尚书,因为李东阳的说法就是,行百里半九十,现在大明对付鞑靼正是最关键的时候,不让张超接着干,难不成靠刘宇不成?
李东阳这番话一说出口,刘瑾就知道大事不妙,他对皇爷太了解了,所以张超这个兵部尚书当定了,但是原来的兵部尚书刘宇怎么办?
这个时候刘瑾怪癖的性格又发作了,他竟然承诺让刘宇入阁,可是却在刘宇入阁当日,大宴宾客之际,当众羞辱刘宇,你小子也配当大学士?
被这番羞辱之后,刘宇只得灰溜溜的致仕归乡,这个时候,刘瑾才出了一口恶气。问题是他这么干,手下的人又是什么想法?
事实上刘瑾现在虽然百般威风,但是他却是内外交困。在内,他与其他太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太监不可能有后代,所以对于钱财都看得很重,他们并不像刘瑾那般充满了政治抱负。
而刘瑾这个人做事又不地道,他自己贪污,甚至逼的地方大员借京债贿赂他,一次受贿没有万两银子绝不罢休,可是偏偏他眼睛内又揉不得沙子,对于其他太监的贪污竟然管的十分严厉,甚至好些太监被他抓起来投入了东厂大牢。
除此之外,刘瑾仗着对于其他八虎的救命之恩,自高自大,视其他人如奴婢。连张永这个他的铁杆部下也受不了了,两人甚至干了一架,到最后搞笑的是,正德皇帝亲自摆酒,让两人和好。
这样一来,刘瑾在内廷里面实际上已经相当孤立,但是他却毫无自知之明,一直到匿名奏折弹劾事件爆发,刘瑾才陡然发现他在宫内竟然也有不少敌人。
匿名奏折弹劾事件发生在正德三年夏天,当时在乾清宫前突然出现了一封匿名的弹劾,刘瑾愤怒之下,逼迫着群臣跪在御道附近,一直到他发现奏折是来自于宫内,这才让大臣们回家,就这样竟然热死了几个身体弱的大臣。
鉴于锦衣卫东西厂不听招呼,对此事敷衍,所以大明第四个特务机构内厂应运而生,刘瑾亲自管理,希望用这个特务机构控制内外。
张超虽然不在京中,但是长期经营之下,对于宫中的形势十分了解,他敏感的察觉到倒刘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如何倒刘,前世那种让刘瑾千刀万剐,然后所有改革一切推倒的做法绝不可取。
最好的办法是刘瑾完蛋,但是他那些改革措施却并不是一切不可取,特别是张超通过刘瑾所作的开海等政策,决不能有所动摇。
但是大明的士大夫都是些什么人,张超十分清楚,刘瑾既然是坏人,那么刘瑾做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坏事,都必须一律推翻,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逻辑。怎么办,张超需要思考,需要好好想一想,想一想。
第496章 再见天子()
不管内心如何想,张超总算是入京了,按照制度,他首先要去拜见皇帝,汇报工作。但是制度是制度,执行起来是另外一回事了,特别是正德,这几年他几乎不怎么见大臣。要不然刘瑾干的这么过分,大臣们去皇帝眼前打打秋风的机会怎么会没有?
但是这一次,出乎意料的是,张超刚入京,召他的圣旨就下发了。张超觉得正德虽然贪玩,但是对于军国大事还是知道要抓紧的,所以正德就在天子的寝宫,那个著名的豹房召见了张超。
正德二年,刘瑾建豹房,时至今日,正德就待在豹房,也不在回宫,因为在豹房中,几乎没有约束,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样一来一后两妃就倒霉了,有老公跟没有老公一个样,简直就是在守活寡。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正德对她们非常冷淡。当然正德也有欲望,但是皇帝解决欲望的办法实在太简单了。
豹房不是动物园,只是因为靠近动物园而得名,所以皇宫收藏的虎豹豺狼正德就有时间去逗弄了。
另外豹房附近还有教坊司,正德想娱乐甚至有需求,随时可以找人,那些从两京十三省召集来的艺人也待在教坊司中。
另外豹房还有一项很有特色的娱乐活动。正德出不了门,偶然微服出去一趟,大臣们也是弹劾不断。他又是羡慕外面的繁华,怎么办,正德就建了一个小市场。
在这个市场,宫女太监伴作商贩客户,开始做起买卖,正德也可以与他们快乐的讨价还价,玩的不亦乐乎。
因为正德基本不见大臣,所以他觉得他在豹房的所作所为,外界就不太了解。但是事实上宫中哪有不漏风的墙,他在宫中做了什么,外界很快就知道了。
正德玩的这一套就是前朝那些昏君所为呀,大家伙简直是痛心疾首,但是也是无可奈何,现在连奏折都递不进去。刘瑾是不玩红白奏折了,可是他卡着通政司,每一封奏折都要看一遍,谁敢乱说话直接滚蛋。
张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豹房,相比于后世的颐和园圆明园,豹房的规模小的可怜,只有两百多间房屋,只能算作大一点的江南园子,这刘瑾也真敢开口,这百万两银子也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
正德见张超面色严峻,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毕竟是文官养大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太过贪玩,但他又忍不住,向往自由的美好生活是他的一向愿望。反正国家现在一切都好,内有刘瑾辅政,外有张超压制了鞑子,那朕玩闹一点又有什么。
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些嗫嚅的解释道,“朕实在耐不住宫中的森严,还是豹房中舒服些。张师傅,朕对国事还是很在意的,并不是一意贪玩。”
张超听完,感觉又好气又好笑,正德的语气跟孩子犯错了跟父亲解释一般,说起来真是可怜,正德当皇帝确实太过束缚了,不符合他的个性。
所以张超笑着转移话题说道,“这几年,臣在宣大,不清楚朝中之事,也不好评价什么。只是臣心里清楚,这两年宣大能有今日的大好局面,都是陛下的鼎力支持,否则臣等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别想实现平生愿望,赶走小王子。”
这句话倒真是一句心里话,张超这几年,确实得到了中枢的大力支持。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支持,才让他支撑起那么巨大的开销。当然张超的回报也很惊人,宣大上千里里边防几乎不再有鞑子,远超历任总督。
据张超所知,刘瑾无数次抱怨他这么拼命得罪人,得来的金银转手都填进了宣大的火坑中,有多少银子都不够,要是张子卓搞不好,天下间他刘太监第一个饶不了他,而刘瑾能够这么抱怨却还是鼎力支持,背后必然有正德的强力压制,逼迫刘瑾不得不如此。
听张超这么说,正德皇帝不由得嘴角上翘,可以说张超在宣大建立起来的草原堡垒防线是正德这三年最大的政绩,困扰明代百年之久的九边防御问题已经见到了曙光。
当然张超说不清楚朝中的事情,很显然是给正德的面子。正德再蠢,再不理朝政,他也知道民间对他的议论。
但是正德太喜欢玩乐了,有刘瑾在,省了他太多事情,最起码文臣们不会再让他烦心了,基于这一点,刘瑾虽然多事,但是正德还是愿意任用他,他实在是被文臣的集体上书弄怕了。
既然张超这么给面子,连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