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坏事的不能是张超,刘瑾恰恰最为合适。
所以他表面按兵不动,私底下却不断的联系朝中的有识之士,特别是当年是在南京任过职务的高级官员,比如吏部侍郎焦芳,彼此协调立场,为即将到来的大事件做好准备。
但是张超知道刘瑾的手段太过狠辣,拉仇恨的水平天下第一,所以他需要提前准备,别到时候吃了刘瑾的亏,受了他的连累。
当他知道芷萱受封奉圣夫人后,就已经决定要和她混在一起,一来一个女子对他十几年的爱恋,谁也吃不消呀,反正脸皮已经厚了,女人又不是一个两个了,那就别让她再难过了;
二来就是芷萱所处的特殊地位,作为女官,她并没有什么权力,也与太监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但是她对正德有巨大的影响力,关键时刻,她的一句话往往能解决问题。
所以张超使出美男计也毫不奇怪了,这个关键位置必须是绝对信任的人,否则计划不如变化,到时候就有苦头吃了。
但是现在正德皇帝突发奇想,让芷萱帮着整理奏折,减轻他的工作负担,让他好有时间去玩耍,张超必须承认正德这个主意是非常聪明的,甚至很有效果。
本朝的士大夫上奏折时往往需要说一大堆的废话,还非常喜欢用典故,这样一来阅读奏折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有名的就是茹太素,他上书给太祖皇帝的奏折洋洋洒洒一万多字,老朱让人阅读,可是读奏折的人口水都说干了,老朱还不知道他说了什么,所以一气之下,老朱就赏赐了茹太素一顿廷杖。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皇帝越来越受不了这样的奏折,所以内阁应运而生。但是基于皇权的独裁,所以从宣宗起,就启用了太监来约束内阁。
但是正德皇帝遇到的麻烦独一无二,因为弘治皇帝对文臣太好,士大夫蹬鼻子上脸,而司礼监太监们可能是跟士大夫合作太久了,竟然也有些指挥不动。
所以正德除了安排刘瑾何聪等人待在司礼监准备接班之外,他听到芷萱所说的二八定律后,异想天开让宫女参与进来,整理奏折。
正德越想越有道理,这宫女一辈子被锁在宫中,与外人交通也十分受限制,让她们帮忙整理一番,他这个皇帝的工作负担就小的多了,也不用担心司礼监这群吃里扒外的家伙坑害了他。
但是正德对于这一套心里没底,所以就让芷萱去问一问张超,结果芷萱就狼入虎口,再也无法自拔。
正德让芷萱在乾清宫内书房负责整理司礼监文书房送来的奏折,然后分类,写出奏折的主要内容供正德预览,既减轻了正德的工作负担,同时又剥夺了司礼监太监擅权的可能性,但是如此一来,芷萱就变成了司礼监不共戴天的死敌。
等张超解释清楚了芷萱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之后,芷萱脸都吓白了,她万万想不到正德行为的背后,竟然有这么一层深意。
“妾身还是禀明皇爷,不做了吧?”
“天子刚封了你为奉圣夫人,芷萱就这般打脸?”
芷萱听完,又急又气,很是无奈,眼泪就在眼珠中打转,安慰道,“莫急,莫急,看我仔细与你分说?
之所以天子要芷萱这么做,说明司礼监伺候的不好,天子也对司礼监缺乏信任,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出,所以芷萱现在只需要放心大胆的做。
等有招一日,天子身边信用的太监接班司礼监,芷萱你正好顺势退出,如此不就可以了?”
芷萱听完,松了一口气,“什么时候退出,妾身听着夫君的吩咐就是,只是妾身无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才能符合圣意?”
张超就给她出了好些主意。司礼监文书房收到圣旨后,一般由司礼监太监亲自送到正德身边,如果皇帝能力强或者勤政,司礼监太监只能规规矩矩的当一个送达的人。
但是一旦皇帝倦政,这个时候司礼监太监能钻得空子就多了。最简单的,乘着正德玩的高兴的时候,钻了进来,啪啪啪说一通,正德不高兴了,你处理得了,别来烦我。
张超这么一说,芷萱恍然大悟,怪不得,怪不得王岳这些人总是来的那么凑巧,原来如此,真是一群狗太监,太坏了。
现在因为正德不喜欢司礼监这批老家伙,所以王岳他们送奏折会直接交给内书房,也就没有了面君的机会,如此一来必然权势大跌,因为衡量一个太监的铁标准就是他能不能见到皇帝。
那么宫中趋炎附势的人必然会凑到新的权力中心,也就是内书房。所以张超告诉芷萱,她不能一个人,那样就成了众矢之的,她需要找一群识字的宫女。
拿到圣旨后,首先由低级宫女抄写成几份,然后由高级女官分别按照固定的格式填写总结。
她作为领导,一来可以从中优胜劣汰,选拔人才;二来通过这种方式,集全众议,出现偏颇的概率就会很小。
另外张超指点芷萱,让她请正德允许,让已经退休的老太监萧敬坐镇内书房指导,如此皇帝也就可以放心。
公主被骗婚一事让萧敬颜面丧尽,不仅被打了一顿,还被赶到南京。一直到李广自杀,他才有了翻身机会。
等到正德继位,萧敬这个经历过天顺成化弘治年间的老太监见风头不对,很快就辞职退休了。
但是作为张超重要的合作伙伴,现在芷萱遇到麻烦,他必须出面让芷萱度过这个危险期,所以张超就给芷萱出了这个主意。
两人商量了很久,芷萱才带着张超的讲义回到皇宫,很快就将张超出的建议告诉了正德,正德闻言大喜,不愧是当世奇才,真是主意多呀。
所以正德元年刚刚开始点卯,司礼监就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正德皇帝由于公务繁忙,影响了阅读圣贤书这样的大事,决定任命奉圣夫人李氏兼任乾清宫尚仪,负责管理典籍,同时值守内书房。
凡是司礼监文书房收到的奏折,必须先交由内书房,由诸女官看管整理后,等待天子御览。
当然皇帝也留了一个口子,如果遇到紧急事务,必须皇帝立刻阅读,可由司礼监太监直接交给圣上。
皇帝的口谕下到司礼监,王岳等人面面相觑,这他娘的让一群女人掺和进来,是什么道理。
很快就有消息流传出来,正德对于王岳等人五次三番的在关键时刻出现,十分不满,严重影响了兴致,所以规定非紧急事务先交给内书房,由李夫人带着一群女官整理分类之后,再报给天子圣裁。
这样的一个消息,立刻就引爆了皇宫,你司礼监也有今天,竟然让一群女人骑到头上来了。
第461章 李东阳的担忧()
内廷的消息根本藏不了多久,很快外廷就知道了,大明的天子真是想一出,是一出,谁也没有想到太监还没有消停,又冒出了一群女人,整理奏折,这到底要如何整理,要是女人能干这个,还要我们这群大学士干什么。
所以内阁的大学士们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哭笑不得,并不怎么当回事。
时当中午,三位阁老休息一会,进行了一番闲谈。内阁首辅刘健笑着说道,“老夫本以为又会出一个万贵妃,没想到呀,竟然出了个上官婉儿!”
“不然,宫中的事情传来传去,往往到了外面就十分骇人听闻。西涯,上一次天子要加封奉圣夫人,你十分支持,这个李氏莫非你知道几分?”
“李氏原来是拙荆义女汪氏的闺中好友,所以老夫对李氏有所耳闻。李氏虽然父亲是个举人,但生世甚是凄苦,母弟早亡,父亲死于南都。走投无路之下,正好遇到济世医院招生,所以就成了济世医院一个产科大夫。
弘治三年,李氏代替汪氏入宫,从接生天子开始,一直服侍今上至今,宫中对她的评价甚好,说李氏知书达理,洁身自好,从无不法之事。这些日子,虽然被封为奉圣夫人,也没见她恃宠而骄,老夫以为,有这样的女子待在天子身边,倒是一桩好事。”
“济世医院的产科大夫?不知道李氏与张超的关系如何?”
“当日,李氏代汪氏入宫,后来张超纳了汪氏,有这样一层关系在,李氏在宫中一帆风顺,想来张超也出力不少,要不然今上也不会让李氏去看望张超。”
刘健点点头,他现在有些头疼,怎么哪里都有张超?这刘瑾与张超是老同僚,已经这般难缠,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奉圣夫人,一瞬间,刘健有一种直觉,张超在宫中布局已久,现在恐怕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刘健咬了咬牙,越是这样,越不能让他得逞,“张超的身体到底如何了,他已经入京一个多月,一直告病在家,既不视部,又不出外。要是真的身体不适,我等赶紧换一个兵部左侍郎,省的误事。”
听刘健这么一问,谢迁有些好笑,心想首辅你现在麻烦了吧,当年打压了六年,现在又要赶人走,就是泥人也有几分怒气呀。
谢迁对张超的观感不错,当然这跟两人家族在商场上的合作有关,但是对于刘健压一压张超,谢迁还是可以接受的,一个人太能干了,鹤立鸡群不好,有几个对手在官场上也许对张超更加有利。
所以谢迁就说起了好话,“当年复套一役,张超积劳成疾,留下了病根。所以每到冬日,必然会要病假,这已经是惯例。现在九边冰天雪地,鞑靼也在过冬,张超不愿意出外也情有可原。咱们总不能逼着他出京或者直接罢免他,张超有功于大明,这才受的伤,如此天下人会有看法的。”
听谢迁这么说话,刘健也无话可说。他转移了话题,“西涯,于乔,保定巡抚王璟请革皇庄,两位以为如何?”
李东阳眉头紧蹙,他现在确实有些担心,自正德继位以来,这朝中的局面越来越复杂。正德被九虎引诱,不爱学习,反而喜爱游乐,这样一来,群臣意见很大,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冲突,特别是围绕着佐渡金银入库问题,已经交锋过两次。
到现在那些弹劾的奏折还留中着,一直没有下文,大臣们意见很大,已经快要压不住了。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刘健又要革去皇庄,他到底想做到哪一步,这样下去迟早朝廷要出大事,总是君臣这么僵持也不是办法呀。
要不是先帝临终前的嘱托,李东阳真想就此告老还乡,太累了。家里有一个奇葩儿子,所以李东阳对于正德有不一样的理解。这就是个孩子,还没有完全长成,所以喜欢调皮捣蛋。如果循循善诱,慢慢引导,总有一天会回到正路。
可是刘健和李东阳却不是这么看的,他们觉得天子年幼,更要严厉教导,严师出高徒,要不然有这么一群该死的太监诱惑,肯定会走上歪路。
内阁三人组都承认正德聪明,可是聪明的君主一旦走向歪路,比先帝那样忠厚的君主还要可怕。前朝有隋炀帝,本朝有明英宗,都是聪明的很,结果怎么样,国家被坑害成什么样子了。
围绕着天子的教育,三位顾命大臣不知道私底下议论过多少次,李东阳的看法最终被否决,这也是当时士大夫共同的观点,加强对天子的进谏,所以大臣们给正德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正德的反抗也越来越强烈。
现在刘健又要打皇庄的主意,试图乘着天子年幼,一举奠定大局,似乎太急了些。大明天子在北直隶附近霸占土地,皇庄一扩再扩,在先帝时期,大臣们已经上书弹劾,但是被先帝挡了回去,皇庄一定要有,皇帝的借口是给各个皇弟留着,但是管皇庄的太监要是犯错了,先帝保证不会徇私。
这事实上根本做不到,老百姓怎么可能斗得过太监,当然能够让大学士说话的老百姓也不是一般人物,所以京畿附近围绕着皇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的土地兼并流民不断,甚至有不少马贼在到处活动。
到了弘治十年以后,因为佐渡金银的大量输入,皇帝有钱了,对皇庄就不那么上心,大臣们这才敲敲边鼓,也整治了一番,一些作恶多端的庄头和太监被处理,但是皇庄的存在与北直隶士绅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正德继位了,麻烦又来了,可是皇帝新继位,需要赏赐官吏军民,需要给先帝修墓,需要立后纳妃,需要给身边得宠的大臣赏赐,这种种花销,内库的钱不够了。
所以皇帝身边的人又一次打起了皇庄的主意,过去半年,在保定巡抚的管辖范围内,竟然连续增加了四五处皇庄,每一处都有几万亩土地,这也太过了。
所以户部尚书韩文,保定巡抚王璟就提议,干脆咱们废了皇庄吧,有皇庄就会有太监欺负百姓,不如革去皇庄,就不会有欺压百姓的事了。
韩文是山西人,王璟又是成化八年刘健充任会试同考官时录取的门生,所以李东阳知道这两人的背后都是刘健,因此他也不便表示反对,总不能让内阁的矛盾公开化,但是李东阳却明白刘健的意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自古以来,无论何朝何代,皇帝是必然会有自己的产业,这是绝对必然的。无论大臣们说的如何好听,但革去皇庄就是削夺皇权,如果是别的皇帝,大臣们根本就不敢也不该提出这个要求,实在说,这是个太过分的要求了,你总不能要皇帝做无产阶级吧?
这是权力的争夺,是大臣在骗皇帝,皇庄真若收回了,则皇帝缺钱则是要去求大臣了,如此,皇帝何以称为皇帝?
此事不从削夺皇权处讲,即使从轻里说,这也是皇帝的家事,大臣们不该管,最多是举报哪些太监做了坏事,但是提出革去皇庄,无论如何都是绝对不该的。正如鼻子虽脏,但不能割去一样,皇庄做为皇帝的产业虽有弊端但不能革。
正是因为这个,李东阳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刘健似乎确实老了,太过刚愎自用了,对于天子也太不放在心上,这样下去,他担心会出现严重的君臣冲突。万一到了那么一天,他李西涯又该如何自处呢?
第462章 焦芳()
就在内阁讨论新鲜出炉的内书房时,外廷同样也在讨论此事。吏部尚书马文升对此不屑一顾,“今上重妇人阉宦,唯独视我等士大夫于无物,如此国家恐又多事也!”
老马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走路出行都要两个人搀扶,他资历又老,是明代宗景泰二年的进士,当官以来前后经历了五代皇帝,在本朝资历第一,谁也超不过他。
所以他赤裸裸的说出这句话,别人都不敢说什么,老爷子资历太老,估计当着皇帝的面这句话也照喷不误,难不成正德真为这句话砍他的头吗?
但是这句话又太过敏感,所以大家伙只当没有听到,此时吏部左右侍郎是焦芳和王鏊,两人相顾苦笑,摇头不语。在此时,明朝有一个十分强大的北党,核心人物是刘健,马文升这两个河南人。
刘健曾经多次参与或者主持会试,手下有一大批门生,而马文升则资历太老,门生故吏更是说不胜数,所以朝廷上下盘根错节,首辅和吏部尚书以合作的态度执政,几乎无往而不胜。
宣大总督刘宇,同样是河南人,因为刘健马文升的推荐,担任了大同巡抚。这个刘巡抚在大同任上,很有经商头脑,与鞑靼小王子私底下的交易干的相当不错,然后用赚来的钱贿赂权贵。
很明显,值得刘宇去贿赂的权贵是谁,极力推荐他的人又是谁,大家伙都知道。这件事干的太过出格了,以至于北京的锦衣卫都得到了消息。刘宇又顺便把调查的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