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思有这么一问,也表明他意识了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他需要得到张超的帮助。
但是何聪是张超在宫中的内线,这件事没有其他人知道,相比较而言,何聪目前甚至以后都比李启思的地位要重要的多,所以张超绝不可能为了李启思去动摇何聪,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所以张超作势想了想说道,“当年侍奉太子时,我与何太监接触不多。现在虽然他被归为九虎之一,但除了逢迎君上,也没有听说他做过什么过分的事情,姑且观之吧。”
张超说完,李启思的脸色微微变了变,就没有再说什么,事实上李启思对于故人何聪摇身一变,变成天子身边的太监,也是出乎意外,甚至有些不知道如何应对。
他当年对于何聪倒霉是亏心的,所以他当然担心何聪的报复,但是作为清贵的翰林,李启思并不畏惧何聪,特别是目前宫内宫外对于九虎一片喊打之际。
他之所以询问张超,是想知道张超对于当年的旧事到底知不知情,在这个以弘治三年进士为核心的小集团里,李启思的地位并不高,如果万一何聪要报复他,或者他要除掉这个隐患,都必须寻求张超的帮助。
张超的反应看起来对当年之事一无所知,但恰恰如此,却引起了李启思的担心,以张超的小心,按说应该对何聪有所调查,那么张超现在的态度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张超给皇帝出了一个讨伐鞑靼的主意之后,就告病在家,甚至兵部都没有去报道,这当然引起了刘大夏的极度不满。
马上弘治十八年就要过去,正德元年就要开始,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代,刘大夏是十分痛苦的。
作为弘治皇帝最宠信的大臣,自从新帝登基以来却过得相当不顺。他没有想到内阁和马文升这些人竟然会对他如此不满,不断的打压于他。
最让他心伤的是,正德皇帝对他也很不信任,还有九虎等太监不断的进谗言,所以马文升已经有些不安于位了。
立身唯谨,避嫌疑,远祸端,凡事预留退路,不思进,先思退。满则自损,贵则自抑,所以能善保其身,所以如何退下去非常值得讲究。
作为与刘东阳,杨一清齐名的楚地三杰,刘大夏不断的上奏朝廷,请求清除过去的弊政,如果皇帝愿意听,他就不避疑难,把那些难啃的骨头都给啃下来。
如果皇帝不听,谁都知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也可以在士林中有一个好名声。如此两全其美,公私兼顾,所以刘大夏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断的请求撤销宦官,淘汰那些吃空饷的武官等等,都是得罪人的事情,就让他在临走之前做一些好事吧。
他已经知道了正德对于大汉将军们罢工的态度,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倒也毫不为奇,所以此时刘大夏已经准备过段时间上辞呈。
对于刚刚登基的正德皇帝,刘大夏是有感情的,他非常希望正德成为一个与先帝相似的有道明君。弘治盛世刚刚过去,正德一个孩子继位,没什么治国经验,垂拱而治,让士大夫们治理好国家不是很好吗?
等过几年刘健等人老了,正德也修满了经验值,这个时候既有经验又有威望,岂不是比现在这般与大臣们磕磕碰碰,三天两头挨弹劾来的更强?
天子呀,还是太年轻气盛呀,还有一个年轻人,刘大夏也摇了摇头。对于自己的副手张超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入京,刘大夏有些不屑一顾。张超能力确实一流,人品也还不错,可惜政治眼光很一般,现在掺和到这摊浑水之中,王越的下场就摆在那里,等着瞧吧。
就在刘大夏沉思之际,一个主事大步走了进来,“部堂,今年运送佐渡黄金的荡倭营已经到达天津,是不是让他们尽快入京?”
刘大夏点点头,“赶紧让他们入京,这有什么好问的?”
这个主事有些不知所措,他紧张的问道,“因为带队的杨千户收到了天子的中旨,要求他们将这一次的二十万两黄金,五十万两白银送入内承运库。这与往年不同,所以杨千户才派人寻到兵部,询问是否照此办理?”
刘大夏听完,猛的站了起来,“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第454章 弹劾()
自弘治十年以来,佐渡岛的黄金白银就是大明帝国最大的财源,没有第一。
金山的产量很大,但是朝廷为了安抚各家权贵,没办法只好分给各家豪强很大一块财源,所以能够拿到手的只有一半左右,但也有几百万两纹银之多,有了这笔钱,朝廷才收复了河套,文武百才官不需要发宝钞这样的废纸,朝廷才可以修长城清漕运,可以说弘治盛世就是建立在这笔钱上。
为了争夺这笔钱,外廷与内廷争斗了很久,最后才达成了妥协,三成归内库,七成归户部。由于内承运库需要承担文武百官的工资等,所以这一笔钱内廷太监们基本只能闻一点香,但是能够动手脚的空间却并不大。
这也是弘治年间文官集团的巨大优势决定的,而弘治十八年第一批的金银已经入了户部,而对于这第二批的金银,内阁已经形成了决议,等金银入京先暂存户部,等内库清点清楚后,再入内承运库。
事实上这就是文官集团决心掐断皇帝的财源,没想到太监们竟然抢先请来了中旨,现在就麻烦了。所以刘大夏才大骂岂有此理,然后他详细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今年下半年发运的这部分金银,刚刚到达天津港,就接到了正德皇帝的中旨,命令将这一笔钱交给奉旨过来的锦衣卫百户钱宁。
运输这笔金银的刘千户见状刚准备执行圣旨,就被随行的监察御史给阻拦住了,御史指着刘千户的鼻子说道,“你这个蠢货,这是中旨,怎么可以听从?”
刘千户眨巴着眼睛,假装听不懂,“御史老爷,什么是中旨,这也是万岁爷的圣旨吧,不听从要诛九族的,你可不要害我。”
一旁的随军太监笑着说道,“刘千户说得对,邱御史,难不成你敢违抗圣旨不成?”
邱御史大怒,“我等押运数百万金银,事关重大,不经内阁票拟,这样的中旨岂能听从。”
钱宁大怒,抽出了腰刀,准备吓唬一下邱御史,没想到这个愣头青梗着脖子鄙视道,“除非本官死了,不然尔等别想拿走银子。”
钱宁这会儿真忍不住了,他非常得正德的宠幸,怎么能完成不了差事,愤怒之下就要砍死邱御史。刘千户也不傻,要真让钱宁砍了这个御史,他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刘千户就用兵器挡住了钱宁,然后嬉皮笑脸的说道,“两位老爷,两位老爷,都请暂息雷霆之怒,这金银呀总要运到京的。咱们先派个人回去禀报,等上面定下来到地方放哪里,咱们再放过去,两位看这样可好?”
说完之后,刘千户不等钱宁说话,命令道,“诸将士,从现在起,进入战时状态,看紧了金车,没有本千户的命令,谁也不允许拉走金银,违者军法从事。”
这一声令下,荡倭营将士们立刻结阵,护住了金银,谁也不让靠近。就这样,这金银谁也没办法提走,刘千户索性就停在天津,他把一个姓王的百户喊了过来,
“老王,听说你们王家和张教化有亲,这次入京一定要代本千户拜访下张教化,问清楚怎么办,一定记得奥!”
王百户也不傻,当然明白刘千户的意思,这上面打架,他们这些小的可就要倒大霉了,真是无处是从,还是问问张教化的好。
所以马文升得报的同时,张超也同样得到消息,他知道这场争斗看来是愈演愈烈,看来这京师快待不住了,年后赶紧去宣府吧。
张超叫王百户回通知刘千户,这金银太多,光皇帝的中旨绝对不能执行,必须要见到正式的诏书。刘千户现在只需要待在天津荡倭营那里,看好银子,等着正式的圣旨就好,其他的不用管了,自有他来处理。
另外张超告诉王百户他们不要继续出海了,他会请旨让他们年后跟他一起去宣府。
当天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刘健听到之后,虽然脸上很愤怒,但内心却很高兴,真是天赐良机呀,正好可以顺势整理内库。
这笔金银是朝廷的钱,很大一部分是用来给在京官员发工资呢,怎么可以进皇帝的私库。
奥,不对,往年的工资也是内库发送了,别忘了,内库现在是九虎之首的刘瑾在管理,鬼知道他会不会把大家伙的银子拿了去,然后按照前些年的惯例发一堆草纸都不如的宝钞。
动人钱财,比杀人父母还要恶劣,所以在有心人的鼓动下京中的翰林科道六部齐刷刷的开始发动猛烈的反击,内官监太监刘瑾为首的九虎被群起发难。
不断有人上书,抗议天子滥用中旨,不经过内阁票拟的圣旨胡乱发内降,现在果然闹出了天大的麻烦,这国家的金银怎么可以入天子的内库,让太监们挥霍。
同时弘治时期混乱的内库管理也被翻了出来作为证据,弹劾的大臣要求从此以后,佐渡金山所得一律入户部,不再入内库。
正德皇帝也知道自己理亏,所以他让王岳告诉内阁,因为往年这个时候这些金银绝大部分会入内承运库,所以朕才派人过去提取,只是忘了跟内阁通气,这是朕疏忽大意,忘了跟内阁说了,不关刘瑾的事。
然后正德又说,因为今年国丧,又加上赏赐百官将士,所以内库空虚,朕提银子是用来给文武百官发薪水的,还有给先帝修坟,多余的银子他准备给张太后修一下宫殿,钱都没有乱用。
正德这样的说法让内阁上下十分吃惊,皇帝怎么用不说,竟然这么宠信刘瑾,刘瑾绝不可再留。所以内阁也没有表态。
正德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他主动替刘瑾背黑锅,又抖出了内库没钱这个大新闻,立刻惹得朝野上下沸沸扬扬。这肯定是刘瑾贪污完之后,还蛊惑天子为他背锅,所以弹劾刘瑾的罪行又多了好几条。
弹劾刘瑾的奏折此时堆起来有几人高,这时候刘瑾也怕了,他感觉自己很冤枉,这些金银往年都是入内库的,只是这一次他怕文官半路给拦截了,这才跟皇爷说让人早一点去提走,没想到惹了这么大的一个马蜂窝。
另外他管理内库才几天呀,就算有贪污,他也贪不了那么多呀,所以心里憋屈的刘瑾生怕正德杀他的头,跑到皇帝面前哭泣自己的无辜。
正德皇帝此时也非常不高兴,朕拿走自己的钱招谁惹谁了,凭什么外廷这么拼命弹劾,就算是中旨,也没做错什么呀。
但是外廷的压力实在太大,所以正德皇帝只得再次让步,他又一次派人去内阁,表示只提走按比例应该分走的三成,其他部分交给户部,让内阁赶紧票拟,现在快过年了,年前处理掉,别搞得年都过不好。
第455章 混乱()
王岳带着皇帝口谕来到了内阁,没想到刘健却没有见他,出来见他的是次辅李东阳。王岳有些好奇,“刘首辅哪里去了?”
刘东阳笑着说道,“首辅昨日身体不适,告病在家。”
王岳吓了一跳,这个时候刘健可不能有事呀,“首辅无大碍吧。”
“只是偶感风寒,歇息两日就好。唉,也是今日朝廷多事,首辅操劳所致。”
王岳听完立刻明白了,“李阁老,咱家带来了天子口谕,既然首辅不在,您听过之后,赶紧票拟,然后宣示百官。”
说完王岳就把正德皇帝的想法告诉了李东阳,李东阳听完之后,十分高兴,这样大家也不好再闹了,可以过一个安稳年了,所以二话不说,立刻票拟。当日就派出了使者,让刘千户,邱御史把金银押往京师。
正德皇帝觉得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松了一口气。正好刘瑾惹出了大麻烦,心中恐惧,就又弄出了几个新花样,请正德过去观看,正德皇帝兴高采烈的过去了,玩的不亦乐乎,这件烦心事也就抛在脑后了。
消息传到内阁,此时身体恢复的刘健,重新视事。他对于李东阳没有跟他通气,虽然心中不满,但是谁让他身体不适呢。
年前朝廷要发薪水,对于很多京官而言,这可是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要不然老婆孩子都过不好。特别是翰林这样的清流,又不敢贪污,怕坏了名声,影响了前途,只能苦苦的撑着。
现在张超弄来了金山,大家伙总算不用收那些擦屁股都嫌硬的宝钞,改成白花花的银子,所以翰林们的日子要宽裕不小,但是这一回发放薪水的事情,却出现了大麻烦。
往年这银子都是从内库拿出来,直接给了户部,这一回刘瑾因为被大臣们反复弹劾,心里很不高兴。你们不是弹劾咱家吗,咱家也给你们找点事情做。
所以刘瑾拒绝直接把银子给户部,反而要亲手发给大臣们,说是防止户部贪污,把银子扣下来。
另外刘瑾首先足额支付了给弘治修坟的银子,然后又足额支付了给太后修宫殿的银子,然后也全额给了京营大兵们年终赏赐的银子,到最后才轮到文武百官的薪水。
很显然此时内承运库的银子不够,所以刘瑾按照前朝的惯例,咱折东西给大臣。内库里面藏着大量陈旧的茶叶,丝绸,棉布甚至进口的苏木这些东东。
所以到了发薪水这一天,卯时正,天蒙蒙亮,此时大雪出晴,内承运库与外界联络的三道小门开了,库吏们抬着沉重的案桌,从里面紧挨着摆到了小门边,以防有人冲进库里。
大堆的银子已经码放整齐,堆在案桌后面,内库的太监们也在案桌后站好,准备按部门发放俸禄。
快冻僵了的官员们,终于开始踱着脚、活动下麻木的四肢,准备赶紧进去领完俸禄,离开这又冷又吵的鬼地方。没想到竟然要从狗太监手里拿钱,一个个心里硌得慌。
一个人模狗样儿的太监出来喊话,无非是遵守秩序,莫犯王法之类,如若不然,就乱棍打出去,然后讲明各衙门的领取位置,便开始放人进去。
官员们走到本衙门所处的地段,报上职位和姓名,管仓的小太监便麻利的找到相应的钱粮袋。官员们毕竟是孔孟门生,不好意思锱铢必究,所以大都不打开查看,但是用手这么一提,心里就纳闷了,怎么这么轻便,这分量不对呀,难不成今年又改了花样。
官员们对于太监很不放心,所以有一个官员也不怕丢人,拿起钱粮袋,打开一看,里面有九枚银半两,还有两张京城‘丰盈行’的粮票……凭此票可去这家京城有名的粮铺中,兑取相应数量的粮食。
这也是刘瑾搞出来的新花样,据说可以省时省力还可以灵活支取,只是朝廷禄米,还要去商人店铺支取,令他感到有些不快。
实际上刘瑾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按照现在的粮食价格大概是一石八斗粮食折银一两,可是京中上万官员,这么大的数量,粮店怎么着也该打打折扣,这样他吃吃回扣也是一大笔钱。
另外不同的粮食之间价格是有差异的,刘瑾尽量挑选比较差的品种,这样一来又省了一笔钱。
所以左右这么计算下来,刘公公一口气就节省了几千两银子,当然这银子不多,但是报到正德皇帝面前,被皇爷好好的夸奖了一顿。
这个官员不乐意了,“这位公公,本官是七品官,按照制度,应该是年俸九十石,一石八斗粮食折银一两,银粮各半,本官此次应该领到的银子有十五两,怎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