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此王琼以勤勉、干练而出名,本来要被刘健提议改任为河南参政,但是临时被调任荡倭营副教化使,以协助张超。

    根据张超的建议,荡倭营中枢下设有参军处,宣教处,营务处,分别负责参谋,教化和后勤,这是张超参考当年我军的模式建立的。

    经过张超邀请,去年会试落榜,但是才华得到公认的王守仁出任荡倭营参军处游击,而且弘治皇帝特批荡倭营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各自等级的科举,这样也消除了王守仁的后顾之忧。

    宣教处游击由江西人,南京国子监的监生秦宁担任,他长期作为张超的助手,待在军中负责教化事宜;

    营务处游击由张超济世学院的学生黄毓担任,黄毓是黄老的远房侄子,善于算术记账,打理营务处做的非常出色;

    荡倭营下设海运营,海战营,陆战营,训练营四大营,指挥员都为游击。海运营主要负责漕粮和物资运输,海上捕鲸,由原来负责此事的千户赵德担任,升迁为游击;

    海战营游击则为丁猛担任,超迁为参将;

    陆战营游击为丁怀德担任,超迁为参将;

    训练营游击为王六担任,超迁为参将;

    荡倭营下辖三大处四大营,共有两万多人,装备有数百条大小舰船,有舰炮一百多门,其他各式火炮数百门,是此时明军最为训练有素,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终于在此时组建完成。主官的选择都是朝廷精心挑选的精明强干之士,目的很明确,一定要弄清楚佐渡金矿。

第411章 杨玉的愤怒() 
根据张超的请求,新组建的荡倭营驻扎在天津,同时进行军事训练,等待台风之后,再出征日本。当然用不到两万多军队,要不然那么多的物资费用,张超再有本事也摆不平。

    另外朝廷也下旨从各地开始抽调善于探矿的工匠,这同样需要时间。

    在这三个月的练兵时间,并不需要张超费心,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家庭和那些赶不走的官宦子弟身上。

    因为需要长期驻防天津,张超就让人把妻儿迁到天津,好全家团聚,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实在想念的很,现在运河已经修通,可以过来了。三个孩子想必也长大了不少。还有小妹,唉,恐怕也憔悴了不少,遇到了自己这样的老公。

    在等待家属的时候,来自北京的勋贵子弟大批出现在荡倭营,张超让参军处严格训练水准,不准放水,吃的消的一切好说,吃不消的哪儿来回哪儿去。

    同样的很多文官的子弟也不约而同的要报效朝廷,张超只好一视同仁,想捞金子首先要吃的了苦,连苦都吃不了凭什么为大明效力。

    对于叫苦不迭的官宦子弟,张超找了一个来历最大的人物作为例子,当今皇帝的表弟,重庆公主之子周贤为例,要论地位,谁也没有他高,要论学识,周贤以公主之子考中举人,不亚于任何人。

    周贤都老老实实的参加军事训练,要不然也别想入营成为教化,你们凭什么要求特殊待遇。这样一来这些官宦子弟只能服气,老老实实的参加训练。

    但是荡倭营的操练实在太苛刻,军中行事又十分粗暴,这些军士可不管谁是谁,所以能扛得住的不过十之一二,这大大出乎了张超的意料,很显然此时大明虽然有些衰落,但是统治阶级确实没有彻底堕落。

    只是连公主之子都掺和进来,张超也是头大不已,现在荡倭营简直成了藏龙卧虎之地,随便找一个都大有来头,也不知道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

    “公主之子都能吃苦留在荡倭营,你一个阁臣之子却灰溜溜的被赶了回来,你真是丢人呀!”

    李东阳正在家中训斥长子李兆先,李兆先低着头不说话,他知道自己理亏,可是他实在受不了,他也实在不明白整日傻乎乎的站军姿有什么用。

    挥了挥手,赶走了长子,李东阳叹息着坐了下来,这时朱夫人走了进来,她亲手端来一杯茶,递给李东阳,

    “老爷消消气,兆先自在惯了,当然吃不消军中之苦。只是妾身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权贵大臣会把子侄派到荡倭营,就为了那些银子吗?”

    李东阳长叹了一声,“此子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难成大器!”

    说完之后,他接过了夫人的茶水,解释道,“不仅仅是为了一些金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荡倭营的军制独一无二,文武兼用。

    张子卓是难得的治军奇才,荡倭营中充斥着读书人,竟然也练成了一只强军。本朝文武殊途,我等文臣只能通过科举为官,这条路太过艰难,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代能够考中进士。

    但是武臣却完全不同,可以世袭为官。张超营中的文官,既可以考科举,又可以作为武将为国征战,若有子弟成才,不论文武都可以保持家业不衰,如此派出一个子弟从军,何乐而不为。兆先太过狂荡,读书不成,又无法从军,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朱夫人默默无语,良久又问道,“为甚周贤也能从军,他可是今上的表弟?”

    ”周贤是天子钦点的,他有锦衣卫的世职,要从军谁也不能拦着,这也是天子在补偿他。

    他学识很好,不能考中进士也是因为出身国戚,这一次他举人从军,实在没有拒绝的道理呀!

    再说周贤等人在荡倭营也都是教化参军一类的助手,要不然谁也不敢让他从军。”

    朱夫人听完很不满意的说道,“妾身都不明白你们这些文臣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皇族,外戚,太监,甚至连勋贵,都防的厉害,难不成天下只有你们文臣是好的?”

    李东阳沉默不语,他当然明白夫人抱怨的有些道理,只是他心中明白,文官几代人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权力,怎么可能随便让这些人出头。

    就在李东阳夫妻谈话的时候,新任荡倭营总兵官,都指挥杨玉正在大发雷霆。

    要说起来也怪不得杨玉,老将军带来了几十名家将,这些人一向护卫在将军身边,可是刚一入军,就遇到一个大麻烦。

    根据荡倭营制度,各级军官不允许有私兵,所以警卫参军就要求这些家将先到训练营参加军训,然后由参军处统一分配。

    杨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开什么玩笑,大明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制度。警卫参军就搬来了制度,翻到了关于警卫的那一部分,请求杨玉观看。

    杨玉顿时涨红了脸,他这个老军伍并不识字,杨玉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参军嘴角撇了撇,显然这个读书人瞧不起他。

    心中甚是自卑的杨玉强忍着怒火,听参军读完了警卫纪律这一部分,无奈之下只好让家将入训练营重新学习。因为临来之前,兵部马尚书交代的很清楚,他同样需要听从荡倭营的制度,如果有什么不满意可以上书朝廷。

    这时参军调来了一个总旗,这个总旗和他的部属五十人将作为杨玉的警卫,另外参军处宣教处也派来了一个参军,一个教导随从在身边,以协助杨玉的工作。

    身边熟悉的人都离开了,杨玉十分不自在,过了两日之后,杨玉决定去训练营看一看自己的家将安置的怎么样。命令一下,不等杨玉吩咐细节,参军和教导就开始布置具体事宜,杨玉在一旁听着,觉得这些读书人办事很有条理,倒是省了他不少口舌。

    等来到训练处附近,杨玉见军营布置的中规中矩,点了点头,他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却被哨兵拦住了。等随行的参军提供了有关证件之后,登记核实之后,杨玉这才被允许入内。

    杨玉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也听说过细柳营的故事,所以等候时也不生气。等他入营之后,游击王六迎接出来,然后给他介绍训练情况。杨玉听完之后,点点头,由王六陪同四处查看。

    突然间一个家将闯了进来,跪地大哭道,“将爷,您可来了,杨九就要被斩首示众了!”

    杨玉大吃一惊,瞪着牛眼询问王六,“王参将,这是何道理?”

    王六不太清楚,这时他身边的一个教化突然站了出来,“禀军门,杨九违反以下制度,经张都教化批准后,今日午时三刻即将处死。”

    说完这个教化,噼里啪啦开始诉说起来,杨玉听完之后大怒,“只是随便出营,调戏一二女子,算的了什么?杨九在九边随着本将出生入死,几次救本将于危难之际,是本将的救命恩人,岂能随便诛杀?”

    那个教化迎着脖子抗辩道,“军门,按照制度,军中纪律,您无权干预。”

    杨玉听完,怒发冲冠,他猛地冲向了教化,“反了,反了,本将是荡倭营的总兵,竟然管不了你?”

    说完,就想朝着教化踢去,王六等人连忙把杨玉和那个教化分开,王六笑着解释道,“老将军,您才过来,不知道情况,我等军事主官平日里只负责作战训练,军纪是由教化和监军负责的,这个教化说的没错,您还是赶紧去找张教化吧。”

    杨玉听完,又见王六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很显然王六说的是实情,杨玉顿时愣住了,转而又羞又怒,这他娘的连自己的家将都救不了,这个总兵还有什么干头?

第412章 新旧冲突() 
迫于无奈,杨玉只得亲自去找张超说明情况,自己的救命恩人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去死吧。张超听完之后,让人拿来了杨九的相关资料,翻了翻,这才说道,

    “杨总兵,杨九刚刚入营,对军纪了解不多,他所犯的事情,荡倭营宣教处也有责任。这一次按照大明律来处理杨九,处罚之后,他不能再呆在荡倭营,您还是让他回去吧。”

    张超说完之后,对着身后的教化说道,“记录一下,纪律手册增加一条,凡是新入军营,没有经过纪律教育的,还算不得荡倭营的将士,按照大明律来处置。”

    说完之后,张超对着杨玉诚恳的说道,“老将军,荡倭营的运转和大明其他官军差距很大,您还是先让人给你读一读相关手册的好,省的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杨玉听完,压抑着怒火,说道,“本将知道了。”

    杨玉气呼呼的回到大营,很快就得到了杨九等人的处置意见,杨九被按照大明律狠狠打了一顿,而十余名家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赶出了荡倭营,可以这么说,经过此事,杨玉这个总兵脸皮扫尽。

    恼羞成怒的杨玉刚准备弹劾张超,却被知道此事的王琼和何太监好说歹说给拦住了,荡倭营的军纪森严,不仅仅杨玉的部属,就是王琼和何太监带过来的人也挨过苦头。张超就算再蠢,也不可能同时跟他们三人过不去吧,就算是下马威也不是这么干的。

    这时陈豹也过来说明情况,张超确实是这样治军的,而且陈豹给杨玉好好分析了下荡倭营主官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听完之后,杨玉咧着嘴又惊又怒,“张子卓这是把我等当贼来防吗?”

    陈豹没有说话,但是他知道杨玉说的话糟理不糟,某种程度上,与其他的大明军官想比,荡倭营的将领是十分憋屈的。

    陈豹只能说道,“老将军,张子卓是文官。”

    气呼呼的杨玉无话可说,这是陈豹接着说道,“老将军,你待得时间尚短,等过些日子您就知道了,有了一群参军辅助,没有了那么些琐事,确实自在不少。”

    杨玉事实上已经感受到了,有了众多参军的辅佐,他指挥起来确实十分流畅,但是他还是不习惯,他原来那些家将协助,虽然简陋了些,但指挥起来也是很顺畅呀,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同。

    这时杨玉问道,“小伯爷,本将习惯了身边的家将,若是老夫想把那些家将调过来辅佐左右,能不能做到?”

    陈豹苦笑着说道,“老将军,现在您手头这些参军不是做到挺好的吗,何必着急招来家将。像我等身边的护卫参军教化,都是参军处和宣教处指定的,调来一二倒还可能,要想全部调过来,绝无可能。”

    杨玉听完有些无可奈何,“那本将要提拔奖赏一些人呢?难不成也办不到?”

    陈豹笑着说道,“那当然可以。只是参军处需要审核功劳,宣教处审核有无往日过错,之后再由老将军,末将,张王二教化,何公公,五人合议之后,然后投票决定是否提拔,担任何职,受何奖励。”

    “何为投票?”

    “就是一人一票,分为赞同,弃权和反对三条,票多者赢。当然这是平时,若是战时,老将军有临机决断权,只是事后需要由朝廷判断对错。”

    杨玉听完目瞪口呆,张子卓荡倭营这套制度简直是他们武将的克星,这也太悲催了。这他娘的就不应该听从马文升那个王八蛋的欺骗,虽然升了官,但是哪有原来在京营那般自在。

    杨玉捏着鼻子开始上任,与张超相处的磕磕碰碰,事实上杨玉已经上折请求离开荡倭营,不为别的实在是太憋屈了。

    但是马文升得知之后,派人告诉王琼,杨玉必须待在荡倭营,老老实实的按照这一套制度当着总兵官,郁闷也得待着,朝廷派他过来不是跟张超斗气的,好好看一看,学一学,搞清楚有哪些不足,这才是正理。

    与杨玉的憋屈不同,王琼在荡倭营则是如鱼得水,他没有想到张超将荡倭营的营规搞得这么细致,这么周全,任何人在这套体系中只是一个螺丝钉,而维持荡倭营运转的则是制度,根本不依赖于人。

    这与王琼的思路有些一致,他在负责漕运时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思路却没有这么清晰,只是漕运涉及的面太广,陈规旧制太多,很多时候他看出了问题但是没有办法改变。

    但是荡倭营却完全不同,这是一只新军,充满了朝气,一切制度都是在摸索中建立起来的,他不断的提出看法,然后与张超商讨。张超也从谏如流,找来了相关负责人,大家商量之后立刻执行。

    王琼从中感受了创业的极致乐趣,他在写给刘健的信中,高度评价了张超弄出来的这套制度,并且请求立刻在明军中推广。只要有了这套制度的约束,明军就真正被管束住了,再也不用担心他们胡作非为了。

    事实上看出这套制度优越性的不是一个两个,但是从杨玉的反应中,内阁和兵部已经看出来,若想推行这套制度恐怕非一朝一夕。

    此时杨玉的遭遇在京中勋贵和高级将领中已经哄传起来,谁也不愿意被这套制度束缚了手脚,这是在挖他们的根呀。

    尽管张超可以带着勋贵发财,但是大明的军队才是勋贵真正的根基,所以各种各样的弹劾谣言不断产生,试图动摇天子的意志。

    弘治皇帝也有消息来源,何太监将张超与杨玉矛盾的经过,原因不断上报,而表弟周贤也频频给天子写信,介绍他军训和在教化处宪兵科工作的经历。两人从不同角度让弘治对荡倭营有了深刻的了解。

    弘治非常清楚这套制度的优越性,但是他也明白除非不怕九边官军造反,否则荡倭营这一套制度别想普及。

    无奈之下,弘治皇帝安抚京中的勋贵说道,荡倭营体制特殊,目前难见优劣,朝廷需要观察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决定是不是推行,事实上皇帝表达了拖延的意思,这时勋贵们才放心离开。

    这个时候弘治听说张超的家属到达了天津,心中感念张超的忠诚,弘治皇帝下令授张超中顺大夫四品官衔,同时封张超的母亲于氏为太恭人,张超的妻子王氏为恭人,另外恩萌张超的长子明威为锦衣卫百户。

    圣旨传到天津,正在逗弄儿女的张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