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完成任务,皇帝决定让京营作为施工队。

    另外弘治下令追封张峦为昌国公,让皇后的弟弟张鹤龄袭封寿宁侯,另一个弟弟张延龄则被要求封为伯爵。

    面对皇帝这样极端不合理的要求,刘吉这一次实在没有办法了。

    京营包括三大营、十二团营等,是明朝重要的军事力量,但明朝政府却经常用这些军队来进行一些工程建设,包括修造宫殿、城垣、陵墓等,把士兵变成劳力,影响操练。京营占役越严重,官军战斗力就下降得越厉害。

    成化年间,京营占役已经成为了一项弊政。弘治即位之初,在即位诏书上把它列为先朝弊政之一革除,下令山陵修建完毕后,京营官军不许再做其它工役。

    所以刘吉就搬出了弘治的即位圣旨,当初皇帝你可是这么说的,现在这么干,似乎有些出尔反尔?

    另外,张皇后兄弟都封爵,那是不是给周太皇太后,王太后的子侄也同样封爵,总不能厚此薄彼吧,要是你这么干,就不怕天下人说你不孝顺吗?

    见刘吉这么说话,传旨的太监也是无可奈何,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下来了。谁知道当天晚上刘吉回到府中,皇帝竟然派来了一个太监,对刘吉冷嘲热讽,最后问他啥时候致仕,别赖着不走了。

    弘治这样的举措,刘吉是瞠目结舌。而且皇帝公然要他滚蛋,他再赖着不走,老搭档万安的下场就摆在前面。无可奈何花落去,刘吉只得于次日开始上辞呈,做完三辞三留的保留游戏后,就告老还乡了,一个在内阁十八年的重臣就这么谢幕了。

    刘吉不愿意拟诏被赶回了家,这也同样显示了大明天子决绝的态度,次辅丘濬因为王恕自传案气的不轻,这几日一直告病在家,唯一一个在内阁理政的刘健毫不犹豫的起草了一干圣旨。

    刘吉连续三封辞呈之后,皇帝立刻批准,然后按照顺序进丘濬为首辅,刘健为次辅。这个时候勉强视事的丘濬就上书说,内阁事务繁忙,请求增加人手。

    这是应有之意,因为吏部尚书王恕忙于京察,廷推没办法进行,所以皇帝干脆直接任命排位最前的礼部尚书倪岳入值文渊阁,这是众望所归之事,文武大臣也没有多少异议。

    所以刘瑾致仕引起的风波很快就波平浪静了,事也凑巧,张超离京正好与刘吉遇到了一块,两人在京郊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默默以对。

    张超毫不犹豫的批评起皇帝,“天子私心太重,刘公此次致仕甚为惋惜。”

    张超说的是真心话,开什么玩笑,竟然动用国家军队给自家老丈人修坟,简直是乱来。而且这样的宠幸外戚,事实上不是在爱张家,而是在推着张氏往火坑里走。

    张超想起跟徐琼告别时,徐琼所说的话,“子卓,我也不瞒你,天子太过宠信张氏,我们徐家还是远离京师的好,以免有朝一日会被牵连,招来祸端。”

    连张家的亲戚都这么认为,可见弘治这么做的危害之大。刘吉此时倒是一身轻松,他甚至有些胆大的说出了一段往事,“当日先帝要废黜太子,老夫不甚赞同,先帝就曾经指着东宫的方向说道,此子乃都人所出,目光短浅,柔仁好儒,日后国家必然多事。”

    张超听完,也有些吃惊,没想到那个被黑的一塌糊涂的明宪宗竟然有这样的眼光,张超笑着说道,“既然如此,刘公为甚不支持先帝呢?”

    刘吉面带不屑的说道,“吾等文臣,喜欢的就是这样宽厚仁慈、仁孝恭俭的天子。别的不说,要是先帝仍然在位,子卓就凭你这几年的所作所为,早就危险了。”

    张超心中一跳,脸上却吃惊的问道,“刘公,为甚如此说话?”

    “你我之间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你的荡倭营交给朝廷几十万两,那自己岂不是留下百万两还多?”

    张超摇了摇头,“刘公如此说就太过了,为了获得天子的支持,今年荡倭营只是勉强维持而已。再说荡倭营有游击,有监军在,怎么也算不得是我的荡倭营。”

    刘吉面露冷笑,“荡倭营真正说话算数的是那些参军教化,大半出自张氏门下,老夫说的对也不对?”

    张超虽然心中震撼,但毫不示弱的说道,“陈豹是勋贵之后,汪直又久在军中监军,下官可没有那个本事架空他们。至于那些参军教化,朝廷一声令下,下官自会让他们撤出荡倭营。再说若是荡倭营只听命于我,刘公你这么说恐有生命之危呀!”

    刘吉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张子卓,王三原想罢黜你,果然没有做错,但是他把你当成丁谓,却是小看了你。”

    突然间刘吉有些无奈的叹息道,“不管你是奸也好,是忠也罢,与老夫又有何关系?老夫已然致仕,已是风烛残年了。”

    张超默然不语,听着刘吉的表演,只听刘吉继续说道,“老夫这一倒下,又逢京察,想必朝中党羽也会烟消云散,是帮不了子卓多少了。”

    张超已经听明白了,这是刘吉正话反说,他虽然倒下了,但是势力并不会那么快就消散,他刘吉也明白一些张超的把柄,而且是致命的把柄,但是刘吉又表明他已经退休了,不会告发张超。所以张超无论是想利用这些势力,还是要保守自己的秘密,都要给刘吉一些好处。

    张超听完之后,心中暗骂,这个老狐狸,不过他只能笑着说道,“刘公安心颐养天年就是。只是刘公门下人才辈出,不知道能否借下官一二,也好随时请教。”

    “好说,好说,支持后生晚辈,正是平生快事!”

第385章 漕粮海运() 
刘吉的条件也不过分,他希望张超继续带着刘家发财,作为回报,刘吉一些官场的潜势力可以为张超所用,另外刘吉也有一些幕僚甚至宫中的关系也可以为张超效力。

    这就是刘棉花的优点,他特别会审时度势,张超也投桃报李,刘家可以继续作为张家的合作力量,作为稳妥张超建议刘吉可以增加一些工场的股份,比买地实惠多了,还不引人注意。

    此时,在张超的主持下,以济世钱庄为核心,相关的政商通过各种工场交叉持股,一个崭新的利益集团已经忽隐忽现。

    张超回到南京,开始组织大规模海运,他准备在未来一两年通过海路往北方运送大量物资,从而彻底显示海运的巨大优势。

    而要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继续投资船厂,培训海员,因此张超将原来的海员班扩大,分门别类开始了专业培训,为商人们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

    另外为了减少商人出海的担忧,在张超的坚持下,济世保险正式成立,凡是出海的船只可以购买保险,如果出险,济世保险将进行赔偿。

    此时出海的风险还是很大,所以这种看起来很像冤大头的保险公司一成立就非常受欢迎。但是济世保险并不是傻子,根据规定,有相关的专业人员会考察每一条船的船况,导航情况,从而决定所收的保险费。

    而聪明的商人很快就发现使用济世船厂的船只运输,有经过培训的海员船这样的船只更不容易出事,相应付出的保费也会减少很多,这样一来也促进了济世船厂的高速发展。

    张超在南京忙活的时候,在双屿忙活了大半年的陈豹也回到了淮安家中,他的父亲平江伯陈锐对于这个能干的儿子十分欣慰,父子两人开始了一番交谈。

    朝廷布置给张超五十万两银子,皇帝那边还要十万两银子,另外负责海运一大批粮食,张超同志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讨价还价呀。既然要求这么高,又不允许打折扣,张超勉为其难,但是需要朝廷的支持。

    到最后内阁同意了张超的条件,允许张超扩大荡倭营,准许他从沿海卫所和操江水师以及负责漕运的官军中挑选足够的水手和船只,当然朝廷钱粮是没有的,张超需要自己想办法养活他们。

    而陈豹这一次带队回来就是负责挑选水手,陈豹过来就是与父亲商量怎么来处理这件事。

    “豹儿,你在荡倭营也有些时日了,你对这位张御史是怎么看的?”

    “张御史太厉害了,白手起家,竟然创办了荡倭营这么大的基业,他不仅养活了几千大军,扫荡了沿海的贼寇,每一年还给朝廷弄来几十万两银子,孩儿真是佩服的紧。”

    陈锐点点头,“此子确实了得。那你觉得荡倭营的战力如何?”

    “远胜普通官军,孩儿觉得荡倭营不亚于朝廷九边精锐。”

    陈锐又点点头,突然问道,“那你指挥得动这只精锐吗?”

    陈豹立刻点头,“当然,孩儿有参军辅佐,有教化动员,如臂指使,从无不顺。”

    “若是没有这些参军教化,你还能指挥的动吗?”

    陈豹听完,愣住了,想了想,苦笑着摇摇头,“孩儿从未想过此事,但想来不甚容易。不要说是孩儿,就是张教化,没了这些人,也是费劲的很,荡倭营的营制营规实在太复杂了。”

    陈锐点点头,突然转移话题,“你想怎么挑选就去挑选吧,为父不拦着你。”

    陈豹听完十分高兴,兴冲冲的带着参军教化还有一些老军士去挑选兵士去了,陈锐看着儿子的背影,暗自叹了一口气。

    张超弄出来的荡倭营,里面的读书人已经不是大猫小猫三两只了,随着荡倭营名气的增加,里面官兵的待遇也慢慢也流传出来,有些日子过得苦哈哈的穷秀才也想赌一把开始从军,所以荡倭营里面的读书人越来越多,当然残酷的训练和辛苦的环境往往让大部分读书人待不了多久,但即便如此,留下来的都是不错的人才。

    这样一来,荡倭营成立的初衷已经基本实现,陈锐刚才这么一问,就知道陈豹在荡倭营并没有其他明军主官那种说一不二的地位。怪不得朝廷开始放心大胆的扩军,一个听从文臣指挥,战斗力强大的军队谁不喜欢,可是这么一来,他们勋贵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漕运中断,大量船只和军士空闲,张超临时借过来,陈锐是求之不得,不然他哪里给这些人找饭吃。

    张超按照以老带新的原则将军士们分配到各个运输船上,然后在水营的保护下开始北运。

    此时明朝官办的造船业已经落后很多了,所以张超想尽办法才凑够了五十多条大船还有其他可以勉强出海的小船两三百条,这样一趟可以运输十多万石粮食。

    这么多的粮食当然只有官府才能提供,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南京户部竟然不太配合,原来张超为了表现出海运的优越性,他报出来的花费比漕运少了一大截,本来这是好事,可是南京户部也有自己的苦衷。

    海运如果比漕运损耗还少,这样的消息要是流传出去,他们还怎么按照往年的数量征收余粮。今年如果少收,那明年想多收门都没有。海运毕竟是权宜之计,万一哪一天国家罢废了海运,他们岂不是苦了。

    另外漕运还可以夹带很多东西,张超的海船则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南京户部这群王八蛋并不愿意海运,在他们看来,漕运今年不通,明年就会通,到时候一切墨守成规就可以了。可是按照张超这么干,要是朝廷见到好处不再漕运,他们就惨了。

    张超连骂三个他娘的,见到他唉声叹气,一个刚刚入幕府的孙师爷自告奋勇,他愿意去找南京户部交谈。

    孙师爷是刘吉推荐过来的,孙师爷想了一个办法,把各种花费计算下来,漕运大概有多达三四成的加耗,那么南京户部这一趟就按照漕运的花费把十三万石粮食交给张超,但是按照张超提供的损耗实际执行。

    这样下来,还有大概一两万石粮食是多出来的,那么这批粮食可以作为荡倭营的军粮,张超可以便宜买下来充作军粮。到时候这批银子可以通过济世钱庄成为南京户部的小金库。

    张超这个时候不高兴了,这么做南京户部是高兴了,我还怎么显示海运的优越性,孙师爷就笑着说道,

    “东主,漕粮这一块您是碰不得的,还是知难而退吧,您帮荡倭营弄来了便宜的粮食,已经足够了。”

    张超苦笑的摇摇头,孙师爷说的没错,他太贪心了,忘记了运河利益集团的强大,算了,弄来了这么多水手已经足够了。

第386章 京察的结果() 
要不是天子非要看一看海运的损耗,张超根本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花点钱直接买下十万石粮食北运,天津收到多少也可以看一看损耗。

    可是这个时代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花钱摆平的,所以张超只能按照南京户部和漕运总督制定的规则来,所以他最终弄出一个损耗相当已经是那两方很给面子了。

    如果损耗相当,那么海运相比漕运就毫无优势可言了。不管怎么说,出海会遇到风浪,漕运则没有这一项担心,另外漕运一切都在监控之中,不虞有其他风险,所以等运河修通后,想必得到的结论是漕运更好,而海运则是一个不错的补充。

    这一趟组织漕粮海运让他彻底见到了帝国官员的下限所在,改革可以,但是绝不能动我们的奶酪,也许这就是所谓改革的深水区,不杀人触及到根本那就别想解决问题。

    想明白了这一切,张超果断认可了孙师爷的方案,经过孙师爷巧舌如簧的说服,这两家很快就与张超如胶似漆了,没想到天上掉馅饼,还有这样的好事,所以张超所需要的粮食也就顺利的准备妥当。

    按照张超与陈豹的约定,漕粮海运将交由他来办理,他的父兄负责漕运,他负责海运,如此也是家学渊源,陈豹对此十分感激。只要做好了海运,陈豹的未来将十分光明,最起码成为不亚于其兄的存在。

    等第一批漕粮北运到天津时,已经是四月了,而陈豹的奏报到达内阁时,丘首辅看到之后立刻就气炸了,岂有此理,老夫研究了那么多年的前元海运可不是白研究的,难不成本朝的大海就比前元厉害很多?张子卓陈豹两个是在公然欺骗朝廷。

    这段时间丘濬这个首辅干的相当不顺利,首先是刘吉的意外致仕,让刘吉的同党恐惧愤怒不安,这股窝火不敢朝皇帝发,就瞄准了这个新鲜出炉的首辅。

    也不知道是谁组织的,这些人打着为王恕说话的名义,频繁攻击丘濬,最起码丘濬也是身背嫌疑,岂能成为首辅,啪啦啪啦,一阵攻击。

    丘濬当然知道这群丧家之犬打的如意算盘,他们这么为王恕说话,想必王天官就算不接纳他们,也会手下留情,只要挨过了京察,他们又可以做几年好官了,到时候也可以投奔新的主人。

    嘿嘿,丘濬心中暗笑,王恕他虽然不喜欢,但是这个老家伙什么性格他又岂能不知,这些跳梁小丑一个也别想躲过去。

    所以丘濬也不在意,到了弘治六年三月王恕闭关多日的杰作终于拿出来了。丘濬想的没错,以都御史吴祯,御史魏章为代表的刘吉余党全部灰灰,本来丘濬应该笑一笑的,但是老人家实在笑不出来。

    两千多名官员光荣上榜,或罢或贬,两千多名呀,大明朝到目前为止,在编的文官有二万多名,而北京的吏部尚书还不需要考察南京的那一批京官,所以按照比例,大概七八个官员就有一个光荣上榜,这老王恕憋了这么久竟然丢出了一个全杀技,所以整个北京立刻就炸开了锅。

    弘治皇帝非常不高兴,他这些年也学着宪宗弄起了传奉官,这一回传奉官全部被罢,一个不剩,他能开心起来才活见鬼了,而负责传奉官的太监李广更是跑到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