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走私他又何尝不知,只是山西贫瘠,又驻有重兵,老百姓负担很重,利益所驱之下朝廷根本就堵不住,另外也想通过这个途径打探草原上的消息,所以上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内心深处弘治是不喜欢晋商的,所以蒋琮坑了一把晋商献上了好几万银两,他是欣然接受。所以他抬头问道,
“大伴,内阁的票拟你怎么看?”
“奴婢们一致认为可以同意此事,司礼监已经批红用印了。”
弘治点点头,“此为急务,卿等处置得当,只是发卖晋商的抵押为甚内阁要那么多银两,此中有何说法?”
萧敬当然很清楚,但是这种上下勾结抢劫晋商的事情怎么能跟皇帝明说,但是他又不愿意撒谎,所以沉吟着说道,
“阁老们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理由,奴婢以为能多要一点总是好的,张超那般精明,弄出新公司他总不会亏本,搞不好又打着什么借鸡生蛋的主意,让他多出点钱也是应该的。”
弘治听完,也笑了起来,“确实如此。前段时间济世报说济世钱庄的银库那么多银两,朕看着就羡慕,内承运库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呀!”
萧敬知道这个时候需要给张超说话澄清,要不然每年一万两的分红迟早就泡汤,
“奴婢听说济世钱庄信誉很好,所以南都上下在济世钱庄的存银就有两百多万两,也是因为大明藏富于民,才有济世钱庄这般盛景呀。
张氏兄弟借了这么多银子,从湖广运粮,又广植棉花,纺纱织布,如此江南虽是灾年但吃穿不愁,朝廷才如此安稳。”
弘治想想也是,钱是多,都是张超借的,而且张超用这些钱确实做了不少好事,要不然今年苏州就麻烦了。
只是萧敬这么为张超说话,会不会,想了想,弘治就抛开了这个想法,一来他秉性宽厚不愿意猜忌臣下,二来萧敬张超是什么样人他也了解,就算有些交往也是正常的。
弘治这时笑着澄清道,“张超有本事赚钱,朕当然高兴,并无觊觎之心。
他能广开财源,朝廷也受益不浅,这个捕杀鲸鱼的公司,朕当然会诏准,只是内廷的股份要多一些才好,省的如医药公司那般头疼。”
萧敬看弘治说话语气相当诚恳,暗暗松了一口气,张子卓,咱家对得起你那一万两。
“奴婢看还是派人到南京去看着才好。”
弘治点点头,接着充满期待的说道,“张超这治军的办法还真不错,闲时捕鲸训练,战时奋勇抓贼,训练出一支精兵的同时,朝廷还能赚到不少钱,真是好办法。不知道沿海的卫所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学他?”
萧敬苦笑着摇摇头,解释了一番沿海卫所不堪使用的真相,又把内阁准备晋升张超的消息告诉弘治。
弘治想了想,点头认可,虽然他也有些觉得张超升迁太快,但内阁说的也对,张超确实功劳不小,而且不以美官加之,地方未必买账,到时候反而对剿灭倭寇这一大局不利。
自从日本使节在济宁闹事,朝廷没有计较,只是限制了日本来船数目之后,这倭寇就有些增多,想到这里,弘治就有些后悔,他当然明白是朝廷太软弱了方有现在的麻烦。
想到这里,弘治咬牙说道,“准张超所请,允许荡倭营扩军到五千人,告诉汪直张超陈豹,只要扫清了闽浙倭寇,朕不吝重赏。”
第331章 廷争()
皇帝的批准下发之后,立刻引起了吏部尚书王恕的极度不满,同时吏部给事中毫不犹豫的封驳了圣旨。开玩笑,张超两年三迁,现在年纪轻轻就要穿上大红袍,把朝廷铨选制度当成什么了,众多羡慕嫉妒恨的官员对此心中叫好。
弘治皇帝看到吏部的反应后,十分震惊,“升迁张超,吏部竟无耳闻?”
司礼监大珰们默然,这事实是明朝制度的问题。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对于官员升迁有很大的话语权,特别是低品官员的升迁罢黜,吏部尚书几乎可以一言而定。在四品以上重要官员的铨选中,吏部提名几名候选人之后,再由吏部尚书主持,廷推决定人选,然后由内阁票拟,司礼监用印,从而完成高级官员人事任命的流程。
在这整个流程中,吏部拥有空前的权力。除此之外,在京察和大计过程中,吏部尚书还对官员拥有生杀大权,这也是为什么吏部尚书被称为外廷文官之首,因为权力实在太大了。
而对于吏部尚书的任命,朝廷历来都非常谨慎,这个人选不仅要有资历要有能力,还要公平公正,所以王恕以几十年外官积累的巨大声望担任这个职位之后,才拥有这么大的权威,才能抗衡内阁。
但是这一套制度有一个Bug,如果内阁绕过吏部直接票拟,司礼监用印之后,吏部除了给事中封驳几乎无能无力,但是封驳圣旨这样的核武器怎么能乱用,所以久而久之,内阁就压制住了吏部,但是现在内阁首辅是刘吉,而吏部尚书是王恕,因为个人声望的差异,显然就掉了个个,内阁反而隐隐被吏部压制住了。
这次内阁奏上,弘治想当然的以为内阁和吏部已经走完流程,最起码双方是通过气的,所以没怎么细想就批准了。
但是现在吏部给事中批驳了圣旨,这件事就很有些麻烦了,皇帝的权威被触动,这倒是其次,更关键的是,内阁和吏部的矛盾公开爆发。
要知道,内阁是三个人,很明显这是集体决策,显然内阁对于吏部的不满已经是溢于言表,而那一边的王恕更是名闻天下的清流重臣,一向刚正不阿,所以哪一边都不是善茬,这个时候就需要皇帝来裁决了。
没想到在皇子出生,天下同乐之际出这样的事情,弘治十分烦恼,难不成继位之后搭建的政治体系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
这两年先是次辅徐溥被迫辞职,然后户部尚书李敏告病引退,这已经是征兆,到了此时,皇帝无比怀念徐溥,如果有他在,内阁绝不会这么不顾场合时间撕破脸,当然弘治忘记了他生孩子一直没有对外通气。
现在内阁一个脸皮厚的,一个性格怪的,一个说话少的,这三个混在一起,整天疙疙瘩瘩,缺少润滑剂呀。想到这里,弘治突然问了一句,“徐先生现在如何?”
萧敬没想到皇帝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他转脸看向李荣,李荣是东厂厂公,李荣略想了,回道,“皇爷,徐先生听说住在张超家中,做了他长子的师傅。”
弘治愕然,摇摇头,“那徐先生岂不是被张超三天两头的折腾给气疯了?”
萧敬笑着说话,“估计就是徐先生怕张超行差出乖,方才在彼处监督。”
弘治感慨的说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徐先生有范文正之风呀,真是可惜了,这样的良臣却不能为朕效力。”
弘治这样的惋惜态度,萧敬却并不奇怪,早已司空见惯,他沉吟着说道,“现在快弘治五年了,万弘璧的污蔑也已平息良久,陛下何不召回徐先生?”
“内阁虽然有些让人不甚满意,但运转的还不错,朕也无意调整。”
弘治婉拒了萧敬,这也是弘治的头疼之处了,刘吉现在的表现很好,让他没办法割舍,这样的老臣总不能无罪就赶走吧,那日后史书还怎么说他这个天子。
萧敬眼珠一转,内阁去不了,不代表别的地方去不了呀,那个王老头这么大的岁数还是退休的好,他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去,因为王恕是朝廷的脸面,没有真凭实据天子不会同意的。
另外王恕虽然刚直,但这个人并不是不通情理,所以弘治对于王恕的态度与其他的清流并不相同,皇帝知道这个人是真君子,不是伪君子,而要赶走真君子是需要勇气的。
所以萧敬想了想,决定把天子对徐溥的想念以及对于内阁的态度告诉刘吉,让刘吉自己想办法。
刘吉收到萧敬的偷偷报信之后,暗骂了两句,这些狗太监就是狡猾。你们害怕招惹王恕,让老夫出头,老夫就不害怕了?再说赶走了王恕,换来了徐溥,那除了得到一个恶名之外,又有多大区别?
在几日之后的朝会上,刚一上朝,王恕就出席,很多人以为老人家会说起起张超的任命,出乎意料的是,七十六岁的老王恕这一次首先瞄准了皇后生父。
王恕说道,“钱、王两太后在宫中为皇后数十年,钱承宗、王源才求得爵位。现在皇后才立五年,张峦已经封伯爵三年,现在又要加封侯爵,对陛下圣德恐有影响,老臣窃以为不应该如此。”
这番话一说出口,连续好几个正直的大臣站了出来,支持王恕。弘治皇帝脸色铁青,也不说话,君臣们就僵持住了。
这个时候,作为文官之首的刘吉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了,“皇后诞育皇嗣,与天下有大功,惠及生父,亦是情理之中,但外戚封侯似也太过,臣以为可以赏赐勋号、诰敕。”
刘吉就是妥协,侯爵有些困难,那赏赐一些其他的吧,这样也好交代。弘治听完,脸色才缓和了一些,但还是不满意。
这个时候王恕不乐意了,“本朝无此先例,亦不当开。”然后他指着刘吉怒道,“内阁迁升张超,是何道理?如此置吏部于何地?”
刘吉心说,我好心为你说话,你就这个态度?刘吉气得半死,怒道,“张超与国有奇功,理当超擢,循资用人,又何以奖掖人才?”
朝臣们立刻就张超的任命展开了激烈的争执,内阁和吏部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很多以前对于张超意见很大的官员,出人意料的赞同内阁,这让王恕十分震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恕愤怒之下,提出了辞职,“陛下不因臣不成器,任臣就职吏部。如果臣举荐无效,是臣的罪过。
但是现在左右近臣意有所属,跳过臣来选拔大臣,这是谁的过错?倘若陛下以为臣不可用,愿乞骸骨。”
第332章 加恩()
王恕当着朝会撂挑子,震惊了所有人,刘吉更是目瞪口呆,王恕哪来的胆量这么做,虽然他老而弥坚,但是也太刚愎了些,他这么一弄,岂不是将天子的军?
弘治皇帝气得脸色铁青,一甩袖子就想直接走人,旁边的萧敬连连示意,这个时候你这么一走,这几年费尽心思搞出来的众正盈朝的局面就泡汤了,无论如何今天这场朝会也得圆过去。
弘治捏着鼻子强忍着坐好,此时刚刚编撰宪宗实录的礼部左侍郎倪岳出班说话,“张超虽然立了一些微功,但两年三迁擢升为按察副使,实在太速,臣以为不妥。
但天子用人必有道理,吏部尚书不能因不合己意就动辄辞职,如此置天子的信重于何地?”
倪岳站出来说这段话,也是没有办法。刘吉和王恕这两个排名第一第二的重臣吵架,本质上是内阁侵消了吏部的权力,引起了吏部的强烈反弹。
他作为张超挨点关系的长辈说话,就是将矛盾转移到对于张超身上,他都认为张超不当升迁,那张超还怎么迁升,这也就是表明王恕赢了,从而回避了矛盾的核心权力之争。
说白了倪岳还是大事化小,然后他又批评了一通王恕,你老赢了,该顺水推舟,给天子一个台阶下了。
事实王恕说完撂挑子的话之后,就有些后悔,这不是以辞职来威逼天子吗,所以听到倪岳的批评之后,他就出班跪倒请罪。
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臣跪在地上,弘治虽然怒气未消,但也知道不能做的太过,更何况内阁不与吏部通气才是问题的根源,所以他只好说道,“王爱卿何过之有?快快请起。”
然后缓了口气,弘治就做出了决策,“张超巡视南直隶江海防有功,升授为奉议大夫,改任浙江福建两省巡海御史。”
倪岳听完,觉得弘治的办法倒挺有点意思,给张超一个五品的散官,这样张超确实升官了,也就安抚了内阁,而且这个御史地位也比单纯的御史要高,这样也方便张超办事。
但是张超真正的差遣确实只是七品的御史,所以王恕的也算是赢了一筹,只不过弘治违反了一个原则,大明的散官和差遣应该一致,不知道大臣们会不会有争议?
对于天子的圣裁,刘吉带头跪倒高喊万岁,其他大臣们也接着喊了起来,王恕想了想,没有反对,他叹了一口气,也跪了下来,这时候大臣们才松了一口气,这时候见气氛缓和下来,萧敬连忙大喊退朝,总算结束了这一次尴尬的朝会。
退朝之后,弘治回到宫中,还有些怒气未消,但是看到可爱的厚照,他又按压下来,逗弄了几下婴儿,他就叫来了萧敬,“让大刘先生亲自撰写给寿宁侯加恩的诏书,写完以后立刻发出去,朝臣如果有反对,一概留中。”
萧敬知道天子如此做是对王恕有火,你说不行我偏偏这么做,张超是外臣你吏部尚书有话语权,那么外戚封爵就是皇帝的家务事,我想怎么抬举就怎么抬举你管不着。
但是弘治特别指明让刘吉来票拟,这是把刘吉架在火上烤呀,看来刘吉确实不得圣恩,这种腌臜事专门找他。
萧敬亲自带着口谕来到内阁,阁臣们是面面相觑,刘吉更是郁闷窝火,但是却又有些欣喜,弘治果然也厌恶了老对头刘吉。
丘濬说道,“陛下要加恩寿宁伯,也应当一起加恩钱王两太后的族人。”
萧敬不置可否,只是盯着呆坐不动的刘吉。刘吉想了想,拿起了一张纸,开始票拟。
刘吉仿佛回到了成化年间,他再一次深刻的体会了皇帝是一种什么属性的人类,果然是父子,不管表面如何掩饰,他们自私贪婪的本质从来都没有改变。
看到圣旨后,王恕仿佛老了三分,弘治元年那种君臣相得的局面再也找不到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突然间王恕觉得他应该离开了,转念间,王恕又否定了这个想法,不行,不通过京察和大计清洗一下贪婪小人,他绝不能放心的离去。
倪岳这个时候正在探望生病在家的朱骥,听到了张峦晋升寿宁侯的消息后,他摇了摇头,
“科道刚刚封驳了圣旨,这一次当然不会再封驳,只是如此厚爱外戚,就不怕外戚惹祸吗?”
朱骥听完,微微叹息道,“当今和先帝不愧是父子,对喜爱的女子真是……”
朱骥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是今上要面子,万家才幸免一死,等今上百年后,就不知道张家是如何下场了。”
两人相顾叹息,这时候倪岳说道,“内阁拿着子卓与吏部斗法,虽然王天官暂胜一筹,但结局如何,尚未可知。我却有些担心子卓陷在其中,左右为难。”
“子卓追求事功就有这么一天,路是他自己选的,怪不得别人。对了,老倪,你已经修完实录,什么时候可以入阁?”
倪岳一愣,不禁失笑道,“入阁岂能随我的心意?”
朱骥摇摇头,“我看这一天快了,刘吉和王恕这对老冤家搞不好会一起离开朝堂。”
倪岳微微点头,首辅和吏部尚书都失去了圣心,朝中的大变局确实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少詹事谢迁正在写信,他把这段时间朝中发生的诸多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自己的恩师。
这一年多谢迁明显感觉自己的上升势头被打断了,刘吉对他的打压不断,丘濬也不太喜欢他,反而李东阳董越这对左右庶子三天两头的被咨询国家大事,甚至不断被派出查看事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