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逃离北上广-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房价无轻头

连上海市市长韩正都说,“现在上海房价确实是太高了”。2009年上海商品房的平均涨幅超过了40%。2010年中央对房价实施重拳调控以来,上海的房价却仍稳中有升。

据佑威及楼市专评网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8月2日至8月8日,这一周内,上海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23。1万平方米,与前周相比下跌4%,成交均价为19188元/平方米,环比前周上涨4%;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到了23242元/平方米,环比前周再度上涨10%,这一均价甚至大大高于楼市新政前的水平。

这就是上海房价的现状,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上海的“朱砂痣”

用“无轻头”来形容楼市,倒也贴切。上海话的“轻头”(qindou),意思就是“轻重、份量”,常与否定词“无”连用。“无轻头”即不知道轻重的意思。如:“伊疯疯癫癫,讲闲话一点都无轻头(他疯疯癫癫,说话一点都不知道轻重)。”(《诙词典》)

上海的房价确实不知轻重,因为它“已经背离了老百姓的收入,已经背离了社会的其他的一些数字增长的比例关系”。韩正认为,价过高、涨幅过快,不利于吸引大学生、研究生等年轻人留下来;不利于普通工薪阶层和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不利于通过旧区改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利于除房地产等以外的其他产业发展;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韩市长是从上海的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待房价上涨的弊端,但我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想一想,以你现在的收入,要应付每平米2…3万的房价,可以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安居乐业吗?

河南小伙刘军(化名)显然想通了,所以收拾行李登上了K537(上海…洛阳)的列车,回家了。铁轨的另一头等着他的,是提早一个月返乡打点的老婆李梅(化名)。上海,曾经是这对80后小夫妻的“梦想之城”,而大上海的房子,则一直是两人上下求索将近五年却始终不得的那粒“朱砂痣”。

2005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毕业的刘军顺利被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录用,从事期货交易工作,刚毕业即月薪5000元的收入让他欣喜了一阵子,随即把在广州工作的女朋友李梅接到了身边。

刚大学毕业,买房显然不切实际,租房的成本也不菲。为了节省开销,二人在杨浦区扬州路租了一间“老公房”,四层楼房的顶层阁楼,厨卫是三户人家合用,楼梯是随时“吱吱呀呀”作响的木梯,8平方米的促狭空间,月租金800元。

“女朋友也很体谅,没有抱怨过这么差的住宿环境,我的想法是先苦一段时间,攒钱将来买房子。”刘军是这么规划未来生活的蓝图,先把工作稳定了,逐步升职加薪,然后在上海置房成家。名校金融系出身的他看中的是上海在国内金融领域的翘楚地位。上海获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后,刘军也希望能够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成就自己的事业梦想。

“没有房子,是我们一直没有结婚的最重要原因。”谈了7年的恋爱,二人迟迟没有结婚,刘军当初的承诺是“一有房子就结婚”。可是,女友的年纪越来越大,家人催得紧,2010年初两人还是在老家领了结婚证。

虽然老婆还比较善解人意,但是婚后无房的状况还是让小俩口起过不少争执,与人合租的不便更加剧了矛盾爆发的频率。

眼瞅着上海房价噌噌地往上涨,刘军算了算账,按照2万元的均价计算,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要180万元,首付两成的话,月供4000多元。“按照我现在的工资水平,月供也勉强可以承担,但是首付这30多万怎么办?老家的父母指望不上,我的存款又不够。”

“这样总不是办法,结婚后还过这样的日子太受罪了”,刘军决绝地说道,“我们决定回家乡发展。洛阳5000块的房子就非常好了,我这些年攒的钱够付首付,凭借在上海的工作经验也可以在洛阳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回去,日子可以过得很滋润。上海,就留给我的儿子来打拼吧。”2010年6月的某天,刘军走了,离开了这座他耗费了五年青春的城市。就在他走后一个多月,上海的房价每平米均价冲破了2万元大关,一路走高。

与国际接轨,与百姓脱轨

也许有人会说,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房价贵一点也很正常。那么,与“国际接轨”的上海房价,果然正常吗?马上就来和纽约、东京比较一下。

《第一财经日报》于2009年底的专题报道认为:“如果仅仅单纯比较房价的绝对值,上海与纽约、东京普通住宅的新房价格差距已经非常微小。但如果将房价与当地收入水平结合起来进行比较,上海的房价收入比已呈现出远高于纽约及东京的态势。”

2009年第三季度,纽约曼哈顿公寓的中数价格为101万美元,平均价格为158万美元,约为1080万元人民币。折算为单价,相当于每平方米8万多元人民币。

根据美国地理数据供应商ESRI的数据,纽约市2009年的平均家庭收入为近7。5万美元,扣掉1/3的税费后,一年剩下大约5万美元。这样算起来,假设将家庭收入全部用于购房的话,以一户美国家庭每年的收入,大约20年可以在曼哈顿买房。

如果不在曼哈顿买房,可以在布鲁克林、皇后区、布朗士或者斯坦顿岛买房,同样的面积,价格会明显下降约一半以上。而这些区域都有方便的公交车系统和地铁,一般一个小时以内可以到达曼哈顿。纽约—韦恩—白平原大都会地区公寓的房价平均接近30万美元,相当于20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家庭收入全部用于购房,当地居民大约只需6年即可买房。

而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统计局数据,2008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9502元。如果以一个家庭两人收入计算,年家庭收入大约将近8万元人民币。那么,如果要在上海市中心区域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以市中心均价4万元/平方米计,即使全部家庭收入用于购房,则至少需要50年。

若以上海年平均收入在市中心以外的市区(即所谓的内环与中环之间)购房,以新房价格2万元/平方米、面积100平方米计算,则至少需花费25年。如以外环区域1万元/平方米、100平方米计算,以一户家庭8万元的平均年收入至少也需要12年。

同样是国际大都市,同样是在最贵的市中心买房,纽约人要奋斗20年,而上海人却要奋斗至少50年。难怪有人感叹“劳动致富”的年代已经远去,如果不是落地就含着金钥匙,或者有相当好的运气,想要通过正常的途径、正常的努力,你就要为了上海市中心的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耗费半个世纪——到那时,房子有了,人却没了。

上海的房价已经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东京号称是“地球上最贵的城市”,那儿的房价确实贵,但和上海一比较,你就会发现还是东京宜居。

已经在东京打拼了十年的上海人王栋,对两地的房价有最深切的体会。

根据日本生活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东京91。5%的年轻人都是租房结婚。不是他们不愿意买房子,而是凭自己的工资买不起婚房,当然更不愿意当房奴。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王栋,在目前的公司已经工作6年。工资从最初的20万日元/月(约1。5万元人民币),也已经涨到32万日元/月(约2。3万元人民币)。与在中国的同龄人相比,他已属“高级白领”。但在东京,拿这点钱只够养家糊口,并没有进入“小康”行列。所以,尽管已打拼10年,王栋也只存下400多万日元(约30万元人民币)。

王栋的妻子是他的大学同窗,日本姑娘绫子。王栋感到幸运的是,没有接到如上海丈母娘那样“连房子都没有,凭什么娶我女儿”之类的“结婚条件”。绫子的爸妈说:“好好工作,好好努力,争取在35岁时能够买下自己的房子。”35岁,是日本人第一次买房的平均年龄。

为了俩人的婚事,王栋于2009年3月在东京都江户川区(地理位置相当于上海的闸北区)购置了新房,在一幢单体12层高的公寓楼里的第5层,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东京迪斯尼乐园每晚燃放的焰火。

这套三室一厅的新居,花了王栋4500万日元(约350万元人民币),根据房产公司的介绍,房屋墙体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建材,叫“空气墙”。“空气墙”不仅能够保暖与隔热,而且还具有调节室内湿度的功能。当室内湿度不够标准时,它会把室外湿气吸纳进来,尽量保持一年四季室内的恒湿。

日本卖房都是按照实用面积计算。王栋的房子刚好是100平方米,如果按照中国以建筑面积来计算卖房的话,应该是130平方米。也就是说,每平方米的售价约为35万日元(约2。6万元人民币)。

同时,日本出售的新房都是精装修房,并配置基本的设备,如橱柜、卫浴设备和壁橱,购房者“拎着包就可以入住”。王栋买的那套房子,如果按上海的装修标准计算的话,装修费至少花了30万元人民币(约400万日元)。也就是说,王栋花了4500万日元买下了130平方米的房子,事实上已经省去30万元的装修费,实际的购房款只用了4100万日元(约315万元人民币),每平方米的实际售价只有2。3万元人民币。

此外,日本购房者享受的房屋绝对质量保证期是20年。在20年中,房子出现裂缝、倾斜、渗漏等建筑质量问题,房产开发商必须无偿修理,并作出相应的赔偿。

王栋不久前到上海出差,到闸北区去转了一圈,发现那里130平方米的二手房,总价已经高达400万元人民币,比他东京的新居还要贵。而他半年前在东京买下的新居,估计已经跌到4000万日元。因为日本的二手房相比新房价格都会略低。

目前,王栋已经接受了公司人事部的调派,准备明年带绫子到上海工作。但在多方比较之后,他同时决定,不放弃东京的房子,也不买上海的房子。理由很简单:上海的房价让人看不懂。因为东京的收入比上海平均要高出8倍,即使上海的房价目前与东京一样,但如果结合收入水平,事实上上海的房价已经比东京贵了整整8倍。

经济适用房不“经济”

在上海,越来越司空见惯的高房价,其实正一步步进入一个背离百姓生活的怪圈。而有人被这个怪圈所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09年11月底,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的消息曾轰动一时。

杨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弟弟尚不满四岁。多年来,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姐弟俩拉扯长大。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两年后其弟也考取了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在弟弟考上大学后不久,母亲所在的工厂面临搬迁,必须自己出钱在新厂所在地购买房屋。但当时杨元元学费尚未凑够,弟弟也是贷款读书,家里无力购房。失去了住所,母亲只得到武汉大学与杨元元住在一起。武大经管院领导体谅其家庭特殊情况,予以照顾,并让她缓缴学费。在随后的日子里,杨元元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其弟弟也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读博。

大学毕业后,杨元元在武汉找了几份工作,慢慢还清了债务,并有了一点积蓄,这时,她萌生了继续读书的念头,并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海商法公费研究生。

此时,杨元元的母亲也年近花甲,需要照顾,她再次带着母亲踏上求学之路。海事大学临港校区地处偏僻,租房不易,杨元元也无多余的钱款可供租房,她再次萌生让母亲借宿学校多余宿舍床位的想法。她多次向学校申请,说明情况,请求学校能让母亲暂住,但始终未果。

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元元与母亲共同挤在宿舍的小床上。但学校最终没有为其母亲安排住宿,要求她在校外租房,并“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找房没有着落,杨元元5天5夜没有合眼,精神彻底崩溃,于是发生了11月26日早上的惨剧。”

杨元元家属表示,他们不会把亲人的死全部归咎于校方,但校方也有责任。他们认为,杨元元自杀首先是自己想不开,但学校宿管人员对杨元元及其母亲的恶劣态度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偌大的上海滩,居然无力在此为劳碌半生的老母亲找到挡风遮雨的栖身之所,这种绝望恐怕就是压垮杨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生命已逝,我们无意再追究谁对谁错。一位网友针对此事件评论说:“如果上海市政府能早日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那么杨元元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被寄予厚望的上海经济适用房,并非高房价的解药,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毒药。

2009年12月11日起,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试点工作在徐汇、闵行两区正式启动。但上海的经济适用房,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尴尬。

首先,有人质疑经济适用房到底能覆盖多少家庭?根据《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经济适用房申购家庭需要满足上海户籍5年以上,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2300元以下,人均财产在7万元以下等条件。为了保证申购人经济状况的审核质量,上海还专门成立了居民经济状况核查中心,并将户籍、住房条件核查作为各街道年度重点工作来抓。

几乎苛刻的审核结果出来之后,根据上海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徐汇、闵行两区符合条件的家庭数为2146户。在市场人士看来,作为上海13个中心城区中人口规模较大的两个区,这个数字无疑有点少。

《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4月的报道指出:这还不是最终结果,随着这两个环节工作的相继结束,仍然有申请家庭将被陆续“筛下”。据悉,未通过户籍年限核查的有13户;未通过住房面积核查的,合计有134户。而下一步,便是进入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一共上交了近200户人家的资料。不过截至现在,第一批正式通过核查下发的名单只有6户家庭。”徐汇区某一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口中所指的“通过核查”环节,即指由上海市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进行的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接下来,这6户家庭会由相关部门继续进行复查筛选。”而在供给端,上海此前公布了3年内开工30万套经济适用房的计划。

不过,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认为问题的源头在于,这些被政府认定为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的群体,多数没有买房的承受能力。

陈杰认为,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全市占比为40%的所谓中低收入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也只有5。26万元。按一套经济适用房35万元计算,即使是拥有银行2成首付贷款资质的家庭,房价收入比仍然高达7倍,已经到了最高可承受能力范围。

以闵行区为例,按照定价方案,该区经适房价格将以小区周边普通商品房最近3个月销售价格的平均价为基础,并以6至6。5折的价格出售。目前周边公寓的房价都在1万左右,以一套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的经适房为例,如果按照6至6。5折计算的话,那么就是6500元/m2左右,总价40万左右,申购者只需支付10万元左右的首付款即可入住。

虽然10万元的门槛很低,但对于符合申请条件的“月均可支配收入2300元以下”的家庭来说,40万总价仍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15倍左右。这不仅超过了国际上通常的3…6倍的“房价收入比”,也超过了此前重庆提出的“6。5年收入买1套房”的标准的一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