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战奇略-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⑥白道:即阴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 
西北。 
      ⑦韩信所以破齐也:即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 ), 
刘邦派郦食其说齐归汉,齐王为之所动,撤除屯守历城(今山 
东济南)防御汉军进攻的兵力。这时,韩信听从辩士蒯彻建议, 
乘齐无备一举袭破历城,进至临淄(今山东临淄北 ),齐王败 
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⑧阴山:即今内蒙古境内之阴山。 
      ⑨随军:马本作“随车 ”,与史载不符,今从唐本。 
      ⑩牙帐:即突厥颉利可汗官署处所。 
      ⑾斩:马本及各本皆误作“辕 ”,今据史校改。 
      ⑿叠罗施:马本及汪本作“盅罗施”,唐本作“垒罗施”, 
皆误,今据史校改。 

… 页面 247…

百战奇略                                                           ·245· 

      ⒀义成公主:即隋义成公主,本为突厥处罗可汗之妻,处 
罗死后,其弟颉利可汗纳之为妻。 
      ⒁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靖传》和《新唐书·李靖传》 

… 页面 248…

百战奇略                                                           ·246· 

                              60.退战 

       【提示】 
      本篇以《退战》为题,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采取退却方 
式以免遭敌打击的问题。它认为,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且 
难以力争胜的条件下,应当迅速退却,不与敌人决战。这样, 
就可以保全自己实力不受损失。本篇《退战》与前篇《进战》 
是从相反相成的两个侧面,阐明了采取进攻和退却两种不同作 
战方式的主要依据条件,力戒战争指导者既要善于“见可则进 
 “,又要善于“知难而退”。敌情和地形条件的不同,作战方 
式亦应不同。两篇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能进则进,不能进则 
退,这里已经包含有“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作战指导 
思想,这是十分可贵的。 
      三国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三月,魏将曹爽“发卒 
十余万人 ”(见《资治通鉴·魏纪六》),自骆谷口进入蜀地 
汉中。当时蜀在汉中的兵力不满三万,从双方兵力对比情况看, 
魏军是蜀军的三倍多,但最后结局却是以魏军败退而告终。究 
其原因则在于魏军作战指导的失误,这主要表现在大将军曹爽 
单纯凭借其兵力上的优势,既忽视了长途跋涉的劳困和地形条 
件对己不利的因素 ;且又不听司马懿劝阻(据《三国志·魏书 
 ·曹爽传》载称: 
 “宣王止之不能止”,下同 ),一意孤行,结果造成其“转输 
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 

… 页面 249…

百战奇略                                                            ·247· 

山为固,兵不得进”的困难局面。最后他不得不采纳司马昭的 
建议而引军撤退。蜀将费祎乘机挥军疾趋三岭凭险截击,曹爽 
率部“争险苦战,仅乃得过,失亡甚众,关中为之虚耗。”(见 
 《资治通鉴·魏纪六》)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军兵多、我军兵少,且地形条件对 
我不利,在单凭兵力不能与敌争胜的情况下,就应当立即撤退 
以避开敌人,这样就可以保全我军实力安然无损。诚如兵法所 
说 :“作战中确知敌人难以战胜,就应及时撤退以保存实力。 
 “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军曹爽奉命率军讨伐蜀国,司马昭为 
征蜀将军而随同前往,穿越骆谷后,进驻于兴势山。蜀将王平 
率兵乘夜偷袭魏军,司马昭命令所属部队坚守不动,王平未能 
得手而退回。司马昭提出建议说 :“蜀国大将军费祎如果占据 
险要地形进行防守,我们前进却得不到交战的机会,强攻硬打 
又不可能奏效。因此,应当急速撤军,以后再作良图 。”曹爽 
听后,下令魏军撤退。蜀将费祎果然领兵迅速抢占了三岭险要 
地形,曹爽等人率军偷偷越过险阻,才得以撤回。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 
避之,可以全军。法曰 :“知难而退。”① 
三国魏将曹爽②伐蜀,司马昭③同行出骆谷④,次于兴势⑤。 
蜀将王平⑥乘夜袭击 ,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 

… 页面 250…

百战奇略                                                          ·248· 

   “费祎⑦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 
图。“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⑧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 
得过。 
⑨ 

       【注释】 
      ①知难而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自《军志》 
又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 
      ②曹爽:曹操之侄孙。字昭伯。魏明帝时,官至武卫将军。 
明帝病重之时,拜其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 
尚书事,与司马懿受遗诏同辅齐王曹芳。后因与司马懿争权被 
杀。 
      ③司马昭 :马本及各本皆作“司马懿”,显误,据《晋 
书·宣帝纪》和《三国志》之《魏书·三少帝纪》、《魏书·曹 
爽传》《蜀书·后主传》、《蜀书·王平传》等书记载,此次曹 
爽率军伐蜀 ,不但皆无“司马懿同行”之说,相反,却称司 
马懿对此次攻蜀始终持劝阻态度 ,但结果是“止之,不可 ” 
 (见《晋书·宣帝纪》又见《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宣王 
止之不能止”)又据《晋书·文帝纪》载称:“大将军曹爽之伐 
蜀也,以帝(指司马昭)为征蜀将军,副夏侯玄,出骆谷,次 
于兴势。”可见;随爽攻蜀者并非是司马懿,而是懿子司吴昭。 
故据《晋书·文帝纪》校改。 
      ④骆谷 :狭谷名 。位于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谷长四百余 
里,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交通要道。 
      ⑤兴势: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兴元 ”,今据史校改。兴势, 
即兴势山,位于今陕西洋县北。 

… 页面 251…

百战奇略                                                           ·249· 

      ⑥王平:蜀将。马本及各本作“王琳”,《晋书·文帝纪》 
作“王林”,皆误 。今据《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和《资治 
通鉴·魏纪六》校改。 
      ⑦费祎:蜀将。江夏鄳县(今河南信阳东北)人,字文伟。 
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推重,拜为参军、司马。 
亮卒,祎为后军师。蒋琬秉政后 ,祎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⑧三岭:即沈岭、衙岭、分水岭。均在今陕西周至西南之 
骆谷中。 
      ⑨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文帝纪》。 

… 页面 252…

百战奇略                                                            ·250· 

第七卷 

                               61.挑战 

       【提示】 
      本篇以《挑战》为题,旨在阐述对于凭垒固守不战之敌所 
采取的战法。它认为,对于凭垒固守不出的敌人,可用轻骑兵 
前去挑诱其出战,再以预设伏兵袭击它,就可以打败敌人。它 
特别强调指出,当敌人以同样办法挑诱我时,我不应以全部兵 
力出战,以免中敌诱伏之计。历史的经验表明,以“挑战”之 
法诱敌入伏而歼灭之,这在古代作战中,是为兵家经常用以调 
动敌人就范的一种有效战法。然而,既善于以“挑战”之法诱 
歼敌人,又善于防止敌人“挑战”而中计上当,才称得上是高 
明的战争指导者。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这是很可贵的。 
      十六国时期,前秦苻黄眉击败后秦姚襄的三原之战,就是 
采用“挑战”之法而获胜的成功战例。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 
 57年)四月,前秦帝苻生派遣卫大将军苻黄眉和建节将军邓 
羌等率步骑兵一万五千人进攻据守黄洛镇的后秦将领姚襄。当 
时,姚襄有兵二万七千人,几乎是苻黄眉军的二倍;他凭借自 
己的优势兵力,采取了“深沟高垒,固守不战”的方针。有 
鉴于此 ,苻黄眉采纳邓羌的建议,根据“襄性刚愎,易以挠 

… 页面 253…

百战奇略                                                            ·251· 

动”的弱点,派遣邓羌率领三千骑兵前往黄落挑战,直压姚襄 
的“垒门而阵 ”(见《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企图诱迫 
姚襄军脱离固垒而于运动之中歼灭之。姚襄既不识此诱敌聚歼 
之计,又不听佛门法号智通关于“宜厉兵收众;更思后举”(见 
 《晋书·姚襄记》)的正确建议,竟怒而“尽锐出战 ”,显然 
犯了盲动不慎的冒险主义错误;交战后,邓羌佯败后退,姚襄 
又不察真伪,错把对方佯败当真败,于是驱兵于后紧追不舍, 
追至三原之时,邓羌挥军回战,苻黄眉亲家大军骤至,与姚襄 
展开激战 ,一举而“尽俘其众”,姚襄本人则于激战中被杀。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在双方营垒相距较远,兵力对比势均力敌 
的情况下,可以派遣轻装骑兵前往敌营挑战,同时设伏兵等待 
敌人来攻而袭击它。这样,敌人便可以被打败。倘若敌人也使 
用这种计谋引诱我时,我不可以出动全部兵力去追击它。诚如 
兵法所说 :“敌人离我很远而又前来挑战,是企图诱我贸然轻 
进而上当。” 
      十六国时期,后秦将领姚襄率军进占黄落镇,前秦帝苻生 
派遣苻黄眉、邓羌等将率领步骑兵讨伐姚襄。姚襄凭据深沟高 
垒而坚守不战。邓羌向苻黄眉建议说 :“姚襄性格倔强自负, 
容易被挑动。我们如果长驱疾进,直迫其营垒,姚襄必定忿怒 
而出战,这样便可一战而活捉他 。”苻黄眉听后采纳了这个建 
议。于是,派遣邓羌率领三千骑兵直迫于姚襄军营门前。姚襄 
为此大怒,率领其全部精锐部队出营交战。邓羌伪装战败而引 
军后退,姚襄挥军追到三原,这时邓羌突然回军拒战,苻黄眉 
率领大军也恰好赶到,与姚襄军展开激战,一举击斩了姚襄, 

… 页面 254…

百战奇略                                                            ·252· 

全部俘获了他的部队,苻黄眉等将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原文】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 
待之 ,其军可破 。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 
 “〔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①十六国②,姚襄③ 
据黄落④,苻生⑤遣将苻黄眉⑥、邓羌⑦等率步骑〔万五千〕 
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 :“襄性刚愎,易以挠 
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战,可一战而擒也。 
 “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 
不胜,率骑而退 ,襄追之于三原⑧,羌回〔骑〕拒襄,〔俄〕 
而黄眉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⑨而归〕 
⑩ 

       【注释】 
      ①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②十六国: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乘各族人民 
起义之机,纷纷起兵建立政权,从西晋惠帝永安元年(公元3 
 04年)匈奴族刘渊称王,到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 
 9年)统一北方的135年间,各族统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 
建立政权 ,主要有: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 
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 
和夏十六国,史称此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另有冉魏、西燕 
和代(北魏前身)不包括在内。 
      ③姚襄: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五子。南安赤亭(今甘肃陇 

… 页面 255…

百战奇略                                                          ·253· 

西西)人,字景国。东晋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 ),其 
父死,他率众归附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 )。次年叛晋, 
进屯盱眙(今江苏盱眙北 ),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驻许 
昌(今河南许昌东),欲谋取关中。晋升平元年(公元357 
年)被前秦苻黄眉所杀。 
      ④黄落:即黄落镇 ,亦称“黄堡镇”,位于今陕西铜川西 
南。 
      ⑤苻生 :前秦苻健的第三子,字子长。东晋永和十一年 
 (公元355年)健卒;苻生即帝位;改元寿光。在位二年,为 
苻坚所杀。 
      ⑥苻黄眉:前秦苻健之兄子,初仕健为卫大将军。苻生即 
位后,封广平王。后因谋杀苻生事泄被杀。 
      ⑦邓羌: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邓差 ”,今据史校改。邓羌, 
前秦将领,苻生时任建节将军,苻坚时任车骑将军。 
      ⑧三原:地名。位于今陕西淳化东北。 
      ⑨振旅:谓整队而还。 
      ⑩本篇史例出自《晋书·苻生记》。 

… 页面 256…

百战奇略                                                         ·254· 

                              62.致战 

       【提示】 
     本篇以《致战》为题,旨在阐述对敌作战中如何争取战场 
主动权的问题 。它认为,调动敌人前来交战(“政敌来战”) 
就会使敌人处于兵势常虚、被动不利的地位;我不受敌人调动 
 (“不能赴战”)就会使我军处于兵势常实、主动有利的地位。 
作战中 ,只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敌人就范,就可以无往不胜。 
本篇引自《孙子兵法》的“致人而不致于人 ”,乃是大军事家 
孙武对古代作战主动权的一种科学表述,其意思是,作战中我 
要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其实质是,通过调动敌人 
而掌握战场主动权问题。所谓战场主动权,就是军队作战行动 
的自由权。有了自由权,军队才能打胜仗;失去自由权,军队 
就要打败仗 。可见,“敌人而不致于人”,乃是虚彼实己、争 
取主动,调动敌人、战胜敌人的一条重要军事原则。本篇依据 
孙子这一光辉思想,以《致战》为专题进一步论述了争取主动 
权对于作战胜利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宝贵的。 
      东汉初年,大将耿弇平定割据济南郡地的张步之战,就是 
较好体现“致人而不致于人”作战原则的成功战例。建武五年 
 (公元29年)十月,建威大将军耿弇奉光武帝之命率军东进, 
割据势力张步闻讯后,急令其大将军费邑率兵据守历城,同时 
又分兵屯驻祝阿,于泰山、钟城等地列阵布兵,企图阻截汉军 
东进。耿弇率军渡过黄河后,首先攻占了祝阿,迫使城的张步 

… 页面 257…

百战奇略                                                           ·255· 

守军不战自逃。此时,坐镇历城的费邑一面凭城固守,一面遣 
其弟费敢率兵一部进守巨里。耿弇根据当面的实际敌情,采取 
佯攻巨里以调动费邑出击的战法,命令部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