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战奇略-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五楼:南燕将领,官至征虏将军。 
      ⑥大岘:即大岘山,位于今山东临朐东南。此山险峻路狭, 
其上有穆陵关,向称“齐南天险 ”。 
      ⑦芟除:谓铲除,除掉。芟,除草为芟。 
      ⑧五州:南燕分其地为幽、并、青、徐、兖五州。 
      ⑨慕容镇:南燕将领。曾任车骑将军。慕容超称帝后,加 
任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 
      ⑩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即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 
年)赵军主帅成安君陈馀因弃守井陉之险,而遭兵败被杀之祸。 
此战例详见本书《客战》篇。 
      ⑾诸葛瞻不守马阁之险:此战例详见本书《奇战》篇。马 
阁,即马阁山。马本及诸本皆误作“剑阁”,今据史校改。《十 
六国春秋》和《晋书·慕容超记》则作“束马 ”,亦不确。马 
阁山,位于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据《资治通鉴》卷七十八胡三 

…  41…

百战奇略                                                            ·139· 

省注云:此山“峻峭崚嶒,极为艰险。邓艾军行至此,路不得 
通,乃悬车束马,造作栈阁,始通江油,因名马阁 。”可见, 
 “束马”当为“马阁”。 
      ⑿莒、梁父:均为地名。莒,今山东莒县;梁父,位于今 
山东泰安东南。 
      ⒀隍:无水的护城壕为隍。 
      ⒁东莞:地名。今山东沂水。 
      ⒂临朐: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临衢 ”,今据史校改。该地 
今属山东。 
      ⒃俄而:不久,旋即。 
      ⒄广固:南燕都城,位于今山东淄博东。 
      ⒅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慕容超记》。 

…  42…

百战奇略                                                          ·140· 

                              35.山战 

       【提示】 
      本篇虽以《山战》为题,但实质所阐述的是控扼制高点对 
作战的重要性问题。它认为,无论是在山林或是平原对敌作战, 
都应先敌抢占制高点,从而使自己处于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 
这样,既可以发挥兵器的击刺作用,又便于向敌人猛烈冲杀而 
取胜。这里所引“山陵之战,不仰其高”语,系出自三国时期 
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 》,意思是说, 
在山地作战,对于已经先于自己而占领了制高点的敌人,不要 
轻率对它实施仰攻,以免增大部队伤亡而失败。此种主张在冷 
兵器时代作战,是不无道理的。然而,在火器发达的时代作战, 
则并非对于先期控扼制高点的敌人一律不能实施仰攻,这要从 
战场态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是否采用仰 
攻战法,不可主观教条对待之。这是兵家不可不加具体分析研 
究的问题。 
      战国末期,即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的赵国 
救韩反击秦军的阏与之战,赵军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打败秦 
军,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赵军统帅赵奢作战指导的正确。他奉命 
率军离开国都邯郸三十里后,采取止军不前、增垒示敌以固守 
不战之法,来麻痹秦军,使敌人失去战斗警觉;尔后乘敌不备, 
 “乃卷甲而趋之”,以突然行动迫近秦军,收到了“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之效。在双方即将展开决战之际,他又一反“有以 

…  43…

百战奇略                                                          ·141· 

军事谏者死”的前令,适时采纳了军士许历“先据北山”的正 
确建议,迅即发兵万人先敌控扼了北山制高点;待秦军刚到, 
立足未稳之际,立即“纵兵击之 ”,打敌措手不及,结果大败 
秦军,遂解除了阏与之围。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无论是在山林地带,还是在平原旷野,都 
必须占据制高点,凭借此种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便于兵器击 
刺杀敌,利于部队奔冲陷阵,以此对敌作战就能取得胜利。诚 
如兵法所说 :“在山陵地带作战,不要仰攻居高临下之敌。” 
战国时期,秦国进攻韩国而驻军于阏与,韩国向赵国求援。赵 
惠文王召见大将廉颇,问道 :“可不可以前去援救?”廉颇回 
答说 :“因为道路遥远险狭,难以去救。”赵王又召见乐乘来 
问:“可不可以前去援救?”乐乘所答与廉颇一样。赵王又召 
见赵奢询问,赵奢回答说 :“虽然道路遥远险狭,(但在这种 
地方作战)恰似两只老鼠争斗在洞穴中,将是勇敢者取胜 。” 
赵惠文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将前往援救阏与。赵奢率军离开赵国 
都城邯郸三十里时,就构筑营垒不再前进了,并且命令部队说: 
 “有谁敢为军事问题进谏的就处以死刑。”秦国军队进驻武安 
西。军中有一人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了。赵 
奢率军坚守营垒二十八天不行动,而且再次增筑营垒。秦军派 
遣间谍进入赵军驻地侦察,赵奢以好饭食招待后把他放走。间 
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非常高兴,说道 :“赵 
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停止不再前进,并且一再增修营垒。这样 
看来,阏与将不是赵国的土地了 。”赵奢在送走秦军间谍以后, 
下令部队收拾盔甲而快速前进,两天一夜赶到了前线,命令优 

…  44…

百战奇略                                                          ·142· 

秀射手到距阏与五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营垒筑成后,秦军听 
到这个消息,全军立即赶来迎战。这时,军士许历为军事问题 
请求进言,赵奢让他进入帐中。许历说 :“秦军意想不到赵军 
会一下子来到这里,但他们迎战的来势很猛,将军您必须集中 
兵力加强阵地以等待他们进攻。不然的话,一定要失败的 。” 
赵奢说 :“我愿意接受你的赐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您 
的刑罚 。”赵奢说:“等回到邯郸后再听候命令吧。”许历于 
是进一步献策说 :“谁先占领北山谁就胜利,谁后到达那里谁 
就失败 。”赵奢听后采纳说 :“那好吧。”随即发兵一万迅速 
占领了北山制高点。秦军后到,企图争夺北山,却又攻不上去; 
赵奢乘势挥军反攻,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从而解除了阏与之 
围。 

       【原文】 
      凡与敌战,或居山林,或在平陆,须居高阜,恃于形势, 
顺于击刺,便于奔冲,以战则胜。法曰 :“山陵之战,不仰其 
高 。”① 
战国秦伐韩,〔军于阏与〕。韩求救于赵,王②召廉颇③而问 
曰:“可救否?”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④而问 
曰:“可救否?”乐乘对如颇言。又召赵奢⑤问,奢曰:“道 
远路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奢将,救之。 
兵去赵国都三十里,垒不进,而令军中曰 :“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武安⑥〔西〕。有一人谏,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 
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 
秦将大喜,曰 :“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非赵地也。 
 “ 

…  45…

百战奇略                                                          ·143· 

赵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 ,二日一夜至⑦,〔令善射者去 
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 〕,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 
请〔以军事〕入谏,赵奢内之⑧。许历曰 :“秦人不意赵师至 
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 。”奢曰: 
 “请受教⑨。”历曰:“请受刑⑩。”奢曰:“须后令⑾至邯 
郸 。”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赵奢 
曰:“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 
击之,大破秦军,遂解其围。⑿ 

       【注释】 
      ①山陵之战,不仰其高:语出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第九》。山陵之“陵”,马本 
及诸本皆作“上 ”,与原义不尽同,故据原著校改。 
      ②王:指赵惠文王。 
      ③廉颇: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拜其为上卿。作战勇敢,屡 
败齐、魏等国。赵孝成王时,任相国,封信平君。 
      ④乐乘:战国赵将。本燕国将领乐毅之后,因燕王不听其 
计,出兵攻赵失败被俘而留于赵国,封为武襄君。 
      ⑤赵奢:战国赵将。初任田部吏,主治国赋;后任将军, 
善于用兵,因率军救韩大破秦军有功,被封为马服君。 
      ⑥武安:赵国城邑。位于今河北武安西南。 
      ⑦二日一夜至:马本及诸本皆误作“一昼夜至 ”,今据史 
校改。 
      ⑧内之:谓请许历进来。内,同“纳 ”,使进入;之,指 
许历。 
      ⑨请受教:史载原文作“请受令 ”,义同,不改。 

…  46…

百战奇略                                                            ·144· 

      ⑩请受刑:史载原文作“请就鈇质之诛 ”,义同,不改。 
鈇质,即古代腰斩人的用具。鈇,通“斧 ”,质,垫在下面的 
砧板。 
      ⑾须后令 :史载原文作“胥后令 ”。古人“胥”“须”通 
用。须者,待也。须后令 ,谓待后令。“后令”是对前令“有 
以军事谏者死”而言。赵奢率军离开邯郸三十里后止军不进, 
乃是用以麻痹秦军的一种计谋,因恐人谏而破坏此谋,故出前 
令。现在即将交战,须得新谋策,不能再用前令,故云“须后 
令 ”。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先据北山”的建议打败秦军,回到 
都城邯郸后,不但未治其罪,相反,赵惠文王还授任许历为国 
尉(执掌全国军政的长官 )。 
      ⑿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47…

百战奇略                                                           ·145· 

                              36.谷战 

       【提示】 
      本篇以《谷战》为题,旨在阐述山谷地带作战如何择地安 
营布阵问题。它认为,凡是途经山地而与敌交战时,必须选择 
地势险要且有水草可资利用的谷地安营布阵,这样对敌作战就 
能取得胜利 。“绝山依谷”,是孙子提出的在山地条件下行军 
作战选择地形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其意思是,部队在山地作战, 
必须沿着山谷行进,依傍谷地安营布阵。实际上,这在古代战 
争中,是常被兵家所采用的作战指导原则。东汉伏波将军马援 
反击参狼羌的作战,就是较好体现“绝山依谷”原则的一个战 
例。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 ),马援率军反击参 
狼羌(羌族一个部落)而自陇西南下进至氏道县境后,他根据 
 “羌在山上”设阵的敌情实际,立即指挥部队占领了水草丰盛 
且地势险要的谷地,采取围而不击的战法,陷羌兵于困敝的境 
地,迫使其最后不得不弃山溃逃或投降,收到了“不战而胜” 
的效果,羌兵“不知依谷之利 ”,竟把兵力集中于山上,失去 
了赖以生存和作战的水草。这无疑是导致参狼羌兵失败的一个 
直接的重要原因。 

       【译文】 

…  48…

百战奇略                                                          ·146· 

      大凡行军跨越险峻山岭地带而安营布阵时,必须依托山涧 
谷地,一者可得水草之利,一者可以凭险固守。这样,对敌作 
战就能取胜。诚如兵法所说 :“部队在山地行军作战,必须沿 
着山谷行进,依托谷地设阵 。” 
东汉将领马援出任陇西太守期间,居于武都境内的参狼羌与塞 
外的其它部族寇掠边民,杀害地方官吏。马援亲率部队四千余 
人进行反击,抵达氏道县境。当时,羌兵驻扎在山上,马援率 
军占据山下有利地形,夺取了羌兵的水源草地,采取围而不打 
的战法,迫使羌兵陷于穷困境地,其首领被迫率领数十万户羌 
人逃往塞外,而其它部族万金人全部归降马援。羌兵由于不懂 
得依托山谷安营布阵的好处,所以遭到了失败。 

       【原文】 
      凡行军越过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 
险固,以战则胜。法曰:“绝山依谷。”①后汉②将马援③为 
陇西太守,三降羌④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 
击之,至氐道县⑤。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⑥,夺其水草,不 
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外,诸种万余人悉降。 
羌不知依谷之利,而取败焉。⑦ 

       【注释】 
      ①绝山依谷: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意思是:沿着 
山地行进,依傍溪谷设阵。绝,横渡,穿越;依,依傍,凭借。 
      ②后汉:即东汉。 
      ③马援: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 

…  49…

百战奇略                                                          ·147· 

文渊。本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后裔,其先世以奢封号“马服 
君”而改赵姓为马姓。王莽执政时期,曾任新城太尹(太守 ), 
莽败,依附于割据陇西的隗嚣,后归刘秀。他在东汉朝廷任将 
二十二年,曾参加北击匈奴、乌桓,西平隗嚣、先零羌,南定 
交趾、武陵等战争,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④三降羌:史载原作“参狼羌 ”,《百战奇法》原作者因 
避讳宋太祖赵匡胤始祖嫌名 
 (“玄朗”之“朗”),援引时而改“狼”为“降 ”。参,同 
 “三”。参狼羌,即汉代时羌族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武都郡 
 (今甘肃武都地区),故又称武都羌。 
      ⑤氏道县: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 
      ⑥便地:谓便利之地,亦即有利地形。 
      ⑦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  50…

百战奇略                                                            ·148· 

                              37.攻战 

       【提示】 
      本篇以《攻战》为题,旨在阐述采用进攻方式作战时所应 
掌握的原则。它认为,进攻作战是以“知彼”为前提条件的。 
就是说,一旦了解到敌人有被我打败的可能时,就要不失时机 
地向敌人发动进攻 ,这样作战没有不胜 。本篇引自《孙子兵 
法·形篇》的“可胜者,攻也”句,意思是说,敌人有可能被 
战胜的时候,就应果断采取进攻战。显而易见,本篇以孙子的 
论述为理论依据,不仅从力量对比上阐明了进攻作战所应具备 
的条件,而且从作战时机上阐明了发动进攻的时机选择问题。 
这无疑是对孙子思想的弘扬,值得肯定。 
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孙权率军同曹操争夺 
皖城之战,就是体现进攻作战原则的一个战例。当时,曹操派 
遣朱光率军屯驻皖城,并“大开稻田”作持久打算。孙权在吕 
蒙的积极建议下,亲率大军前来进攻,企图夺取皖城。他在召 
集诸将研究计策时,“诸将皆劝作高垒”,采取长围久困之策。 
唯独大将吕蒙却主张乘敌城备“不甚固 ”、外援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