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尽管友军部队都在羡慕新一师的装备,还是有些战士对新一师不屑一顾。

    这其中尤其是一些中高级军官,他们总是“哼”了一声:“那有啥?这新一师是由工兵团扩编来的,许多都是没见过红的新兵,而且只两个月的训练……靠装备能顶个鸟用!”

    这话虽然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成份,但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新兵部队最大的缺点就是看起来威风凛凛,但一到战场上就怂了……这一点在国内甚至是不久前的第一次缅甸战役都得到有力的证明。

    史迪威也很想知道中国士兵再加上全套的美式装备会有怎样的战斗力,所以迫不及待的就想打一场仗。

    但他同时也知道打仗这事急不得,而且这还是参训部队的首战,如果这第一仗打坏了,则很有可能会对之后的训练甚至是战斗造成很坏的影响。

    于是在新一师到达了密支那后,史迪威并没有马上把它拉到前线投入战斗,而是分散到二线的丛林里进行适应性训练。

    所谓的适应性训练,就是让刚刚从后方进入战场的部队有更多的时间适应一下战场的地理、气候等,给战士们一些准备和过渡的时间。

    但其实适应地理和气候都是多余的,原因是孙布拉蚌距离密支那不过一百多公里,其气候和地理环境几乎与密支那一样。

    然而这个适应性训练还是有必要的,就像友军部队说的。新一军里有许多是新兵,而且还是从未打过仗的新兵,他们在进入密支那起就变得有些紧张兮兮的了,尤其是在一次“帮忙事件”之后。

    那是部队进入适应训练的第三天,正在战士们进行紧张的训练的时候,一支运送伤员和尸体的车队在经过山脚下的公路时由于雨天路况不好被堵在公路上动弹不得,于是战士们就主动停止训练到公路上帮忙修路、推车。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友军之间互相帮助嘛,而且在车上的还都是烈士和急需救治的伤员,为他们做这点事是理所当然的。

    但很快张弛就发现战士们尤其是后来补充进来的新兵眼里有些异样,接着张弛就明白了:这一辆辆汽车。前半部坐着一堆伤员,后半部则横躺着一排用雨衣包裹着的尸体,有的已经碎断成几块,被包成了一圆形的团。

    这些尸体静静地躺在车厢里一动不动,他们不会告诉生者他们经历过怎样惨烈的战斗。

    但是战士们却知道,就在不久前,他们可能还活生生的,像一个个脱缰的野马似的冲向敌阵。

    这一刻,新兵战士们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而在面对这死亡威胁时。回去后士兵和军官的表现又截然不同:士兵一个个变得孤僻、沉默寡言、焦燥,肚子里就像塞满了火药,一点小事都能让他们大发脾气,甚至还有些战士公然跟条例对着干。

    而这时军官却显得平易近人了。每天都像是赶场似的往下走,师到团团到营,营到连连到排……过去对士兵凶巴巴的军官此时全变成了笑面菩萨,有时还会跟士兵们称兄道弟的拿出攒下的烟挨个儿递。体罚士兵的事就更是绝迹了。对士兵们的违法乱纪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在**部队里呆过的人都知道,凡是喜欢在士兵面前称王称霸与当兵结怨的官。在战场上不仅不会有士兵真心替他们卖命,冷不防的后脑勺或是后背挨一枪也是常有的事。

    对于这些张弛倒是不在乎,这或许就是老兵与新兵的其中一个区别:像张弛这样从小兵一步步走上来的军官,那几乎就可以说是部下的救命恩人,而且部下也知道跟着他生存及打胜仗的几率更大、在战场上更放心,于是就别说会在背后放冷枪了,部下们还巴不得用性命去保护长官周全呢!

    当然,与张弛同样气定神闲的还有王麻子等原工兵团的一干军官,王麻子有时闲着没事干还会叫上张弛等几个人围成一桌玩起扑克。

    然而,就在史迪威和远征军紧锣密鼓的策划着一次反击时,却遇到一个意料之外同时又是意料之中的阻力。

    “乔!”亚历山大风风火火的走进了史迪威的办公室。

    “亚历克斯……”史迪威有些意外的看着亚历山大,问:“你这是……”

    “听说你们准备对日本人发起一次反击?”亚历山大一边拍打着身上的泥水一边说道:“我是来与你们合作的!”

    “合作?”史迪威满脸不信的摘下了眼镜,他睑着亚历山大看了一会儿,狐疑的说道:“只怕……不只是合作吧!”

    见被史迪威看穿了,亚历山大也就不再隐瞒,他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乔,你真的要带领这些中国士兵把日本人赶出缅甸?到时中国人的势力在缅甸扎了根怎么办?他们还会把缅甸还给英国么?!”

    这下史迪威是明白了,原来英国人的算盘是……他得不到缅甸,那么别人也别想得到。

    “我必须保证英国的利益!”亚历山大解释道:“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

    “抱歉!”史迪威回答道:“缅甸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它在日本人手里!”

    亚历山大耸了耸肩,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不得不取消英属印度对中美联军的支持!我们不可能付出这么多物资而让中国人得到缅甸!”

    闻言史迪威不由愣住了,他一心只想打回缅甸,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利益

    应该说亚历山大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要知道中国远征军所有的衣服、食物、钢盔等生活用品都是英国人提供的……准确的说不提供这些物资的不是英国人,而是英属印度,它们都是由设在印度的工厂及印度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甚至基地的建筑都有一大部份是印度人的功劳。

    那么,凭什么让英属印度付出那么多却没有任何利益甚至利益还要受损呢?

    英国人都是精明的商人,这种赔本生意他们是不会做的。

    而一旦英属印度拒绝合作……那么对位于缅北的中**队来说就是灾难性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得不到任何的食物和弹药,到时就别说反攻了,能不能生存都是问题。

    想了想,史迪威就回应道:“亚历克斯,你也许忘了,我同样也可以断绝美国对英国的支援!”

    “别傻了!乔!”亚历山大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摇头笑道:“我不相信美国会为了中国人的利益而做出这种不明智的选择!”

    虽然史迪威不愿意承认,但也无法否认。

    原因是英国是美国坚实的盟友,为了中国人的利益而损害美英关系这对美国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就算自己真这么干,美国方面也不会同意。

    史迪威又一次感到自己落到下风,他有些气恼的说道:“亚历克斯,你应该知道中国人在缅甸对日本人的反击对英国、美国甚至反法西斯联盟都有利,难道我们就这样什么也不做?”

    “当然不是什么也不做!”亚历山大回答。

    “哦……”史迪威看着亚历山大的表情不由恍然大悟:“你是不是带来了什么建议?”

    “当然!”亚历山大笑了笑,指着地图史迪威已经画好的进攻路线,说道:“我们要的,只是将这进攻路线调转一个方向……不是由北往南打把日本人赶下大海,而是由西往东打!”

    “由西往东打?”史迪威不由皱了皱眉头。

    这明显是不符合军事常识的:

    由北往南打,那就有几条公路铁路可以利用,甚至还有几条江河顺流而下。可以说不管是作战还是运送补给都十分方便。更重要的还是……位于密支那的中**队只需要往前打个200公里就可以收复八莫、腊戍等要地,而一旦腊戍落到中**队手里,那么打入中国滇西的日军不但会腹背受敌,其补给还会被完全切断,到时中国甚至根本就不用打,只需等着滇西的日军弹尽粮绝再将其收复就可以了。

    但是……

    如果由西往东打,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路过来横亘着几条南北走向的江河及山脉,其进攻作战及补给都十分困难不说,这么打基本没有什么战略意义。

    但英国人的意图却是十分明显的……此时日军的主力就是由西往东的分布在前线一带,这么打可以最大程度的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等中**队将日军的有生力量消耗得差不多的那一刻,就是英国人在缅甸大后方仰光登陆并顺利拿下整个缅甸的时候了。

    简单的说,这就是让中国人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然后英国人出来“收复失地”。

    这时史迪威就有些动摇了,因为这同样也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也希望将日本人的兵力消耗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但史迪威很快就摇了摇头,说道:“中国人不是傻瓜,他们不会选择这个方向的!”

    “不,他们会这么选择!”亚历山大说道:“中国人也有好处。那就是由西往东,自印度雷多修一条穿过缅甸到达中国的公路!”

    “唔!”闻言史迪威不由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借口,此时的中国虽然有美国空中航线为其输血,但仅靠空中运输毕竟有限。如果能打通一条公路……那对中国的好处可以说不言而喻的。

    于是史迪威就不再迟疑了,点了点头回答道:“我同意这么做!”

    历史上这一仗正是这么打的……而且还是国内二十余万中**队(代号y部队)由内往外打,国外十万驻印部队(代号x部队)由印度往国内打,一边打还一边在崇山峻岭上修了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后来被称作“史迪威公路”。

    当这条公路被打通时,许多中国人都在为其欢呼为其骄傲,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它其实是英美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再一次牺牲中国利益的结果。因为原本中**队可以更轻松、更完美的由北往南将日军赶出缅甸,然后中缅公路就可以重新启用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史迪威公路。

    甚至如果这么打的话,中国y部队在收复滇西的时候就不会屡屡出现类似松山战役那么大的伤亡……滇西的日军可以在中国城乡靠扫荡得到粮食,但却无法生产弹药,所以一旦腊戍被中国x部队占领,那么滇西的日军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等死。如果说还有其它什么选择的话,那就是进野人山当野人。

    于是新一师很快就得到了一个进攻目标……“八莫”。

    在得到这个进攻目标时张弛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英、美那一套花花肠子张弛在现代时就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是不可能会真心实意的帮助中国人的。

    但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政治就是这样,国与国之间只讲究利益,外交就是利益交换,那种真心实意帮助别人的外交最后只会是冤大头。甚至这其中中国还得到了些实际利益,比如真有一条公路打通了,真有许多外援由这条公路进入中国支援抗战了。

    但中国的付出与收获明显不成比例……付出那么多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是一条多余的公路,而英国却不费吹灰之力就再次将缅甸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中。

    当然,张弛是不愿意这种事再次发生。

    他在等,等一件事的到来……(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岭邦

    对于进攻目标是八莫,远征军的官兵们并没有意见。

    不仅没有意见反而个个有如打鸡血似的一阵兴奋……他们想的是进攻八莫之后就该是进攻腊戍了,打下腊戍之后就该是打回国去了。

    只有张弛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史上的远征军在打下八莫后就会由西往东打,并以密支那为起点开凿两条公路:一条由密支那经猴桥口岸到达中国的腾冲,另一条由密支那经八莫到达中国的畹町。

    为了这条起点是印度雷多终点是中国的史迪威公路的开凿和畅通,中国部队就不得不在野人山上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生死搏杀,而且这种的生死搏杀还往往是日军占领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中**队则要一个个的将其啃下来。

    就比如密支那到八莫之间的一百多公里就到处都是深沟险壑,而且还有强悍的日军及熟悉地形的缅甸独立义勇军在这其中驻守。

    出发前,部队在密支那举行了一次缅甸战役阵亡将士的追悼大会。

    上万名全副武装的官兵肃立在大操场上,每名战士的枪口上都插着一朵小小的白纸花。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正中央是“异域成仁”四个大字,由运输机空运过来的蒋介石的亲笔挽联则挂在祭台正中央灵位的两旁,上联是:“中华军人魂仁者必有勇”,下联是“世界烈士血异域永增光”。

    大会的主祭人是新一师师长陈善国少将,他站在祭台上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通话,但其实战士们都没有听他在说什么……这其中尤其是像张弛一样从缅甸战场打过来的老兵,此时的他们,脑海里正幕幕的回放着缅甸战役的过去,想起了战场上的九死一生,想起了一个个倒在身边的战士们,还有在突围时壮烈殉国的戴安澜师长。

    想着想着。战士们的眼睛就不由潮湿了,接着就会有一种悲壮,一种走上战场与日本鬼子拼个你死我活的悲壮。

    从这一点来说,追悼会就达到了它的目的,这其中尤其是新兵……上峰其实就是用这次追悼会来激起他们心里的仇恨而暂时忘了第一次上战场的害怕。

    但后来证明这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新兵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也相当优秀。当然,这也许就是受追悼会的鼓舞也不一定。

    追悼会结束后,部队就跨过伊诺瓦底江走进了野人山朝远征军的第一个目标岭邦前进。

    岭邦是一个不大的村庄,之所以要选择这个村庄做为远征军反攻的首个目标,是因为它是密支那到八莫之间的一个难得的平地……按常人的思维来理解。平地应该不重要才对,因为它很容易遭到敌人的进攻和炮火打击。但是在军事上,尤其是对有美军强大火力支持的军队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以做为远征军的一个基地,这里将会有野战医院,汽车坦克修理厂,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机场。

    当然,这就需要远征军战士先把驻守在附近的一个大队的日军消灭掉。

    执行这个任务的就是新一团……它是新一师里唯一一支大多数由老兵组成的团,也是新一师主力中的主力,当仁不让的打头阵。至于其它两个团。就做为两个梯队的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新一团的战斗。

    张弛端着步枪,带着一连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一边搜索一边小心翼翼的往前摸索,任凭头顶上的雨点穿过浓密的丛林再落到自己的军装上。

    展开这次行动前。王麻子还与美军教官展开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王麻子认为此时是雨季不太适合对日军防守的丛林展开进攻。

    应该说王麻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原因是日军有很强的耐力,也十分擅长伪装。再加上他们还有熟悉地形的缅甸独立义勇军协同……在这种情况下钻进雨季的丛林里与他们作战那简直就是噩梦。

    从这一点来说,美国教官是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他们只是单纯的想验证一下参训部队的成果于是就选择了一个并不适合的时机将中**队投入战斗。

    但最终张弛还是说服了王麻子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