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十三章 疯狂一分钟

    “黄教官!”当黄雷鸣经过身边的时候,张弛就叫住了他。

    “我看过英国佬打枪……他们能打得很快!”张弛撒了个谎,他其实并没有见过什么英国佬打枪。

    “唔!”黄雷鸣点了点头。

    “那是速射打法!”黄雷鸣回答,毕竟这是战争时期的缅甸,看到英国佬打枪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黄雷鸣并没有意识到张弛在说谎。

    “速射打法?”张弛摆出一副愿闻其详的架势。

    黄雷鸣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他原本并不乐意再与张弛继续纠缠下去。但他知道面前这个貌不惊人的排长就是不久前带着几十人打退上千日军并且缴获这批装备的张弛。

    所以尽管他心下有些不耐烦,但还是耐着性子点头回答道:“对,速射打法。这速射打法的动作就有些不一样了,扣扳机不是食指而是中指,然后食指解锁枪机,拇指闭锁枪机,就像这样……”

    黄雷鸣一边说一边顺手就操起枪来演示了一遍。

    “哦!”看着张弛很快就明白了,那其实就是把拇指、食指、中指分别负责一项工作,尤其是用中指扣扳机……这样就不需要像一般动作那样用食指扣扳机,接着再脱离扳机解锁、闭锁枪机,于是动作自然就快了许多。

    “教官!”张弛有些疑惑的问道:“那为啥……不把这动作教给咱们呢?”

    “嗨!”黄雷鸣扬了下头,有些无奈的回答道:“打得快有啥用哩?打得快就是消耗子弹也快,一分钟三十发呢,一个基数的弹药也就是三、四分钟的事!”

    “哦!”张弛不由点了点头,但随后就愣愣的望着黄雷鸣。

    “怎么着?有啥不对么?”黄雷鸣有些疑惑。

    “教官!”张弛回答道:“如果这是在国内的话,你这说法也许对,但现在咱们却是在缅甸,而且咱们打的还是英国佬的枪用的是英国佬的子弹……”

    “唔!”闻言黄雷鸣很快就明白了。

    英国佬这种速射打法的确不适合中**队,原因是国内弹药十分宝贵,玩不起这种“疯狂一分钟”的打法……开玩笑,所以有弹药都只经过一条中缅公路补给,玩这“疯狂一分钟”的话,十条中缅公路都不够运。

    然而,不同情况又要不同对待,现在远征军中使用恩菲尔德步枪的就只有工兵团一支部队,而英国佬的弹药却是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全都没带走,同古是这样,其它地方只怕也是这样,甚至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英国佬随意丢弃的枪枝和弹药……也就是说现在根本就不缺恩菲尔德步枪弹,那还节省弹药做什么?!

    “嗨,你看看我!”黄雷鸣有些尴尬的一拍脑袋说道:“我这是习惯了,一门心思就想着怎么节约弹药,都没往这方面想呢!三排长你说得对……”

    说着就没再迟疑了,冲着正在训练的战士们叫道:“全体都有!下面练习速射动作……”

    事实上,张弛之所以要跟黄雷鸣提这速射打法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可以预见的是,工兵团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战场上与日军作战,而且对手还有可能是号称“丛林战之王”的56师团。

    虽然张弛之前已经在瓦阶桥与56师团交过手而且还以少胜多,赢得了一场完全不成比例的胜仗,但那更多的是取巧加运气而已,真的要跟日军打起硬仗来……工兵团的素质肯定与日军相去甚远。

    不管怎么说,日军可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并在战场上磨炼过来的,这不可能是在战场上仅仅训练几天几乎就可以说是临时抱佛脚的工兵团可以比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战术、枪法、拼刺等素质上,工兵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

    那么工兵团凭什么打赢日军呢?

    凭的就是出奇不意的的打法。

    用恩菲尔德步枪速射就是其中之一……咱枪法不如你,战术动作也不如你,那咱就不比这些,咱比火力,抓着枪就一阵乱打,利用恩菲尔德步枪的高射速劈头盖脑的打一片弹雨过去,先把你打懵了再说。

    这一练就整整练了一夜,到第二天天亮时战士们才停了下来休息。

    之所以要这样晚上训练白天休息,那是因为日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若白天又是打枪又是开坦克的话,即使是在丛林里也会被日军侦察机发现并引来他们的轰炸。

    另一方面,这么做其实也就是在练夜战能力,由此也可以推断,工兵团走上战场发挥作用时,很有可能就是在夜里。

    训练的时候还不觉得,这一休息战士们个个都觉得快要累垮了,许多人一听到“原地休息”的命令倒在地上就呼呼睡着了。

    但有些人,却是越累越睡不着,张弛就是其中一个……不是他不想睡,而是全身紧崩着的神经和肌肉还没放松下来,就算是闭着眼睛脑海里却还是在想着各种训练动作和各种战斗的场面。

    “排长!”小浙江跑到张弛身边,给张弛递上来一个馒头和一个水壶,说道:“听说了吗?昨晚鬼子56师团的主力已经赶到了,而且封锁了飞机场以北的公路并占领色当河东岸了!”

    “唔!”闻言张弛不由皱了皱眉头。

    “这么说……”刚刚还在啃馒头的同乡人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嘴里含混不清的说道:“我们是被包围了?”

    “西面呢?”流氓问了声:“西面的英国佬呢?”

    “英国佬早跑了!”小浙江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据说昨晚得知装甲团被围后,英军主力就一窝蜂的跑了,连说都没跟咱们说一声。”

    战士们不由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恨恨的骂了一声:“他娘的英国佬!”

    “咱们为啥不早点撤退呢?”又有人问:“为啥要呆在这等着鬼子把咱们包围了……”

    是啊!为什么呢?

    早在援兵无法到达同古的时候,早在西线的英军撤退的时候,早在日军56师团出现的时候,同古的远征军就该撤退了,因为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再在同古呆下去,不过就是没有意义的牺牲,在这时自然是越早撤退有可能遭受的损失就越小。

第三十四章 战略层面

    感谢:暗暗_啊啊、铁小猪、天高云淡、patrick68、叶子好冷几位同学的打赏!

    *********

    张弛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一个美国人……史迪威。

    这时远征军作战的最高指挥机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杜聿明另一个是史迪威。

    杜聿明就不用多说了,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军长、远征军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

    看这头衔就知道,杜聿明是远征军最直接的也是实际指挥员。

    既然是实际指挥员,为什么又不干脆让杜聿明担任司令长官而要“代理司令长官”呢?其原因是杜聿明是个靠才华、靠打仗上来的,这样的人往往只会打仗而不懂政治或是交际,于是在这种朝中无人的情况下……杜聿明往往就是担任副职但做的却是正职的事。

    这样的结果就是“胜则无功,败则有过”……打了胜仗,功劳全归挂着正职的人所有,打了败仗就是杜聿明指挥不力。

    缅甸战役时也是这样,正职之前是卫立煌,之后是罗卓英,但实际上活全由杜聿明干的。

    至于这个史迪威吧,他就是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等一系列头衔。

    而且蒋介石还让他统一指挥缅甸战役的中国、英**队……这个决策表面上来看是正确的,要知道缅甸可是有中国和英国两个不同国家的军队,如果不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的话,那很有可能会各自为战被日军各个击破。

    另一方面,蒋介石又深知以英国人的高傲,是不可能把英军交给中国人来指挥的,蒋介石又不愿意将中国远征军交由英军来指挥,于是心里这算盘一打……让史迪威去统一指挥吧,然后英国人方面就让美国人去头疼了,要知道史迪威代表的是美国,用美国人来压你英国人看你交不交这指挥权。

    但问题就是:蒋介石不可能真心实意的将兵权交到史迪威手里,而英军对史迪威也是阴奉阳违。

    于是远征军的指挥就出现了一个怪现像:中英两军名义上是由史迪威指挥,但史迪威实际上却是谁都指挥不动。

    在同古200师的撤退问题上就是这样。

    200师在同古已经弹尽粮绝,而且英军已经撤退中国援军又上不去,反之日军却多了一个师团的援军……明眼人不用看也知道,这一场仗再打下去已经不会有任何作用了。

    所以杜聿明主张撤退,而史迪威却坚决不同意,他非但不同意,反而命令两百师要对日军发起进攻……

    史迪威是傻瓜吗?他不懂打仗吗?不知道保存实力吗?

    史迪威当然不是傻瓜,他也懂这些,他之所以这么反其道而行之,是因为史迪威是美国人,他代表着美国,考虑的是美国利益。

    此时的美国,正处于珍珠港被偷袭,太平洋各个岛屿被日军打个措手不及节节败退的阶段,美国最希望的,就是中**队能在缅甸战场上把日军能拼掉一点是一点,这样就有能消耗掉日军进攻的动能,减缓美军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缓上一口气。

    至于中国人是死是活,或者说死得值不值得,那就不在史迪威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而就在史迪威和杜聿明对200师到底是撤还是不撤的问题吵翻天的时候,200师已经错过了撤出同古的最佳时期。

    想到这里,张弛不由叹了口气:这种混乱的指挥机构,以及中美英三方的同床异梦,可以说是造成远征军败退野人山的最根本的原因。

    张弛不确定自己能否改变这最后的结局,因为他发现……他来到这时空所做的两件事,一是夺回机场,二是打退56师团先头部队抢到一批装备,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赢得了胜利,但却没能改变什么。

    此时200师的生死,还是决定于史迪威与杜聿明的争论。

    若是史迪威赢了,那200师难逃全军覆没的结局。

    如果杜聿明赢了,200师才有活路。

    当然,历史上是杜聿明赢了,他直接绕过史迪威给蒋介石发电报,蒋介石亲自下令将200师撤出同古。

    张弛改变什么了吗?

    没有!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也许就是多了一个机场多了些装备。

    张弛感觉自己对于这个时空来说,就像是一个投入河水中的小石子,虽然它能在河面上激起了一道道波纹,但河水却并没有因此而转向。

    这时张弛不由想起了“蝴蝶效应”,这理论说的是一支蝴蝶偶尔扇动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一场风暴。

    这个理论也许是对的,但重点就在于“有可能”。

    万世皆有可能,但有些事“可能”的慨率却是太少太少几乎趋近于“不可能”了。

    就比如蝴蝶扇动的翅膀,那应该是几亿支蝴蝶,扇动几十亿、几百亿甚至更多次的翅膀,只有其中一支蝴蝶扇动的一次翅膀很幸运的产生连锁反应引起了一场风暴。

    很明显,张弛没有那么幸运,他在这时空所做的一切都没能引起连锁反应,历史依旧朝着它既定的方向发展,甚至张弛还在怀疑历史还有“自我修正”的功能——它就像是一条小河,你往河里推进一块巨石想要挡住它的去路,但它却绕过巨石继续往它原来的方向走,什么也没改变,要说有改变的话,那就是河中央多了一块石头。

    然而,如果改变不了历史的话,张弛就只有跟着200师走进野人山。而野人山那种原始森林,对张弛这个现代人来说几乎就是死路一条。

    要怎么才能引起连锁反应改变历史呢?

    想了想,张弛就觉得自己影响的层面太低……他影响的不过是师以下工兵团的命运,换句话说只不过是多救几个人或是打赢一场仗,始终都是停留在战术层面上。

    对,要想改变历史,就应该影响到高层,在战略层面上有所不同。

    但是……做为一个工兵团的排长,他又怎么才能影响到高层改变整个战役的战略方针呢?

    想着想着,张弛始终也没能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不一会儿他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三十五章 突围

    三天,整整三天。

    在日军56师团将同古包围之后,直到第三天200师才收到了撤退的电报。

    虽然这时已可以说是贻误战机,日军56师团在这期间有了充分的时间构筑工事组织包围,但戴安澜还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如果撤退命令再不下来的话,那同古战役很有可能就是200师的最后一仗了。

    这几天戴安澜和部下甚至都把遗书写好了,不过现在看来还有一线生机。

    松一口气的当然还有与会的各团团长,此时的他们不是个个眼里布满血丝就是满脸的炮灰,显然这三天并不好过。

    不过这也不奇怪,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可是鬼子四倍的兵力,而且还有鬼子的飞机重炮,能好过才是怪事了。

    “情况是这样的!”在炮声中,戴安澜用指挥棒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西面的英军主力已经在三天前撤离,日军56师团跟着英军撤退的脚步一路占领仰曼铁路,此时已在西侧占领了要地,兵力大慨一个大队。北面,日军布置了一个联队的兵力在克永冈机场以北的仰曼公路上。东面,则是56师团主力,大慨有两个联队的兵力分布在色当河一线据河防守。”

    说到这里,戴安澜就环视着座下的各个军官。很显然,他是想看看部下们有什么意见,200师该选择哪个方向突围。

    “卑职认为西面突围最不可行!”梁参谋起身说道:“西面英军撤退得太快,大量防御工事都完整的落入日军手中,再加上日军这几日的加固,短时间内啃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西面还有继续追击英军的日军33师团,他们随时可以回过头来把我们堵住,所以西面的日军虽说兵力不多,但突围却是极为困难。”

    众军官不由纷纷点头,此时日军33师团已经衔尾追击了英军两天……之所以英军撤退了三天而日军却只追击了两天,那是因为日军追击到卑繆的时候,在仓库里发现了大量的葡萄酒和威士忌,这些都是英军官兵在缅甸服役时享受用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英军靡烂到什么程度,他们从遥远的英国运来的不是弹药而是各种用于享受的酒,由此对他们在缅甸表现出来如此不堪一击的战斗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军缴获这批好酒后,哪里还会忍耐得住,于是就放开胆了喝,整个33师团足足醉了一天一夜……日军之所以敢放开胆喝,也是因为英军实在不堪一击,此时的日军早已不当英军是作战对像了。就像日军说的,他们行军就是追击,这意思就是他们根本就不用打战,只管行军就是,行军到哪就是追到哪,而英军的逃跑速度甚至连日军都赶不上。

    所以,日军33师团在追击英军两天两夜后,少说也行军至同古后方数十公里处,如果远征军从西面突围……就算突出去了,也是一头扎进由日军33师团、55师团、56师团组成的更大的包围圈,那时想要突围只怕就更艰难了。

    “往北突围也不合适!”李统祥说道:“北面的日军虽然只有一个联队,但这个联队是沿着仰曼公路布防,我军若是从这里突围就要沿着公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拔,而日军却可以用空间换取时间采取交替式的运动防守,那时我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