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架的凤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落架的凤凰-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名,追谥她为昭仁公主。 
尚衣监何新见长平公主昏倒在地,即与费姓宫女将她救起,负之而出,送入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府中。宫女费氏年纪只有16岁,长得十分美艳,她与长平公主换了衣服,藏在一口枯井中。李自成的军队入宫后,从枯井中搜出了费氏,便进献给李自成。费氏谎称自己就是长平公主,一副视死如归的烈女形象。李自成竟信以为真,欲纳她为妾。问及投降的太监,太监都说她不是公主,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李自成便将她赐给了部将罗某,罗某喜出望外,携费氏出宫完婚。费氏对他说:“我是天潢贵胄,义难苟合,将军应依礼,选择吉期聘娶。”罗某见说,答应了她的请求。到了迎娶的那一天,军中置酒欢会。费氏身藏利刃,趁洞房花烛之夜、罗某醉酒之时,力断其喉,军中大哗。费氏笑说:“我一荏弱女子,能杀一贼帅,与须眉比肩,我愿足矣。”不等被执,自刎死。李自成闻听大惊,下令厚葬费氏。 
袁贵妃被崇祯砍伤左臂,也没有死,后被内侍救去。宫女魏氏性情刚烈,跳进御河殉节,跟着她跳河的宫女有200多名。 
面对国破家亡,亲人离去,崇祯内心悲痛,饮了许多酒,在皇宫外的煤山上以发覆面,啮破手指在他的衣襟上写下遗书:“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然后在一棵树上自尽,太监王承恩从死殉主。崇祯死年35岁。 
李自成入宫后寻找周皇后的尸体,周皇后怕死后受辱,穿着金线绣龙的朝服,全身用针线密缝起来。据《爝火录》记载,义军将崇祯与周皇后的尸体拉到魏国公坊下,未刻时发钱二贯,遣太监买柳木棺收敛,头下枕一土块,停在东华门外的茶庵里,有两个僧人诵经超度,四五个太监守灵。之后,李自成命将崇祯与周皇后移到昌平的明皇陵埋葬。 
而五天后,长平公主从昏死中苏醒了过来,除了失去左臂,失去国家,天地换了新主人外,她也不再是昔日娇贵的金枝玉叶了。黍离之悲使得她万念俱灰。   
姐弟泣别   
三兄弟逃出皇宫,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奔自己的外祖父:太子和永王的外祖父周奎家、定王的外祖父田弘遇家。3月19日,李自成进城,下令搜寻太子与定王、永王。20日清晨,周奎为投靠新主,邀功请赏,将定王、永王交出。太子也被大顺军搜获,太子挺立不屈。李自成见他器宇轩昂,心生怜悯。就赦他无罪,并封他为宋王。太子就要李自成满足他三个条件:1,不可惊我祖宗陵寝;2,速葬我父皇母后;3,不可杀我百姓。李自成答应一一照办,这样,太子才归顺了农民军。4月13日,李自成东征吴三桂,太子、定王、永王随军前往。但李自成很快溃败,率部西逃,一片混乱仓皇中,三兄弟从此不知所终。此据《明史》。 
因为民间的反清力量巨大,所以,关于三皇子的传闻一直流言不断,他们成了明朝遗民复辟的希望,也成了清朝政府挥之不去的恶梦。此后的若干年里,数不清的人打着“大明太子”的旗号作为号召。然而,真正的太子慈 、永王慈炯、定王慈 ,他们的下落却是真假难辨,成了一个历史之谜和清初的公案。 
另据野史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11月,清朝的统治已经稳固,这时候有一个与太子年貌相当的青年,自称皇太子,在一位老太监的陪同下来到周奎府中。 
长平公主见后,两人抱头痛哭。周奎举家也向太子行君臣之礼,并问太子:“你一直藏在哪里?”太子回答说:“城陷之日,我单独藏匿在东厂门外。一日夜出,潜至东华门,投身于一个豆腐店里。店小二知我是避难之人,让我换上旧衣服,在灶前烧火,又害怕我暴露身分,五天之后将我送到崇文门外的尼姑庵中,在那里假装贫无所依的孤儿。常侍(太监)来尼姑庵,发现了我,又把我带回家,藏在密室里。听说公主还在,所以特来相见。”说完,与公主哭别而去。 
后人多信这时出现在周奎府中的太子是真的,因为长平公主与太子都是周皇后所养,乃是一奶同胞的姐弟。几天之后,太子又来了,公主告诫他说:“慎毋再至矣。”公主明白,既然周奎能把皇三子永王和皇四子定王交给李自成邀功请赏,这次也一定会把太子出卖给清朝,以换取更大的富贵和更多的顶带花翎。所以,她深为太子忧。果然,11月19日,当太子再来,周奎便留宿太子。22日,他要求太子自称姓刘,是一个假太子。这样,周奎就可以洗刷收留太子的罪名,退一步说,即使假太子,周奎也要告密,以此证明自己对大清朝是多么的忠心。经过亡国之痛的太子,已经成熟了,他洞悉自己外祖父的奸心,所以非常沉痛地说:“悔不从公主之言,今晚矣。”当晚,周奎将太子逐出门外。 
太子出门后,恰巧被守候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交给刑部审理,断为假冒太子。主审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找来原司礼监太监王德化、原侍卫太子的10名锦衣卫来辨认,异口同声皆言太子是真。侍卫们还下跪说:“此真太子,愿毋伤。”于是钱凤览上书朝廷,指责周奎以真太子为假太子,欺骗朝廷。周奎等人竟然说:“真假无从断定,但总的原则是:宁可错杀一千个假太子,也不要漏网一个真太子,这是为国家除害呀!”这位昔日的国丈,其无耻、冷血、卖身求荣到如此地步。结果,太子被押于监狱,不久即被处决。大概是清廷怕再激起汉人的愤怒吧,就伪称太子是假的,凡言太子为真的臣工都被处罚,钱凤览处以绞刑。这件事情详细记载于《甲申传信录》中,与《明史》中李自成封太子为宋王的情节稍有出入。 
所以当南明小朝廷出现了“假太子案”时,清廷极力引导舆论,誓言出现在南京的太子是真的。而弘光帝为自身的政权着想,不顾兄弟情谊,宣称由北方前来投奔他的是假冒的太子,并把他关进了牢狱。也正好给了清廷以口实。而南京军民当时只是一心想着为明朝复仇,也不去理性的辨伪,对弘光帝大加挞伐,一时舆论哗然。也因为南明朝廷太腐败了,老百姓痛恨朱由崧的弘光政权,所以宁愿相信太子是真的,以中伤弘光政权。由此可见,弘光政权一开始就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之中,结果自然可知。所以当争执尚未结束时,清军已兵临南京城下了。弘光帝南逃,将狱中的“太子”丢了下来。清军经过再三验证,确认少年不过是驸马都尉王 的孙子王之明而已。真正的崇祯太子、永王、定王,早已在乱军中遇害,这点清廷是清楚的。即使三位皇子能侥幸躲过清人的屠刀,大概也只能隐名埋姓,藏匿民间了。   
许为婚姻   
长平公主住在周奎府中,身体依然虚弱,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也不排除周奎阖府上下有意对她封锁消息,因此,对太子已被她的外祖父出卖给了清廷的事,自然无从知晓,或许心中还抱有希望,认为太子已逃出了生天了呢。 
而清廷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为崇祯帝哭灵三日,上谥号怀宗端皇帝,后来又改称庄烈愍皇帝。与此同时,将他和周皇后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之礼下葬,葬在昌平明皇陵区银泉山田贵妃陵寝内,改称思陵。 
《明史》为此曾生发这样的感叹:“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这是对崇祯34年人生的总结,也正因为崇祯正当亡国之运,焦劳瞀乱,独自承担起了明朝276年来历代帝王累积的罪孽。所以,他的帝王做得很努力,也很辛苦,但又摆脱不了亡国之君的命运,令后人深为同情,惋惜。 
看着父母终于入土为安,长平公主在国破家亡的深痛中,总算得到了一丝慰籍。她现在最操心的,就是三个逃亡弟弟的命运了,她虔诚的祈祷他们有一个好的结果。 
可是,天不遂人愿,越是期望着美好的东西,越是带给人最可怕的结果。清顺治二年,长平公主终于得知自己的弟弟、“太子慈 ”在南京被堂兄朱由崧监禁的消息,这消息如五雷轰顶,她万念俱灰,有些不相信这是真的。伤心绝望之余,她向顺治帝及摄政王多尔衮上书:“九死臣妾, 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请求清室批准,她要出家为尼,因为人世间有太多的悲苦,她希望用这种方式,彻底了断尘缘。 
然而,她是前朝的长公主,是统战的最好招牌,清廷为了延揽人心,巩固统治,自然不会答应。相反,为了更加彰显弘光帝残害骨肉同胞的恶行,顺治帝诏命厚赏长平公主,让她与早先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待遇比照清室的公主。清廷之所以对长平公主如此礼遇之隆,而不像对太子一样防范加害,主要是因为长平公主是女流之辈,人们不会拥她为帝,也便不会对清廷构成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以示皇恩浩荡,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但长平公主始终郁郁寡欢,几个月后,清军攻陷了南京。长平公主得知狱中的“朱慈 
”乃是假冒太子的消息后,原来一直希望着的、也是苦苦支持她的精神支柱彻底垮了,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在公主的心里,她仍然忘不了明朝覆灭时的那一段日子,仍然忘不了父皇绝望而冷酷的眼眸。忧郁加上恶梦,公主终于积郁成疾。长平公主就在这种万念俱灰的哀怨中,带着满心的伤痛猝然病逝,这时她结婚才刚刚一年,死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时为顺治三年,长平公主还未满18岁。清廷将她的遗体厚葬于广宁门外。诗人吴伟业曾作《思陵长公主挽诗》: 
贵主徽音美,前朝典命光。 
鸿文垂远近,哀诛著兴亡。 
对长平公主的早逝表示出沉痛的哀挽。在此我们假设如果长平公主生在太平年间,长平公主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的公主一样,会在锦衣玉食中度过一生。也会像大多数的平凡人生一样,默默无闻的消失在天地之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过客。而国难成全了长平公主,使得人们一洒同情之泪,从而也使她在青史和野史的册页里把自己的名字镶上了金边。这不知是幸抑或不幸,或许是最后的命运在国破家亡中给予她的一点温情吧!但时运不济,生于末世,长平公主也摆脱不了这严重的宿命,与其说是她个人的悲剧,毋宁说是时代的悲剧。 
《明史》列传第九是这样记载长平公主的生平行状的:“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公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 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独臂女尼   
长平公主身世凄凉,命运不堪。因此,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着对于长平公主的同情。长平公主因而成了民间传说中的武功超凡的了,而民间传闻往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冀。因为国破家亡,她被父亲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间。长平公主怀着复国的深仇大恨,遍访名山,拜师学艺,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功,誓言要为父母报仇雪恨,江湖人称独臂神尼九难。 
民间还传说,独臂神尼九难收了八个天下无敌的徒弟:了因、黄仁父、李源、周浔、白泰官、路民瞻、甘凤池、吕四娘。长平公主这八个徒弟,个个身怀绝技,武功不凡,威震天下,人称“清初八大侠”。而吕四娘最为人们熟知,她在后世的名声甚至超过了她的师傅;殊不知她师傅就是长平公主。吕四娘是长平公主即独臂神尼的关门弟子,尽得师父真传,她后来潜入深宫,刺杀了雍正皇帝,最为民间乐道。长平公主虽然没有直接报家国之仇;但吕四娘刺杀了雍正皇帝,也算间接的为师父报仇了。而后世的文学创作,对这一传说兴趣盎然,演绎不断。 
如古本戏剧集《倚睛楼七种曲》就有《帝女花》剧目,说的是天上有一对金童玉女,私相爱慕,欲结连理,于是相约一同下凡人间。于乱世风云中,寻寻觅觅,至死不渝。玉女后来幻形为长平公主,金童则投生为状元郎周显(居中用名为周世显,下同)。未成婚而明朝亡国,崇祯剑刃帝女。公主未死,投身庵堂避难,巧遇郎君周世显来庵堂祈愿。两人乱离中相逢,都感慨两世为人,便重续前缘。但尘世已凄凉,家国已化尘烟,在人世上,两人已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因此,最后为了爱,双双殉情而死,到天国继续金童玉女的生活。 
现代粤剧中也有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帝女花》,是在古本《帝女花》剧目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故事大同小异,讲的也是长平公主的故事。说她在明亡后,心灰意冷,出家为尼,后来又被清廷找到,要她与驸马完婚。长平公主便向清廷提出要求,安葬父母,以及将弟弟们释放出狱,清廷出于统战的目的,满足了她提出的条件,她便答应了清廷的安排。但在洞房花烛之夜,长平公主和驸马周世显有感于家国之痛,发誓不食周粟,双双服下了毒药,以死殉国。两剧目结局都很悲壮,只不过前者是浪漫主义,后者是现实主义。 
而现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所著小说《碧血剑》,也将长平公主的形象演绎成一位侠女模样。长平公主相貌极美,气质高贵,一身村姑装扮,飘摇若仙,行走江湖。在这本小说里,更多关注的是她的乱世情缘。而金庸的另一部小说《鹿鼎记》,则关注的重点是她的正义的化身这一方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长平公主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的独臂神尼形象,她神功盖世,除暴安良,颇有仙迹。令后人羡慕、敬仰不已。 
长平公主身世凄凉悲惨,令人哀怜同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人们仍然会以极大的热情演绎长平公主的事迹,因为长平公主的侠女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随着影视剧的快速传播,相信长平公主将会被越传越神,必将成为人们寄予美好理想的化身。这正是: 
可怜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国破家亡烽烟起,飘零沦落梦天涯。     
乱世王妃:童妃的投亲悲剧 
公元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又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清朝定鼎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但明朝在南京的统治格局还依然存在,他们很快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年号“弘光”,建立了最早的“南明”小朝廷,成为全国抗清的政治中心。南明政权之所以能很快定都南京,是因为这里仍然保留着一套完整的统治机构,无须另起炉灶。这就要追溯到明初的一段特殊历史了:朱元璋开国时定都南京,燕王朱棣夺取政权后,迁都北京,把南京作为留都,仍然保留“六部”、“国子监”等统治机构,事实上形成了南北两个政治中心。这样,北京政权灭亡后,南京便自然肩负起了延续明朝国祚的重任。可惜所立的弘光皇帝朱由崧是个酒色之徒,整日追欢逐乐,得过且过,毫无家国之危,军国大事,悉遵马士英的佞心。还常自得地说:“天下事,有老马在。”自己则沉醉于一帮奸臣和宦官的拍马溜须的奉承之中,怎么荒唐怎么来。南明政治先天不足,又君昏臣佞,各逐其利。清廷兵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