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客厅,李林甫、裴云同述旧情,不胜唏嘘。
“云弟,怎么来长安了?”李林甫是何许人物,早已看出裴云心中有事。
裴云愁然道:“弟此来长安是参加明年春闱的。”
李林甫愕然道:“云弟好歹也是裴家长房嫡孙,以你裴家的人脉,何至于参加科考?”
裴云摇头道:“兄长有所不知,裴家现在不比以往。裴旻的父亲当年自甘堕落与最低贱的歌姬私奔。祖父念及同为裴家血脉,没有将之逐出门庭,还许裴旻就读我裴家燕云书院。可恨裴旻一朝得势,图谋裴家家主之位。祖父为了拉拢人心,不得已将属于弟的名额让给了他人,弟只能自求出路。”
李林甫看着裴云道:“云弟是想让我出个主意?”
裴云忙道:“不敢奢望,只是希望兄长能够教我,如何才能让裴旻与裴家断绝关系,只要兄长愿意相助,裴家愿以司门郎中相赠!”
李林甫眼中闪过一丝贪婪。
第二十二章 决战莫离驿()
莫离驿!
作为唐蕃百年古道,此刻的莫离驿繁华不在,有的只是一片荒芜。
自大唐、吐蕃敌对以后,这条连接两国的要道便给断绝了,只能依稀可见昔年的点滴痕迹。
郭知运、裴旻、论弓仁领着兵马抵达此处后,还未来得及安下营寨,便得知了悉末朗率兵出大莫门城的消息,他直接放弃了河西九曲地的金天桥、大莫门城、树墩城三要塞,率着残余的三万五千兵马杀向了莫离驿。
对于悉末朗这孤注一掷的决定,裴旻还是极为高兴的。
或许悉末朗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吐蕃上下誓死奋战,能够激发他们最后的余勇,但只要将他们歼灭,意味着此次征伐大功告成。
大唐将士早已今非昔比,又何惧正面一仗?
只是?
裴旻想着悉末朗的性格,只觉得其中有些猫腻。
论弓仁闻讯也找上了裴旻,直言道:“国公,您说悉末朗此次出兵会不会有诈?”
裴旻看了他一眼道:“你也察觉了?”
论弓仁点了点头。
裴旻看着远处道:“我从不怀疑你们吐蕃人的彪悍,也不怀疑悉末朗的效死决心。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吐蕃现在青黄不接,没有什么厉害的人物,军事实力大不如前。但在我心底,吐蕃始终是不可小觑的宿敌之一。悉末朗此人可为大将,却不适合为帅。作为主帅,他极不合格,可是为大将,他的沉稳坚毅却是够格的。他们新败不久,需要时间整顿军备恢复士气。以道理而言,应当在士气有所提升之后,方才出兵才是道理。现在出兵,未免操之过急。”
论弓仁道:“以悉末朗的性格,用兵断然不会如此急躁,应该另有图谋。有可能是青海湖这边已经有吐蕃将领与他们联系了,打算趁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集合两地的军力,前后夹击我们。”
裴旻赞同道:“所以我打算留一支军队备用,真有奇兵从后面袭击,可以在第一时间出兵将之截住。只要给我们争取一定时间,便能大获全功。”
“交给末将吧!”论弓仁笑道:“这破敌之功,便不与你们争了。”
裴旻点头笑道:“好!”他看着论弓仁的背影,也知他的心思,他以获得了取石堡城的大功,剩下河西九曲的战役就不参合了。
这位吐蕃归顺的大将处事先公后私,不贪功冒进,真乃洁身自好的奇男子,兼之军事经验丰富,此番出征功劳极大。若吐蕃不自毁长城,换做对手是他,此次征伐,未必会有如此顺利。
不再多想,裴旻找上郭知运商讨着最后的决战。
裴旻没有给悉末朗停军休整的机会,在悉末朗逼近莫离驿的时候,裴旻直接下令主动出击。
四万兵马压向了悉末朗的吐蕃大军。
**********
在悉末朗的鼓舞下,吐蕃兵卒恢复了点点士气,尤其是他们得知援兵已达,只待两军胶着之际,从唐军的后面掩杀过来,与之前后夹击,更是生出了求生的**。
悉末朗站在三军阵前,看着一个个骁勇的吐蕃勇士,心中大是惭愧,若非自己无能,吐蕃勇士焉能陷入今日绝境?
看着一个个兵士,悉末朗直言不讳的高声道:“将士们,当前的情况你们应该有所了解,我们让唐军包围,给断了去路,又无食物来源,陷入死地,可谓九死一生。猛虎也有装死的时候,团结的狼群,遇到了威胁同样会四散逃避。怕死是天性,不只是你们心生恐惧,我也一样……”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但是弱小的兔子,也会咬人,温顺的绵羊,急了也敢攻击饿狼。何况我们是吐蕃勇士,高原上的雄鹰!”
他厉声咆哮着:“现在青海湖的勇士们在尽力支援我们,我们唯一活下去的希望是在这一战中跟唐军后方的援兵的配合,前后夹击唐军,撕裂一道缺口回我们自己的家!”
回家!
简单的两个字,将吐蕃的士气提升了起来。
气氛也达到了顶点,“回家”、“跟唐贼决一死战”在场数万人群的怒吼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悉末朗挥手制止了呼喊,下达了军事命令:“术刺夫长率本部骑兵列于阵头中央,分为前锋军和前护军;前锋军负责中路突破敌阵,前护军负责支援前锋,并总领前六军。伍千夫长率领步兵列于前锋军左,是为左前伏;须卜千夫长率骑兵列于阵头左翼,是为左前锋。呼衍千夫长、折千夫长你二人比照左翼列于阵头右翼,是为右前伏与右前锋军。一旦万夫长的前锋军与敌接战,左右前锋便自两翼出击,对敌形成包抄之势,左右前伏军则配合诸路前锋,对敌两翼进攻,时机成熟就纵深割裂。本帅坐镇中军,指挥协调支援诸路兵马。此役不设后军,无退路可退!”
诸将齐声领命!
马蹄踏地那沉重杂乱的声响,战马的喘息和喷鼻声也越来越近。
四万唐军屹立在寒风之中,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巨大的军阵遍布原野人和马呼出的气息,汇集在一处,好似平地升起的白云。
瞧着吐蕃的布阵,裴旻笑道:“还是这么老套!”
“但真的实用!”郭知运在一旁说着,吐蕃这套阵型有一个叫法,叫做“中央突破,两翼齐飞”!
这是吐蕃根据大唐的特点,特别研究的战法。
他们以重骑冲锋,以撼动中军,再以灵动的轻骑左右包围,或分割或游击,将骑兵的优势发挥最大。
尤其是限制住了强弩的伤害,唐军强弩天下无双,但射速慢,只能平行直射是一大弊端。
重骑防不住强劲的弩箭,但却能将弩箭的伤害限制最低,让弩箭不足以贯穿好几人,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近身而战,可谓万试万灵。
裴旻双手一合,笑道:“既是老战术,没有什么好说的,针尖对麦芒,来一场兵对兵,将对将的对决。郭公,你领骑兵负责吐蕃的右翼军,翼德,你领骑兵对付吐蕃的左翼军,吐蕃的前军就交给我们前、中军了。各安其职,各守本份,看谁先一步破局!”
第二十三章 陌刀撼重骑(上)()
郭知运瞧着远处吐蕃军严整的军容,带着几分担忧的看着裴旻道:“吐蕃重骑兵可不容小觑!中军皆是步卒,当真能撑得住重骑兵的突击?”
吐蕃重骑兵远近闻名,唐朝除了唐初李世民时期拥有大规模的重骑兵之外,极少配备这种奢侈的骑兵队了。
但是重骑兵这一兵种在吐蕃手上却发扬光大,吐蕃拥有优秀的战马资源,高原上的铁矿资源也极其丰富,拥有制造重骑兵的先决条件。
他们的重骑兵集合了东方具装甲骑以及西方重装甲骑兵的特点,形成了吐蕃特有的重骑兵,全身覆盖铁甲,不论兵卒还是战马都武装到头脚,只留下眼睛视物,格外凶悍,可谓远近闻名。
裴旻慎重道:“就算有,至多也不过三千之数。我有两千陌刀军,又何惧他们的重骑兵?郭公放心便是,此番定让吐蕃讨不得好。”
郭知运点了点头,却也没说什么,心中的担忧不减。
陌刀军确实是大唐利器,但是除了唐初李靖,还没有几人真能发挥陌刀的威力,对付一般骑兵陌刀或许尚可,真要对付吐蕃重骑兵,未必扛得住。
不过事到如今,他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以裴旻中军的实力,就算挡不住重骑,也足以将之消耗干净,能够坚持到他与李翼德打破僵局,只不过多折损些兵马而已。
作为军中宿将,对于生死,郭知运早已看淡了。
裴旻眯着眼,手搭凉棚挡着侧面刮来的风雪,向前望去,视线之内,吐蕃前军重骑兵已经拿着滕盾开始做冲刺的准备了。
他也跟着下达了命令:“传令给李嗣业,就说今日一战,关键就看他们的了!”顿了顿又道:“告诉他,养兵千日,就用在这一时,让他好好表现,配合江岳的强弩手出击!”
咚咚咚!
随着沉闷密集的战鼓声急促地响起,阵头数以百计的旌旗摇动起来。
江岳率领的强弩手,李嗣业率领的陌刀兵同时出阵而去。
强弩手呈现方形阵势,陌刀兵分作左右两队,护卫在强弩手的左右侧。
速度渐渐提升起来的吐蕃重骑兵已经考近劲弩的射程,唐军强弩的优势威力在这个距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射马,不射人,放箭!”
面对吐蕃重骑兵,江岳表现的很理智冷静。
吐蕃重骑手外套坚甲内着锁子铠,手中还有滕盾护着要害,即便弩箭再如何厉害,伤人亦是有限。射马却不一样,只要射倒一匹马,将会造成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后面的骑兵速度。至于马上的骑手,根本逃不开战马的践踏,会给自己人踩成肉泥。
第一波弩箭倾泻而出,密密麻麻的弩矢破空而过,首当其冲的第一排重骑兵无一侥幸,先后栽倒在了地上,将马背上的骑手甩飞出去丈余远。
后面技术出色的骑手,在第一时间超控战马避让开来。个别反应不及时的,直接撞了上去栽倒于地。
不管是否避让开的重骑兵,毫无例外都会为之影响自身的速度,发挥不出十成的力量。
江岳用的是三段连射战术,强大的压制力,直接在两军尚未接触的时候,已然给吐蕃造成了五百以上的伤亡,阵容零散近乎崩溃!
悉末朗心头滴血,重骑兵的造价极高,他是升任了元帅,才得以配备两千五百的重骑兵,如今还是第一次调用他们冲阵,却不想一人未杀,已经折损了五百。
心疼之下,却也无可奈何。这唐军的强弩优势,他们望尘莫及。
即便他们花费无数心思也无法从唐人手上取得伏远弩、擘张弩的设计图纸。
现在惟有迅速接近唐军,才有扳回的机会!强弩手一但近战,将无用武之地!
无需他下令指挥,前军万夫长术刺已经下了继续冲锋的命令。
重骑兵显然训练有素,在奔袭中渐渐有恢复了建制,继续发动着冲刺。
这个时候陌刀军已经跟强弩手形成了对换,两千陌刀手组成了人墙挡在了重骑兵的面前。
“布阵!”
李嗣业一声喝令!
陌刀手面对吐蕃重骑兵的威势竟然毫不为所动,肩并着肩脚顶着脚,将手中的陌刀长长地伸出,形成如同刺猬一般的防线,浑身都是刺,让人无处下口。
骑兵号称古代的装甲坦克,有着野战王者的美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骑兵等于无敌。
历史上以步克骑的战例不在少数。
只因骑兵也存在着致命硬伤,只要能够消去骑兵可怕的冲击力,骑兵未必就比步卒更加实用。
这里也涉及到一个前提。
需要有步卒能够抵达骑兵那潮水海啸一般的冲击力。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但如果这点做不到,一切都是空话屁话。
面对骑兵的冲击,列阵的步卒不能有半点胆怯之心。
要有不动如山的意志,要有死也不能移动脚步的决心,要将自己视为血肉长城,敢用生命捍卫防线的勇气。只有如此,才能凭借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下骑兵如同海啸一般的力量。
否则以步卒硬抗骑兵,只有阵型撕裂一个下场。
神策陌刀营只是成立一年的新军,依照道理而言是很难拥有如此胆气意志的。
不过凡事皆有万一,陌刀营的统帅是李嗣业。
将是军中胆!
将帅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兵卒的表现。
两千陌刀营组成了刺猬一样的方阵,而李嗣业独自一人位于两千人的面前,就如一座山一道岭一样立在那里,将前面的骑兵视为土鸡瓦犬。
为将如此,兵卒又有何可惧!
最关键的时刻来临!
短兵血战的时刻终于到来。
在中军的裴旻目光一动不动的看着战场,只觉得心脏都要“噗通,噗通!”的跳出了口腔!
尽管吐蕃重骑兵的速度冲击力让强弩兵干涉了,尽管他相信李嗣业,相信历史上那个勇力绝伦的神通大将。相信诗圣杜甫诗句中的“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的无双陌刀将!
可真到这步骑即将撞在一起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瞪大了眼睛,有些担忧……
第二十四章 陌刀撼重骑(下)()
裴旻的担忧,让他觉得五十步的间距特别缓慢!
但在战场上这点距离仅仅是几个呼吸的功夫,吐蕃的重骑兵完全无视刺猬一般的陌刀军阵,以大无畏的勇气撞了上去。
双方最先接触的是独自站在陌刀阵正前方的李嗣业与一位重骑兵队将。
李嗣业位于陌刀军阵的正前方,独自一人,无人支援,无人策应,最好欺负。
重骑兵队将见李嗣业衣甲鲜明较之身后兵卒衣甲华丽许多,身份非同一般,有心抢这头功,人借马势,挺枪直接冲了上去。
李嗣业不为所动,陌刀由上而下,闪电挥击!
没有华丽的招式,没有特别的动作,有的只是坚不可摧的力量。
陌刀与铁枪交错,重骑兵队将双臂顿时没了知觉,他还未反应过来,陌刀以劈砍在了他的胸口,人瞬间毙命。马在同一瞬间,四蹄跪伏在地,还没有来得及嘶鸣,巨力已经将它的胸骨压裂,惨死当场!
冲刺中的重骑兵,在李嗣业的刀下,人马直接原地毙命!
一刀之威,竟大于斯。
裴旻眼中除了震撼,没有别的想法。
突然他脑海中浮现史书里记载李嗣业的一句话来“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若此刻吐蕃不是重骑兵,没有身披重甲,也许,不,是一定!李嗣业真能一刀将对方人马斩成两段。
也唯有大唐,方有如此猛士。
这一幕让大唐、吐蕃双方在一旁掠阵待命的将士都看傻了眼。
唐军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反之对面吐蕃一方静寂无声,有些给吓到了。
在唐军右翼的郭知运也一股见鬼的模样,突然想起裴旻那自信的话,恍然明白裴旻的底气何在,忍不住心道:“国公麾下竟然有如此猛将!此人神力只怕不亚于霸王项籍!”
突然他想起李嗣业的来历,好像当初是准备往陇右投军的,是给裴旻截下来了,登时有种怒火上头的感觉。转念一想,此战过后,他便告病休养,陇右一切交给裴旻,心底也安了许多。
就在李嗣业一刀立威的同一时间,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