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复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造纸令”当然是刘寻自己搞出来的一个官职。

    不过这个时代,由于三国之间混乱长达半个多世纪,很多以前的诸侯,或者大魏、大吴的皇帝,都新制造出来了一些官职。尤其是曹操那个家伙,居然还设置了一个“摸金校尉”。搞得跟带军的一样,其实就是个盗墓的。

    所以刘寻搞“造纸令”,也不怕被迂腐的儒学子弟攻击。再说,他是皇帝,就算儒学家攻击他不守祖礼,又能怎样?反正他已经是暴君了。

    倒是那名工匠首领,震惊的瞪大眼睛,一脸不敢置信的样子。最后反应过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喊道:“谢皇上隆恩!谢皇上隆恩!我们工匠,竟然也有官职加身的一天!”

    他一连磕头,一边喊。情绪非常激动,好像遇到了什么破天荒一般的大喜事一样!喊着喊着,激动的连泪水都流了下来。

    其他的造纸匠也是一样的情绪。大概,他们身为如同牲畜一般的贱籍人,连成为普通百姓都不敢妄想。却有一天被相当于老爷阶层的官职加身,哪怕只是九品官,也足以让他们震惊的无以复加了!

    刘寻笑着说:“不用那么激动。如果真激动的话,就找出来更好的纸给朕吧!”

    一行造纸匠立马保证全力以赴,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来最好的纸!

    刘寻为了让他们造纸方便,还从滇城府衙里找来了两个小吏,让他们帮助造纸匠们。要不然,去哪个衙门领取物资经费,去找什么人为他们运送原材料等等,这些造纸匠们也并不清楚。

    不过,为了不让小吏钳制造纸匠,刘寻只封了他们俩从九品的官职,而且没有直接进宫面见自己的权利!这俩小吏都是混迹在府衙里的老油条了,立刻明白了刘寻的意思,表示绝对以工匠大人马首是瞻!刘寻很满意的送走了这批造纸匠。

    朝廷之中,各种消息都很灵通。很快,堂堂天子接见贱籍造纸匠的消息就传开了。

    而且更为劲爆的是,天子不但废除了所有造纸匠的奴籍,还把其中一个领头的封为了九品官!工匠封官,自古未有。大家都表示十分震惊!

    这是士农工商的时代。工匠……好吧。只要刘寻这位爷高兴就好。没见着仿佛永远不可能被消灭的南中士族,都被灭了吗?!

    反正这事儿跟大家也没啥利益关联,大家也就是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说一说。然后在某个外人听不到声音的地方,跟亲近的人说:“这个皇帝该不会变傻帽了吧?封工匠官?真是,暴君之后变傻君!”

    倒是有几个年纪大的酸腐儒士当众评论刘寻这样做不好。可是他们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威名,根本没有掀起什么浪花。

    第二天,发生了一件好玩的事儿。就是有人向滇城县令告状,说他听到了别的人在暗处偷偷贬低皇帝!而且,还胆敢骂天子是傻帽!这种话语绝对是大不敬的话,近乎于造反,应该把这些人夷灭三族!

    县令一听跟暴君刘寻有关,吓得手一抖,当时也不敢擅自判决。而是立马报告给太守,太守又立马进宫报告给刘寻!

    滇城县令县衙、建宁太守府、刘寻的行宫都在滇城,所以报告得很快。

    刘寻看着忐忑不安的太守,感觉有些好笑。

    有一些人不理解自己的举动,暗地里说不好,甚至有人骂自己傻冒,也算正常。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看这个太守紧张的样子,估计是怕自己一个恼怒之下,宣布那些骂自己的人是在造反,然后灭了它们三族吧?没准还会连累他自己?

    这真错怪刘寻了,他内心深处真的不是一个暴君啊!要是一言不合,就把百姓给夷灭三族了,那还提个屁的大汉复兴啊!

    刘寻笑道:“我说周爱卿啊,有人不理解朕,私下说说不好,也是很正常的嘛。何必如此大惊小怪?传朕口谕:让告状的人自行离开。只要没有人在行动上对造纸匠们进行捣乱,就不用理他们了。”

    太守舒了一口气,擦了擦并不存在的冷汗。口呼:“皇上圣明!”然后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当这位周太守走到行宫门口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喧哗声。太凝神看去,只见又是一堆工匠从行宫外进来!

    周太守大惊,问守门的御林军:“这些贱民……不是,工匠,还是造纸匠?”

    御林军答道:“不是!这是皇上新召见的木匠和石匠!”

    周太守呆了一呆,苦笑道:“当今天子,真乃奇异之人也!”

    (本章完)

第163章 真变傻了……() 
这些木匠和石匠们,一路走来十分兴奋。

    他们已经得知造纸匠们的际遇了。不但被废除了奴籍,而且,居然有人被封了官啊!

    那个整天努力干活,却因为打碎了一个主人家的花瓶而被抽了三百鞭子的家伙,居然被封了官!

    以前他的一对儿女都吃不饱饭,眼下肯定能够吃饱饭了!没准一个星期还能吃一顿肉呢!

    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木匠和石匠们来到了偏殿里。其中还夹杂这几个玉器雕刻匠。

    一个太监让他们在那里等着,皇上一会儿就过来。工匠们自然不敢有任何意见,乖乖的站在那里等。

    不一会儿,刘寻来了,带着黄薇和孙香颖,还有一堆御前侍卫。众工匠连忙跪下大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寻笑道:“众位平身。”

    众工匠站起来,无所适从,紧张的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刘寻也已经习惯了他们这种情况。直接说道:“各位木匠、石匠等,你们把字雕刻在木头上或者石头上,没有难度吧?”

    众工匠一起摇头:“没有难度。很多人要求雕刻的东西,比字难多了。”

    同时他们也好奇刘寻为什么要把字雕刻在木头或石头上。只是不敢问。

    刘寻又问木匠:“你们都见过纸这种东西吧?要是在一块凸起的、平整的木头上刷满了墨汁,把纸盖上去。那么,纸会不会被墨汁给腐蚀烂?我说的是最好的纸,甚至于比现在最好的纸还要好!”

    木匠们一愣,联想到昨天刘寻召集造纸匠,也就释然了。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回答道:“皇上,这要看墨块大小了。如果小的话可以,太大了,就不行了。”

    刘寻又问:“如果在雕刻出来的字上面抹上墨汁,那么纸会烂吗?如果不会烂的话,能够保存多久?”

    木匠们这次没有商量,而是直接回答道:“那也要看字体的大小。要是以现在的纸来看,大概只能保存半年。”

    刘寻皱起了眉头。要是只能保存半年的话,就算是印成了书。也要半年进行换一次了。不过,现在的穷苦孩子们根本没有书看,如果能拥有一本或两本书的话,半年时间也足够他们背会了!这样的话用雕版印刷术或活字印刷术把书籍给造出来,也是相当划算的!

    更何况,现在由于一书难求,得到书的穷苦人全都倍加珍惜。争取在第一时间把书给背会,以免书被损害后,看不成了。不像现代的孩子,一年几十本各种书和资料,不珍惜。

    再加上造纸术现在正在被改进,更好的纸很快就能出来。所以,把书籍搞出来是非常需要的!

    刘寻便笑眯眯的问各工匠:“如果有书法家把字倒过来写,然后让你们照着倒写的字,在木板或石板上一点儿都不差的雕刻出来。再把这些字涂上墨汁,用纸压在上面,让这些字的痕迹停留在纸上。然后还要保存半年左右。你们能做到吗?”

    木匠们相互看看,道:“需要试几次,看看多大的字体才合适。”

    刘寻点头:“放心,朕会允许你们试验的!而且,各种物资也会给你们准备齐全!”

    各工匠大喜,跪地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双眼满含期待的看着刘寻。

    刘寻也不会厚此薄彼,便道:“朕现在便废除你们的奴籍!还有,木匠、石匠,各选出来一个手艺最好、最勤快的人出来!”

    众工匠大喜!随后便开始推举出手艺最好和最勤快的人。这个时候他们刚刚获得初步解放,心思十分单纯。并没有想到勾心斗角或者争权夺利,而是很快就挑选出了头领。

    刘寻看了下,都是三十多岁的汉子。想来这个时候,也的确是人体力和脑力都达到巅峰的时刻。

    于是刘寻便把他们俩封为“印刷令”和“雕刻令”,都是九品官。两人,包括一众工匠都是同样的感激零涕!

    随后,刘寻又给了他们和之前造纸匠同样的待遇。

    这个时候,那位周太守早就赶到了县衙,传达了刘寻的口谕。

    这个口谕让不少人惊讶不已。他们感到暴君似乎不那么暴躁、血腥了。而过来告状的人,也是一脸懵逼,感觉皇上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呢?

    跟刘寻口谕造成的轰动比起来,他再次召见各类工匠,同样让人们疑惑和惊讶不已。

    由于刘寻表示不追究讨论他行为的人了,人们便开始当众议论纷纷。

    “皇上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把那些工匠看的那么重?难道皇上不该重视儒生,借助他们治理好国家吗?”

    “谁知道呢?皇上的行事总是出人意料。当初逃到南中起兵,之后灭掉南中士族,现在召见工匠,真是看不透啊,看不透!”

    “我看啊,皇上这是太过圣明,所以做的事儿咱们都看不懂!”

    但是有人就表示不同意了,说道:“我……我觉得吧,皇上就是真傻啦!你看,把萤火那个小丫鬟封做妃嫔,可是吴国的郡主也只是妃嫔!难到他们两个人的身份相同吗?”

    “是啊是啊。”旁边有人应和:“灭了士族。虽然士族十分欺压老百姓,可里面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呀!士族灭了,只怕以后的才子就会变少,甚至没有了!”

    “这个!士族可是欺负咱们老百姓的!你怎么还替他们说话?!不过,皇上好像确实变的傻了。难道工匠能变成才子吗?这可能吗?!”

    由于刘寻并不在意别人当众议论。所以滇城到处都是议论刘寻施政的好坏的。

    可惜他们不知道。工匠造出来的纸质书,的的确确能够造就千千万万的才子!等这些书籍发挥作用的时候,估计就是整个天下大喊“皇上圣明”的时候了!

    刘寻是大汉天子。所以他做的这些事儿,不止在滇城传播,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向全国传播!以至于所有的百姓和官员,都知道了刘寻的这些“荒唐”事。

    但在这些传播中,有很多都在说,大汉天子,刘寻,好像真的变傻了!

    (本章完)

第164章 官、吏之别() 
接下来的几天里,刘寻又接见了其他一些工匠,给他们分配了各种任务。

    比如让几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寻矿人,在南中地区仔细搜寻各种矿产。让种桑养蚕的人选定地方,继续从事本行。让老农配合官府,去各地指导农业耕种,以免一些大户人家不种粮食,种一些花卉什么的。还有看看可有农产品不适宜当地环境的情况。

    说到粮食,刘寻知道,现代现在有一种野菜叫做蕨菜。还有一种很少见的粗粮,叫做蕨根粉。

    蕨根粉就是蕨菜的根子,晒干、磨碎之后的东西。可以当作一种副粮吃。不过,现代的蕨根粉都是精制的,里面添加了一些其他的营养物质。

    但不精制的蕨根粉也能吃。而蜀地因为多山、多有科斯特地貌,很适应蕨菜的生长,所以蕨菜长得非常多!蜀人知道吃蕨菜叶子,却从来不知道蕨菜根子也能吃。

    于是刘寻发布了一道政令,让全国的人,凡是有蕨菜的地方,都把蕨菜的根子挖出来,洗净,晒干,磨成粉,然后当成面粉的补充吃。

    有很多人怀疑刘寻政令里的方法,说傻人出傻令。不过这个政令不像造纸,这个政令一两天就能试验出真假。

    有些人怀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去挖了蕨根,并且磨成粉。一吃之下,果然是能吃的!

    于是这些人立马高兴地向邻居们宣扬、炫耀。

    这下子变成了邻居们半信半疑,纷纷去采集蕨根粉尝试了。尝试之后,很多人纷纷惊叹万分:“天哪,蕨根粉居然能吃?我这个普通百姓都不知道的事儿,皇上是怎么知道的?皇上难道不是应该每天吃山珍海味吗?”

    “呜呜呜……没想到这蕨根粉也能吃。我记得上次家里闹饥荒,我女儿都饿死了!要是知道这东西能吃,我女儿的命就该保住了!”

    第一批去采集蕨根粉的人纷纷骄傲地宣称:“看吧。我就知道皇上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怎么会骗我们老百姓呢?”

    “没错没错。之前皇上召集各地工匠的时候,你们都说皇上傻。我就知道是皇上太过英明了,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根本看不懂!”

    “咦?李三,之前不是你说皇上傻说的最多吗?我记得清清楚楚呢。今儿怎么改口了?”

    “这个,这个这个……”

    蕨根粉能吃的消息迅速的在整个大汉国传开。不但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了,官员们也都知道了。

    那些有蕨菜生长的地方的百姓,自然是十分高兴,山呼万岁。还没有蕨菜生产的地方,百姓们则是叹气不已。

    从这里也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蜀汉的百姓们都穷怕了。能多获得一部分粮食,就给喜欢坏了。

    由于蕨菜根长年累月的生长、积累,没有被人采集过,所以量是很大的。今年单凭蕨根粉,能让大汉的粮食增长三层以上!不过明年就不行了,一年的时间根本生长不了多少。

    而刘寻,也因为这个能短暂取得效益的政令。有摘掉“傻瓜”称号的趋势。

    最起码,虽然刘寻还是不禁别人议论,但明着说他傻瓜的人却没有了。

    刘寻除了召集各类有技艺的人,发展国家的生产力,增加国家的基础物质以外。还在行政系统上继续动了手脚。

    有了士族被灭的前车之鉴,这一次刘寻提出来的意见,虽然跟其他国家的措施比,同样显得很荒谬。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明着反对了,而且,竟然还有不少人出来支持。

    刘寻提出来的意见,是对小吏进行考核,择优提拔为官员!

    这句话在现在人看来,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吏不就是小官吗?小官儿做得好,提拔成大官也是正常的嘛。

    但是在三国,哦不是,如今是四国的时代,官和吏是严格分开的!

    官,指的是统治阶级,哪怕最小的从九品官都一样。但吏不同,吏是被统治阶级,只能说是在民间算比较会办事的。

    官一辈子也不会被贬为吏,哪怕犯了错,被剥夺了官位,也只是回家而已?什么?有人说回家不如当吏?那只能说现代的情况跟汉代差距太大了。

    在汉代,回家还算得上是清流名士,跟官员能平辈论交。但是成了吏?那简直是一种耻辱!是完全脱离了清流名士的行为,是自甘堕落成为贱民的行为!

    而吏呢?无论做得有多好,能力有多强,只可能被官所倚重,但绝不可能升级为官!这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如同天堂和地狱。

    两者的待遇也是千差万别。就地位而言,那是主人和奴仆的地位差别。就财富而言,士族官员可以拥有连州跨郡的土地、庄园、山林、河泽,以家族的形式,形成一个隐秘的自治的小帝国,也就是大门阀。但是小吏?你要是胆敢占有在一个县范围内的数层土地,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