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我为宗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之我为宗师-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青帘望向孙长宁:“峨眉山虚陵宫如今亦有许多说法,我就不一一而言了,毕竟都已随风而去,成为遗址破落之处。”

    孙长宁问:“九宫之中,没有武当山?”

    “本是有的,但如今的武当,并非千年前的武当,重阳宫中本留存的风遁道,就是武当山保存的。”

    “唐代贞观,公元27年至49年,为祈雨,唐太宗李世民唤武当节度使姚简应诏,立五龙祠,乾宁年间,武当山列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但后来的武当,由于一些变故,转移了遁道,原因之根,正与宋代王重阳先师所立的重阳宫有些关系。”

    王青帘开口:“如今武当仍旧执天下道门牛耳,几与龙虎山平起平坐,虽没有遁道在其中,但有六甲之秘放置,亦是我道门重地,况且武当张三丰先师有再造峨眉之恩,凡我峨眉残留弟子,皆不敢忘记。”

    孙长宁:“再造峨眉?”

    王青帘:“洪武年间,张三丰先师来到峨眉山,当时峨眉道家式微,佛门鼎盛,先师欲扶道而起,甚至一人闯入佛门伏虎寺,在其庙堂之上题下唐宋狂诗,以斥佛门侵占之事。”

    “先师所言,三教同源同法,儒者行道济世,佛者悟道觉世,道者明道度世,此言记于《大道论》中。”

    “永乐之年,先师唤数位仙山道客来至峨眉重新传道,虽然不曾振兴古宫天阙,但亦是不曾让佛门彻底毁去道门,如今还有道观留存峨眉之山,全靠张三丰之恩。”

    王青帘笑了起来,但当中却有怒意。

    “白云禅师立伏虎寺,本意是济世度人,但他那一派后徒收的都是什么货色!峨眉金顶摘了,如今换了主人,世人只称菩萨,谁还记得当年的仙家!”

    “伏虎寺啊,伏虎寺!伏虎伏虎,这虎,到底说的是谁啊!”

    孙长宁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当初水龙会时,武当老道士贺有名听说自己是道派武人,立刻便阵营倾斜,后来知道是峨眉山客,更是暗中颇有照顾,包括大龙爷也是如此,原来猫腻是在这里。

    张三丰,在历史中是隐仙派的人物,这一脉是老聃嫡传,讲究无为不争,而张三丰在隐仙派的地位可谓崇高无比!

    老聃为隐仙初祖,尹喜为二祖,三祖是麻衣子李和,四祖则是大名鼎鼎的陈抟老祖。

    五祖为陈抟老祖弟子火龙真人贾得升,而六祖,就是张三丰。

    从头至尾,张三丰都是道家人物,根本不是某本小说中所说的,是佛门少林寺的挑水弟子,事实上,张三丰一生有没有去过少林寺都是两说,而峨眉山伏虎寺,他是真的去砸过场子的。

    孙长宁对这些不甚了解,此时听王青帘讲完,没有半点迟疑,直接道:“我愿意跟随师傅修行。”

    王青帘看着孙长宁:“兄弟!你可想好了,一入道门,终身道人!”

    孙长宁笑:“又不是不能娶妻生子,再说了,师傅身为道人,不也常年在外,我权当是为了复兴一处武馆,师傅之恩,不敢不报,当年引路之人,如今我总要为你做点什么的。”

    王青帘微微动容:“做点什么么。”

    孙长宁:“敢叫天地换新颜,我在这里,我所见到,我能做到。”

    王青帘叹息:“古时候师傅恩情重,如今不过是教导一些把式罢了,我当初也没有交给你多少厉害的拳法,那白猿接箭还是我师兄传给你的。”

    “不成我门,不得我道,历来规矩就是如此,可如今你这么说,我却觉得受之有愧。”

    孙长宁笑了:“投桃报李的道理我还是知道的,师傅,我可是紫华的大学生,文化水平可是很高的。”

    “哪怕是做生意,你在我迷茫时给予我一点方向,那就如迷雾之海中的光芒,如果没有拳法,我未必能走到今天,说实话,大学也是拳法给我带的路子,真的是很巧合。”

    “我适合这一条路,再换句话说,哪怕是我不想干了,等我从武林离开,有道门这颗大树,也没有人敢动我不是么?以前我遇到的那个老道说的好,一树生得万朵花,天下道门是一家。”

    王青帘听完,哈哈大笑起来。

    “投桃报李,投桃报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猛然看向孙长宁,似乎是又下了什么决心。

    双手突然摊开,随后握在身前,那居然躬下身子,对孙长宁行了一礼。

    “师傅,当不起!”

    孙长宁顿时一惊,而王青帘此时直起身子,道:“还是我肤浅了,妄图用师徒这种关系拉你踏入我的战车上,曾经我可以与你谈笑风生,但如今,不行了。”

    “你终究也已经是一位大宗师,境界虽不如我,但地位已近似平起平坐。”

    “道友,我该如此称呼你。”

    王青帘笑了起来,而后深呼吸一口气,猛然开眼!

    一股震动光与影的力量升腾起来,他脚下的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融化,直接蔓延到半条街道之上!

    何等灼热与澎湃,简直如同一尊太阳!

    “你已为人世宗师,早非曾经少年,我愿赠你一遁!”

    王青帘直视孙长宁:“既为龙王,为何不修龙遁之道!”

第六百五十五章 人间的敌意() 
“龙遁?”

    孙长宁喃喃自语,重复了这两个字,而王青帘则是笑起来:“不错,龙遁之道,纯阳宫中所留存的龙遁之法,而龙遁道也是最早失传的绝技。”

    “如今天下的纯阳宫倒是不少,然而没有一处是曾经那座宫阙的嫡传,毕竟道家称纯阳二字之处多了去了,随意路边一小观,或许都顶着纯阳二字。”

    王青帘伸出手:“鬼遁是刺客之道,来去踪影全无,似我刚才那般,如果全力施展,彻底隐在黑暗之中,即使是灯光也无法照破,这在道家神通中,唤作立地无影。”

    孙长宁一怔:“立地无影,这不是风门的”

    记得清楚,风门之中,号称身法练到极致,可以达到道家神话中的立地无影。

    “风门乃是自佛门之中分出,地水火风四大派都是如此,糅合道佛二家精髓,他们所谓的立地无影,是表示自己的身法太快,残影留存在人的视觉中,自然看起来就如同‘无影’一样。”

    王青帘解释:“立地无影,本就是视觉欺骗,他那种也可以说是修成了这门神通,但如今的风门真的还有这种高手存在吗?需要打个问号。”

    “鬼遁之法,也是如此,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同样是视觉欺骗的一种,然而比风门之法诡异与高明之处,就在于鬼遁走奇门之步,不仅无声,而且无息,更是无影。”

    “而龙遁,与鬼遁这种专注于刺杀与诡异的招数不同,所谓龙者,行云布雨,吞风纳雷,能大能小,可潜入江河,亦可搅闹大海。”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地龙复出,天龙显形,龙魂神聚四散离合,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天人威风的一种遁法。”

    王青帘看向孙长宁:“你知不知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当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圣人盗。是谓之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另外一种解法,则世人本遵循大道而生,自然有序,正是因为圣人出世制定人道标榜,故此才分上下,而圣人亦非完人,即圣人不圣!”

    “既然不圣,何以制定天规地距,让天下圣?”

    “圣人之盗,正是完善自己的一门绝技,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天下不圣,故此窃天下为自己,使得圣人为圣!”

    “盗亦为道,盗来是道,圣人为圣,却为大盗,所盗为何?自然是道!”

    “大盗窃大道!”

    孙长宁听得一震,虽然仍旧有些难解,但其中的道理基本上能够听得明白。

    “即自己站立在制高点,让天下遵循他的道理,他以此吸取天下的道理来完善自身,所以圣人不圣,实为大盗,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孙长宁开口,王青帘点头,道:

    “不过,庄子的很多话都有些相悖,甚至难以解答,渔父曾经就此事问过孔子,后来两人不欢而散,这只是庄子的一则故事,而同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中圣人虽然为最下,但庄子所言,却亦是赞扬之语。”

    “龙者,临天威地,古时候天子称龙,神圣而不可侵犯,一举一动威凌天下,这与圣人又有什么不同呢?窃天下为自己,虽为天下但却制约天下,这就是龙遁!”

    王青帘:“养天,孕地,成全自己。”

    “你为化劲,则时时刻刻皆为天人,你为丹劲,则面对你之人绝不得为天人!”

    “龙者凌驾与苍生,不可被苍生凌驾!”

    王青帘说着,随后抬起手来!

    两只铁拳互相交错,就是这一瞬间,整个人的气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道龙吟声骤然响彻!

    “龙遁之道,锤炼精神,窃天地之能归一身,造化神圣,天地乾坤,唯我为圣,旁人外人,皆是伪圣!”

    他的双眸中升起一种可怕的光芒,而气势节节攀升,让孙长宁都不免发出一声惊叹。

    远远超越丹劲,浑天之下第一人,仅仅是气势而已,此时王青帘的身边早已没有积雪,那些水流四散到四面八方,几乎把整条路都蒸发干净!

    何等强大无匹的气血!

    孙长宁认识到双方的差距,实在是不可以道理计,而在此时,王青帘的双拳轻震,开始舞起拳法来。

    一举一动带着天地道理,更似是凌驾于天地,即阐天之事,比天更为明晰!

    “龙遁大周天,百病不生,万疾难侵,气血轰鸣压盖天地,如我方才所言,若是触碰对方,对方若为天人则瞬间跌下天人境,若不为天人,则你自为天人!”

    “而丹劲,天人之外说天人,是谓之天外天境!”

    第一次吐露出更高的境界,道家有三十三重天,亦有一说乃是三十六天,而高天几许繁多无数,偏偏是那离恨天最高!

    离恨之外,超脱大自在,自是天外天!

    孙长宁突然明白了龙遁之法的可怕,在施展龙遁者的面前,所有的所谓“天人感悟”、“临阵突破”都是狗屁,说不得连火烧身的境界都会被打落!

    这涉及到精神境界与境界,要求极高,不可能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练习的招数。

    天人不得妄语!

    “难怪纯阳宫在几千年前就覆灭了,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能坐视这种功夫的存在吧,道家的天人功夫中,可以说是极致的绝技。”

    这种招数,放在古代宫廷之内,可以说是绝世秘籍,如果是放在宫廷之外,恐怕会有很多人寝食难安。

    纯阳宫起于唐,复兴于元,再现于明,历史中的诸多反复与分裂,甚至重开观门,足以说明对这门龙遁道的忌惮之深。

    王青帘演绎龙遁道的拳法,倒是和八卦掌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毕竟八卦掌中就有游龙式,此时他臂如龙蛇,转身移步,出手不带风雷,但却一拳一拳,似乎是带着天地大势。

    这种气势太可怕了,他如化身成了天地,甚至凌驾于天地之上,所谓“替天行道”或许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我即天道,天道伪道!

    而就在这一瞬间,王青帘对着孙长宁“推”出了一拳。

    就是这一拳,只是刹那,汇聚着整个人世间的敌意!

第六百五十六章 拳法?仙术?() 
与天地众生为敌,圣人出言,前方为恶,则便是大恶!

    这种感觉极其的不好,就好像一切恶运都笼罩过来,甚至所有的,包括没有智慧的草木都散发出排斥的气息,似乎茫茫天地,再无自己容身之所在!

    无数敌意与恶念汇聚过来,就好像孙长宁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徒,在这种天地正道面前,必须要以一死以谢天下!

    于是乎,无数念头纷飞,最后只化作一个“死”字!

    不知是天地杀我,还是众生杀我,亦或是。。。。。。

    道杀我!

    那一拳“推”到眼前,而孙长宁此时才猛然反应过来!

    明明极慢,但实际上却是极快!

    而自己的感官被遮蔽了,到现在才回过神,不是自己被天地摄住,而是原本能够感觉到的,清晰到极点的五感,此时都被摒弃,因为天地人间不再回应自己!

    拳法,就是把人与天地归一的路数,包括读书人的浩然正气,甚至是现代的科学家,所有人想要做的事情都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探索天地自然,同样,也是回应那三个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是西方自古以来无数思想家所整理出的三大命题,而在古老的东方,同样有人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而有人已经回答了,但只是回答了自己的那一部分。

    那个人就是老聃。

    我是谁?

    我是道。

    我从哪里来?

    我从无中来。

    我到哪里去?

    我到无中去。

    听起来很玄乎,但事实上,一切的答案都在道德经中,老聃说过,万物出于有,有出于无,自然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我从哪里来。

    万物可以阐道,自然“我”也可以,所以我即是道。

    而要到哪里去,道法自然无为,故而要到无中去,这个无和之前的无不一样。

    第一个无,即有之前的无,万物未生。

    第二个无,即万物未来,不知光景,故而不能推测,所以称无。

    但这终究只是老聃一个人的问答,对于天下的芸芸众生来说,这讲了和没讲基本上是一个样子,因为理解不了自身的道,就不能理解后面两个问题。

    孙长宁在此时却明白了,或者说,明白了一点点。

    顺其自然和身不由己。

    王青帘的这一拳,是顺其自然,甚至他凌驾于万物之上,他就是规则,连天地都必须承认,这就是龙遁的拳,存在天地之中却又凌驾其上而不超离。

    而孙长宁的五感被剥夺,或者说被天地排斥,这就是身不由己,身体不能自己做主,行为不能自己支配,眼睁睁看着拳打到面前才恍然回神。

    “三才归一的拳法!”

    孙长宁在那拳到面前的一刹那避开了,而王青帘没有意外,此时道:“你终究是成了丹劲,有了一丝灵光,跳出三界不在五行,故此天地之势压到面前,你还是回了神。”

    “如果是化劲,所谓顺天而行,我这一拳推出去,不论你是化劲最上层还是刚入的化劲,都必然身死道消,魂飞魄散。”

    孙长宁额头冒出一滴汗珠:“这已经不是拳法了,这几乎就是仙术。”

    “仙术?不,这还是拳法的范围,只不过是超出了你的认识而已,事实上,破解龙遁也是很容易的。”

    “练出第六感就可以抗衡,如果达到第七感则可以完胜。”

    王青帘开口:“换个直白简单的说法,我这一拳,在释迦牟尼面前,毫无作用。”

    孙长宁苦笑:“我可不是佛祖。”

    王青帘摇头:“还有,之前你说三才归一?错了,是三才颠倒。”

    “人地天的顺序,而不是天地人。因为此刻天地以我为尊。”

    王青帘解释:“立地无影是视觉的欺骗,而龙遁之道则是精神的欺骗,欺骗了你的精神,自然就欺骗了你的五感,故此,只有第六感才能跳出去。”

    “精神力不强大,不能使用龙遁,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