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全被林鸿飞给下了个跟头!
“好小子,野心不小啊,”听到林鸿飞的话,当今笑了,“好小子,这可是几百个亿,一半也是最少上百亿,你确定你们公司能够拿得出来?”
“一下子当然拿出来,但平摊到15到20年的时间里还是没有问题的,也不会因此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况且不是还有国家投入的一部分么。咱们国家的经济是每年都在以超过8%的速度递增的,相信最开始的这几年国家还会觉得这笔投入有点大,但最多过个四五年,这点钱对国家来说就不算什么了,不过这没关系,前面的时候我们公司可以多投入一些,”林某人狡猾的笑笑,“而且到了关键时刻还可以从银行贷款不是?以我们公司的财务状况,银行们都是逼着我贷款。”
局常委巨头们顿时一阵哄然大笑!
林鸿飞这小子有点小阴险,但正式如此,领导们反而不会为而生气,从银行贷款嘛,不是多大的事,这小子有想法才是好事。
当今笑着点点头。“好!既然你这么有把握,那我也代表国家表个态,在整个项目的研发中,你们掏了多大比例的钱,就有多大比例的专利所有钱,对内对外的生产、销售和售后也都可以交给你们,国家就对你们提出一个要求,对外的销售必须要在国家的许可下进行。”
“当然当然,这东西是重要的军事装备,我们肯定要配合国家的战略需要。”林鸿飞连连点头,狂喜不已……就算美国的军工巨头们如此牛逼,可一架军用直升机或者战斗机的出口,不也要得到国家的批准才能进行吗,这太正常了。
“好,现在我相信你小子能够拿得出这一部分费用了,那发动机、主减速器、飞控系统、雷达天线罩的布置这四个问题,你小子打算怎么解决?”当今笑眯眯的开口问道。
林鸿飞却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道,“领导们,接下来谈的问题是我们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核心机密,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我希望在座的专家们能够签署保密协议,确保今天的内容不会被泄露,另外,既然是我们公司最有价值的核心机密,作为和我们公司,是竞争对手的一方,我们请领导们让中航工业的同志离开会议室。”
“你……”听到林鸿飞的话,顾瑞河顿时气炸了肺,“林鸿飞,你不要欺人太甚!”
林鸿飞一脸的诧异,似乎完全无法理解顾瑞河的愤怒,“顾书记,您这话是怎么说的?若是你们公司开这种级别的会议的时候,会允许我们公司的专家在一边旁听吗?”
刚刚还气的仿佛蛤蟆的顾瑞河顿时变成了被戳破了的气球:开什么玩笑,中航工业总公司内部如此高端的会议,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的人都可以参加的吗?
但下一刻,顾瑞河就反应过来这是林鸿飞这个混蛋给自己挖的坑:对啊,既然你们中航工业总公司的会议不可能让我们参加,那我们的这么一个技术说明会为什么要允许你们参加?
尼玛!林鸿飞你他妈敢给老子下套?!反应过来的顾瑞河心里气的忍不住想要骂娘,可是看看这场合,不得不生生的忍住了:这么多大佬在呢。
“嗯,林鸿飞同志的话也有些道理,顾瑞河同志,你先去旁边休息室休息一下吧。”看了一眼当今,见当今眼皮子微微一耷拉,心里早就对万姓局常委看不惯的首相便发了话。
首相发了话,谁敢反对?万姓局常委张了张嘴,但见当今和首相态度如此坚决,终于还是什么话都没有说。
见万姓局常委竟然没说话,听到首相的话之后就一脸哀求的望着万姓局常委的顾瑞河,一张脸瞬间煞白:事到如今,他岂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嘴唇懦懦了两下,一脸哀求的看向万姓局常委,可他看到的,却是万姓局常委端着茶杯,慢悠悠的品着茶。
顾瑞河踉踉跄跄、整个人失魂落魄的出去了,在这次的较量中,自己和中航工业总公司彻底完败!
当今和首相却是对视了一眼:看来,决定将中航工业总公司拆分的决定确实是正确的,看看现在的中航工业总公司吧,恃宠而骄的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了!对于这种不知道自己斤两的家伙,就是需要狠狠的敲打一番。
……
顾瑞河出去了,林鸿飞也是松了一口气,道,“先说如何获取EH101飞机样本的问题,我们都知道EH101直升机是巴统明令禁止卖给共和国的大型直升机,不但不许转让技术,甚至连飞机成品都不许卖给我们,但很巧的是,前几天我和霍尔格·布罗伊希先生聊天的时候,他正好和我说起了一个想法,说现在虽然有了私人飞机方便了许多,但固定翼飞机只能从机场到机场,很多时候他还需要从机场赶往市区,路上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很不方便,最近正准备买一架宽敞点的直升机改装成自己的VIP公务机。”
原来这小子打的是这个主意!
听林鸿飞如此说,领导们都笑了:随着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展,林鸿飞、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以及霍尔格·布罗伊希这三者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中央首长们早就清楚了,那货根本就是林鸿飞树在自己前面的一个靶子和老虎皮,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真正的最大股东就是他林鸿飞自己。
不过对于这一点,中央首长们非但并不介意,反而因此而对林鸿飞放心了很多:谁没有点缺点呢?连孔圣人都说“食色,性也”,这人若是没点儿缺点,看着都让人觉得不放心,贪点财、喜欢享受算的了什么,林鸿飞贪的一不是国家财产,而不是贪污受贿,无非就是当年耍了点心眼而已,这个缺点不算个事!
第1501章 方案(上)
“我看行,人家霍尔格先生自己赚的钱,还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听林鸿飞如此说,首相也笑了,“不过具体怎么操作,小林你总要和霍尔格先生说好。”
“是。”林鸿飞连忙点头,这才转头对诸位专家们到,“设计一款飞机,既然必要的时候要用在航母上,那就首先要确定这飞机的尺寸:总不能没法放到机库里面去,这就闹了大笑话了。考虑到在航母上使用要尽可能的节省空间,机翼必须要可折叠,当然,我们设计的这款直升机的基本型是否采用机翼这个问题我们再讨论……”
但是林鸿飞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郭景山给急匆匆的打断了,“各位首长、领导,同事们,林鸿飞同志,不好意思,我冒昧的提个建议:我的建议是,从一开始我们就在这款飞机的基础上发展出两个型号:和EH101、米—26一样的拥有传统单旋翼直升机一样外形的普通型和拥有机翼和矢量推力涵道螺旋桨的特殊型,我们可以称之为A型和B型,若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A型和B型之间最少有90%以上的部件可以通用,各兵种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A型或者B型,至于航母舰载型,可以直接在B型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郭景山同时的这话有道理,”首相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在纸上写了些东西,抬头向林鸿飞问道,“若是同时发展两个型号,可以实现90%的零部件通用?”
“这个,我不是专家,不敢说的这么肯定……”林鸿飞犹豫了一下,苦笑道,“但在我看来,最起码80%的零部件通用应该不是问题。”
“那就这么定了吧,同时发展两个型号,一个基本型,一个有机翼和矢量推力涵道推进螺旋桨的。”首相大人当即拍了板,“你继续刚才的话题。”
“是,刚才说到飞机的尺寸问题,我的建议是,在设计的一开始,我们可以考虑到以后载重的升级问题,尽量为飞机设计一个足够大的客舱,现在只能载重10吨甚至是8吨、6吨,但当以后我们的发动机跟得上了,我们可以在不用对货仓进行任何改动的情况下轻易将载重量提升到13吨乃至15吨……我个人认为最大载重15吨就可以了,当然,若是大家认为米—26的那种20吨更符合需求,也可以考虑。”
这一次,林鸿飞的话说完之后,带来的更多的是沉默。
林鸿飞的话当然很有道理,在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一个载重上限,根据这个上限确定货仓尺寸,现在我们的水平达不到没关系,可以少载一些,但将来我们的发动机水平上去了,立刻就可以在不用对货仓进行任何改动的情况下提高载重性能,这确实很有诱惑力,但现在需要确定的是,这飞机的最大载重是多少合适?虽然大家也都认为林鸿飞说的15吨很合理,但若是军方坚持认为20吨更合适,那也只能搞20吨的,归根到底,在共和国,任何一种飞行器在设计之初,首先就是要满足军方的使用要求,或者将来这种情况会改变,但到现在为止,情况还是这样的。
“最大载重是13吨、15吨还是20吨,这个问题让军队的同志来考虑,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也要考虑经济性和效费比,这个可以慢慢讨论,不过有个大机舱总是好事,以后改装和改进的空间也大,”关键时刻,当今开口了,也算是为刚才的一点问题做了决定,“现在小林同志你继续往下说。”
“是,”林鸿飞应了声,道,“接下来就是发动机和整个飞机的气动结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有个很好的参考对象:美国海军CH—53E‘超级种马’重型直升机,这个直升机使用了三台10分钟应急最大功率3270千瓦的发动机才能够实现最大15吨的载重量,以我们国家现在的航空发动机工业水平,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研制出这么大功率的涡轮轴发动机……”
“没有这么大功率的发动机,那这个计划不就成了空中楼阁?”林鸿飞的这句话,立刻让万姓局常委抓住了机会,他冷笑了一声望着林鸿飞,“小林同志,你这个计划似乎有些欠考虑啊。”
“是,首长批评的是,”不管心中对万姓局常委的话多么的不以为然,但既然对方是局常委,这货对自己提出了批评,不管这批评是对的还是错的,自己都要老老实实的接受,没办法,这就是官场,“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了,所以我的想法是将整个计划分解成三步,逐步实现最大载重13吨到15吨的目标。”
“三步走?”果然,听到林鸿飞如此说,当今和内阁首相的脸上都露出一抹感兴趣的神色:若当真是这样,那倒是有点意思了。
“是的,分为三步,第一步,我的初步想法是两种动力配置方案:三台TV3—117TM和两台D—136这两种动力组合的形式分别进行最大和最小动力系统的测试,在这两种动力的基础上设计主减速器和机翼。”
“按照当今的无机翼A方案和有机翼B方案,我的初步计算结果是,因为重型直升机自身自重的关系,使用三台TV3—117TM发动机最多只能载重2吨,但没关系,这并不是我们的动力选择,我们的主要测试的是使用机翼的B方案。”
“在B方案下,我们可以使用小前倾角的前掠翼,这种机翼可以在同等机翼面积的前提下下多提供一部分升力,我们公司正在对这种前掠翼技术进行计算机模拟和测试,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结果,已经得出了一个前倾角为8度、面积为32平方米的小倾角前掠翼的总体方案……”
“前掠翼?”林鸿飞的话刚说到这里,就被人给打断了,“我记得前掠翼有很严重的弯扭发散问题,不知道这一点林总考虑到了没有。”
“是的,确实,弯扭发散问题是前掠翼固有的问题,”林鸿飞点点头,“但我们的计算结果是这种8度前掠角的前掠翼的弯扭发散效应的临界速度是720公里每小时,即便是配备两台D—136涡轮轴发动机,飞机的速度最快也不过550至590公里每小时,还远不到激发弯扭发散效应的速度。”
“我没有问题了,林总请继续说。”这位打断了林鸿飞的话的专家满意的点点头。
“按照这个方案,同等机翼面积下,这款机翼的升力比平直翼可以多提供12%的升力,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我们用在B方案上,初步的计算结果是,若是有180米长的滑跑空间,大概能够载重2。8吨物资起飞,”林鸿飞略略一顿,又补充了一句,“这个前掠翼,我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机翼设计方案。”
“V—22的机翼?”林鸿飞的这番话,顿时引起一阵低低的惊呼声。
这两年美国人的V—22“鱼鹰”倾转旋翼机非常出名,之所以出名,自然是因为V—22独特的起飞和飞行方式:可以像直升机一样起飞和降落,又有着固定翼飞机差不多的飞行速度,这两种起飞方式给了V—22高度的战术灵活性以及作战任务的便捷性。
但大家在注意到这一点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鱼鹰”的机翼其实是一对有着大约5度至8度前倾角的前掠翼。这对前掠翼具体是前掠多少度,林鸿飞没有计算过,只能根据现有的图纸计算出一个大概的度数。
但这其实并不是最震撼的,最让大家震撼的是林鸿飞说的另外一个数据……
“林总,你确定使用三台TV3—117TM就可以载重2。8吨、滑行180米起飞?”昌飞直8直升机的总设计师栗再简呼的一下站起来,急切的向林鸿飞问道。
也不怪栗总设计师这么紧张和急切,实在是这个数字实在是太重要了:美国海军E—2C舰载预警机载重就是4。5吨左右,这飞机尚且需要弹射起飞,若是林鸿飞设计的这飞机在只是用三台最大应急总功率不过6840轴马力的“薄弱”动力下就可以载重2。8吨起飞,若是换成两台单台功率高达11400马力的D—136发动机,岂不是可以载重超过25吨滑跑起飞?
要知道,按照航空设计的几个基本对照参数,作为一款载重15吨的飞机,其飞机本身的自重也要超过10吨了,而是用两台D—136涡轮轴发动机的米—26直升机,已经可以做到载重20吨垂直起飞!
退一步讲,就算我们没有办法从乌克兰那里获得D—136涡轮轴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却也可以先订购一批封存起来,以后专用于航母舰载预警机使用。
“可能会有些出入,毕竟只是一个初步的方案,我本人又是一个航空设计方面的二把刀,”林鸿飞很是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道,“但出入应该不会很大。”
第1502章 方案(中)
“嘶~~”林鸿飞的这话一出口,众人齐齐的出了一口凉气!
大家都是国内航空制造和设计方面的顶级专家,心中对世界各种航空发动机的数据倒背如流,林鸿飞这方案行不行、可行度怎么样,这飞机设计出来之后的大致性能会怎么样,自然是一眼就能分辨得出来;
使用三台TV3—117TM发动机载重2吨垂直起飞、载重2。8吨滑跑起飞的数据还是很靠谱的……虽然加了机翼、尾桨换成了矢量推力涵道螺旋桨之后飞机的自重最少多出来2吨,但前掠翼却带来了更大的升力,加上又是滑跑起飞,携带2。8吨载重起飞真的问题不是很大。
诚然,林鸿飞的这个设计只能算是一个草图,在在场的专家们的眼中看来还有很多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垂尾的倾斜角度是否应该重新计算一下?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林鸿飞的这个思路!
既然这个思路是正确的,那么只要顺着这个思路走,共和国的航母舰载预警机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这思维的发散能力,当真是太吓人了!
“由此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核心部件:主减速器,”周围赞赏的目光林鸿飞自然能够看得到,心里松了一口气,这才继续道,“我的设想是,不带机翼的A方案还是采用传统的主减速器的设计思路,但B方案是否可以在现有主减速器的基础上做一些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