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呢?”林鸿飞问道,“比如在小型的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方面?”
“不止,还可以扩大到小型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以及涡轮风扇发动机。”冯香江的话让林鸿飞的心脏跳动顿时慢了半拍。
如果真的可以与竹州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在小微型航空发动机建立合作关系的话……林鸿飞不得不承认,在听到冯香江的这番话之后,自己确实是砰然心动了,不管人家竹州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再怎么不行,可人家也是一家有着25年的技术积淀的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发机构,一个组织严密的研究队伍在那里摆着,有完整有序的技术传承和一支还算不错的生产队伍,执行效率高效,这绝对不是自己从前苏联捡回来之后东拼西凑之后组成的杂牌军能与之相比的。
“资金投入方面怎么算?研发力量的投入怎么分配?以谁为主导?将来成功之后的权益又将如何划分?”林鸿飞问道,这可就是谈判进入实质性内容之后才会问出的问题,同时也这也意味着林鸿飞默认了两家公司的合作方式:两家公司并不相互吞并或者兼并,而是一种类似于战略合作伙伴的特殊合作关系,只是在具体的合作项目上进行合作。
但是在这一点上,冯香江显然就比兵工总公司的陆繁波聪明的多了,大概也是608所常年里舅舅不疼姥姥不爱、自己不得不想办法自力更生填饱肚子的缘故,他并没有立刻回答林鸿飞的问题,而是狡猾的一笑,“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
“那好,那就从我们公司现在正在研制的一款小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合作开始吧,”林鸿飞没有犹豫,虽然冯香江很狡猾,但林鸿飞相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其他都是假的,“我们这款小型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大致与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T6A系列的早期型号相当……”
林鸿飞简单的将自己公司暂命名为涡轴—01(WJ—01)的那款涡轮轴发动机的性能以及各项参数向冯香江介绍了一番之后,道,“现在我们公司已经找到了可以大幅度提升耐涡轮前总温的材料,同时咱们国家著名的航空耐高温材料专家、涡轮空心叶片专家师绪昌院士正在对我们的这款发动机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有多位中科院、以及在工程院成立之后准备加入工程院的院士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我知道608所现在也在涡轴—8A的基础上研制用在运12上面使用的涡桨—9小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用以替代从普惠公司进口的PT6A—27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我想我们大可以先在这个项目上进行合作……同时研制两款性能相近、用途也相近的发动机,实在是太浪费了。”
冯香江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林鸿飞说的是实话,608所正在研制的涡桨—9与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正在研究的这个WJ—01其实是一款市场定位高度重叠的发动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同时研制两款同类型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不仅没有必要,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两家单位在这个项目上合作,集合两家公司的研发力量和资金搞出一款性能更加出色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来,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最优化的选择。
但问题的关键是608所的涡桨—9发动机与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WJ—01的设计理念一样吗?如果设计理念和思路不一样,那应该以谁的为主?至于利益分配的事情,还需要往后面靠一靠。
就像是三菱的4G63和雪铁龙的PSA RFN 10LH47是两款性能相近的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基本原理也是相同的,但到了具体的设计上,那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发动机了。
“我原则上没有意见,但是必须要以我们608所的涡桨—9为主,涡桨—9是在涡轴—8A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而涡轴—8A则是法国透博梅卡(TM)阿赫耶—1C涡轮轴发动机的仿制产品,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研制周期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出成果。”冯香江立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林鸿飞当然不可能同意冯香江的意见,他立刻对冯香江的话进行了反驳,“没错,按照您的说法,涡桨—9是在涡轴—8A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而涡轴—8A则是仿制的阿赫耶—1C涡轮轴发动机,阿赫耶—1C则是已经被法国人淘汰的机型。”
“从世界涡轮轴发动机以及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先进程度上而言,不管是涡轴—8A还是涡桨—9都已经落伍了,现在法国人早就开始使用阿赫耶—2C系列了……冯所长,涡轴—8A的高原性能不用我多说吧?既然涡轴—8A的高原性能很差劲,您能指望同一个核心机的涡桨—9的高原性能好到哪里去?咱们国家不应该要一个‘心脏’有严重高原问题的发动机吧?”
“我知道你们发展涡轴—8A和涡桨—9也是在现有的科技、加工技术以及材料技术条件下没有办法的办法,那是因为我们没得选择,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公司的WJ—01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是前苏联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80年代的技术,从任何一个技术角度来讲,放在当今世界上也是世界一流的,既然这样,我们建议还是以我们公司的WJ—01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主,同时在这款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技术水平更先进的涡轮轴发动机。”
顿了顿,林鸿飞又补充了一句,“咱们国家的材料学和航空发动机大家师绪昌教授对我们从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引进的这款小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涡轮轴发动机的设计图纸进行了技术鉴定,认为这款发动机的核心机是一款设计的非常优秀、有着很大改进潜力的核心机,只要持之以恒的在这款核心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这款发动机具有与普惠公司的PT6核心机相媲美的生命力和技术水平……冯所长,你是搞航空发动机的,知道一款核心机的重要性。”
如果说之前冯香江还对林鸿飞的话表现的很淡然的话,那么此刻,当听到林鸿飞说他们公司的这款核心机具有与普惠公司的PT6核心机一较长短的潜力之后,他顿时就淡定不能了,“林总,您说真的?师院士真的这么说过?”
“师院士现在正在我们公司呢,只要您不怕被他骂个狗血淋头,您随时都可以去问他。”面对冯香江的问题,林鸿飞信心满满的道。
“为什么要被师院士给骂个狗血淋头?”冯香江有些奇怪的向林鸿飞问道,不过随即,他就恍然大悟:师院士现在正在对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搜集回来的那些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整个人十有八九已经进入了狂热状态,作为整天里和科研人员打交道、同时也是从科研岗位转到行政岗位上来的人,冯香江太清楚这个时候去打搅师院士的后果了:被大骂一顿都是轻的,被打了自己也得受着。
明白了这一点,他当然不会去触师院士的霉头,不过有了林鸿飞的这番话,他倒是彻底相信了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这款WJ—01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水平确实很先进,可正式因为如此,他才感到纠结:608所已经为涡桨—9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难不成就这么放弃?
如果放弃的话,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责任,这个责任又有谁来承担?
对于冯所长的担心,林鸿飞一脸的不屑,“冯所长,涡轴—8A是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的产品吧?你们竹州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的涡桨—9不过是在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的涡轴—8A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真说起来,你们研究所还真没有什么看家的产品,如果不是因为有国家财政的维持,你们研究所估计早就不知道关门多少次了吧?我们就以避免重复浪费为借口,将两个项目合并成一个,谁敢说什么?”
避免重复浪费,免得给国家造成损失?这个借口倒是不错,冯香江有些被林鸿飞说服了,他想了想,终于点点头,“我可以试着跟总公司说明一下。”
林鸿飞忍不住犯了个白眼:说来说去,还是你自己做不了主,“没问题,不过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我先说明,在研究过程当中,必须是以我们公司为主,当然,我也保证,在研究过程中,一切以技术说话,不会出现不懂行的行政外行来指导技术内行的情况,另外……”
林鸿飞顿了顿,说了一据让冯香江差点跌倒的话,“我相信608所的研发经费绝对没有我们公司宽裕,软硬件条件也绝没有我们公司好。”
第1113章 我会让某人后悔的,我说到做倒!
丁科学来找自己的时间有些超乎林鸿飞的想象,才第二天,他就找到了林鸿飞的门上来,他一把握住林鸿飞的手,脸上带着无比灿烂的笑容,“林总,恭喜你啊。”
“嗯?有结果了?”林鸿飞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笑容:虽然还不知道最终的是个什么样的结果,但看丁科学的这幅表情,显然自己不会吃亏,这就够了。
“没错,你反应的这个情况得到了首长们的高度重视,在进行了计算之后,领导们也认为重新开工建设一条生产线不但有些过于浪费了,国家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
丁科学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既有高兴,同时也有些黯然失落:如果国家的经济条件好,同时上马这两个项目,那该有多好啊。
“那首长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林鸿飞问道,心中却多少还是有些紧张,他真的有些担心上面的某些领导会不会再提出一些很奇葩、很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来。
不是林鸿飞多想,而是事实上就是如此,领导们也是人,也会经常犯一些在常人看来不但让人无语、还让人怀疑领导的智商的错误。
“首长们的意思,这个计划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的合作计划,”丁科学的表情和语气都有些……怪异,这个时候的丁科学心里其实有些紧张,“国防科工委和兵工总公司愿意将前5000辆军用‘悍马’越野车的生产工作交给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负责,对此总参并无异议;”
“与此同时,作为国防科工委和兵工总公司将5000辆军用悍马越野车的订单交给贵公司的回报,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需要将贵公司现有的二冲程直列六缸高负载柴油发动机的全套专利技术无偿转让给兵工总公司下属的北方戴姆勒公司,并协助北方戴姆勒建设一条与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现有的柴油机生产线技术水平相当的柴油机生产线;”
“同时,在军用版的‘悍马’越野车生产到3500辆的时候,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必须要将‘悍马’越野车的全套技术向北方戴姆勒无偿转让,当5000辆‘悍马’越野车生产完毕后,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不在拥有生产军用型‘悍马’越野车的资格。”顿了顿,丁科学补充了一句,“当然,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仍然可以将民用版的‘悍马’越野车在民用市场推广,北方戴姆勒公司只生产军用型的‘悍马’越野车,民用市场交给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来运作。”
“这就是全部了?没有其他什么条件了?”林鸿飞听的眉毛直跳!
“这就是全部条件,不会再有其他任何条件了。”丁科学肯定的点头。
林鸿飞望着丁科学,终于忍不住笑起来,可笑容却是冷冽无比,殊无一丝的笑意。
他算是听明白了,看上去军方高层和军工系统给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开出来的合作条件很不错,可核心思想却是现在的北方戴姆勒拿不出这么一笔钱来建设生产线,可国家对高性能越野车的需求又摆在那里,怎么办?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让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不得不说,军方打了个一个好算盘,他们找到了一条既能够大量装备‘悍马’军用越野车,有能够尽可能节省成本的办法,但他们错就错在,他们的胃口实在是太大、太贪婪了:军工系统和国防科工委眼睛里就见不得一文钱,他们绝对不希望看到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独吞了这块肥肉!
怎么办?他们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首先,交给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5000辆的订单,或许在他们想来,有了这个5000辆的订单,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和林鸿飞以及某些人都应该无话可说了吧?看,我们军方是多么大方!以军方大批量采购军事装备给予厂家的利润来算,那大概是10%,也就意味着这5000辆军用悍马越野车的订单,总利润不过两个亿RMB多一点。
而为了得到这5000辆、总利润不过两三个亿RMB的军用悍马的订单,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又需要付出些什么?
首先,要将公司的那台二冲程直列六缸重载柴油机的技术无偿转让给北方戴姆勒;其次,在将来的某天……林鸿飞相信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三年……就要将“悍马”越野车的全套技术转让给北方戴姆勒,换句话说,军工系统等于用了两亿RMB的价格,一次性买走了“悍马”越野车的专利权和被自己视为摇钱树的那台二冲程直列六缸重载柴油机的全部所有权,尽管国防科工委和军工总公司还是“很大方”的将民用型悍马越野车的市场留给了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但如果“悍马”越野车掌握在自己手里呢?那自然是另有一笔账可以算。
美军的军用版的HMMWV军车的全球销量也不过20多万辆(现今的保有量在15万辆左右,但那些到了服役年限退役之后又有新生产的补充上来,总共生产了大约22万辆左右),但民用版的hummer H1的全球销量是多少辆?
说实话,林鸿飞还真不知道。
看到这里,也许各位读者要失望了,你丫都不知道了,你还说个屁?可虽然不知道准确的数量,但作为汽车行业内的高端从业人士,他有自己的算法,可以对Hummer H1的销量做一个大致的估计,林鸿飞知道的是,即便是在hummer H1停产之前销量最惨淡、同时也是最后的2005和2006年这最后两年时间里,它们的销量也分别达到了447辆和374辆,这还是因为进入了新千年之后油价大涨、无数的环保人士对这款车批评不绝、很多人认为养这么一个“油老虎”远远超出了的自己负担的情况下。
那么,总销量很容易就被估算出来了,从1992年到2006年的这15年时间里,即便是最保守估计的估计数字,hummer H1在全球范围内被销售出去了8万辆。
这还是价格在高达10。5万美元、后期更是高达12万美元情况下的全球销量,这其中的利润有多高呢?生产民用型hummer H1的通用公司几乎是每生产2辆民用型HUMMER H1就净赚一辆……其他的被中间环节给赚走了。
在长达15半年的生命周期中,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hummer H1也给通用公司赚到了最少20亿美元。
当然,在林鸿飞看来,其实hummer H1原本还可以卖的更多、赚的更多的,阻碍hummer H1以及军用版HMMWV在全世界销量更广的最大的原因是这车的定价实在是太高了,hummer H1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是10。5万美元,几乎和一辆Mercedes…Benz W140 S600SEL相当,美国人卖给自己盟友的军用版HMMWV军车的价格更是夸张,达到了惊人的12万美元/辆起,如果其他一些国家想要购买军用版的HMMWV怎么办?不好意思,不卖!不管你们出多少钱我们也不卖!美国人就是这么牛逼!但美军自用的HMMWV军车的价格是多少呢?不好意思,80年代时期的采购单价是不到5万美元,进入90年代之后,因为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军自己的采购单价增加到了5。5万美元。
但骄傲自大、一心钻到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