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飞很郁闷将军在着急什么,奇怪的望着他,“直—6不是都已经在试飞了吗?至于直—13,现在咱们仿制的D—136发动机还不是很理想,寿命还太短,不着急……”
“兄弟啊,这种事情怎么能不着急?”听林鸿飞这么说,将军顿时就急了,“你知不知道,直—136这个东西对咱们有多重要?发动机的寿命短一点就短一点嘛,我听说现在的寿命是500个飞行小时?没关系,先小批量装备一代呢,把合格的飞行员训练出来再说,总不能到时候军舰也要训练,飞行员也要训练吧?这也太扯了点。”
林鸿飞很郁闷,“话是这么说,道理也是这个道理,可这个事情你不应该找我啊,总装的文件没下来,这东西是我想要造就能造的吗?”
“就算让你造你现在造的出来?”将军斜了林大老板一眼,“再给你三年?”
“三年?”林鸿飞点点头,“那就三年!”
说起来好笑的很,直—13项目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现在已经能够造出堪用的发动机了,机身的设计也不再是难题,但主减速器这边却遇到了一些难题,小批量生产的几批主减速器当中,每一批总有那么几台不合格的,有不合格的不是大问题,但这个不合格的产品是随机出现的,找不到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这就很让人挠头了。
第1752章 国产“脑”·国产“心”
“林总,你真的打算用咱们的这个电脑做飞机航电的核心?”方新竹有些犹豫。
虽然林鸿飞的这个决定是方新竹最想要看到的,从接到林鸿飞的注资、和西北计算机研究所联合研制机载计算机系统这个任务一来,到现在已经有八九年了,托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的福,浪潮集团和西北计算机研究所在三年前终于拿出了第一代的大型飞机专用的机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圆满完成了当初制定的研制任务。
又经过三年的试验,已经可以确定这套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满足商业使用的要求了,以这套机载计算机系统为核心搭建的航空电子系统也已经研制完毕,并且通过超大型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完全可以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不管是西北计算机研究所还是浪潮集团,对于这个成果都很是满意,八九年的时间里近百亿的资金丢进去,若是还没有个成果,连他们自己都觉得难以交代了,但一想到这套系统即将要交付使用,方新竹又不免心中有些忐忑,他有些担心,万一出了点什么岔子,这可该如何是好?
“当然要用,咱们费了这么大的力气、用了这么长时间搞这个东西,不就是为了有一天咱们自己飞机的航电系统能够摆脱美国人的控制吗?”林鸿飞扫了方新竹一眼,不明白他在犹豫什么,“怎么?老方,你担心什么?还是你对这套系统没信心?”
“我当然有信心!”方新竹一挺胸脯,毫不迟疑的道。
这套机载计算机系统花费了浪潮集团和他方新竹无数的心血,西北计算机研究所以这套系统为核心、用光纤搭建的大型飞机航电系统绝对不比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的同类产品差,一样的多个大型液晶屏幕显示,一样的高度自动化,价格却只有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不到,若是使用这套系统,北郡100和北郡200A/B系列飞机的成本还能降低两三百万美元,不但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还不用担心自己被别人卡脖子,同时更促进了国内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可是……毕竟测试的时间还短,我们要不要再看看?”方新竹还是有些不放心。
“不用等了,这样就挺好,”林鸿飞直接下了定论,“就算最糟糕的情况,不还有备份系统吗?就这么定了……倒是直升机专用的航电系统,你们需要快点开发了。”
方新竹自然知道林鸿飞说的直升机专用的航电系统是什么,共和国就没有自己的高度自动化的直升机专用航电系统,直—9的航电系统虽然是资产的,但却是直接从法国人那里买来的,虽然后续也在这套系统上进行了一些开发,但若说自我开发那还差的很多,和直—9相比,直—9Y这种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直升机更需要针对性的开发一种全新的自动航电系统,按照郭总师的说法,现在直—9Y上的航电系统虽然也能用,但这套系统根本没办法发挥出直—9Y的全部作战实力,实在是太可惜了。
林鸿飞都这么说了,方新竹还能说什么?林总给了自己这么大的信任,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测试出这套系统的BUG,否则将来真的出了点什么事,自己根本对不起林总的信任啊。
……
随着今年来燃油价格以火箭般的速度攀升,飞涨的燃油价格使各大航空公司叫苦连天,光是燃油的支出,已由2000年所占经营总成本的15%增加至今年年初的20%,根据各大智囊团体的预测,在到2008年,航空燃油之处将在航空公司总之处成本当中占到35%至40%,这个预测一出来,各大航空公司顿时坐不住了:和rolls…Royce公司、通用电气以及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航空发动机相比,中航工业第二集团的发动机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真的不占优势。
“林总您不要误会,我们绝对没有其他的意思,贵公司向我们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不但极大的节省了我们各大航空公司的采购成本,还大大减轻了在飞机维护保养方面的开支,即便是BD1000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比CFM56—5B系列和V2500系列高了30%左右,但就现在来说,如果综合衡量,其实还是贵方占优势的,这次请林总过来,就是想要探讨一下,有没有一个合适的、至少是可期望的解决办法。”中航总经理黄苏宁望着林鸿飞,表情无比的诚恳。
林鸿飞不能轻易得罪,中航工业第二集团也不能轻易得罪,飞机采购这个问题从来都是国家大战略的一部分,不是航空公司想要买什么飞机就能买什么飞机的,一切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我完全理解,”林鸿飞点点头,“实事求是的说,BD1000发动机的油耗确实有些高,我也不瞒在座的诸位,在我们中航工业第二集团,也一直都是将BD1000当做一个过渡产品,接下来我们主推的将会是BD1000—B,对于这个发动机相信在座的诸位领导都清楚,虽然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还无法与CFM56—5B系列、V2500系列相媲美,但油耗能够从之前的高30%左右降低至高10%左右。”
林鸿飞这话一出口,大家就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他们还真担心林鸿飞对这次的会议有什么误会,林鸿飞以及他的中航工业第二集团现在在大首长们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若林鸿飞认为自己等人是在“逼宫”,向大领导们汇报一番,自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南航公司总经理丁浩眼睛一亮,连忙向林鸿飞问道,“那林总的意思是……免费为大家更换更省油的BD1000—B?”
“免费更换?”林鸿飞似笑非笑的望着丁浩,“丁总,咱们当初签订的合同当中似乎并不是这么说的吧?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以成本价将BD1000发动机升级为更先进的型号?”
“呵呵……是这样的吗?那就是我记错了。”丁浩讪讪的笑笑,大家当然不指望能够免费更换发动机,但如果林鸿飞愿意免费为大家更换发动机,他当然也不会拒绝。
“但是这有个问题,BD1000—B的最大推力是150千牛,这么大的推力,对咱们航空公司来说是不是有些推力过剩了?”林鸿飞委婉的提醒了一句。
嗯?听林鸿飞如此说,各大航空公司的头头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林鸿飞说的倒也没错,在他们看来BD1000的126。8千牛的推力正合适,BD1000—B最大150千牛的推力确实是有些推力过剩了,推力大,需要消耗的燃油也相应增加,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哪怕BD1000—B比BD1000大幅度放大了涵道比,可也需要相应的增加供油量,就单位油耗而言,其实BD1000—B其实是比BD1000的油耗略高的。
“我倒是觉得这不是多大的问题,”东航总经理王刚却不这么认为,“我倒是认为BD1000—B的推力正合适。”
“此话怎讲?”王刚这话一出口,不但是林鸿飞一脸的好奇,其他几大航空公司的头头脑脑们的目光也都全部汇聚到了王刚的身上。
“很简单,载货,因为发动机的推力不是很大,实际上我们并不能发挥北郡200的最大载货量,理论上,客运型北郡200的货仓最大载货量可以达到50吨,不过因为发动机推力的关系,北郡200的货仓最大载货量只能达到15吨,如果将发动机推力增大差不多50千牛,可以增加多大的载货量?最少15吨问题问题不大吧?”
“当然,就算能够在保证客运的前提下将载货量提高到30吨,那也需要航空货运支持才行,其他兄弟单位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我们东航正准备上马一批货运型飞机,如果能够通过更换发动机将飞机的最大载货量提升至30吨,以我们东航现有的北郡200的数量,完全可以将货运飞机的采购事宜推迟到3年以后,这等于为我们节省了最少3架货运飞机的采购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更换大推力的发动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嗯?王刚这话一出口,大家全都沉思起来。
大家不得不承认王刚这话很有道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乘坐飞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的同时,走航空的货物也越来越多,不单单是东航如此,自己所在的航空公司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客运力量的过剩,一方面是货运力量的不足,若是能够通过更换发动机来提高货运实力,确实是一个省钱又省心的好办法。
第1753章 大家都好的办法
“确实是个省钱办事的好办法,”黄苏宁首先认可了王刚的说法,“花一点小钱就等于白白得到了一架货运机,确实很划算。”说着,黄苏宁转头看向林鸿飞,“林总,您看?”
大家都是北郡200的老主顾,自然知道北郡200的下部货仓有多大,不客气的说,每次看到装完了货物之后还显得空荡无比的货仓,大家都觉得可惜:这要是能全装上货,能多拉多少东西啊。
之前大家一直没想到这个问题,可黄总的这番话倒是给大家提了个醒。
“这个办法不错,”林鸿飞点点头,“不过这方面我不是专家,听着应该问题不大,不过还是需要听听专家们的意见,比如载重增加了之后,机身结构是否需要加强之类。”
“应该的。”大家俱皆是点头。
虽然能够多载货是一件好事,但在座的每一位都不敢拿飞行安全开玩笑,真的出了点什么事,这板子打在屁股上可不是好玩的。
当然,对于王刚的这个设想,大家普遍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相比于北郡200的原型机:伊尔—62M,那可是最大起飞重量近200吨的大家伙,现在北郡200A的最大起飞重量还不到90吨,从这个角度来说,北郡200系列机型的升级潜力是巨大的,与这个相比,大家更关心的是更换发动机的费用问题。
对于这个,林鸿飞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给大家保证,更换一架飞机的发动机的总开支不会超过1200万RMB。”
“也就是不超过150万美元?”
这个价格不但不高,反而可以被称为便宜到了极点,但听到林鸿飞的这个报价,大家非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齐齐的皱起了眉头,“林总,不到150万美元……这个,你确定这个价格能够保证质量?我个人觉得,价格贵一点没关系,但产品质量是一定要保障的。”
“是啊是啊,就是这个道理,”王刚的话刚一落口,诸位老总们就齐齐的点头,望着林鸿飞的目光中充满了“诚意”,“林总,发动机这个东西可不便宜啊,就算现在,一台CFM56—5B和V2500的发动机也要300多万美元,虽然您是成本为我们更换发动机,但您也不能赔本吧?”
嗯?林鸿飞愣了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BD1000—B是在BD1000的基础上扩大涵道比而来的,但实际上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可不只是扩大一下外涵道就能够搞定的事儿,需要考虑的地方很多很多。
毫无疑问的是,BD1000—B在核心机上和BD1000是一样的,并且在设计BD100—B之处就考虑到了BD1000升级的需要,升级一台发动机需要的成本也不会好过300万,林鸿飞报的这个价格其实已经比较黑心了,可听这些家伙的意思,似乎他们觉得自己要少了?
要少了……我靠!失策了!
立刻明白了过来到底是怎么个情况的林鸿飞,不由得在心中暗骂了一声:这种事情可不只是单单便宜就可以的,有时候贵一点反而好办事。
是的,对于这些航空公司的老总们来说,贵一点不是坏事,只要能够比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低,自己就算是“领导有方”,在这个“领导有方”的前提下“你好我好大家好”难道不好吗?
“这个……我还真不是很清楚,这样吧,我打个电话问一下。”
林鸿飞腼腆的笑笑,说了句连狗都不会信的话,但偏偏在座的每一位却还都信了,连连点头,“林总请便,咱们都是国有企业,自然没有自己人坑自己人的道理。”
好吧,林鸿飞对这些人无语了,装模作样的拿起电话来说了一通,装模作样的挂上电话,林鸿飞一脸歉意的望着众位大佬们,“诸位老总,真是不好意思,刚刚的报价确实出了些问题,更换一台发动机需要200万美元……成本价。”
“200万美元啊,”黄苏宁环视了一圈,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觉得这个价格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合理的,诸位觉得呢?”
“我们东航也觉得这个价格很合理。”
“我们也没有意见。”
都是经常打交道的熟人,自然知道价格为什么从不到150万美元升到了200万美元,这其中多出来的50多万美元是怎么一回事大家心里都清楚,他们完全不担心林鸿飞会昧下了这笔钱,他林某人当真敢昧下这笔钱,以后还想不想再从自己这里拿订单了?
气氛一片大好,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在未来的2年内需要将近百台BD1000发动机升级为BD1000—B,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订单,但拿下了这么一大笔订单,林大老板心情还稍稍有些郁闷:这都叫什么事啊!
……
这两年,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日子很不好过。
尤其是波音,原本以为合并了麦道之后应该可以大展拳脚的他们,忽然间发现,在基本上失去了共和国的航空飞行器市场之后,他们的总产能竟然还降低了30%……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两家公司从几乎百分百的控制了这个拥有世界第一人口的国家的民用航空器市场,到一瞬间就将这个市场份额跌至只有30%。
这个30%指的当然不是共和国所拥有的全部飞行器的30%,事实上,这几年来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卯足了力气扩大产能,年交付能力也只有不到80架,空客、麦道和波音的飞行器仍然占据了这个国家民航飞机总数量的8成,但从北郡100和北郡200陆续交付使用开始,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从共和国手中拿到的订单数量就锐减。
说的难听点儿,就这三成的份额,还是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他们无法等到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交付,否则就连这点市场份额也保不住。
若说一开始还是波音和空客难过的话,当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浪潮集团和西北计算机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机载计算机系统问世的消息传来之后,连霍尼韦尔、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这些国际航空电子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