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相信安德烈有足够的实力和手段掌控议会以达成其目的,但他还是于当天提出告辞,将这一尚存争议的合作计划留待日后再谈,毕竟他已经从灯塔山得到太多支持,得寸进尺未免惹人生厌。
回到寇拉斯堡之后,罗兰当天就赶出一份提交内阁会议的报告,向国王陛下及内阁群臣汇报了灯塔山之旅的收获,并且当众展示“安娜…萨莉亚照排印刷机”、“麦克马努斯传真机”和“安德烈通话仪”等新型魔导器的神奇功效。
包括鲁道夫陛下和多数大臣在内,对魔导技术的发展一知半解,只是看个热闹,主管王国境内新闻出版行业的约翰普利特先生却看出了门道,兴奋地宣称这三部新型魔导器将彻底改变远东的新闻出版以及通讯相关行业,推动一场席卷全国乃至整个瓦雷斯世界的传媒革命!
鲁道夫陛下对儿子的远见向来深信不疑,更何况还有约翰普利特这个大半辈子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专业人士言之凿凿的担保,那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当即宣布成立“全国新闻出版与通讯产业改革小组”。陛下本人挂名组长,新闻总监约翰普利特与内阁首相助理罗兰寇拉斯任副组长,致力于推动国内的新闻出版行业与通讯邮政相关产业升级换代,以满足民众对新闻出版物以及通讯服务日益高涨的需求
内阁会议结束后,罗兰把约翰普利特这位诗人兼大臣请进自己的办公室,商讨具体分工。
普利特对罗兰从灯塔山带回来的三件魔导器很感兴趣,然而罗兰拒绝他“抱回家玩两天”的请求,坦言自己要尽快把这些魔导器送到寇拉斯军械所去拆卸研究。
“卡夫塔负责改良生产工艺,杰克负责材料工艺,尽快拿出三部新型魔导器的工业化量产方案。”
第1374章:祖国日报(Ⅱ)()
“这听起来有点像交通大臣马特维维特根斯坦先生常说起的‘逆向工程’”新闻总监若有所悟。
罗兰摇头一笑:“有相似之处,但是并不完全一样,这可不是偷偷摸摸的盗版别人的发明,我们拥有‘安娜…萨莉亚照排印刷机’、‘麦克马努斯传真机’、‘安德烈魔导通话仪’这三项成果的专利授权和全套设计图纸,光明正大的进行工业化生产,‘左契奥法技术服务公司’还将派遣专业人员协助我们解决技术难题,与此同时,我将着手在卡隆工业区筹备建设生产上述三种魔导器的工厂。”
“希望这些产品能够尽快投入量产,只要价格不至于贵得离谱,不愁卖不出去。”新闻总监先生还不忘强调一句,“第一批‘照排印刷机’和‘传真机’我们晚报社预定了,现有的印刷模式已经跟不上发行量的扩张,有了这两件新型魔导器,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在国内各个城镇建立分社,把寇拉斯堡出版的报纸和杂志发行到全国每一座城镇乃至边远乡村去,发行量达到十万很轻松,破百万也不是梦!”
罗兰笑着点头,完全赞同他对新闻出版业前景的乐观预期。但是这还不够,罗兰心平气和地提出批评:“普利特先生,您现在是寇拉斯政府的新闻总监,不再是从前那个晚报总编,眼光也不应该局限于一家小小的晚报社。”
“王子殿下说得对,我这个人就是眼光太短浅,您觉得我们这个‘新闻出版与通讯产业改革小组’下一步要做哪些工作?”约翰普利特谈到正事就收起艺术家的轻狂气质,显得像个精明干练的官僚。
罗兰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沉思。作为来自地球的穿越者,他深知新闻出版行业的力量不容轻估,事实上知识分子只有与媒体相结合才能发出声音,体现知识所派生的社会影响力。
经过这一年多来与远东文化界的接触,再加上兴办学校和提倡义务教育等开明政策的推行,罗兰已经在知识分子阶层博得极高的声誉,并且通过梅林、鲍里斯、约德尔、普利特和弗拉基米尔等远东本土文化界的精英代表招揽到一大批支持寇拉斯政权的知识分子,包括且不仅限于记者、编辑、作家、学者、艺术家和宗教界人士。
在罗兰看来,这些文化界的精英或许持有不同的政见,对政府推行的政策也不是百分之百认同,其中不乏敢于提出批评意见的勇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自发捍卫这个属于远东人的新政权,并且乐于为唤醒远东人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普利特先生,我们知识分子的力量只能通过作品来体现,无论是文章还是艺术品,终归需要一个向公众展示的媒介,而就当前远东的国情来说,报刊和杂志无疑是传播范围最广、民众接受度最高的媒介,我们作为国家新闻出版行业的决策者和服务者,有义务为知识分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发表作品的平台。”罗兰直言不讳的指出当前的工作重点。
“王子殿下说得对,我们现在只有一份晚报,发行范围还仅限于首都以及周边城镇圈,格局实在是太小了点。”新闻总监惭愧地抓抓头发。
“说到晚报,我还要向您提一点意见,远东革命之前,远东地区尚有日报和晚报竞争,革命胜利之后日报停刊,晚报一家独大,实际上承担起寇拉斯政府机关报的角色,然而晚报在内容与风格上与最初定位存在明显冲突,已经越来越不像是一份给大众带来娱乐和休闲的轻松报纸,变得越来越官腔,越来越严肃,这种角色错位的现象不是长久之计,否则总有一天大多数读者会抛弃这份不伦不类的报纸。”罗兰严肃的说。
一份报纸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内容吗?
内容当然很重要,但是在罗兰看来更重要的是风格,是找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
罗兰记得在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关于英国新闻业的笑话:
读镜报的人自以为在治理国家;读卫报的人自以为应该治理国家;读泰晤士报的人真的在治理国家;读每日邮报的人的丈夫在治理国家;读金融时报的人掌握着国家;读晨星报的人认为国家应该由外国人来治理;读每日电讯的人认为国家已经被外国人治理了;而读太阳报的人才不关心谁来治理国家——只要她前凸后翘即可。
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话,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报纸及其目标读者群的紧密依存关系。新闻工作者总是喋喋不休的宣称自己没有预定的政治立场,事实上任何报纸都不可能没有政治立场,要么偏左要么偏右,倘若不左不右,那就意味着左派和右派的读者都不会订阅这份报纸,迟早停刊倒闭!
罗兰对地球上的新闻报业发展史略有所知,那些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报社,其出版物的政治立场往往异常鲜明且恒久不变,因此能够招揽到一大批铁杆读者,同时也会将那些秉承相同政治理念并且才华出众的记者、编辑和作家招揽到自己的旗下,源源不断生产出适合读者品位的内容,并且由此建立起自己的媒体帝国,通过舆论的力量在政商两界获得巨大的隐性权力;反之,那些自诩公允并且真正在内容上厉行中立的报刊,基本上难逃乏人问津的下场,至于那些试图通过改变政治立场以拓展读者群的报刊,往往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原有的读者群大量流失,丧失基本盘得不偿失。
“王子殿下,您的意思是尽快将日报社的人马重新收拢回来,将远东日报复刊并且作为我们的政府机关报,晚报则卸下政治使命归回原本的娱乐休闲定位?”约翰普利特会意地问。
第1375章:祖国日报(Ⅲ)()
罗兰轻轻点头:“原则上大体如此,但是不要再用远东日报这个旧招牌,这是一笔使人联想到帝国行省时代日报上那些粉饰太平的陈词滥调的负面资产,我们要换掉旧招牌,挂上一面更振奋人心的新招牌。”思索了数秒,罗兰拿定主意:“复刊之后的远东日报更名为祖国日报!”
“既然更换报名,那就不算旧版复刊而是新报创刊了,祖国日报这还真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刊名。”约翰普利特的艺术家习气发作,忍不住嘲讽了一句。
罗兰知道这老流氓是个什么德性,哂笑一声并不在意:“你回去以后,抓紧时间挑选一批精兵强将充实到日报社,尽快把复刊的事情办好,月底将在寇拉斯堡举办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到时候远东的文化名流将齐聚首都,如果我们在座谈会上宣称只有一份晚报作为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你这个新闻总监不觉得寒碜,我还嫌丢人呢!”
约翰普利特尴尬一笑,又迅速板起面孔装严肃:“这件事我回去就办,日报社的总编人选您觉得弗拉基米尔怎么样?”
罗兰微微一怔,沉吟过后点头道:“弗拉基米尔这个人很不错,可以考虑你问问他本人的意见,不要强人所难。”
“好的,我回去就找他谈,小伙子很有雄心壮志,想做一番事业,我相信他不会拒绝这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约翰普利特起身与罗兰握手告辞。
事情果然不出罗兰所料,弗拉基米尔蒲宁拒绝出任日报社主编。明面上的理由是缺乏从政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无法胜任这一重要职务,但是约翰普利特在转告罗兰此事的时候透露了青年版画家的真实想法。
“弗拉基米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从政将会使自己成为‘局内人’,无法秉承公义评价政府的工作,甚至无法继续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
罗兰对此并无任何不满,反而对那位年轻的版画家更多了几分敬意,亲笔给他写了一封信,将诗经中的名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翻译成远东通用语赠给他,并且在信末邀请他参加月底于国家大剧院召开的“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五月二十八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来自远东各地的近千名文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受王子殿下盛情相邀,齐聚寇拉斯堡大剧院,参加远东文化界的空前盛会。
罗兰为举办这场盛会准备了高达10万金塔勒的预算,务求好好款待这些文化精英,除了开会的一上午,剩下三天时间招待他们免费好吃好喝好玩,回家的时候还要赠送精美的礼品,充分展示寇拉斯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敬重与关怀。
约翰普利特得知罗兰为了招待这些文人居然要花这么多钱,感到不可思议,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浪费。
罗兰对他的质疑一笑置之,坚持自己的做法。
新闻总监自己就是文人出身,他只看到文人穷酸和自命清高的一面,却没有充分意识到文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用于歌功颂德,也可以用来恶毒中伤。千百年后,权倾一时的英雄豪杰都将化作尘土,而文人的言论则能以史书、传记、诗歌、、绘画等方式流传后世,为那些逝去的当权者涂脂抹粉或者歪曲抹黑。
文字杀人不见血,唐太宗懂得这个道理,然而——即便不说更伟大,至少同样伟大的——秦始皇、明太祖和润之先生要么不懂文人的厉害要么不屑于讨好这个群体,结果于身故之后并未得到与其功绩相称的评价。
罗兰现在大小算是一个当权者,他不想重蹈古人的覆辙,对知识分子不得不小心应对。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相比打压文人集团所造成的无穷后患,收买这个群体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低廉的。这笔生意怎么做才划算,罗兰心里有数,又岂会舍不得那区区十万金塔勒。
当天上午九点整,远东各地的文人名流济济一堂,颇有群贤毕至的盛世气象。这场盛会日后为与会的诗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素材,歌颂王子殿下敬重知识分子的诗篇充斥于报端,但是在座谈会最开始的时候,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的气氛。
这令人不快的气氛,源于新闻总监约翰普利特先生在座谈会上发表的那篇充满政治色彩的演说。
约翰普利特首先宣布了远东日报即将复刊并更名为祖国日报的消息,并且盛情邀请在座的文人才子共襄盛举,踊跃为祖国日报提供稿件。
台下听众适时鼓掌,但是罗兰听得出来,掌声并不十分热烈,客套的成分居多。显而易见,与会者都意识到复刊的祖国日报必然是寇拉斯政府的机关报,在报上发表的作品除了歌功颂德还能容得下其它题材?知识分子大多清高自傲,除了极少数野心勃勃的政治投机者,大多不愿意扮演御用文人的角色,对约翰普利特的号召反应冷淡也在情理之中。
新闻总监接下来的谈话依旧围绕新闻出版业务展开,详细介绍已经在工厂中投入生产的“安娜…萨莉亚照排印刷机”、“麦克马努斯传真机”以及“安德烈通话仪”等新设备的强大功能,并且宣称这些新的魔导设备将促使新闻出版业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将来远东的报纸和刊物发行量将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同比激增,并且打破地域藩篱,形成全国统一的文化市场。
美好的前景即将到来,日报社和晚报社都将扩大经营规模,需要大批爱国知识分子担任编辑和记者,并且将在远东各地城镇设立分站,负责接收由寇拉斯堡传真来的报刊原件,并以“魔导照排印刷机”加以复印,面向当地读者发售。
“不久的将来,远东边远地区的民众就能与首都民众于同一天读到新出版的报纸,以全国报刊发行渠道为网络,将中央政府与各地民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中央政府发布的政令及时、确切的传达到全体国民耳中。”
第1376章:祖国日报(Ⅳ)()
新闻总监先生又指出:“报社在各地城镇建立的发行机构同时肩负起记者站的使命,负责从民间采集新闻素材,将民众的呼声传达到中央政府,同时也要注意采编内容的筛选,乡野奇谈之类的庸俗故事可以提供给晚报社,而为日报输送的稿件就要更严肃一点,利用报刊平台多多发表富有教育意义、有益于培养民众的爱国情感的作品。”
这番讲话又获得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
罗兰不由苦笑。约翰普利特的讲话言之有物,对全国报刊发行网络的强调也很有必要,寇拉斯政府需要借助这一遍及远东全境的媒体网络进行舆论宣传,使当局推行的政策以报纸为载体迅速深入民心,赢得人民的响应。但是,这些话题与在座的诸位知识精英有多大关系呢?
约翰普利特这样主管文艺和宣传的大臣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化民众和爱国宣传是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责任,弗拉基米尔这样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或许会同意其观点,然而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并不见得认同这一使命,他们更在乎自由创作的空间,相比充当政府喉舌,他们更乐于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而批评当权者向来要比为当权者辩护更能彰显文人风骨。
约翰普利特的讲话过于强调文艺工作者的政治使命,无意间激起这些知识分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会场气氛变得冷清尴尬也就在所难免。
轮到罗兰登上讲坛发表演说的时候,他有意回避那些严肃的政治话题,先抛出一连串轻松的玩笑话活跃会场中的气氛。
“我与在座的多数女士、先生是初次见面,但是彼此并不陌生,我在报上阅读过你们的大作,而在座的诸位,有谁曾以我罗兰寇拉斯的形象为素材进行过艺术创作?请举手。”
罗兰的开场白就出人预料,台下的听众迟疑了片刻,相继有人举起手来,为数还真不少,其中包括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