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主意,利用奴隶从事挖掘矿井之类既危险又辛苦的工作,成本比雇佣自由劳工低廉很多,由此工业品就可以在成本上获得比较优势,有利于出口竞争。
罗兰对此论调给予坚决回击。指出奴隶因其失去人身自由,无法通过劳动获得合理的报酬,必然缺乏工作热情,也不太可能有动力主动改善工作效率,更不要提学习新技术和操纵复杂的机器,只能在皮鞭的驱赶下从事一些简单且低效的工作,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绝不可能靠这些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奴隶来实现,真正需要的是那些乐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乐于自己动脑提升工作效率、改良机器以节省人力的高素质工人,他们才是国家工业化的脊梁与希望。
另一方面,恶劣的生活条件使奴隶很容易染上传染病,寿命短暂且往往会在绝望中奋起暴动,从道德风险到实际管理成本都要比自由劳工高得多,如果把这部分“劳动力折旧”的费用也计算进去,就会发现使用奴隶其实并不比雇佣工人便宜多少。
最后,罗兰着重强调奴隶制度对国民经济最大的危害在于挤压了自由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如果所有的工厂和农场都使用乍看上去不需要额外支付工资、当成牲口饲养即可的奴隶,那么如今在工厂和农场里上班的那些雇工何去何从?他们要么被迫接受与奴隶一样的待遇,要么被迫失业,这无疑会激发社会矛盾,对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远东民族大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撕裂。
罗兰的驳斥令济诺维哑口无言。绰号“老山羊”、“铁公鸡”的工业大臣倒也颇有绅士风度,当着国王陛下和内阁同僚的面坦然向王子殿下认输,承认是自己考虑不周。
这次小小的冲突以达成共识告终,使罗兰对工业大臣的看法有所改善。一直以来他与济诺维的关系比较冷淡,这老头是一位称职的工业大臣,但是在工作之外,他的冷酷和贪婪也是首都工商业界出了名的,雇佣打手血腥镇压自家工厂罢工、打死打伤数十人的凶残行径使他的人品广受各界质疑,寇拉斯当局重用这样一位有争议的“大亨”,也是承受了不小的社会舆论压力。罗兰私下里也对父亲说过——只希望“老山羊”能够安安稳稳的干到退休,可千万别再闹出什么“诱骗罢工领袖谈判并亲手将之杀害”之类的大新闻。
第1185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Ⅷ)()
解放农奴只是推行土地改革的必要铺垫之一,梅纳德在制定废奴法案的同时还草拟了一部以“明确地权”为主旨的“土地法案”。
土地法案颁布即日起,寇拉斯王国境内所有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土地、矿藏、草原、山林、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皆收归国有。政府将派专员绘制全国地图、清丈土地、勘察自然资源,并将上述国土统计数据登记在册。
土地法案颁布之日起,远东境内的个人、企业与机构倘若有意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必须提前向当地政府报备,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方允许开工。一切未经政府授权的拓荒和开采行为皆视为非法盗用国土资源,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正如内阁群臣担心的那样,《废奴法案》和《国土资源法案》的出台在社会各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相对来说,首都寇拉斯堡和周边的城镇居民大多能够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这两部法案,这主要得益于寇拉斯政府成立以来对首都和周边城镇的影响力较大,之前出台的政策也的确给市民阶层带来了实惠,市民普遍对新政权心存好感。再则这两部法案主要是为推行土地改革铺路,对不占有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城市平民影响不大,废奴法案还有利于提升市民阶层的就业竞争力,满足中产阶级的道德洁癖,因此赞赏的声音在城镇家庭当中占据主流。
市民阶层很高兴看到新政府通过立法解放农奴体现出一种崇尚自由、博爱与人道主义的道德高度,而这正是中产阶级的时代风尚。城镇社区竟自发的组建起支持废奴运动的民间社团和俱乐部,参加者以受过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妇女居多,不仅在宣传上帮了政府的大忙,还成立了慈善基金会,为政府主导的废奴运动提供资助。钱不算多,但是体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难能可贵的意识形态,这对以罗兰为首的寇拉斯堡当局而言可谓意外的惊喜。
相比城市工商业中产阶级市民,《废奴法案》和《国土资源法案》在广大乡村地区得到的更多是质疑声。乡村的大土地所有者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跳了起来,以惊怒交集的心态敌视这两部新出台的法案。
调查显示自耕农对政府此举也大多持反对态度。罗兰本人和农业大臣约德尔也参加了下乡调查,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约德尔与一位农夫的对话。
最初农夫激动地向约德尔控诉新土地法,指责政府要夺走他们祖辈几代人耗费心血,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那点田地。
农业大臣阁下耐心的向他解释:“老先生,您尽管放宽心,新土地法只针对那些尚未得到充分开垦的荒地,您家的田地都种了好多年,产权毋庸置疑归您所有,将来也要由您的儿子们平均继承,政府没有权力、也不可能夺走这块地。”
农夫并没有放松警惕,接着追问“充分开垦”是什么意思?
“充分开垦就是指至少耕种了一年并且至少收获过一季作物的田地。”约德尔如实相告。
罗兰注意到约德尔回答问题的时候那位满脸皱纹的老农不停地转动眼珠,憨厚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觉察的狡狯,猜到他在琢磨什么,就笑着把话摊开说。
“老乡啊,你就别动歪主意了,政府颁布的法案是不可能留下明显的漏洞给你钻的,瞧这大冬天的,天寒地冻,想赶在新土地法执行前开荒圈地肯定是来不及啦,更不要提收获作物。”
农夫被他看穿“临时圈地”的心思,非但不觉惭愧反而恼羞成怒,埋怨政府官僚太狡猾,挖空心思欺负乡下人,并且理直气壮的说出这样一番话,令罗兰既感到吃惊又觉得发人深省。
“你们定的这个规矩,摆明了就是在欺负我们无权无势的乡下人嘛!”
“老乡,政府一不强征你们的土地,二不索要你们的粮食,只是将那些荒地储备起来作为国有资源,留待将来统一管理和经营,丝毫没有侵犯到你们的利益,这怎么能是欺负你们呢?”
“哼!说得好听,那些荒地早在你们这个政府成立之前就存在了,虽说我现在没有能力开垦,但是保不准将来儿孙长大了、家里多出几个壮劳力就有能力开垦,你们这个政府把荒地都占了,将来我的儿孙没有地可种,靠什么生活?”
约德尔被农夫问得哭笑不得,反问他:“照您这么说,只因为将来你的子孙有可能用得上,远东所有土地都得维持撂荒的现状,这对国土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农夫并不知道眼前的两个外乡人是王子和大臣,只当是两个小公务员,丝毫不给他们面子,没好气地怼回去:“浪不浪费的,关我什么事?反正我就认准一个道理——荒地全被政府拿走,对我没有一点好处!没好处的事,我凭啥要支持?”
约德尔哑口无言,过后私下里对罗兰感慨:“下来走一趟,体会到远东乡间的风土人情,体会到农民的淳朴与狡猾,坦率与贪婪,我才发觉肩上这副担子有多重,在这样的环境里推行土地改革,真是艰难啊!”
“归根结底,乡下人很难跳出小农意识的窠臼,不懂何为国家,不懂国家这个暴力机器究竟意味着什么……”罗兰轻声叹息。
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权力以及用以维护政权的暴力,这些问题实话实说会很残酷。罗兰不介意运用暴力手段对付那些最顽固、最反动的大地主,却不打算用暴力手段胁迫广大自耕农接受土地改革,这种时候他所依赖的还是那两件老法宝——舆论引导和利益诱导。
舆论宣传工作早已在颁布土地法案之前就着手进行,约翰·普利特和他手下的精兵强将组织了数十篇通俗易懂的文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宣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给国民带来的长远好处。
第1186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Ⅸ)()
现在全国各大报刊都在大力宣传约德尔·斯托雷平这位深明大义的正面典型,但是只有一个典型还远远不够,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进,宣传力度也将与日俱增,不断推出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阶层的典型人物,以正面典型为主,同时也不排除选取几个反面典型登报示众。
恩威并施是政治力学的基本原则。只有通过严酷打击反面典型以儆效尤,才能体现出正能量的可贵,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另一方面,罗兰之前提出的降低农业税的议案,早已通过内阁审议,但是迟迟没有公开颁布,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罗兰依稀记得地球上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RichardThaler,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一则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快乐痛苦四原则”:多个好消息要分开发布;多个坏消息要一起发布;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要分别公布;一个大的好消息要和一个小的坏消息一起公布。
上述原则的论证过程罗兰早就记不清了,但是从个人经验出发,他认为这四条原则有一定道理,而他之所以刻意拖延农业减税的消息不予公布,无形中恰与RichardThaler的理论相合。
当初内阁通过减税议案的时候,正值寇拉斯堡朝圣运动的高峰期,人们对新政府的好感度已经达到高峰,在这种情况下公布减税消息,无非是锦上添花,边际收益微不足道,因此明智的做法是暂缓公布减税政策——正所谓“多个好消息应该分开公布”。
如今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冬季到来之后,受气候影响远东交通不便,朝圣运动转入低潮,民众对新政府的新鲜劲也过去了,再加上出台了土地改革这样一则广受农民质疑的政策,乡村居民对寇拉斯政府的好感度比起年前明显回落。在这种情况下公布农业税减半的好消息,无疑于为远东农民阶层注入一针兴奋剂,打消人们对新政府的失望情绪——这正符合“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一起公布”的原则。
事实证明这种心理策略的确管用。罗兰和约德尔下乡考察总共花了一个月时间,途中赶路要么乘坐飞艇,要么直接传送,主要精力全放在访问各处乡村农户上面。平均每天要跑三个村落,一个月下来总共跑了一百个乡村,遍布远东各地。
旅行之初,土改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国,但是减税的宣传尚未发力,所到的乡村没少遭农夫的白眼儿,前面那场不甚愉快的对话就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到了一月下旬,农业税率减半的政策宣传开始发力,并且通过各地城镇报纸传达到消息相对闭塞的乡村。这时候罗兰和约德尔再下乡访问,明显感受到农民的态度有所好转:一方面仍然不理解、不喜欢荒地收归国有的政策,另一方面则对政府大刀阔斧的削减农业税心怀感激,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患得患失的心态。
“老乡放心,政府不会让你们吃亏,否则又何必砍掉一半农业税?”
“老人家您想想看,从前帝国统治时期,远东何曾有过这么低的田赋?新政府到底有没有亏待农民兄弟,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类似这样的话,罗兰和约德尔在下乡期间不知说了多少遍,有减税政策撑腰,这话说出来有底气,也能赢得绝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二月十二日“黎明号”飞艇载着乡村考察团队返回寇拉斯堡,罗兰没啥变化,约德尔先生整个人瘦了一圈儿,头戴羊皮帽子,身上裹着一件脏兮兮的棉布袍子,活像进城卖菜的老农。
一个月起早贪黑地奔走,使农业大臣看上去憔悴了不少,但是精神却异常振奋,在飞艇上无视气流颠簸奋笔疾书,完成了一份厚达400多页、内容详实的乡村考察报告。
罗兰认为这份报告很有学术价值,仅仅作为提交内阁会议的文件就太浪费了,决定以“寇拉斯家族基金”的名义赞助出版,结果遭了约德尔先生老大一个白眼。
“出版一本书能花几个钱?我又不差钱!”
罗兰忍笑向他解释由基金会赞助出版的学术著作可以得到减税之类政策优惠,再说这么有分量的著作还要农业大臣自掏腰包出版,既有故作清高之嫌,也显得远东学术界是一片荒漠,缺少支持学术研究的土壤。基金会赞助出版,约德尔面上有光,罗兰也能落个鼓励学术研究的好名声,顺带的刷一刷逼格,可谓一举两得。
发觉约德尔还在犹豫,罗兰最后使出了杀手锏:“如果您同意由基金会代理版权,我请李斯特·凯恩斯先生为您这部大作写序言。”
约德尔眼睛一亮:“就是那个著名经济学者李斯特·凯恩斯?”
罗兰微笑颔首。
“那好!这本书就拜托你了!”农业大臣爽快地交出了自己的心血之作。
二月十三日上午,罗兰和约德尔联名向内阁提交本次乡村调查的报告。为了节省国王陛下和内阁群臣的时间,在提交报告的同时还附带了一份“脱水版”的纲要。
鲁道夫陛下对这次深入乡村的考察给予肯定,并且留意到舆论宣传和减税政策对促使农民态度转变的显著作用。这种微妙且普遍的态度变化恰好验证了一个月前罗兰与他私下讨论土改问题时提出的观点:相比远期收益,思想偏保守的乡村民众更在意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好处。在推行土地改革的同时宣布减税政策,实际上是寇拉斯政府与农民做了一笔交易,以当前的好处(减税)换取农民在长远利益(自然资源国有化)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如果从长期来看,这笔交易显然对于执政当局更有利。但是在这个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寇拉斯政权坚持不到1621年年底就会垮台的大环境下,又有多少乡下农夫会在乎什么虚无缥缈的“长远利益”?
第1187章:绿野之乡(Ⅰ)()
观念保守的乡下人,大多把“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之类的说法奉若圭臬。相比那些无主荒地,远东的农夫们有十足的理由更在意秋收的时候少交几担公粮,哪怕只是为了少缴点田赋,他们也会乐于看到寇拉斯政府多撑几年,对什么“国土资源统筹规划”之类大政方针也就不甚在意了。
接下来两天一直在开会,内阁对约德尔和罗兰提交的报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土地改革前景的看法也都由悲观转为谨慎看好。内阁授权约德尔全面主持土改的后续推进工作,罗兰这个“万金油”般的“首相助理”则负责协调工作。
一整天的会议结束后罗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禁不住哼起穿越前故乡那只脍炙人口的老歌: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在寇拉斯堡短暂的休息了几天,二月十六日,罗兰和约德尔再次踏上长途旅行,目的地是远东德鲁伊社团“丰收之环”的总部“绿野之乡”。
罗兰提出的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规划,有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如果这个目的无法实现,土地改革也将失去意义。在地球上,农业革命的前提是技术进步,其中既包括耕作方式的改良,也包括高产作物的培育、肥料和农机设备的广泛应用、水利灌溉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产生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