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藏獒2-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哭了,他的眼泪混合着多吉来吧的眼泪,丰盈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情。
所有的人,那些来送别父亲的俗人和僧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都哭了。
丹增活佛念起了《白伞盖经》。
机灵的铁棒喇嘛藏扎西听了,立刻像宣布圣谕那样大声对大家说:“多吉来吧找到了,寺院里的至尊大神、山野里的灵异小神,都是要挽留汉扎西的,汉扎西可以不走了。”
所有的领地狗,包括刚猛无比的獒王冈日森格,都如释重负地喘了一口气,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

藏历十二月的最后一日,也就是在月内四吉辰之一的无量光佛的吉日里,麦书记在西结古寺的十忿怒王殿里主持召开了一个动员大会,大会原来的名字叫“除狼”动员大会,现在又改为西结古草原“除四害”动员大会。
会上,班玛多吉主任代表麦书记郑重宣布:“我们要把‘除四害’当作目前的首要任务来完成,草原的‘四害’是:苍蝇、蚊子、兔老鼠(高原鼠兔)、瞎老鼠(高原鼢鼠),我们要特别强调,西结古草原的‘四害’里没有狼。”
草原上的人们这才意识到,这场惊心动魄的“獒狼大战”的缘起,原来是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人人都参与的“除四害”。
在密不透风的“除狼”之下,多猕草原的狼群和上阿妈草原的狼群纷纷逃离自己的领地,进入还没有开展“除狼”运动的西结古草原,一方面强占生存的领地,一方面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
父亲后来说,我真是佩服啊,佩服麦书记和班玛多吉主任这些人的胆识和魄力,他们居然可以搞得和全国不一样,居然把草原“除四害”的内容由苍蝇、蚊子、老鼠、狼,改变成了苍蝇、蚊子、兔老鼠、瞎老鼠。
小母獒卓嘎和红额斑头狼无意中参与了人的决策。
大雪灾期间,省上在空投救灾物资的时候,空投了一封十分重要的信,那封信是要麦书记“亲启”的,核心的内容是两点:一是新近从军队退役下来一批枪支弹药,可以作为打狼的武器,青果阿妈州尤其是还没有开始“除狼”的西结古草原,可迅速派人去省会西宁领取;二是狼皮是制作裘衣被褥等用品的重要来源,草原牧区要把交售狼皮作为一项重要生产任务来抓,要制定计划,定人定额,力争超额完成。
庆幸的是,小母獒卓嘎从空投的羊皮大衣中叼走了这封信,千辛万苦地想送给班玛多吉主任,最终却把信和自己都送到了狼群的面前。小母獒卓嘎为这封信献出了生命,而献出生命的结果却是挽救了狼和整个西结古草原。
狼仿佛是知道信的内容的,西结古草原最强悍也最智慧的红额斑头狼冒着被獒王冈日森格咬死的危险,把这封预谋大肆杀害狼的信吞进了肚里。

草原上传来了大灰獒江秋帮穷的噩耗。
大灰獒江秋帮穷和父亲分手后,一直在雪原上流浪。也许是它的孤独让它想起了群果扎西温泉湖中的浮冰,想起了在浮冰之上跳舞的白爪子狼,想起了白爪子狼送给它食物的情形,让它有了一种去看看白爪子狼的冲动,有人看到它跳进水里游向了湖中央的浮冰。
谁也不知道江秋帮穷和白爪子狼在浮冰上共同度过的那些日子獒与狼之间发生了什么——反正不是仇恨相加,流血五步,而是亲和友善的曙光临照在头顶,让它们彼此的孤独不再是深重的灾难。
三个月之后,残冬的寒流依然凛冽,但已经挡不住群果扎西温泉湖的水温挣脱冰点,向暖水转移,浮冰迅速消融着,立足之地越来越小了。江秋帮穷和白爪子狼互相帮衬着游向岸边,回到了残雪斑斑的陆地上。
不久,白爪子狼因为偷咬来湖边游牧的羊群,而被牧民家的藏獒理所当然地咬死。
当天下午,有人看到在群果扎西温泉湖平静的水面上,漂起了大灰獒江秋帮穷的尸体。[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有人说江秋帮穷是因为思念獒王冈日森格和领地狗群忧郁而死,有人说它是因为无法阻拦白爪子狼袭击羊群更无法阻拦别的藏獒咬死白爪子狼孤愤而死,还有人说它是羞愧而死、无脸见人而死——可惜了,可惜了,藏獒的脸皮比起人来要薄得多,差不多就是一张纸,眼泪一泡就湿了、透了,就愧悔到心里去了,就要以死来拯救自己的声名了。对牧民对草原来说,一只伟大的藏獒,不仅应该是刚猛的保护神,更应该是光荣与耻辱的坐标。父亲说,自从大灰獒江秋帮穷在狼群面前吃了败仗并且受到领地狗群的责怪之后,它的尾巴就再也没有卷起来过。
不管大灰獒江秋帮穷为什么而死,所有人都不怀疑:它是自杀。
自杀的这一天正是“娘奶节”。人们想起大灰獒就是在“娘奶节”这一天出生的,所以就叫它江秋帮穷,意思是菩提的节日。它在这一天出生了,又在这一天离去了。

父亲和许多牧民纵马来到了湖边,摇着嘛呢轮念起了经,念着念着,群果扎西温泉湖平静的水面上突然耸起了一排大浪,把大灰獒江秋帮穷的尸体高高托起,托上了云端。大浪过后,江秋帮穷就不见了。
大灰獒江秋帮穷死了不久,相依为命的多吉来吧就离开父亲,远去他方了。
这一次不是为了藏獒根深蒂固的尊严和耻辱,而是为了另一种多吉来吧并不喜欢也不理解的使命——青果阿妈州军分区看上了多吉来吧,要调它去看守刚刚组建起来的监狱。父亲不想让它去,它也不想离开父亲,但是麦书记的恳求是不能忽视的。
多吉来吧只能离开父亲、离开学生日渐增多的寄宿学校了。它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服从使命的安排。
在父亲给它套上铁链子的那一刻,它就像孩子一样哭了,是委屈的抽搐,更是依依不舍的哽咽。它没有反抗,即使父亲把它拉上卡车的车箱,推进了铁笼子,它也没有做出丝毫难为父亲的举动。它知道父亲是无奈的,父亲必须听从麦书记的。多吉来吧惟一想到的是,麦书记要是一个坏人就好了,是坏人它不仅可以坚决不跟他去,还可以一口咬死他。遗憾的是,在它天长日久的认识里,麦书记是个好人,是个绝对应该亲近的人。多吉来吧大张着嘴,吐出舌头,一眼不眨地望着父亲,任凭眼泪哗啦啦地流下来,流进了嘴里,流在了车箱。
许多喇嘛和牧民都来送行,他们都哭了。寄宿学校的孩子们更是悲泪涟涟,他们像多吉来吧一样,哭得隐忍而深沉。
但是父亲没有哭,他满腹满腔都汹涌着酸楚的水,却咬紧牙关,没有让酸水变成眼泪流出来。他知道自己一哭,多吉来吧就会受不了,悲伤的阴影就会越来越厚地笼罩它,让它在远离主人的时候心情郁闷、不吃不喝、自残自毁。
父亲一再地告戒自己:不能哭,绝对不能哭,多吉来吧是一只心事很重的藏獒,不能再给它增加任何心理负担。
汽车开动了。多吉来吧从铁笼子里忽地跳了起来,扑了一下,又扑了一下,一连扑了七八下。
父亲追逐着汽车,忍不住地喊了一声:“多吉来吧,保重啊。”喊着,一声哽咽,满眶的眼泪泉涌而出。
父亲再也控制不住了,他的哭声飞着,泪水飞着。
令人心碎的声音带动着他身后的孩子们,这些多吉来吧日夜守护着的寄宿学校的学生,突然喊起来:“多吉来吧,多吉来吧。”一个个号啕大哭。
这时獒王冈日森格带着领地狗群跑来了,看到多吉来吧已经被汽车带走,就疯狂地咆哮着,追了过去。
獒王是明智的,它知道领地狗群的追逐只能是送别,而不可以是拦截,所以它们没有跑到前面去,自始至终都跟在汽车后面,把对汽车的愤怒和撕咬,最终变成了悲伤和呼唤。
只有一只藏獒一直在愤怒,在撕咬,那就是母性的大黑獒果日,它爱上了沉默而强大的多吉来吧,还没有来得及表示什么,人们就把多吉来吧带走了,带出了西结古草原,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

《藏獒2》獒狼大战 杨志军反驳狗尾续貂说

作家杨志军两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藏獒》获得读者热情追捧,其随后创作的续集《藏獒2》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志军接受了本报采访,他说,创作《藏獒2》主要是弥补自己对《藏獒》的遗憾,试图通过描写獒狼之间的搏斗,体现藏獒的价值,而非狗尾续貂。对于时下某些人提倡的“狼文化”,杨志军深恶痛绝,认为“狼文化”是对狼这个物种的侮辱和歪曲。

◆关于续写:《藏獒》不尽如人意

《藏獒2》在故事上是《藏獒》的延续,《藏獒》中的几个主要形象继续出现在续集中。故事讲述了在一场百年不遇的狼灾中,当四面八方的狼群聚集到多吉古草原,向人类进行疯狂报复时,势单力薄的藏獒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忠勇和生命保卫牛羊、保卫人类,獒狼之间的战斗频繁而又惨烈。
两年前出版的《藏獒》,故事本身已很精彩,结尾部分也没有留下丝毫悬念,杨志军此番推出《藏獒2》难免让人诧异。有读者怀疑杨志军此举意在搭乘《藏獒》的顺风车。不少抢先阅读过《藏獒2》的读者也不满意,认为续集除了热闹的打斗外,并无太多思想内涵,为《藏獒》的狗尾续貂之作。
对此,杨志军解释说,在他看来,《藏獒》不尽如人意,故事虽然比较完整,但不十分饱满,故事比较单纯,主题比较单一,他在写作上有点放不开,写得不过瘾,很多积累和想法都没有写进去。“我最初的构思是要通过描写藏獒这种东方神犬,反映一种生命由强悍走向衰败的历史,给草原已经或即将消失的生命景观唱一首挽歌。但《藏獒》写出来后,我意识到我的初衷根本就没有实现,它只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当时就觉得很遗憾,有一种想接着写下去的欲望。但这在当时还没有变成冲动,真正的创作冲动源于《藏獒》的责任编辑周昌义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建议和催促,更来源于读者。作品是要写给读者的,既然读者认为好,为什么不把更好的东西再写出来呢?”
杨志军认为写作《藏獒2》并不是狗尾续貂,《藏獒》是狗头,《藏獒2》是狗身子。“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藏獒2》。《藏獒2》最吸引人的,一是生命的壮丽,藏獒、狼和人,都展示了各自在严酷自然面前壮丽的生存瞬间;二是悲剧的效果,那么多藏獒死了,那么多狼死了,还有人,都死在大雪成灾的时候,每一个死去的生命,都会让我流泪;三是藏獒与狼之间的生死搏杀,既有个体的厮打,也有团队的战斗。我试图把獒性、狼性、人性、佛性结合起来,放在一个共生共存的环境里,完成一种思想使命。”

◆关于内容:獒狼之战震撼人心

在《藏獒2》中,描写狼群和藏獒惨烈打斗的场面占了很大篇幅,其中有藏獒与狼群斗智斗勇的群战,有小藏獒与几只壮狼之间的周旋,有獒王冈日森格与头狼之间的决斗……就像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一样,杨志军在作品中致力于展示藏獒与狼群的十八般武艺,精妙绝伦。
杨志军说,此前他曾担心太多眼花缭乱的打斗将主题淹没,但现在看来,獒狼之战深化了主题。“我想还原这两种动物的本来面貌,尊重它们曾经有过的生存事实,也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示它们的气度和本领。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打斗是必须的,就好比写战争的作品不能没有战争场面一样。打斗是生命的较量,谁胜谁负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拿不准;打斗是营造故事悬念的基本手段,如果它不能更加吸引人,我肯定不写或者少写。”杨志军说,“《藏獒2》的核心就是打斗,在打斗中展示慈悲和善良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因此打斗就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杨志军认为,《藏獒2》频繁的打斗不会重复,也不会给读者带来疲意,相反因为太激烈、太刺激、太紧张,反而可能会影响读者的睡眠。

◆关于想象:经历是虚构的基础

《藏獒2》的主角是动物,而小说全篇又是以拟人化的方式写作,动物的心理、行为举动究竟该何如把握?对此,杨志军说,把握动物的心理、行为举动一靠经验'奇‘书‘网‘整。理。'提。供',二靠投入,三靠想象。经验是生活的积累;投入就是要像藏獒或者狼一样思考,把你自己变成藏獒或狼,去感应,去揣摩,动物有非常丰富的语言和思维以及感情,而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养过狗的人和没有养过狗的人,对狗的理解是很不一样的;想象是艺术范畴的,描写任何对象都得依靠想象,没有一个作家的写作是照相。“我对写动物很自信,因为我依靠的是我的天性,我发现了别人和我自己身上的动物性,同时也发现了动物尤其是藏獒和狼身上的人性。我养过藏獒,而且不止一只。我在青藏高原生活了40年,在《青海日报》做记者20年,是农牧记者,天天就在草原上跑,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藏獒。有这个生活经历,就是我虚构的理由,我理解藏獒。”

◆关于“狼文化”:与狼物种没有关系

对先于《藏獒》出版的《狼图腾》,杨志军评价说,《藏獒》《藏獒2》与《狼图腾》有相同之处,比如都写了狼,也都写了狗,但气质绝对不一样,因为思想决定气质,情怀决定气质。但只是气质不同,并无优劣之分。《狼图腾》里也有很深刻的悲悯,里面对狼的描写完全是人道主义的,尤其是对草原生态一天天被破坏的忧患,令人感动。
对于时下有些人提出的所谓“狼文化”,杨志军深恶痛绝。他说,这个獠牙狰狞的所谓“文化”,绝对是法西斯主义的、万万不该提倡的。通过《藏獒2》,他想告诉人们,所谓“狼文化”与狼这个物种毫无关系,很多坏提倡、坏主意、坏思想都是人强加给狼的。“狼的贪婪只针对食物,是生存的需要,它要活下去就必须这样。人的贪婪则表现为骄奢淫逸、损公肥私等。狼在现实中越来越少,几近绝迹,是大自然中的悲剧角色,‘狼文化’却大行其道,是社会中制造悲剧的角色。”
杨志军认为,“狼文化”首先是对狼这个物种的侮辱和歪曲,其次才是对人类社会和道德标准的践踏和戕害。“所以我在《藏獒2》中用很多笔墨写到了狼,既写了狼的荒野原则——凶狠残暴,也写了狼温情脉脉、义气多情的一面。草原上的人都说,狼是‘千恶一义’的动物,也就是一千匹恶狼中必有一匹义狼,或者说,狼做了千件恶事之后,必有一次义举,这匹义狼在哪里?这种义举是什么?我想通过《藏獒2》有所表现和挖掘,以便多层面、多角度地表现狼。”杨志军透露,写完《藏獒2》之后,还可能写作终结篇《藏獒3》。

'完'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小说下载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