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怡良连忙下令放人进城,盘问和春,这才得知江北大营被攻克的经过。

    正在这时,城外探子来报,说是扬州城北出现大批贼军,怕是不下二万,

    得知贼军兵势浩大,又有那种威力巨大、准度奇高的重炮,怡良开始惶恐起来。不过,惶恐归惶恐,怡良知道,自己不能再逃了。

    他身为两江总督,原本从江南逃至江北,就已经是无法向朝廷交代了,如果再逃,只怕即便他是正红旗满人,也没办法让皇上饶恕他的大罪。

    再者,旁边有和春协助,加上扬州城内坚固无比,清军兵力又还算充足,在怡良看来,应该不像江北大营一样,两日内便被攻破。

    只要能坚守两月,自己的责任便尽到了。到那时,朝廷若是不派援兵来救,自己弃城而走,朝廷也无话可说。

    不过,大清到了这种地步,怡良怎么看都觉得这江南的花花世界,大清已经难再守得住了。即便是派来援兵,也不会太多,最多再支撑个半年一载的,这扬州苏北一带,终归还是要被日益壮大的粤贼攻取,时间问题而已!对于这点,怡良看得很明白。

    除了死去不久的原钦差大臣琦善外,怡良也算是三朝元老,朝中重臣了。

    六十多岁的怡良,早在十多年前的道光年间,便出任廣东巡抚,会同林则徐一道在廣东禁烟,而等林则徐被革职后,他出任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支持林则徐,向道光弹劾琦善,让其遭朝廷查办。

    只是,怡良想不到的是,此刻将马骑得脱力而死,逃至高邮北部运河边重镇界首的托明阿,停顿下来,洋洋洒洒地写了数千字的弹劾奏折,哭诉两江总督怡良带头逃窜,伙同提督陈金绶、刑部侍郎雷以諴、总兵陈胜元、秦定三等数大清从一品、正二品的高官,不战而逃,要求朝廷将这些人全部捉拿查办。

    这这弹劾奏折中,钦差大臣托明阿将自己说成一名可歌可泣的孤胆英雄,奋起抵抗,本已快将粤贼击溃,无奈,在两江总督怡良的不配合下,将江北大营的清军带着逃入扬州城中,托明阿只得拼死猛战,手下总兵刘季领兵浴血奋战,杀死贼兵数千,终因寡不敌众,力战身亡。

    而托明阿自己也是深受重伤,率领的数千人大半战死,只余千余人杀出重围,迷路在一小镇驻守。

    托明阿甚至找了几名士兵,划破手指,在奏折上按下血手印,以示自己的诉求。

    写完带血的奏折,托明阿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也不再逃窜,就地在界首镇驻扎下来,等待朝廷和扬州城的消息。

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 
怡良刚找和春了解完江北大营战败的情况,又有城头的守将差人来报,说是城外西南角,发现大批粤贼,应该是攻破江北大营的粤贼,追击到扬州城外了。

    这下,扬州城西面、北面两处都被粤贼封锁,因为扬州城的东面和南面是京杭大运河环绕,而清军又没有水师,相当于扬州城被全部围死,想逃都无路可逃了。

    当然,要是怡良等人不顾一切,率领骑兵冲杀出去,说不定可以突围,但这样等于是直接放弃了扬州城,就算逃出去,等待他的,也是要被朝廷降罪。

    因此,事已至此,怡良与和春一商议,决定坚守扬州城,寻找一线生机。

    和春临走时,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想想,又偷偷摇摇头,离开暂时作为总督衙门的扬州织造府。

    和春是正黄旗人,一路从廣西追击长毛贼兵,到达江南。没想到如今长毛贼兵势力大减,却又崛起了一股粤贼,比长毛贼兵更难对付。

    长毛贼兵只是洗劫掳掠一番,并不怎么占地盘,也就是最近占领江宁城后,才开始想到要治理地方。可这粤贼不一样,不知不觉中,这粤贼已经占领大清的绝大部分南方之地,还建立地方政权,拍地方驻兵,开科举,收取税赋,俨然是一副国中之国的模样。这是要从根子里推翻满人的江山啊!

    和春身为满人,自然着急!对于从常州逃至扬州的两江总督怡良,和春是从内心并不大看得起的,只是因为其资格老,便没有多说什么。而对于资历浅的钦差大臣托明阿,和春是很不满的,好大喜功,胡乱指挥。和春最赞成的,还是以前的钦差琦善那套,固守江北大营。

    如今江南大营在向荣手中丢弃,江北大营又被粤贼攻破,大清在江南一带的防守尽皆烟消云散,也就意味着,大清将江南这一带天下最为富饶之地,美花花江山给丢了!

    怡良一心想着扬州守城的事情了,可有些人没忘记,尽管和春没有提醒怡良,可刑部侍郎雷以諴却想起提醒怡良,前来求见。

    雷以諴是领着提督陈金绶、总兵陈胜元、秦定三一起来求见的。

    “部堂大人,下官有一要事相告。”对于身为两江总督,兼任兵部侍郎的怡良,身为正二刑部侍郎的雷以諴,以下官自居,显得很是恭谨:“如今江北大营被粤贼攻破,我军惨败,而粤贼又兵围扬州,在此危急之时,部堂大人除了安心领着城中军民坚守杀敌外,还需小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陷弹劾啊。”

    “喔,弹劾?雷大人,你是说,托明阿要弹劾我?”年纪虽大,但怡良并没完全老糊涂。久在官场浮沉数十载的怡良,经雷以諴稍一提醒,便立刻想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先是江南大营被破,接着好不容易让皇上高兴一回、才占领的镇江城,又被粤贼占领,再加上这精心构建一年多的江北大营被击溃,怡良可以想象,皇上会如何地龙颜大怒,震怒之下,必定要拿人开刀出气,谁都不想当替罪羊,钦差托明阿责任最大,可以想象,他必定要将江北大营失守的罪责转移到别人头上,而够份量来当替罪羊的,也就屋子里的这些人了。当然,最大可能便是自己!

    怡良马上明白了雷以諴、陈金绶、陈胜元和秦定三这四个人来求见自己的来意了。不过他嘴上却装作讶然道:“不会吧!本部堂为大清江山,辛苦奔波,有什么罪责可以让他弹劾的?”

    雷以諴道:“部堂大人劳苦功高,自是没话说,下官等人都看在眼里。不过,皇上远在京师,还有朝堂一帮重臣都只会纸上谈兵,如今江北大营被破,大清新败,皇上一怒之下,再加上某些人的谗言,便会认为这大败的责任在于我们这些人身上,尤其是部堂大人您!因此,不得不防啊!”

    “是啊,部堂大人!若是被人抢先,参大人一本,让皇上先入为主,可就难办了。不如部堂大人起头,我等数人追随其后,一起奏明皇上,将那钦差大臣托明阿有负圣恩,逃离江北大营致使大军惨败,部堂大人力挽狂澜之事,奏明皇上。好叫朝廷明白,也能获得皇上的鼎力支持,守卫扬州。”陈胜元也劝道。

    陈金绶和秦定三也纷纷建言,表明自己愿意追随怡良,向朝廷参奏江北大营惨败的“真相”,让逃跑的托明阿收到朝廷的责罚。

    怡良清楚这四人都是为了减轻他们自己从丹阳、镇江或是江北大营逃跑的罪责,想将皇上的怒火转移到托明阿身上,便团结起来,一致弹劾托明阿。

    原本,怡良和托明阿都是正红旗人,相互之间,虽然不是很熟,但勉强还算一个旗内的族人。怡良是不想与托明阿撕破脸皮的。

    但如今这般,怡良也意识到,他们两个,必然都要承受皇上的怒火,只是看谁承受主要火力而已。

    上这么几个人前来说是求见,实则不亚于逼迫自己做出选择。一旦自己不选择弹劾托明阿,想必,这四人会联合起来弹劾自己。官场的黑暗,怡良还是有些了解。

    既然如此,便按照他们的意愿,写封奏折,弹劾托明阿吧。

    怡良迅速做出决定,五人一道印上官印,又按下手印,五人一起弹劾钦差托明阿畏战逃跑,导致江北大营被贼军攻破的折子,便被写了出来。

    因为扬州城被围,陈胜元又自告奋勇,由他派遣数名奸细,从运河水路潜行出扬州,送出折子的重任。

    说完正事,众人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如何固守扬州城?

    虽然他们在折子上写下了,要求朝廷紧急派大军前来支援,但事实上,众人心中都清楚,大清已经基本无兵可派了。就算勉强派些兵来,也不会太多,在见识过那帮粤贼的战力之后,众将都明白,就算派来一两万的援兵,也难以击退这近四万的粤贼精兵。

    关键是,大清如今哪里还有一两万多余的兵力可以调派?

    唯一可能的,是贼兵粮食不足,自行退败。可怡良一整顿扬州,才发现,扬州城内的粮食竟然不多了!

    扬州城内原本数十万粮食,都被运至江北大营了!

    新被任命钦差大臣的托明阿,为了保持进攻姿态,将一般粮食运至江北大营。上个月,偷袭攻占镇江城后,为了将战线前移,更是将扬州城内囤积许久的粮食和兵饷,都移至江北大营,如今大营两天内便被破,仓惶只见,所有的军粮、兵饷和一些辎重都来不及搬离,送给了粤贼做见面大礼!

    想到这,怡良便是一阵窝火。

    这么一来,期望粤贼缺粮退兵,是不可能了。而且,不但如此,倒是扬州城内陷入缺粮缺饷的危机。

    怡良和和春两人一合计,便有了主意:就地筹粮!

    于是乎,接下来的两天,扬州城内的百姓,特别是汉人的乡绅们,都陷入地狱的苦难之中。

    扬州城原本是这个时代,天下最为富裕之地。一年多前,当初扬州被太平军占领后,城内的官绅和富户家产,几乎都被太平军抄没,因为太多,太平军又将其中一些难以带走的地契、店铺、家具、粮食等分发了一部分给城内的百姓,收到百姓的拥护。

    结果,清军反攻过来,占领了扬州城。以钦差琦善为首的满清旗兵,认为扬州城内的百姓都跟随长毛贼兵一起造反,便对城内的百姓进行筛查抢掠,将城中的青壮都屠杀了大半,老弱妇孺虽然放过性命,但身上的钱财都搜刮一空。

    而且,为了建造江北大营,那么多的工事和营垒,不但需要劳力进行修建,还需要钱财,于是,扬州城被抢掠一空,掠夺的财物和布匹粮食等物资,用马车整整运了七天七夜,才拉到江北大营之中。

    如今扬州城内的清军陷入困境,怡良立刻再次想到了从城内百姓身上搜刮钱粮。可怜扬州原本有近十万户,50余万人,经过两次战乱,只剩下20余万,,前些天听说讨虏军攻打镇江,很有可能要攻打扬州,又有数万百姓托家带口的逃往四周乡下,城内如今只剩下不到二十万人,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又有多少钱粮?

    其实都是些救命的口粮。但不管是贫苦百姓,还是稍富裕的乡绅,家中搜得到的存粮现钱,便都被清军抢夺过去。

    两天下来,扬州城内哭声一片。而清军,也终于抢夺了足够的军粮和兵饷,准备坚守扬州城,抵挡讨虏军的北伐。

    讨虏军乙三师,以及由甲十师第二团和黎振辉水师组成的北伐联合水师,一万七千余名将士,封锁了清妖北逃之路,并且,甲十师还将扬州上下游的运河封锁。

    而乙六师和义一师,二万二千余人,则将扬州城西面团团围住。

    自此,扬州变成一座孤城,一万不到的清军,和二十万百姓,陷入扬州城中。

第549章 镇海冯石罗再晤(加更求全订)() 
宁波府镇海城东三四里,鳌柱山巅的峰顶。

    一场夏天的雷雨刚过,天空放晴,山间水雾环绕,七层高的鳌柱塔,在夏日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自有种一柱擎天,舍我其谁的气概蕴育其中。

    石达开站在塔下,眺望着远处海面的一道彩虹,一时间,竟心旷神怡,不知身在何处了。

    “义王,今日还上塔么?”站在一旁的石祥祯开口问道。

    “自然,左右无事,今日又是雨过天晴,正是登塔远眺的好时机。”石达开回过神来,点点头道。

    石达开是三天前从杭州赶到镇海城的。

    他接到圣王的亲笔谕信,说是圣王近日会乘坐军舰沿海北上,经过镇海,邀他这几天在在鳌柱山上相会。

    石达开收到信后,立即启程,终于在圣王到达之前,赶到镇海。

    接连两天,他都在石祥祯和石镇仑俩人以及五十余名义王亲卫的陪同下,登上这鳌柱山,来到山顶的鳌柱塔上,远眺一会。

    众人轻松地爬上塔顶,远处海面的彩虹,在阳光照耀下,已经慢慢淡去。石达开习惯性地望向奉化江面入海口处,一下愣住了!

    山下,东北面的江面,数艘庞大的军舰,缓缓向内河方向驶来,后面,紧跟着数百艘大大小小的船只,一大片白帆布铺开,几乎布满了整个江面。

    好一支庞大而威武的舰队!

    石祥祯和石镇仑两人也看见了下方江面的异样,均是一片震惊之色!

    石祥祯倒吸一口冷气,道:“义王,这是圣王的外海水师?这,这也太强大了!特别是为首的那几首军舰,我好像在天京城外的长江之上见过,就是洋人乘坐的那种,不,比洋人的还要大!”

    一向沉默寡言的石镇仑,也是一片骇然之色,惊叹道:“圣王真的大手笔!原本我还以为,圣国的讨虏军只是仰仗着从洋人买的洋枪,才变得陆师强大。没想到,圣国的水师也这么威武,真的是,真的是…。。”

    “虽然我不喜欢洋人,但还是不得不佩服洋人制造的这些武器。洋枪,洋炮,确实厉害,但还看不出名堂。这军舰,却一下便能看见,天国太平军水师那些普通舢板船和长龙船,即便是最大的快蟹船,和这些军舰比起来,便如同小猫小狗碰到虎豹了。”石祥祯一阵夸赞,眼中满是羡慕之色。

    他本是水师出身,自然清楚这庞大的军舰的妙处。

    这样的军舰,对付天国或者是清妖的那些普通战船,不需开炮,单是冲撞一下,便会让之散架倾翻。更何况,请说这种军舰上面的舰炮,都是重炮,犹如一座移动的大型炮台。普通的战船,如何打得过这样的军舰?

    石达开听着两个兄弟的话,会心一笑,道:“这才二年时间,圣王的实力发展得让我等难以企望的地步了。可笑天王还想招纳这样的豪雄,真是异想天开啊。走,我们赶紧下山,到码头迎接圣王!”

    石达开等人刚出走到江畔的威远城,便见城门外,已经是旌旗林立,上千身着浅灰色制式军服的讨虏军将士,整齐地站立在道路两旁,手持长枪,目不斜视。

    江边,数百将士簇拥着一名头身穿深色军服,面相威严之人走了过来,正是圣王冯云山,似笑非笑地望着石达开,满脸欣喜之色。

    “达胞,辛苦了!”冯云山伸出右手,轻轻锤在石达开的胸口,两个男人用力地抱做一团:“这两年,委屈达胞了!”

    石达开闻言,眼眶潮湿起来,有些哽咽。当初,他和罗大纲两人,一起跟随冯云山。罗大纲跟着圣王,痛快的打仗杀敌,驰骋沙场,为圣国开疆辟土,立下了许多功劳。

    而石达开,则因为冯云山的一句话,便跟随着自己不太情愿的天王东王,继续充任着被排挤的翼王角色。

    这两年,因为冯云山的离去,他备受排挤,屡遭打压,连原本手中仅有的兵权,都被夺去,跟随他的一干石氏兄弟,也都寸功未立……

    甚好,这一切,都过去了!如今他终于重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