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秘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岭秘事-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育和哥木喝今晚并不当值。他们晚上就多喝了些酒,睡在后院的屋内。在他们睡得正香时,府内管家阔阔台大喊着叫醒了他们。阔阔台着急的说:“不好了,府内闯入了刺客,你们快去救丞相。”巴育和哥木喝大吃一惊,酒就醒了大半。匆匆穿好衣服,拿起兵器。打着灯笼就向脱脱居住的中院赶来。他们匆忙间正好看到了脱脱丞相慌乱的跑来。

    脱脱看到巴育和哥木喝后就镇静了下来,他停住脚步责问道:“你们为何现在才来?”巴育和哥木喝解释了迟到的原因。这时,管家阔阔台打着灯笼也气喘吁吁的跑到脱脱的跟前,着急的问:“丞相好着吗?没有受伤吧?”脱脱命令道:“阔阔台快去给我请太医,我好像中毒了。”阔阔台吓得脸色煞白说:“我去,我马上就去。”就一溜烟跑向前院。脱脱命令巴育和哥木喝说:“你们快带人到城内各处给我搜捕,尤其是要封锁各道城门,务必抓住这些贼人。”巴育和哥木喝急忙指挥陆续赶来的侍卫们集结出发。

    武春娘和父亲武天佑一行飞速跑出城外,向南奔去。第二天中午时分,大家终于到达京城外百里之地的一个叫神仙岗的小山坡下,一夜劳累,大家疲惫不堪,随决定在此休息片刻。简单吃些干粮,在附近的山沟里喝些山泉水,全身疲劳顿消大半。

    忽然听到一阵吆喝声和急促的马蹄声,仔细寻找看发现大队元军向这里奔来。元军都骑着高头大马,速度很快。

    武天佑急促地对女儿说:“春娘,你带领大家快走,回万音谷是不行了,还是回秦岭吧。这么多年没有回去了,我想回去看看。家乡地方偏僻,便于隐蔽。我来时已告诉花教主,她同意我们在秦岭地区建立分教坛。”

    武春娘说:“爹爹,你年纪大了,还是你带领大家先走,我断后。”

    武天佑坚决的说:“你听爹爹安排,你们先走,爹爹一定会赶上你们的,记住在前面百里外的莲花镇我们会合。”

    元军的骑兵越来越近了,此处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武天佑再三督促武春娘快走,武春娘只得含泪和爹爹告别,带领十几名弟子迅速向莲花镇方向跑去。

    武天佑带领自己的贴身弟子九人埋伏在山岗的树丛里。

    不多时,几十骑元军赶到这里,为首的统领正是脱脱的贴身护卫巴育。巴育和哥木喝分头在城内搜查,天亮时分巴育通过一路打听终于追击到这里。巴育赶到神仙岗后。下马仔细观察路面,没有发现特别明显的痕迹,就命令众军士继续骑马沿着官道向前追击。他们正准别骑上马时。突然听到一声大喝,数支弓箭射向他们。几名军士中箭倒地。巴育大吃一惊,急忙命令众军士向射箭的地方杀去。

    嗖嗖嗖,又是几支弓箭射来,巴育挥动手中大刀击落射向自己的箭,慢慢逼近射出弓箭的树丛。走近树丛后,巴育看到树丛后有人影晃动。就大喝一声砍去。谁知一刀砍去却落了空,原来是一件破衣服挂在草堆上被巴育砍中。

    巴育正在寻找目标时。只听背后一声大喝,两把双刀向自己袭来。巴育自然不敢马虎,挥动大刀迎敌。

    仔细看时,挥动双刀的是一位中年大汉。来势凶猛,刀法奇绝。

    巴育怒喝道:“你是什么人?赶拦阻我们朝廷军马。”

    武天佑高声道:“我就是刺杀脱脱老贼的人,我行不改名,夜不改姓,我就是江湖人称鬼手神医的武天佑。”

    巴育深居丞相府,哪里知道武天佑是何人。他怒喝道:“鸟厮,没有听说过。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丞相府一等侍卫统领巴育。敢和丞相作对,你是死无葬身之地!”

    巴育挥动大刀凌厉地向武天佑攻来,那大刀挥舞的虎虎生风。如车轮急速转动一般。武天佑知道巴育勇猛,不能硬拼,只能智取。就挥动双刀并不与巴育的大刀接触。而是乘虚攻击。

    巴育着急,“看来今天遇到的贼人奸猾的很,不好对付。”巴育心中暗想。就这样两人从山岗上一直打到山岗的高处。

    武天佑引诱巴育一路追击到山岗的最高处后,躲在一颗大松树后频频偷袭巴育。巴育非常恼火,怎奈被大树阻拦无法对武天佑痛下杀手。

    看到巴育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气势,武天佑瞅准时机凌空飞下。转动双刀向巴育头部削来,这是武天佑最厉害的双刀招术——无敌双向梅花刀法。

    巴育触不及防。被武天佑左手的钢刀削去了脑袋,呜呼倒地死亡。

    武天佑拿起巴育的首级对着追击上来包围自己的元军大喝道:“巴育首级在此,尔等要保命,还不速速逃走。”

    众元军看到巴育的首级和倒在大松树底下的尸身纷纷惊呼着四散逃走。武天佑乘机救出三名弟子,其余弟子都已战死,缴获四匹战马骑上向莲花镇飞奔而去。

    在要到达莲花镇的半路上,武天佑和女儿武春娘一行会合。武春娘惊喜道:“爹爹来的为何如此快?我正为你担心呢。”武天佑笑道:“爹爹不是夸口,元军已被我赶走了。为首的那个叫巴育的统领已被我斩首。”武春娘说:“爹爹真是英雄,女儿自愧佛如啊。”武天佑让武春娘骑上一匹战马,带领弟子们晓行夜宿,一路向陕西行省地界赶来。

    这一日,大家终于到达陕西行省地界,在距离潼关不远处的风凌镇歇息。晚上,客栈内突然出现嘈杂声,武天佑站在房间门口发现这是一家黑店,店小二正带领一帮手拿刀剑的强盗包围他们一行。

    武天佑住在一楼,武春娘带领几名女弟子住在客栈的二楼。武天佑急忙手挥双刀冲出房间拦住准备冲向二楼的强盗。

    强盗们看到武天佑一个人手舞双刀迎来,自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谁知一动起手来,这几十名强盗才发现,这中年白脸大汉还不好惹。

    强盗们被武天佑的双刀阻拦,还死伤不少。打斗声、吵闹声也惊醒了熟睡中的武春娘和其余弟子,大家纷纷拿起武器赶到一楼支援武天佑。

    血雨门的弟子统一穿着红衣,武春娘和其他女弟子还头戴面纱,这伙强盗知道遇到了武林中人,很难对付。

    强盗们被攻击四散退到客栈的大门外。

    在客栈的大门外,近百名强盗早已包围在这里。当看到进去的同伙们被赶出来后,这伙强盗高喊着要火烧客栈。

    武天佑自是不怕,他高声呵斥道:“你们是哪里的强盗?烧了客栈与我们过路人何干?快烧吧,就是你们不烧,我们也要烧了这黑店。”

    强盗中的一个头目大喊道:“我们是此地黑风寨的人。你打听打听,方圆百里谁不知道我们的厉害,你们是干什么的?快快缴械投降,不然让你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武天佑喝道:“原来你们是一伙杀人越货的强盗,我们的名号你们不配知道。还不快快滚,我手中的双刀可不认人。”

    那强盗头目道:“好大口气,爷爷不杀你,你不知爷爷的厉害。”就挥动大刀向武天佑砍来,武春娘刚想迎上前去对敌,武天佑早已手舞双刀飞身前去直接击向这名强盗头目。强盗头目那里是武天佑的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武天佑砍翻在地。众强盗一看头目被砍翻在地,都吵嚷着要为大哥报仇,纷纷向武天佑这方杀来。

    这只是一群乌合之众,那里是武天佑、武春娘和十几名血雨门弟子的对手,看到十几名同伴片刻间被杀死,其余强盗立马惊恐的作鸟兽散,向四处逃窜而去。他们一边逃窜,一边大呼道:“那个使双刀的大汉太厉害了,那个头戴面纱的小娘们也不好惹。快跑啊,还是赶快逃命要紧。”

    回到客栈见没有半点人影,武天佑就安排人找些吃的东西带走,大家离开客栈继续向陕西方向奔来。

    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了。看到家乡这么多年没有任何变化,武天佑和武春娘虽觉得亲切,但也感到落后。

    武天佑的母亲在八年前听从大都逃回来的老乡说:“武天佑一家已被大火烧死。”就悲痛的天天痛哭,在五年前已经病逝。武天佑的父亲一直坚持着,现在已是老态龙钟,生活异常艰苦。看到儿子武天佑和孙女武春娘好好的回来了,老人热泪纵横,连声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不要再出去了,外面太乱了。”武天佑向父亲说明了这些年遭受的苦痛,老人流着眼泪叹息道:“这都是什么世道,让人怎么活啊。” 本书醉快更新百度搜索妙》比

第七十章 寻医太白() 
第七十章

    在神奇的秦岭地区,历来就是人才辈出、藏龙卧虎之地。武当派掌门张三丰被天元圣教的公主舞天鹅用天元铁刺刺中,纵然张三丰精通道家医理,也不能分辨是为何毒所伤,怎样能治愈。天台观高德真人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是为张三丰控制住了病情,并不能使张三丰康复。在“武林神通”张断桥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前往太白山寻找闻名江湖的“鬼手神医”武天佑为张三丰解毒疗伤。

    几乎也就在张三丰们动身前往太白山的同时,有一伙人赶在他们的前面也向太白地界赶去。这伙人抬着两顶轿子,轿子内被遮掩密实,坐着的不知道是男是女?他们着急赶往太白山究竟所为何事?

    经沿路询问乡民,得知太白医草院坐落在奉元路郿县太白乡南塬村的山脚下。张三丰坐在一辆马车上,在杨轨山、邱元清、孙碧云、卢秋云等七名徒弟的护送下,在“武林神通”张断桥、金刀门掌门朱振邦、天竺山建云方丈等的陪同下,一路急速向太白医草院赶去。

    张三丰看着沿途的景色,赞叹道:“早就听说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元帝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这里沿途的景色果然与众不同,人们常传说这里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建云方丈说:“太白山还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一日四季,特点各异。特别是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奇绝优胜,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颂。”

    张三丰道:“太白山在《尚书。禹贡》中谓之““惇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可见古人早对其得天独厚的物产便有发现,以“惇物”名山,也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与此山关系密切。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对太白山也早有详细描写。《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五代杜光诞撰《录异记》对这里也有许多故事传说记录。《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的。”

    建云方丈说:“《尚书。禹贡》是历史上的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写成,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这些祖宗的书对秦岭地区和太白山的介绍自然不会假。但“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魏书》是北齐魏收撰写,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魏书。地理志》中对太白山有较详细的描写,隋、唐后就把“太白山”之名直沿用至今。”

    张三丰说:“建云方丈果然熟知历史。文脉深厚。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约公元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其中《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过去,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俗呼“开山”。六月以外,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以至《水经注》有“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的近乎神话之说。现代人已不受什么“开山”、“封山”限制,即可随时登山。“不得鼓角”、“疾风雨至”的说法,仅只能说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而已。”

    “武林神通”张断桥哈哈大笑说:“你们二位说得很是精彩,但太白山最有名的奇景则是“太白积雪六月天”。“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唐代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诗句。唐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记》文首就写到:“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尚已也。”宋代苏轼在《太白山祷雨记》中就有春季发生大旱,天气干热,麦苗枯萎,而山上却依然是“岩崖已奇绝,冰雪戛琱锼”的描述。本朝朱铎《太白山》一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之句,极言降雪、积雪之早。本朝《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这些记述可见太白盛夏积雪之奇丽景色,确实来历已久,蔚为奇观,巍巍高峰,终年积雪,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故“太白积雪六月天”之奇观胜景由此名扬天下,为天下人所向往。借此机会,我们何不登太白以览胜,何不登太白睹真颜。”

    张三丰也哈哈大笑道:“张前辈果然神通广大,对这里也是了如指掌啊!既然我们来到太白山,自然是要拜访这里名人名迹,瞻仰前辈们足迹所至的神奇地方的。”

    建云方丈也笑着说:“我也正有此意。等张真人病体稍愈后,我们一起登太白山,寻访仙迹所在,好好修炼真性。”

    经过艰难跋涉,不一日,大家终于找到了坐落在太白山脚下的太白医草院。只见前来就诊的患者从医馆内排队一直排到院外百米外的小道边。足有一二百人之多。其中许多前来看病的百姓衣着破烂,面色黑黄。还有许多啼哭的孩童夹杂在队伍中间,在太阳的暴晒下。显得非常可怜。

    张三丰在徒弟们的搀扶下也自觉的排在候诊的队伍中间。那些衣着破烂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大群衣着华丽的道人、和尚和武林人装扮的人也前来求医,都有些自豪和好奇。自豪的是在这穷乡僻壤,偏僻荒凉之地,家乡出了这么有名的大夫,吸引遥远的地方各色人等前来光临。好奇的是这些拿着刀剑兵器的和尚、道士们自称万事可料,神圣异常,居然也生病。还来找王德成大夫看病,真是不可思议啊!

    一些胆大的乡民们试着和张三丰们攀谈。“道人们来自哪里?因何病求医?”有人问道。张三丰和气的回答道:“我们来自武当山,据此有千里之遥。我们患疑难杂症,特来求医。”

    乡民们窃窃私语道:“人言道士都是半个神仙,他们不是也懂医术吗?看来。王大夫果然是名不虚传,是天下名医啊。”

    张三丰听到这些议论后,微微笑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是谁胜过谁的问题,是各人有专攻,我们不会的自然会来求教比我们精通的人,这是一种不断求进步,学习的态度,与我们道家的求真知、思因果是锲合的。”

    看到队伍中许多婴儿和儿童饥渴的不断哭泣。张三丰亲自拿出随身携带的开水和大饼分给他们,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