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英看过父亲的古书,其中有关于介绍鬼谷子先生的文字。书中写到:鬼谷子,战国时代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姓王名诩,著名纵横家、思想家、谋略家。懂兵法战术,会阴阳八卦,有预言之神奇。教有成名学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著有《鬼谷子》一书,全书共十四篇,其中第十三、第十四篇现已失传。鬼谷子成名后隐居鬼谷,后人再无颜见其面。不想今日,在这秦岭腹地,云雾山中,竟找到了鬼谷子的隐居之地。
“不是急着参加武林大会,一定要到鬼谷岭去寻找鬼谷子先生的居所,学习他的谋略,追寻他的遗风。”林正、刘落、王树等也这样想。
突然,船急剧摇晃,红花滩里水面开始翻滚,一道彩虹从滩地射出直通向鬼谷岭的高峰。船老大脸色发绿,急令船工停止划桨,要求大家一起面对鬼谷岭跪下,开始磕头祷告。船老大亲**香点燃红蜡,口中念念有词。众船客在急剧摇晃的船上,个个吓得惊慌失措,紧紧爬在船上。船老大久走汉江,虽然吃惊,但也从容,两手拿着香蜡,目光直望向远方的鬼谷岭。张莲英、林正等会精深武功之人,也很紧张,但还是大着胆随着船老大的目光好奇地向鬼谷岭上望去。
从滩地升起的七色彩虹直通达鬼谷岭的最高峰,鬼谷岭刚才还是云雾覆盖,慢慢地山峰顶端的云雾开始退去,峰顶在彩虹的照耀下,突显清晰突兀,背后显出一个半圆的七色光圈挂在天际。渐渐地峰顶更加清晰,好像放大、拉近了一样,峰顶上现出一座飞檐峭壁的古庙,庙门口的石门枋正中刻有“云雾天台”四个雄浑苍劲大字。古庙的两旁蹲坐着两个石狮子,古庙的屋顶山上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月字。
船老大看到月字后,情绪变得放松,急问:“你们当中谁的名字带月字?”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船老大有何打算,不敢回答。船老大解释说:“鬼谷子先生愿意和名字中有月字的人交朋友,只要名字中含月字的人亲自给鬼谷子先生焚香、烧一本书,我们就可以走出这里,一路太平了。”大家这才松了口气。船客中走出一位十**岁的青年男子,他对船老大说:“我叫孙月,我来给鬼谷子先生烧书。”船老大急忙从船里的工具箱中拿出一本棉花书,书名《吕氏春秋》,交给那名叫孙月的少年。孙月翻看《吕氏春秋》,好像有些不忍心,但还是一张一张撕下来放在烛火上烧掉。等书的最后一页烧掉后,奇迹发生了,彩虹和古庙瞬间消失,鬼谷岭再次被厚厚的云雾覆盖,红花滩风平浪静,客船恢复了平稳前行。大家佩服船老大的睿智和胆识,也更加对鬼谷子先生的神明敬佩不已。
客船到达散州石泉巡检司,稍作休息后,即进入峡谷地带。
从石泉一路往西,山势逐渐险恶,江面变得狭窄,江中不时出现暗礁,客船行进更加艰难。
看着两面陡峭、险峻、高大的山崖,船客们有些压抑和紧张。
在一处高约几十丈的巨石峭壁上,大家发现从山顶垂下来的数十条铁链吊着数十个圆木做成的棺材样的东西。离此不远的另一面峭壁上也有凿出的大大小小的石洞,石洞上下三排,位于峭壁的中部。就在大家惊疑间,数只金丝猴突然从悬崖顶部溜下,或抱住铁链,坐在棺材上荡秋千,或从石洞里钻进钻出。铁链在山崖上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船客们有些害怕。
金丝猴好像对下面江里行走的客船和船上的人习以为常,毫不害怕。它们尽情的嬉笑打闹,在悬崖绝壁上上下攀爬。林正等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金丝猴的胆量和能耐。这些生活在秦岭深山里的灵物,练就一身绝好的生存本领,就是武林中绝顶的高手也没法和它们相比。
正在大家欣赏金丝猴熟练的攀岩绝技时,一具圆木棺材被一只金丝猴从铁链中推出,从悬崖上向江面落下。客船这时正处于掉落棺材的下方,大家看清所处的位置,纷纷惊呼。
张莲英想:“棺材在客船上方的数十丈地方落下,如果砸在客船上,必定是船毁人亡。”顾不得自身的安危,张莲英疾呼师妹们一齐努力接住掉落的棺材。
蜀剑三客也开始了行动。林正、刘落、王树站成一个圆形,直对着棺材掉落的下方,举起双手迎接。
船老大也着急起来,一面命令船工们用足力气划船,一面举起大刀,准备击落掉下来的棺材。
气氛异常紧张,其他船客也在做最坏的打算。
呼呼,啪,一阵声响过后,在人们的惊愕和恐惧中,棺材掉落在人从中,一位船客接住了它,并随着巨大的惯性摔倒在船上。大家赶快去扶这位船客。扶起后大家更惊讶的发现,接住棺材的不是别人,正是在红花滩救了大家的孙月。
孙月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对众人笑道:“我没事,只要船没事就好。”
棺材压在孙月身上,孙月起到了巨大的缓冲作用,客船的木板上没有任何撞击的痕迹。
船老大深深一鞠躬,感谢孙月再次救了大家。孙月说:“我也是救了自己。船家不必感谢。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在努力。”林正等对孙月有了十分的好感。
船家和几位船客小心翼翼地打开掉落下来的这具悬棺,整块圆木掏凿出来的棺材虽然经受了几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打,但依然很结实。表皮虽然腐朽,但搬动起来依然沉重。轻轻打开悬棺的盖子,内槽有五尺多长,风华腐朽的麻衣下面露出发白的骨髅。看来死者已经去世了许多年。船家很有经验地用竹棍翻开骨髅的下方,骨髅马上散了架,下方有一个方形的包袱。包包袱的麻布已腐朽不堪。在竹棍的拨动下,一层层腐朽的麻布被挑开,里面显露出一本雪白的棉花制成的书。这种书在唐朝时就比较流行了。
船家用一块布包住左手,用左手拿起这本棉花书,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本书上。书的封面上有苍劲的草书“天问”两字,笔法顺畅似行云流水,笔力深厚,墨迹早已浸透纸背。打开扉页,里面却空无一字。大家有些失望,这远古时代的书怎么会没有内容呢?
林正说:“这种空白书在现在也很常见,一般是人们用来抄书的本子。现在买一本书很贵,抄书的自然就很平常了。”王树说:“我也用这种书帮师父抄过书。这书没有什么神奇的。”
船老大说:“看来这位祖先死去时袱压在头底下,做枕头使用的。”
张莲英问:“既然是现在都很常见的书,为什么会出现在先辈的悬棺里呢?”大家一时都无法回答。
在棺材内再没有发现什么东西。船老大让船工把船停在一个有沙滩的地方。他抱起棺材,和两名船工一起游上岸,在靠近山体的沙滩上用铁楸挖了一个大坑,把棺材掩埋好,才返回船上。船老大对众人说:“是这位小兄弟接住了棺材,救了我们,在棺材内发现的这本无字书就送给这位小兄弟,他是有缘人。”众人表示赞同。船老大郑重地用双手把书交给孙月,孙月用双手接过,装进贴身的衣兜里。
大家望着还在悬崖上玩耍的金丝猴,那只把悬棺推下来的金丝猴知道惹了大祸,已爬上山顶,看着船里的人们,吱吱的叫着。有船客说:“小猴子,再见!我们还会回来的。”
船继续前行。在一处开阔的江面,突然传来一位老者的吟诗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张莲英和林正等知道这位老者吟诵的正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
张莲英问船家:“此在何处?”船家说:“此地叫曾溪,当年唐朝宫廷给杨贵妃运送荔枝就经过这里。所有当地人又把这里叫荔枝道。”
第三十四章 绝世琴童()
元至正十一(公元1351)年九月初的一天,汉江上游小城铎水县(今勉县)分外热闹,受到邀请的西部武林人士齐聚铎水县,准备从这里过汉江参加小南海武林大会。聚在这里的武林门派有崆峒派、四门派、天山派、青海帮、白驼山庄、香山派、大罗山派、云雾寺等近千人。铎县县衙一时间如惊弓之鸟,急忙派所有差役加强戒备。
就在这近千名武林人士浩浩荡荡来到水码头准备乘船时,大家傻眼了。只见昔日熙熙攘攘、客货船云集的水码头显得格外冷清。水码头岸边站着一排虎视眈眈、手拿大刀的白衣武士,汉江里面空无一船。武林人士准备靠近岸边仔细观察,却被这几十名白衣武士阻拦。崆峒派掌门箫天愿呵斥道:“你们是什么人?敢挡住我们的去路。”从白衣武士的队伍中走出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气宇轩昂、五官清秀,说道:“我们无门无派,也不是官府的人。听说你们这么多人要去参加武林大会,那我要试试你们,看你们有这个本事吗?”天山派掌门杨无影大怒说:“娃娃,我们闯江湖时,你还在你娘肚子里呢!我们这么多人,你不害怕吃了你。”众人哈哈大笑,纷纷嘲笑说:“娃娃,你太狂妄了吧。赶快让开路,不然有你好看的。”这白衣年经人,毫无惧色说:“今天你们当中谁打赢了我,我就放他的门派通过。打不过我,就乘早回去,免得在武林大会滥竽充数,丢人现眼。”白驼山庄黑无尘庄主说:“大家一起上,收拾这帮不知天高地阔的后生。”云雾寺方丈建德法师制止说:“他还是个娃娃,我们不能以多欺少,让天下武林人笑。还是一对一单挑吧。”建德法师对白衣年轻人说:“你总该报出你的姓名吧,好让我们知道是和谁在比武啊。”白衣年轻人道:“我坐不改名,行不改姓。武林人称我为正义风,家人们称我为风少爷,就是在下。”青海帮帮主刘西宁说:“娃娃,我先来。你败了,就赶快离开这里,免得吃亏。老夫敬你勇气可嘉,有点像我当年的样子。”风少年微微笑道:“好的,请做好准备,免得我伤了你,说我不尊重老人。”
青海帮帮主刘西宁挥动大刀准备出战,他的大弟子刘武说:“师父,杀鸡焉用牛刀,我去教训这小子。”刘西宁回答道:“想必他有些本事,不然也不敢阻拦我们这近千人的队伍。不要轻敌,免得败在这娃娃手里,让武林人耻笑。还是老夫去会会这娃娃吧。”
刘西宁向风少爷招手道:“娃娃,老夫先让你一招,你先来吧。”风少爷也不客气,脚尖在地轻轻一点,整个身体立马飘在空中成平行状,众人还没有看到他是如何拔剑的,右手一只寒光闪闪的宝剑已向刘西宁刺来。刘西宁大吃一惊,心想:这娃娃出剑太快了。慌忙横拿大刀向宝剑挡去。宝剑剑尖刚从大刀上方突进,风少爷却突然回收向刘西宁头上砍去。若是风少爷不收回剑,刘西宁早已中剑倒在血泊中了。刘西宁看到宝剑向头上砍来,急忙轮转大刀护住头部。风少爷第三招使出,刘西宁发现有三支宝剑向自己上中下刺来,刘西宁虽然身经百战,但还是躲避不及,中剑倒在了地下。刘西宁的徒弟们见师父倒地,慌忙大叫:“帮主,你怎么啦?”纷纷前去掺扶。
青海帮弟子纷纷手拿大刀,冲出队伍要为帮主报仇。刘西宁被徒弟掺扶半坐在地下,呵斥道:“回去,不要坏了武林规矩。老夫战败,定当兑现承诺,返回青海湖,放弃参加武林大会。”其实,刘西宁心里清楚的很,风少爷给了他极大的面子,三招才打败他。按照风少爷的剑术,一招打败他不在话下,况且还手下留情,否则自己早已命丧黄泉。
众武林人见风少爷三招刺倒青海帮刘西宁帮主,觉得有失大家威风。早有四门派掌门马步远手拿金枪冲向风少爷,说道:“娃娃,看枪。”一招,梅花点点向风少爷刺来。那只枪所到之处都遇到宝剑阻拦,又有一剑向自己右手刺来,马步远回枪已来不及,为了保住右手,只好撒枪,身体向后倒,躲过这一剑。作为练武之人,兵器已不在手,即为输了。
风少爷一招击败四门派掌门马步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现场一时鸦雀无声。
还是云雾寺方丈建德法师见多识广。他威严地对众人说:“你们不是他的对手。”他又对风少爷说:“你刚才所使剑术是否为一剑三魄?”风少爷微微吃惊,心想:这老和尚认得此绝招。答道:“老人家,好眼力,确实是一剑三魄。”建德法师对众人说:“一剑三魄为唐朝朝阳真人晚年所创,虽看只是一招式,但实际却是三招连贯而成。出剑快如风,变化在电光石火之间。一剑三魄问世以来,江湖中几无人接住此招,也没有几个能学会此招的。相传朝阳真人几百弟子中,只有华阳子学成此招。华阳子死去后,江湖中再无人使用此招。几百年来,武林中人皆以为此招已失传,不想此少年居然会使用此招,令人亦非所思。”建德法师接着问风少爷:“敢问风少爷师父是何人?”风少爷答道:“此乃机密,我不能告诉与你。”风少爷对众人说:“还有谁来比试,若无人来,就请从那里来回那里去,免得丢人现眼。”风少爷这句话,惹怒了众武林人,有道是武士可杀不可辱;宁可战斗死,不可跪地生。在场的近千名武林人再也不管什么武林道义和规矩了,一起吆喝着,扑向风少爷。
乱战开始了,风少爷和他带领的几十名白衣少年很快被包围在这近千人的队伍中。一名名江湖武士倒在了风少爷的剑下,建德法师极力想阻止这场厮杀,但没有人听他的。
就在混战激烈时,江边突然响起琴声。这琴声或大或小,丝丝入耳,每个人听到都是那么清晰。开始时,琴声激昂高调,催人奋进。但很快就变得忧伤绵绵,催人悔悟,催人断肠。后来琴声更使人毫无欲念,毫无争斗之心,力求逃脱世俗,过和谐、修身、隐居的田园生活。
琴声初始,厮杀激烈,慢慢地在琴声的引导下,每个人俱生悔意,动手开始无力,后来人人被琴声迷醉,双方打斗立停,有部分门派弟子还悔恨的痛哭流涕,离开队伍回返而去。
众人放下手中的刀剑向琴声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几十步开外的汉江上一叶扁舟在缓缓前行,船头有一白发老者用竹篙在轻轻拨动水面划船,船中部有一**岁的孩童,高髻挽发,穿着土布花衣,面前放一案,案上有一古琴,这名孩童正在轻轻拨动琴弦,美妙的琴声正是从这里传来。
香山派掌门林香玲赞道:“这首燕歌行弹奏的真是炉火纯青。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让我们想起当今的天下乱局,还有心思在这里手足相残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唤醒我们祖先为了家园战死沙场,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激发我们要记住祖先的功业,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而奋斗终生。而我们居然为了武林虚名,碌碌无为一生岂不可笑乎!”
江面上传来一声早熟的叹息,一首宋人韩元吉的《六州歌头》琴声又撒满江面。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听到这里,水码头哀嚎声声。风少爷带领白衣人们悄悄离去,一部分来自西部的武林人也一哀三叹,泪流满面的打道回府去了。
香山派掌门林香玲女侠本也是爱琴之人,但她从没有想到琴还能弹出如此美妙、震憾人心的乐章。她对着江面喊:“琴童可否留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