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却哈哈笑道;“寡人可是大王呀,这天底下还没有谁敢打的我屁股开花的,小姑姑你可是僭越了哦,小心我治你个大不敬之罪。”
虽然脸上满是笑意,可子婴的心中却泛起了一阵担心,赢可对韩信的感情他自然心知肚明,却不知如何去阻挡。若换了他是普通人,自然乐于看见赢可找到幸福的归宿。可他不是普通人,而是秦王,还是个地位尴尬无比的秦王,这就不得不让他重新考虑这些了。
赢可被他说的有些羞意,便转身就想离开,却被子婴在背后喊住了。
“小姑姑你先别急的走,我还有事情要告诉你呢,很重要的事情。刚刚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说,现在说到觉得正是时候。”
“什么事?”赢可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有些诧异的问道。
子婴伸手指了指身旁的一卷竹简,道:“这是刚刚送来的将军们的奏章,你看看吧。”身边的宫人会意,俯下身去将竹简高举过头呈送给赢可。
赢可见子婴神神秘秘的,便有些狐疑的接过宫人递来的竹简,待打开一开不禁俏脸飞红,满是忸怩的站在那不知所措。原来这是秦国朝野中上下十多名大臣和近百名将军、将尉联名上的奏请,请求秦王将华阳公主赐婚给上将军、武信侯韩信。
赢可心中一阵欢喜,却不敢露出半点开心的样子,而是低下头去不敢言语。见子婴许久没有开口便偷偷的看了子婴一眼,见他正在沉思脸上也看不出喜怒,便鼓起勇气用细如蚊鸣的声音小声问道;“你打算怎么回复。”
子婴闻言苦笑一下,道;“如果作为一名亲人,看见自己的姑姑能找到幸福,那我当然会为她开心。上将军盖世之才不做二人,而且于我秦国有大功,从这点上看他倒是能配上小姑姑你,所以你能嫁给他我认为是天作之合。”
赢可面色一喜,正要开口说话却又听到子婴又缓缓说道;“可是作为秦王,我却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赢可脸色的欢喜表情慢慢消退,而是盯着子婴问道;“子婴,你这话什么意思?”
子婴斟酌了一番用词,这才开口说道:“难道你不觉得上将军的功劳太大了吗?权柄也太大了吗?”
“我听不懂你话中的意思,若不是他苦心撑着秦国的残局,你以为我们还能坐在这有闲心聊天吗?”
“是,韩信对我秦国有再造之恩,这点我从来没有否认过,可是我们也对他后以相报了。他不过是一介布衣出身,现在却成了我秦国的国尉上将军,爵封万户侯,权利更是权倾朝野,纵观我秦国的历史,可曾有人能像他这般恩宠有加的。”
赢可面色沉了下去,“那你的意思是?”
子婴叹了口气,缓声说道;“我的意思是韩信的权利太大了些,已经足够威胁到我赢氏的存亡安危了。王氏式微,权臣当朝,国之乱像也,你看看晋国和姜氏齐国的下场就知道了,一个被三个大臣分国了,一个更惨宗庙断绝被人取代了王位,你不觉得我们秦国现在很像姜齐吗?”
“小姑姑,你现在不妨出去看看,我这个秦王能号令的军队能有多少。秦军几乎成了上将军一人的私有,将军们和士兵们早已经对我这个秦王失去了忠诚,若是现在我走出皇宫振臂一呼,响应者会有多少?我唯一能控制的不过是我宫中的数百名亲卫而已,除此之外,还有谁能会听我的?那些将军们早已经靠不住了。”
赢可听完子婴的一番话,愤怒的心情渐渐平缓了下来,默默听完便开口辩解道;“其实你不了解他,韩大哥他是个极重情义之人,你若不首先负他,他绝对不会先对王室动手的,最多揽权而已。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若不是他我秦国早已经不在了,你我的性命都是他给的,你现在却如此猜忌于他,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吗?”
子婴心中微叹,他看出来了赢可对韩信用情至深,已经信任的到了一种不可理喻的地步,再多说下去也是徒劳无益。
帝王之术在乎平衡之道,如今秦国的权利已经严重失去了平衡,虽然看上去孟坚为首的文官集团似乎能和韩信分庭抗拒,可问题是秦国是以武立国的国家,韩信大军在手若是起了异心,完全可以一股脑的将这些文官全部砍了而不是和他们扯皮不清。
子婴原本的意思是想说服赢可站在自己这一边对韩信的权利多加制约,倒也不是想对韩信怎么样,只是想将他手中的权利分出去一些已达到平缓,现在见赢可如此反应看来是打算落空了,便也识趣的不再提起。
当下便不再多说,而是换了平缓的语气对赢可说道;“小姑姑你说的对,看来是寡人多虑了,上将军宅心仁厚,想来不会对我秦国不利。这样吧,我看不如答应了大臣和将军们的奏请,将你赐婚予于上将军如何?”
赢可一愣,旋即腮生红晕,羞涩的低下头去,轻轻的说道;“一切但凭陛下做主。”
第二日早朝,子婴便令人将赐婚的消息昭告天下,太长公主将下嫁上将军、武信侯韩信,为了避讳始皇帝的葬礼,婚期将定在二月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四。
而此时的关东却已经发生了大变,项羽回到封地后,便以雷霆手段将楚国内部的反对势力连跟拔起,将楚王熊心贬黜到长沙郡的封地称王。因为担心熊心利用楚国王室的影响再度起事,项羽便诱之以重利收买了临江王共熬,让他派人将熊心渡湘江的坐船凿沉,最后溺死在湘江中。
楚王熊心一死,关东诸侯顿时哗然。要知道熊心曾被诸侯奉为义帝,是反秦诸侯的盟主,如今却被项羽派人杀死,这无疑让项羽的声望大跌。已经在汉中立足的刘邦更是第一个站出来为熊心喊冤,下令全军待白甲为其戴孝,同时号召楚人还有天下诸侯共同讨伐项羽这个逆贼。
最先起兵反叛的是齐地田荣,当初田儋在陈胜起义之后便占据了齐地自立齐王,田儋被章邯所杀后他弟弟田荣便接过了齐国的大旗,立田儋之子田市为王继续从事反秦大业,资格可以说比项梁都老,是最早的一批反秦首领。可是项羽因为记恨田荣在定陶一战中不肯援救楚军,导致项梁战死,所以分封天下诸侯时改立了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而功勋显著的田荣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反而被赶出了临淄。
这也会田荣的反叛埋下了伏笔,在刘邦发出了号召令后他第一个响应反楚,连夜奔袭临淄将齐王田都杀死,随即攻入博阳杀了济北王田安,重新将齐地的临淄、济北、胶东、琅琊四郡纳入治下。同时纵兵南攻故齐的东郡和薛郡,北面则和赵歇合兵一处攻下了邯郸,将常山王张耳驱赶而走。
见田荣和赵歇得手,昔日的燕王今日的辽东王韩广随即起兵攻打项羽分封的燕王臧荼,两军在燕地混在在一起。中原则魏王豹起兵南下,和南下的赵军合兵攻打殷王司马卬和河南王申阳,司马卬和申阳不敌赵魏联军,退入雒阳据城死后,同时派人向项羽火速求援。
在彭城的项羽再得齐、赵、魏、燕四国皆反的消息后顿时雷霆大怒,立即集结三十万大军准备讨伐反叛诸侯。季布领兵八万前往中原会和殷王和河南王的军队共同抵御魏赵联军,项羽本人则亲率二十多万主力大军去齐地讨伐田荣。
平静才不到三个月的天下又重新点燃了战火,而此时关中的秦国也忍不住蠢蠢欲动。
正文一百五十章南征北战
关东的动乱并没有给百废待兴中的秦国带来太大的影响,秦人们仍然埋头忙碌于田地之间,拼命的劳作着力争收获更多的谷物以备明年的征战。…_吧(。PS8。m)直到十月到来,关中经过了数天的抢收已经将今年的夏粮收入了谷仓之中,忙碌了数月的秦人这才长舒了口气。
自楚秦灞上之盟后,秦国得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国力也渐渐有所恢复。自关东陆陆续续有二十多万秦人通过各种方法返回了关中,韩信从北地带回的三十多万秦民也极大的充实了关中的人口,而六万多北军精锐的加入更是让秦国捉襟见肘的兵力变的富盈起来了。
粮仓充盈,军心可用,那接下来就是要对外征战以此来壮大秦国了。至于灞上定下的盟约,依照韩信的意思来说盟约就是用来撕毁的,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
项羽绝不会天真的认为一纸盟约就能压制的住秦人六百多年的熊熊野心,韩信自然也不会觉得项羽会遵守盟约对关中罢兵休战。双方都在等待机会而已,看谁最先缓过神来积蓄好实力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在此之前,短暂的和平未必不是可取之道。
关东大战的消息传到秦国,大批狂热的秦军将尉纷纷向朝廷请命,请求趁机出征关东收复故地。面对激情涌动的一片请战之声,朝廷则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决定暂时不直接出兵干涉关东各国之间的大战。
用韩信的解释说就是:秦国的身份太过于敏感。毕竟在一年前秦国还是整个天下的主人,这不得不让所有的诸侯对秦军心怀戒心。若是秦国冒然的出兵关东,极有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而后果不是秦国现在虚弱的国力可以承担的。而且秦国若是公然加入反楚联盟,那可能会面对项羽精锐大军疯狂的围攻,这显然并不是理智的选择。
所以韩信决定将目光转向南面和北边,借着项羽无暇他顾的时机收复从秦国分裂出去的上郡、汉中和巴蜀等地,尽可能的向南边打通通往岭南的道路,将遗落在岭南的秦人和大军撤回秦国。这项战略计划得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认同,那就是先内再外。
当然,在东面秦军也必要有所动作,即使不直接出兵,也应当适当的对楚国保持这一种高压的姿态,在东南面的武关囤积大军直接对项羽的左翼造成威胁,让他需要提防随时可能出关的秦国大军。正东边函谷关方面则将大批的原驻军调离,让魏、赵得以放心的将在西边防御秦国的军队窸窣调往东边的战场。
秦国此时的常备大军保持在二十万左右,已经有足够的实力用来收复上郡和汉中。相对而言上郡更为简单一些,上郡原本就是秦人世代居住的土地,司马欣和董翳在上郡的统治又不得人心,境内的秦人逃亡关中的过半。关东战乱项羽深陷其中的消息传来,司马欣和董翳便心知不妙,猜到秦国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于是在肤施城内终日惶惶不安,如同末日来临。
而汉中的刘邦就显得棘手很多,他靠着种种手段已经在汉中牢牢的扎住根基得到大批汉中子民的拥护。汉中不同于上郡,它虽然离关中极近却不属于秦国传统意义上的关中,一道秦岭将关中和汉中遥遥隔开,在战国中期前汉中一直是楚国的属地,无论是从民风还是饮食习惯上来看,汉中都更加倾向于南方文化而非关中秦人的文化。
秦惠文王十三年秦军携着蓝田之战的大胜南下攻打楚国,取地六百里,又顺手灭掉了秦岭南部弱小的苴国,以当地河水名设立了汉中郡,郡治设在南郑。其后秦国便以汉中为根据地蚕食楚国的领土,又南下灭巴蜀二国,这才有了资本在战国七雄中一家独大。
刘邦占据汉中后,一方面在萧何、曹参这两个内政高手的帮助下安心搞好内政,广收人心为己用;另一方面在南边蚕食巴蜀之地,东面在临近中原的上庸大肆宣扬汉王的仁义,以此来吸纳中原来的逃民和难民壮大自己的实力。
靠着种种所为,刘邦已经拥有了十万大军,虎踞汉中而观望天下。
当初秦军主力北上援救北地时,刘邦按捺不住心中的蠢蠢欲动,便派周勃领兵三万过栈道出秦岭,想要试探下关中的虚实。却被善于防守的李左车在岭北设伏严正以待,趁汉军疲惫之时一举大破之,周勃仓皇带着残军奔回汉中,差点连小命都丢在了关中。
李左车也借此一战在秦军中奠定了地位,让那些质疑他能力的种种流言不攻而破。
刘邦见秦军强大远非自己所能敌,心中便惶恐不已。
当初萧何献计攻取汉中以自立的前提是‘秦国已经被项羽所灭,在关中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权’,这样才能保住刘邦的利益拓展。可如今秦国非但没有被灭,而且日益恢复了实力,这让刘邦如何不忧心重重。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道理刘邦懂,秦国一样也懂。
于是在周勃兵败归来时便下令烧毁了联通关中的栈道,防止秦军利用栈道南下攻打汉中,同时督促南边的彭越、樊哙抓紧攻打巴蜀,让自己多些缓冲的战略空间。
此时的秦国也已经下了战争动员,大量的军资粮草被运往前线,驻防在内地郡县的秦军则拔营分别赶赴南北二地。
按照韩信指定的战略计划,如今秦国国力可以支撑同时展开南北攻势,所以建议南北同时拥兵,北面攻打上郡,南面则南下汉中,伺机攻取巴蜀。
子婴在得到韩信的奏疏后表示了同意,但在用将的问题上却提出了他的意见。他有意南边以韩信为帅,领兵八万攻取汉中,北面则以王泾为帅,领兵五万攻打上郡。
子婴的提议倒是让朝野诧异无比,自从这个秦王登基以来就从未打理过朝政,国事都是由孟坚和韩信二人商议再呈送赢可批准的。就算子婴病情好转后,也只是待在望夷宫中静养并未临朝,国事他都会亲自批阅但却从未提出过自己的想法,像这次这样倒是破天荒第一次,也让诸多大臣来时正视起这个‘史上最弱势’的秦王来。
子婴的提议看上去并无任何不妥。韩信和王泾二人本就是目前秦**职最高的两名将军,而且都是部下甚多势力庞大,由他们两人分领南北军也是合情合理。再加上孟坚的支持,所以在朝会上韩信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默认了子婴对他将权‘僭越’。
只是细心点的人都不难发现,看似波澜不惊的秦国朝堂已经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变更。
韩信在军中地位超然,依靠军功起家的他在秦军中威望极高,近六成的将军和将尉都是他来到关中后直接或者间接的提拔上位的。反秦联军几乎将秦国旧的军队体系完全摧毁了,而韩信正是在这一片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了一支新的秦军。
所以子婴若想靠激进的方法直接剥夺韩信的军职那是绝无可能,到可能还没有动手就会被韩信一系的先发制人。所以他才想出了温和一点的办法,那就是在军中捧出另一名独挡一方的大将和韩信分庭抗拒,最后再徐徐图之。
而王泾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论出身,他是王翦的曾孙,王贲的孙子,如今关中第一大族王氏的族长;论资历,他从军六年,在北征漠北一战中和韩信并肩作战因此而受封将军,后积功升为右将军,钜鹿惨败后王泾忍辱负重的回到了北地收拢残军,为秦国保存下了宝贵的元气;论势力,从北地返回关中的北军残部皆是他所带之兵,在这部秦军中威望极重,而右将军王歧也是他的叔父可以依仗。
种种所有,都让王泾具备了和韩信分庭抗拒的条件。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氏是秦国大族,根深枝茂、世受国恩,王泾作为族长不可能不考虑家族的利益。这也让子婴有意扶持他对抗韩信,分裂韩信过于庞大的军权。
此次南下大军虽然足足有八万之多,可对手却是拥兵十万又有地势之利的刘邦;反观王泾,要面对的只是犹如丧家之犬的司马欣和董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取胜利,等于平白送给王泾一分大功。
所以政治嗅觉灵敏的人都感觉出了子婴分韩信之权的企图,到是韩信反而一副毫无所觉的样子,依然整日忙碌的整军备战。孟坚也是依旧如常的朝会和处理政务,并没有看出一丝的异常,相反倒是王泾府上拜访之客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