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传说古帝王尧曾经说过:“一民饥,我饥之也;一民寒,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我陷之也”——即是说,一个老百姓遭受饥饿,也等于自己遭受饥饿一样;一个老百姓遭受寒冷(无棉衣过冬),也等于自己手寒冷一样;一个老百姓犯罪了,也等于自己坠落了,自己没有尽到教育人民的责任。这种自我批评的jing神品质,在夏禹的身上也得到继承。具体事例是:
有一次,夏禹外出巡视,在路上看到一批被押解的犯人。这些犯人双手被捆绑,像牛马一样地被驱赶。夏禹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便从车上下来来,问这些犯人的犯罪经过。听了犯人的陈诉,他竟伤心地哭泣起来。随行人员看到这种情景,觉得很奇怪又不能理解。有人就问夏禹说:“这些人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是因为他们不讲理,不守法,应当受惩罚。你为什么同情怜悯他们,还要惋惜痛哭呢?”夏禹回答说:“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能以德感化人,全体民众都以尧舜之心为心,安分守礼,自然都不违法犯罪了。现在我做全国的首领,不能以德感化人,每个百姓都以私心为心,不讲道理,不守法规,任意做犯罪的事。所以,犯罪的虽然是他们,其根源却在我的身上,这就是我伤心悲痛的原因。我不是怜惜犯罪的人,而是痛恨我的德行远远不如尧舜啊!”这个故事,就是传说中的夏禹“下车泣罪”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夏禹所说的话也许幼稚可笑。而从史书记载来看,当时己有了官吏、军队、刑罚、。监狱,己具备了国家的雏型,犯罪无疑是利害冲突的结果。而把这种社会不安、人民疾苦,看做是领导人自己的失误和无能,从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jing神,仍是极可宝贵的,也是一个作领导者的良好借鉴和自我教材。
传说夏禹在为人勤政方面,最能见微知著,因之主张防微杜渐,消除隐患于未然。不愧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又有个故事中说:当时,有一个名叫仪狄的人,以善酿佳酒闻名遐迩。有一次,仪狄把自己酿的酒献给夏禹品尝。夏禹饮了仪狄的酒,觉得甚为甘美。但是夏禹却自思又联想到有关国家兴衰问题。他说:“后世之人,必有因纵酒而导致亡国的事情发生啊!”此后,夏禹就对仪狄疏远了,甚至于不准仪狄再来进见,并下令宫内不许饮酒。这个传说就是“戒酒防微”的故事。
根据研究,古代祭祀神灵,供奉祖先,宴会盛典,都少不了酒。但纵饮过度,不但内生疾病,而且外废政务,以致乱亡之祸势不可免。所以,夏禹谨始虑微,预以为戒。不料,夏禹戒酒防微而所说的话,果真说准了。他的末代子孙夏桀,荒谣无道,终ri纵饮。这个暴君竭百姓之财,作琼宫瑶台,设酒池肉山。传说酒池里可以行船。糟堤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后来,夏桀终于在醉生梦死中削弱了自己的统治,被商王朝的杰出领袖成汤攻伐夏桀,史传“汤伐夏桀”即是,取代了夏朝的统治。
注:夏禹为人勤政的传说系根据明朝大学士张居正、吕蒙阳所撰《帝鉴图说》为依据,并按学者冯广裕先生语体编辑此书抄录,由笔者再加整理而撰成此文。
第十四章 启
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ri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启,母涂山氏。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有的史学家认为禹是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启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和启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不服,启发兵攻伐,被有扈氏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有扈氏,巩固了王位。这以后,他又义反以往的作风,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ri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启的年纪老了,他的几个儿子激烈地争夺着继承权。小儿子武观(一说为幼弟)因为争得最凶,启就将他放逐到黄河西岸(今陕西义带)。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武观只好认罪服输。不久,启因为荒yin过度而病死。
黄帝之后的诸多帝王,如颛顼、帝喾、尧、舜等领地均在禹州。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动最频繁,最长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夏伯,把他的领地虞邑赐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ri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边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后,大禹即天子位,国号夏。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夏帝禹故世后,传位于舜的儿子伯益,伯益虽承帝位,一则因为辅佐大禹的时间很短,二则没有能够把天下治理好,故而诸侯们纷纷离开伯益,另行朝拜禹的儿子启。不久,启即位于夏邑。史家言:尧舜传贤,禹传子。
夏帝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上古颇有作为的帝王。自大禹治水起,氏族首领会盟制度逐渐变为zhong yāng集权的家天下制度。从应龙氏族来讲,鲧、禹、启都是为治水做出重大贡献的氏族首领。历经三代治水奔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动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历法纪年,诞生于五帝时期,到大禹时期更趋于完善。时下沿用的夏历,俗称yin历,就是夏代创造出的历法。自尧舜时有年的记载,至禹时有ri月的记载。
夏启会诸侯于城北诸侯山(无梁镇北),大飨诸侯于钧台(梁北镇杜岗寺村)。从大禹时代起便出现了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活动中心。国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夏朝第三帝名相,被大臣寒浞逼杀,致使夏统治中断40年。少康帝中兴,改都纶邑(今顺店镇康城村)。最后一帝桀,将商部落首领汤囚禁于钧台(在梁北镇杜岗寺村)。据“中国监狱史”记载:中国第一座监狱即钧台。商灭夏后,禹州做为首都的地位开始变迁。
启是夏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个君主,史称夏启夏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相传禹曾选定东夷族的伯益做继承人。禹死后,启杀伯益,夺取王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度,被父子继承的王位世袭制度所代替,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奴隶社会。有扈氏不服,也被他攻灭。
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父传子,家天下”由他开始沿袭了几千年。
史载,上古时候,中原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被尧封于嵩山脚下,叫“崇伯鲧”。他带领群众以堵塞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被杀于羽山。他的儿子禹继承父志,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被封于夏地(即今禹州市)。大禹虽然是方国国君,却倍受舜的宠信,让他“统领州伯,以巡十二部”,后来又让禹代替自己摄政长达16年。舜死后,禹在八方诸侯的拥戴下即天子位,并以自己的封号“夏”为天下之号,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诸夏民族为主体、容纳夷夏各部族的统一王国,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后人称之为伯禹、夏禹、神禹。
禹在夏都执政八年,戌令全国实行统一的时制,俗称“夏历”,亦称“农历”。并且定车制、立贡法、建学校、作夏乐,提倡养老,令行薄葬,实行“五音听治”,加上其它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一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又条,国民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载之储”。
禹死后,其子夏启“大飨诸侯于钧台”,在这里举行“继位大典”,宣布继承父位。“父传子,家天下”由此开始。启在位十年,传给太康,太康传给其弟仲康,仲康传给其子相,相被寒浞逼杀,夏朝从此中断四十年。直到相的遗腹子和康长大后,召集夏遗民,联络夏旧臣,终于消灭了寒浞势力,才得以“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今禹州)夏王之故都”,“坐钧台而朝诸侯”,恢复夏朝基业,史称“少康中兴”。
第十五章 太康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yin,朝政松弛,促使内部矛盾ri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在位29年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启长子。启病死后继位。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
太康,他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
有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3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的五个弟弟见兄长不能回都,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始终没有能等到。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的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目下的凄凉悲哀之情。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歌词的大意是:
我们的祖先大禹曾经训导子孙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君主应当勤于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贪酒sè、好游猎,或者大兴土木,建造亭台宫室,那么,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会失去民心,导致亡国。缅怀我们的祖先大禹大世时,他身为万邦之君,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是一位多么贤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训,荒废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视我们,使祖先创建的王朝被人颠覆,陷我们于凄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铸下了大错,我们心中是多么痛苦啊!
27年后,太康病死于阳夏。
第十六章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生平简介
仲康,生卒年不详,太康弟,后羿废黜太康后立其为王。在位13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
后羿废黜太康后,立仲康为王。仲康名义上在位13年,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党羽义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软禁,无力恢复夏的天下。仲康因此忧闷成病而死。葬于安邑附近。
第十七章 相
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相,生卒年不详,仲康子。仲康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
相继位时,年龄还很幼小,因后羿带兵进逼,只得逃往帝丘,又迁到斟灌(今山东省寿光县东)。相继位后的第八年,由于后羿因恃其武力,不修民事,riri以田猎为乐,遂被后羿的助手寒浞指使后羿的门生,贴身卫士逄蒙所杀,进而寒浞派儿子浇带兵进攻斟灌。相力量弱小,只好再次逃往帝丘。这时,相曾先后征伐过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不久,于夷来朝见,服从于相。
第二年,浇又带兵奔袭帝丘。在一天晚上攻入城中,杀进相的住处。相眼见难以脱身,就拔刀自刎而死。
相死,寒浞篡夺王位,使夏朝中断了40年。
第十八章 少康
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相子,攻杀寒浞,复兴夏朝。在位21年,病死,葬于阳夏。
少康,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他初懂人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叮嘱他ri后要报仇雪耻,复兴夏朝。从此,他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管理畜牧的官,平时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并且时时jing觉,防止寒浞来杀害他。不久,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兵来搜捕少康,少康逃奔到名为有虞氏的部落(今河南省虞城东)。有虞氏首领虞思让他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理财的本领,并把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10里方圆的名叫纶的肥沃土地和兵士500,使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少康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人民支持他复兴故国,并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
当时,有个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名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东省旧德平县),招集流亡,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他首先应少康之召,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的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
少康先派儿子季杼攻灭了寒浞的第二个儿子戈意,以削弱敌方力量。又派将军女艾去侦察了浇的虚实。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从纶出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旧都,诛杀寒浞,夺回了王位,建都阳夏。
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因此,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共约近百年。如果说,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国历代王朝最早之兴,夏启便是依靠权谋开国之枭雄,太康则成最早的昏君了。只有到了少康还都,夏朝才进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现了中兴的形势。
晚年,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今浙江省绍兴县),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这就是越国的启端。
21年后,少康病死,葬于阳夏。
少康中兴
少康在纶地成家以后,励jing图治,招兵买马,并派人四下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