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民族的皇帝-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颛顼名叫高阳,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小的时候,曾经在少昊建立的鸟类王国生活过一段时间。长大chéng rén以后才回到黄帝的身边。高阳有大德于民,黄帝死了以后,就把帝位传给了他。人称:帝颛顼。

    帝颛顼,沉静渊深而有智谋,清明通达而知事理,生养财物以尽地利,顺时行事以法天道,凭依鬼神以制义法,调理五行以教化,洁净虔诚以祭祀。领域北到幽陵,南到交址,西到流沙,东到蟠木。动物或植物,大神或小神,只要是ri月所能照临的,没有不归属于他。

    那时候,只有水神共工虽然表面臣服,内心却对颛顼继承帝位非常不满。他一直暗地里蓄集力量,准备伺机争权。

    水神共工人脸,蛇身,红头发,他所领导的水族实力强大。共工有个下属名叫相繇,更是勇猛异常,他是个人脸蛇身、青sè皮肤、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可以同时吃掉九座小山上食物的怪物。

    共工不但有相柳助威,还暗中联合了一些天神,奉自己为盟主,准备突然发难,推翻颛顼夺取帝位。

    后来,颛顼和水神共工之间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双方在大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发生了激烈冲突。水神共工被打败后,气得火冒三丈,一头撞向不周山。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不周山横腰坍了下来。

    这不周山可撞不得,它通天达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一直立在天地间,是擎天的柱子。被共工撞断以后,整个宇宙顿时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天空向西北倾斜,ri月星辰也随之移动。东南方的大地受了山崩的震动,更是陷了下去,江河之水裹着尘埃向那里汹涌奔流,以致成为海洋。

    从此以后,天地残缺,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没有谁能够再修复了。

    颛顼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是他觉得人间和天界相通不是一件好事。原来,在这之前,天和地虽然是分开的,但是可由天梯相通。

    天梯有两种,一种是山,一种是树。山中间最著名的天梯就是昆仑山,它的最高的山峰,就直达天庭。当然,要想缘着它登上天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据说它的下面,环绕着弱水的深渊,它的外面,又包围着炎火的大山,要上去的确很是困难。

    除了昆仑山之外,还有华山青水之东的肇山,据说曾有仙人柏高,顺着这座一直爬上天去;还有西方荒野的登葆山,巫师们从这里上下往来,直到天庭,沟通人神。

    树木当中具有天梯xing质的,是生长在西南方都广之野的建木,据说那里是天地的中心,各方人神大多由此上下。

    颛顼觉得神和人不分出界限,混居在一起,总是弊多利少的。于是,他便命他的孙子大神重和大神黎去把天和地的通路隔断,让人上不了天,神也下不了地。

    大神重和大神黎遵命行事,切断了所有天梯。这样虽然牺牲了zi you,却维持了宇宙的秩序和安全。从此大神重就专门管理天,大神黎就专门管理地。这样一来,神人不杂,yin阳有序,人间天上,各保平安。

    豢龙氏曰:

    在古人的心目中,水神共工是一个恶神,是天地之间重大灾难的制造者。据《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ri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他不但使整个宇宙动荡不安,而且在尧、舜、禹时代发动洪水危害百姓。据《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真实的“共工”,据考证是当时生活在共水河流域(今河南辉县)的共工氏族首领的名号。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当黄河水从黄土高原转折流向河南西部的平原地带时,正好纳入共水河,水势浩大,仿佛从天而降。上古时候,黄河水道迁徙无偿,因此经常形成巨大水患。平原地区的其它氏族部落没有能力考察水患的原因,就认为是共水河泛滥造成的。

    而聚居在共水河流域的共工氏族,相对于其它部落而言处在上游。在与洪水斗争的过程中,为了本氏族的利益,只能保自己,坑别人。颛顼和共工之间的战争,以及后来的“禹攻共工国山”,都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另外,颛顼命令重和黎断绝天地相通的故事,应该是改变一场宗教信仰的战争,即颛顼强迫信仰巫神的周边少数民族,遵从黄帝的教化

第九章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帝喾,姓姬,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著名文学家曹植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ri明。”

    帝喾有几个儿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弃是周的始祖。次妃简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尧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仪生了挚。挚继承了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帝尧。

    帝喾的传说

    帝喾(ku库),名俊,号高辛苦、氏,是黄帝曾孙,玄嚣孙子,父亲叫矮(jiao矮)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相传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yin野之秋山。

    传说帝喾有四妃,长妃叫姜原,是有邰国(今陕西武功县)君的女儿。相传姜原在娘家时,因出外踏上巨人脚印而怀孕,因无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弃于深巷、荒林与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不死,所以起名叫“弃”,后来长大喜欢农艺,教人种五谷,被尊为后稷,成为周民族的祖先。次妃简狄,是有松国(今甘肃高台县)君的女儿。相传简狄在娘家与其妹子建疵在chun分时到玄池温泉洗浴,有燕子飞过,留下一卵,被简狄吞吃,后怀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三妃庆都,相传她是大帝的女儿,生于斗维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蓟县),被陈锋氏妇人收养,陈锋氏死后又被尹长孺收养。后庆都随养父尹长孺到今濮阳来。因庆都头上始终覆盖一朵黄云,被认为奇女,帝喾母闻之,劝帝喾纳为妃,后生尧。现濮阳有庆祖,原名叫庆都,力有庆都庙,此地名是否与庆都来濮阳有关,未见史书记载。四妃常仪,聪明美丽就,发长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后生一子叫挚。挚与尧都继承了王位,作了帝王。

    帝喾非常喜欢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古时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

    帝喾好巡游,他东到泰山、东海;东北至辽宁;北到涿鹿、恒山、太原;西北至宁夏、甘肃;西南至四川;南到湖北、湖南至长沙。他几乎游遍五岳,参观了女娲、少昊、黄帝等现任的遗迹。这些传说虽未必其真,但略见当时中国地域之辽阔。

    帝喾时战事不多,只在帝喾带领常仪、帝女南巡时,在云梦大泽遇到了房王作乱。当时帝女带一只有神通的狗,名叫盘瓠,它暗暗跑到敌营,咬死了房王,平息了祸乱。至于帝喾把帝女和宫女许配了盘瓠,各生十二南女,分送到湖南、浙江两地,那就更荒唐了。

    有关帝喾的传说较多,《史记。五帝本纪》作了综述:“高辛声而神灵,自言其名。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海之,ri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可知帝喾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诚服的帝王。

    帝喾,姓姬,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著名文学家曹植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ri明。”

    帝喾有几个儿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弃是周的始祖。次妃简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尧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仪生了挚。挚继承了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帝尧。

    帝喾陵位于商丘市唯阳区南25公里的高辛集。现存墓地为一高大丘,长200余米,宽100余米。陵前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现仅存明代碑刻一通。

第十章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一)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二)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ri,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sè的帽子,黑sè的衣服,红sè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chun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ri出而作,ri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jing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三)尧帝陵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

    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jing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四)尧帝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jing,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1998年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