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闻言,尚且不待袁绍回答,就说道:“皇子辩乃嫡长子,继承大统于情于理。”
贾诩却是摇头道:“先帝深知外戚手握重兵,自然不肯将皇位传给皇子辩,否则只能纵容外戚做大。”
“先帝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久矣,且在给吾主密诏之中,也透露出这个想法。”
“若先帝之死与何进无关,想必皇子协已经秉承先帝遗愿,继承大统了。”
曹操急忙问道:“先帝遗诏何在?”
诸侯也都将目光,放在贾诩身上。
他们想要知道先帝遗诏内容,更想知道先帝密诏真假。
若先帝遗诏属真,恐怕何进真有很大问题,说不得先帝就是被人所害了。
刘岱身为汉室宗亲,哪怕瞧不上刘宏所作所为,仍旧希望能够维护汉室威信。
谋害天子,这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饶恕的罪行。
“锵!”
刘岱拔剑在手,指着袁绍喝道:“陛下驾崩之时,汝跟随何进左右待在雒阳,是否参与此事!”
其余诸侯,眼中也满是怀疑。
他们也许大多心怀不轨,却未尝没有些许忠义,自然也不能容忍弑君之人。
此间气氛,忽然变得紧张起来。
颜良、文丑见状,急忙护住袁绍。
袁绍却是拨开二人,喝道:“吾忠心为国,又岂会做出此等无君无父之事?”
“先不论诏书是真是假,纵然诏书属真,纵然大将军何进真的做出弑君之举,也与我没有丝毫关系。”
“若得知有人谋害先帝,我袁绍第一个不会放过那人!”
贾诩道:“先帝诏书真假,待吾主统兵抵达之事,诸位自然可以分辨。”
“然陛下之死,与何进以及何皇后脱不开关系,也与奉何进命令统兵入京的丁原脱不开关系。”
“诩敢问,那个所谓的太后密诏,可能代表大义?”
诸侯闻言,尽皆不语。
假如刘辩得位不正,何皇后的确无君无父,两者就属叛逆。
所谓的太后诏书,自然没有法律效应。
曹操答曰:“此事疑点甚多,还是待我等看到先帝遗诏以后,再商议不迟。”
贾诩点头道:“空口无凭,的确应当先看到先帝遗诏。”
“然而。”
说到这里,贾诩环顾众人,声音忽然拔高:“若先帝遗诏属实,尔等所谓的奉太后密诏兴兵讨逆,就师出无名。”
“那时,诸位可愿统兵返回各州郡?”
诸侯闻言,尽皆脸色微变。
他们此次兴兵,乃是以太后名义。
如果何太后有问题,他们所谓的奉太后密诏兴兵讨逆,也就成了笑话。
无诏而擅自兴兵进攻京城,可是不折不扣的谋逆之罪。
历史上董卓恶行累累,惹得天怒人怨,诸侯纵然发矫诏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这个时空的丁原,恶行远远比不上董卓。
假如诸侯执意兴兵攻打雒阳,那可就真的是狼子野心了。
然而。
在场诸侯既然已经兴兵,心中自然有些想法,又哪里肯直接撤兵?
要知道。
大汉如今风雨飘摇。
京城内只有年幼的天子,谁能带兵入主雒阳,就能权倾朝野。
哪怕似刘岱这种汉室宗亲,也抵挡不住心中欲望,更何况是其余诸侯?
历史上,诸侯之所以没有争夺雒阳。
不仅因为董卓将雒阳烧得面目全非,又迁走城中百姓,失去了占据的价值。
最为重要的是,董卓让李儒毒杀了何太后以及刘辩。
诸侯讨伐董卓最重要的借口,就是董卓废立天子,他们想要攻入雒阳,重新拥立刘辩为天子。
可惜的是。
董卓为了不给诸侯讨伐自己的借口,甚至为了断掉诸侯拥立刘辩为帝的念头,这才让李儒将其毒杀。
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才害死了刘辩。
假如刘宏的确死得不明不白,又明确留有诏书立刘协为太子,那么众人就失去了起兵的理由。
纵然要兴兵讨逆、匡扶汉室,也应该有关羽执行。
贾诩听闻曹操之言,再看了看诸侯脸色,这才说道:“如此也好,待吾主携先帝遗诏抵达之时,再商议不迟。”
贾诩话音刚落,袁绍再次喝问道:“纵然关羽有先帝遗诏,却也不应该擅自攻伐河东郡。”
“如此行径,又与国贼丁原有何区别?”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我只是骠骑将军麾下属官,这等大事还是等吾主抵达,袁渤海亲自询问吧。”
却说关羽攻下箕关,以及河内郡绝大多数城池以后,大军所到之处,皆望风而降。
没过多久,关羽就已经占据了整个河内郡。
关羽令高顺驻扎河内,自己却是统帅大军,日夜兼程赶往酸枣。
诸侯联军营寨。
“报,骠骑将军统兵五万,已经抵达酸枣境内。”
诸侯等待许久,得知关羽领兵抵达酸枣以后,当即心思各异。
曹操急忙说道:“我这就亲自前去迎接骠骑将军。”
孙坚、鲍信、刘岱、张邈亦是说道:“愿同往。”
其余诸侯虽然有些不太情愿,终究还是跟着前去迎接关羽。
酸枣城北二十里。
关羽刚刚领兵抵达此地,曹操等人已经率军来迎。
张绣纵马奔来,说道:“启禀主公,诸侯在前面迎接,请求与主公一见。”
关羽捋了捋胡须,丹凤眼微微眯起。
这些年来。
经过关羽刻意蓄养,终于变得长须飘飘,有了历史上二爷的些许风采。
从开始的不适应,待现在的习以为常。
关羽发现,现在越来越喜欢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捋着自己胡须了。
“既如此,就去会会诸侯吧。”
“见过君侯!”
曹操看到关羽带着亲卫纵马而来,急忙翻身下马,上前行礼。
“孟德兄,数年不见,你风采依旧啊。”
关羽亦是跳下战马,上前挽住曹操手臂,有些唏嘘的说道。
当年曹操为了自己,单枪匹马刺杀张让的事情,在十常侍被诛杀以后,就已经传开。
关羽根本没有想到,曹操居然也有如此任性的一面。
对于曹操,关羽就如同对待刘备那般,有太多好感,自然不会恶语相向。
“若论风采,又怎么比得上君侯?”
关羽正色道:“当日在洛阳,羽听闻有人单枪匹马潜入张让府邸,刺杀张让这个祸国殃民之辈。”
“那时尚且还在感叹,究竟何人有如此魄力,却不想居然是孟德兄。”
曹操闻言,却是苦笑道:“张让蛊惑先帝,祸乱朝纲,操恨不能生食其肉。”
“特别是操得知,张让在陛下面前进谗言,欲害君侯这等国之栋梁,更是忍无可忍。”
“彼时操以为,若不杀张让,恐怕君侯回到京师凶多吉少。”
“今日看来,倒是我杞人忧天,也错怪陛下了。”
想到刘宏居然有心夺何进兵权,而后诛杀十常侍,兴复汉室的决心,曹操内心就五味陈杂。
“哎。”
关羽闻言,亦是微微叹息。
“拜见将军!”
两人交谈没几句,孙坚亦是上前,郑重向关羽行了一个军礼。
当初在长安之时,关羽、孙坚本就意气相投。
及至后来,孙坚更是不惜得罪董卓,也要揭发对方勾结叛逆之事。
关羽也不负所望,直接杀掉董卓这个朝廷册封的大将。
从那以后,两人就结下了深厚友谊。
对于孙坚而言,关羽不仅是他意气相投的朋友,更是曾经短暂跟随过的上官。
正是为此,孙坚才会如此郑重的向关羽行礼。
“数年前与文台兄相见,那时你不过只是一位别部司马,如今却为长沙太守,还被封为乌程侯。”
“在场豪杰虽众,能被封侯者却寥寥无几啊。”
孙坚闻言,却是有些羞愧的说道:“坚虽略有薄功,又岂能与君侯相提并论?”
“坚只是平定长沙三郡叛乱,就被朝廷封为乌程侯,说起来也实在惭愧。”
关羽却摇了摇头,觉得以孙坚之功劳,的确应当封侯。
那个时候,长沙人区星反叛,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举兵叛乱。
孙坚本来只是长沙太守,平定区星叛乱以后,却不惜犯大忌也要跨郡攻打周朝、郭石,继而让三郡叛乱得以平息。
如此勇武果敢,封侯也是理所应当。
第216章 统帅诸侯()
“关羽,汝为何无故攻伐王太守之河东郡,且纵容麾下擒走王太守,尽降其众?”
关羽刚刚与孙坚、曹操开始寒暄,就听到有人厉声呵斥。
他转头看去,正好看见袁绍对自己怒目而视。
“竖子无礼!”
“我家主公名讳,也是你能随意呼喊?”
张飞闻言大怒,当即扬起了手中丈八蛇矛,对着袁绍厉声呵斥。
张飞三喝退河内军,诸侯深知其勇武非凡。
袁绍看到张飞怒发冲冠的样子,当即感觉有些发虚,不过碍于面子,仍旧强撑着岿然不动。
颜良大怒,扬起长枪指着张飞,喝道:“大胆莽夫,吾主乃渤海太守,又为袁氏子弟,汝何敢如此无礼!”
张辽亦上前两步,指着颜良喝道:“论官职,吾主官拜骠骑将军,领并州牧,封破虏亭侯。”
“汝主身为区区渤海太守,见到上官不恭敬行礼,反而无礼呼喝。”
“真没想到,此等无礼之辈,居然也出身汝南袁氏,如此看来,袁氏家教也并不怎样。”
袁绍闻言,顿时气得脸色涨红。
张辽却继续说道:“论功绩,吾主两破鲜卑,两平匈奴,扫灭冀州黄巾,又击退叛贼韩遂、边章。”
“反观汝主,文不能牧守一方造福百姓,武不能上阵杀敌讨贼报国。”
“汝主能有今日成就,不过仰仗家族余荫耳,也敢在吾主前面放肆!”
张辽此言,有理有据。
张飞听完以后,重重拍了拍其肩膀,大笑着说道:“文远所言极是,此等仰仗家族余荫之人,不配与主公相提并论!”
袁绍及其麾下文武,闻言全都脸色涨红。
然而。
正如张辽所言那般,袁绍除了家世以外,无论功绩、官职还是爵位,都和关羽相差甚远。
纵然被人羞辱,别人也是羞辱的堂堂正正,有理有据。
只不过。
袁绍以及麾下武将,又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当即就准备发作。
“主公稍安勿躁。”
就在此时,许攸却是扯了扯袁绍衣袖,低声说道。
关羽势强,麾下又兵精将勇,官职更是压人一头。
袁绍真要和关羽闹翻。
在场诸侯,不见得有人会出手相助,那时就只能自取其辱了。
对许攸这个从小与自己相交莫逆,且智谋过人的首席谋士,袁绍还是有些信任。
故此,哪怕袁绍心中非常恼怒,仍旧强行压住了心中怒火。
“翼德、文远退下,休得无礼!”
关羽看到袁绍气得瑟瑟发抖,却是喝退二人,不想让两者关系越加紧张。
对于袁绍,关羽并无太大恶感。
最主要的是,关羽并不知道建议谋害天子者,就是袁绍。
当初在洛阳的时候。
关羽之所以对袁绍恶语相向,主要还是为了表明态度,明哲保身罢了。
说句心里话,关羽那个时候还有些愧疚。
袁绍当时面见关羽,礼仪毕竟非常周全,还释放出了充足善意。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关羽却狠狠打了袁绍的笑脸,并且将其脸打得肿了起来。
当然,关羽对袁绍,也谈不上有太大好感。
最主要的是,关羽觉得袁绍野心勃勃,从头到尾都在谋划着权倾朝野。
曹操以及很多诸侯,也许才开始并无割据自立之心。
奈何,乱世出豪杰。
当曹操等人走到某等程度,野心自然会慢慢滋生。
反观袁绍,却从开始就图谋不轨,甚至妄图颠覆朝堂,让袁氏执掌朝政。
只不过,关羽此行为会盟而来。
假如真与袁绍撕破脸皮,这场会盟必定分崩离析,对方甚至可能会在背后捅刀子。
更何况。
关羽直到如今,仍有匡扶汉室之心。
他想要杀入雒阳,辅助幼主,尽自己最大能力,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汉。
天下不乱,百姓安康,才是关羽的理想。
只有如此,关羽才能不负先祖,不负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不负先帝知遇之恩。
想要匡扶汉室,稳住这些诸侯,尽量拉拢他们共襄义举,方为上策。
也许有人会说,真想要匡扶汉室,避免天下大乱,索性直接杀光在场诸侯,自然可以掐灭源头。
此言差矣。
先不说,关羽没有能力击杀在场诸侯。
就算能够将他们全都杀死,也势必会有其余诸侯割据地方,关羽也将成为天下公敌。
更何况。
大汉之所以乱到这种程度,原因太多,就连关羽也没有办法理清。
是大汉如今局势促成了诸侯割据,而非诸侯割据促成了大汉的没落。
纵然没有诸侯割据地方,以朝廷如今财政状况,也无力平定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
那个时候,哪怕关羽执掌朝堂,也会如同先帝那般,每日疲于奔命四处平叛。
最终,也是将让国库变得无比空虚,不得不想办法弄钱粮。
“麾下将领都乃沙场武人,性格刚直,若有冒犯之处,还望本初兄莫怪。”
“关某此行,为兴大义而来,若欲匡扶汉室,还要有诸位相助,方能成功。”
看着关羽真诚的脸上,丝毫没有初次见面时那种傲慢,袁绍反而有些不适。
只不过,关羽已经给了台阶。
如今形势不如人,袁绍哪怕心中仍旧有些不快,却也不好发作。
曹操急忙上前,转移话题道:“敢问君侯,先帝遗诏何在?”
关羽闻言,先是环顾在场诸侯,而后郑重从怀中拿出先帝遗诏,率先递给了曹操。
曹操曾在雒阳为官,而且官职不低,自然知道诏书真假。
他先是将诏书内容仔细阅读完毕,再三检查诏书不假以后,当即有些激动。
“诏书属实。”
“先帝果真有夺何进兵权,除掉祸乱朝纲的十常侍,立皇子协为太子,且令君侯领兵入京之意。”
诸侯也都凑到曹操身后。
他们看完了诏书内容,也分辨了真假,当即都将目光放在了关羽身上。
关羽沉声说道:“吾奉先帝遗诏,为兴大义而来,意欲扫除奸佞,匡扶汉室,诸位可愿助我!”
曹操、孙坚率先答道:“骠骑将军既有先帝遗诏,我等自然拼死相随!”
刘岱、鲍信等人亦是说道:“愿奉骠骑将军为盟主,讨伐逆贼,匡扶汉室!”
袁绍面沉如水。
他心中虽然非常不愿,可是看着众人反应,却也只能出言应和。
“愿听骠骑将军调遣!”
第217章 立军法()
看到众人如此轻易,就推举自己为盟主,关羽却是有些疑惑了。
他本以为,以诸侯骄傲的性格,肯定会瞧不起自己出身,想要号令诸侯有些难度。
不过细细想来,诸侯有此举动,倒也是情理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