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为了防患于未然,刘备自愿请缨,一一将这些人铲除,但是正所谓师出无名,所以他才请求刘协封他为汉中王,让他代表朝廷,去将上述几人一一铲除。
第二点,刘备身为益州牧,但手中却掌握着益州的东、西两川和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身份与权力明显不对等,为了更好地为刘协治理好这些地区,所以刘备认为自己理应以更高的身份,去支配手中的权力,为大汉守好南边和西南的疆土。比一州之牧更高的官阶又是什么呢?那自然就是王爵了。
刘备这一招连消带打,当真是阴狠毒辣,明目张胆的向朝廷伸手要王爵,但却偏偏在表面上看,他又占足了道理,让人偏偏不能斥责与他,顶多只能说他是功利心比较重而已。更何况,执掌一方的诸侯被封王也早已有了先例。燕王敖烈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有了敖烈在前面做铺垫,现在刘备伸手要王爵,倒也不显得如何突兀了。
对刘备请求封王的事情,各路诸侯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曹操显得乐不可支,这样一来,曹操确信敖烈的大部分精力,都会被牵扯到这件事上,自己便能够趁机稳定的发展一段时间了。正如曹操所料,敖烈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显得很是愤怒。刘备这是**裸的分裂国家!可是,在刘备请求封王的这件事上,他却没有表露出丝毫自立的意思,一切的流程都是按照朝廷规矩来办的,这就让敖烈有心前往征讨刘备,却又师出无名,毕竟,刘备可不是那个蠢货袁术,他可不会留给敖烈出兵讨伐的破绽。刘备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而在江东,孙策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却是浑然没有在意。在孙策的心中,他只关心江东的安危,只要不涉及到江东,他才没那个心情去管刘备称王还是称帝呢。对此。孙权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最好还是和兄弟二人共同的师父敖烈通通气,如果敖烈要出兵征讨刘备的话。孙权建议孙策也派出一定的兵马,跟随在敖烈身边以壮声势,同时还可以为江东捞取到一些好名声,显示出江东子弟忠心于大汉的决心。孙策思量再三,决定采纳孙权的意见,派人从海路出发,直达渤海湾,向敖烈征求意见。
对刘备的所作所为最为愤怒的人,不是敖烈、曹操和孙策,而是当今的大汉天子刘协。在收到刘备奏折的当日,刘协气的脸都歪了,这个刘备早已被自己开除出了汉室宗亲的行列,凭什么请求封王?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封他为王?
气愤之下,刘协一把将刘备的奏折摔在了地上,对满朝文武阴沉的说道:“刘备自请为汉中王,简直是藐视于朕!朕要御驾亲征,讨伐刘备!”在敖烈的护翼之下,刘协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傀儡,他的手里有兵有将,也有自己的地盘,而且还和敖烈一起并肩作战,经历了洛阳保卫战等几场战役,在刘协的心中,战斗的种子早已是生根发芽,因此,他才会决定御驾亲征。
听到刘协这么说,立刻吓坏了满朝的文武,尤其是皇甫嵩等老将,更是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他们看来,刘协是打过几场硬仗没错,但在那些战役中,指挥战斗的是燕王敖烈,天子刘协只不过是跟随在敖烈身边的看客而已,怎么可能是身经百战的刘备的对手?要知道,打仗可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没有长年的战争磨练,是绝无可能做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的,刘协指挥战斗的水准,在皇甫嵩等老将眼中,甚至连入门的水平都还算不上呢,若是真的让他御驾亲征,这万一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可怎么办?
皇甫嵩连忙站出来,刚要劝谏刘协几句,刘协先一步开口说道:“自古君无戏言!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了。朕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做傀儡之君!否则,朕有何面目于九泉之下,去见我大汉的列祖列宗?皇甫老将军,你可还能再上战场否?”刘协的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颇有明君的气概,让满朝文武原本已经准备好的劝谏之言,再也说不出口了。
本来是打算劝谏刘协的皇甫嵩,也被刘协的话挑起了胸中沉睡已久的战意,当即拍着自己的胸膛道声说道:“回禀陛下,廉颇八十尚能食米一斗,肉十斤,臣未及八旬,为何不能征战!老臣请命为大军先锋,为陛下开辟通道!”
于是,刘协生平第一次御驾亲征就这样定了下来,让皇甫嵩率军两万为先锋大将,传令镇守长安的朱皓和皇甫坚寿分出一人来,带兵一万西出长安,以为左翼部队;让伍琼、伍习兄弟带兵一万由潼关出发,经斜谷关奔汉中,为大军的右翼;以刘陶为粮草押运官,率军五千在后督运粮草;刘协自己带领钟繇等二十多位文武重臣,率军三万为中军,前后共起五路大军,合七万五千之众,直奔汉中而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 刘协的尊严
当敖烈得知刘协竟然御驾亲征汉中的时候,朝廷的五路大军已经出发足足有五日之多了,这还是各地的暗影成员先后跑死了十几匹马,才把这个消息传递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敖烈手中。能在短短五日时间内,收到这个消息的,恐怕现在也只有敖烈一个人了。
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敖烈的心立刻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浮上了他的心头。刘协的能力,敖烈是最清楚的,可以说敖烈是刘协的半个师父,刘协处理事务的方式方法,基本都是从敖烈这里学会的,敖烈清楚的知道,刘协处理政事还算可以,但带兵打仗却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啊!以他那连入门水平都算不上的指挥水准,怎么可能是刘备这个老狐狸的对手?真不知道皇甫嵩、钟繇他们为何不从旁劝谏,纵容刘协这样胡闹!
出于对刘协的担心,敖烈立刻叫来赵云和张绣,让他们带着五千名血杀军先行一步,日夜兼程一定要追上刘协,在刘协和刘备交战之前,阻止住刘协。敖烈明白,刘备虽然嘴上时刻不停地挂着为国为民的敞亮话,但是却绝对不会束手就擒的,也不会任凭刘协处置,说不定刘备还会借此机会再次搞风搞雨,来个浑水摸鱼,从中获得一些好处呢,这可是刘备的长项。在刘备得到益州之后,大批人才被他收服,以法正、黄权等人为首的益州文武,可都不是等闲之辈,有了这些人的辅助,刘备真的就像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了,如果刘协一意孤行,不听从皇甫嵩和钟繇等人的忠告,那么这一仗,必败无疑。
刘协是敖烈的兄弟。更是大汉的皇权象征,一旦刘协出了什么意外,那大汉可就真的要倒了,敖烈费十年之功辛苦建立起来的新秩序,就将毁于一旦,刘备、曹操一定会乘势而起,取代大汉,各自建立起新的政权,让大汉的子民们重新陷入混乱的纷争之中,到时。受伤害的可就不仅仅是刘协一个人了,将会有大量的无辜百姓被送上战场,充当争夺至高权力的武器,整个大汉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动乱之中,千千万万的汉人都将受到生命的威胁,随时可能被战火吞噬……这,绝不是敖烈希望看到的一幕!所以,刘协必须要好好地活着!千万汉人必须要将汉人的传承延续下去!
赵云和张绣明白敖烈的心意,立刻收拾好随身武器衣甲。带着五千名血杀军精锐向着汉中方向奔驰而去。这场战斗不能就这样开启战端,至少不能在敖烈赶去之前开始!赵云和张绣的任务,就是拦住刘协的进军,一切事情等敖烈赶到之后再做决定。
赵云和张绣走后。敖烈没有片刻的停歇,立即整顿军队,准备粮草,争取尽快前往汉中支援刘协。最少也要保证他不能出现太大的意外。刘协是大汉的一面旗帜,是千万汉人心中的标杆,所以。他不能倒下,敖烈绝不会容许他倒下!
仅仅用了两日的时间,敖烈便准备好了一应粮草,然后立即带着血杀军、龙骧军每军一万精锐,以及三万铁骑,组成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倍道兼行的向汉中开拔。说来也是凑巧,原本敖烈得到了扶桑岛上的财富之后,手头上宽裕的很,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没什么战事,敖烈就把这笔财富大部分都用在了建设燕国各个大州上面了,还开办了二十四座义仓,这样一来他手中所剩的钱粮就没多少了,这次刘备搞起的事情太过突然,刘协御驾亲征的决定更是让人始料未及,仓促之间,敖烈也就只能带五万骑兵出征了,再多的话,粮草供应就会出现问题了,敖烈还要留下足备的粮草,防止中原的曹操趁机袭取自己的背后呢。
在敖烈率领大军出发的第四天,赵云和张绣经过一路疾行,终于在关中与汉中交界处的扶风郡境内,追上了刘协。短短六天的时间,跨越数千里的距离,这在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的汉代,多少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为此,血杀军精锐们的战马大半都被累死了,就连备用的马匹都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甚至连赵云的小白龙和张绣的白鹤,这两匹千里马,也都陷入了萎靡之中,可见这一路奔驰而来,赵云等人有多么的辛苦了。
刘协曾经数次见过这两人,更因为张济誓死坚守长安,而被叛乱的李傕、郭汜杀害,而对张绣另眼相看,因此在见到他们之后,刘协显得很是高兴,拉着他们的手来到中军大帐之内。
进帐之后,赵云和张绣看到数十位文武大臣分列两旁,正在低声商议着进军的事宜。赵云略一沉吟,向着刘协朗声说道:“禀圣上,燕王派末将等来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末将转告圣上,一定要等燕王率大军赶来之后,再决定是否进兵汉中。因此,末将认为,我军应暂时按兵不动,等待燕王到来。”
刘协直直的看着赵云,缓缓地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每次都是皇兄为朕遮风挡雨,这一次,朕要亲手讨回大汉的尊严,子龙将军就不必再劝了。”
原来刘协是这么想的!他是想亲自讨伐刘备,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汉的威严,依旧无人能都轻易挑战!这次的战役不同于以往,刘备的做法,虽然在表面上说不出什么,但其实已经触及了刘协的底线,或者说触及了大汉政权的底线,事关大汉传承了四百年的尊严,这份尊严,是刘协这个做天子的责任,必须由他亲手去讨回!
看着刘协坚毅的脸色,赵云终于知道为什么皇甫嵩和钟繇等人不去阻拦他了,因为谁也不能,更没有权力,阻止当今的大汉天子,去维护整个国家和四百年传承的尊严!在这一刻,仿佛刘协已经不再是大汉皇权的象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汉天子了,他只是一个最最普通的男人,为了保护家园而拿起武器去战斗的男人!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赵云和张绣对视了一眼,双双跪倒在地,齐声说道:“末将愿追随在圣上身边,为圣上执鞭坠镫!”既然不能去阻拦刘协,那么便只好跟随刘协一起去战斗了,至少在样,他们二人还可以保护刘协的安全,不至于让他出现什么意外,也算是完成了敖烈对他们的嘱托。
这时,一旁的钟繇眼神中忽然显露出一丝深深的悲伤,和站在他对面的皇甫嵩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不由得暗自叹息了一声。数日之前的景象,同时在他们二人的脑海中浮现。那一日,刘协刚刚接到刘备请求进位汉中王的奏折,起初,刘协对此显得很是愤怒,君弱臣强,必然会导致一些野心家借机兴风作浪,捞取好处,这种悲哀,深深地刺激着刘协的内心,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出兵讨伐刘备。
当时,钟繇和皇甫嵩是极力反对的,他们认为刘协没有真正带过兵,不具备指挥作战的能力,如果盲目出兵,说不定反倒会有危险,看到这两位历经三朝的元老极力反对,刘协把他们召进了后殿,悄悄的对他们说了一番话,正是这番话,最终让钟繇和皇甫嵩改变了主意,同意了刘协的出兵,至于刘协到底对他们两位老臣说了些什么,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再也没有第四个人知晓了。
第二天,刘协一面调兵遣将,厉兵秣马,一面亲笔书写了一道诏书,按照钟繇提出的计策,同意刘备自请封王之事,正式封刘备为汉中王。这是一种对刘备的迷惑手段,意在麻痹住刘备,让他在接到天子册封他为汉中王的诏书后,心中会因极度的欢喜而出现松懈,给大军进入汉中创造时间和便利的条件。
钟繇和皇甫嵩也是从那一天起才发现,从小被他们看着长大的刘协,已经不再是青涩的少年了,而是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了,男人,就需要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男人,就需要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懂得取舍,这,才是真正的男人。钟繇和皇甫嵩始终都不能忘记那一天,刘协对他们说过的话,那一天,刘协做出了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取舍,一个必将对大汉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
收起心中杂乱的思绪,钟繇将眼中的悲伤神色掩藏了起来,站出来说道:“圣上,不如就让赵将军和张将军作为大军的斥候吧,血杀军精锐的威名,老臣可是早就如雷贯耳了呢。”
普天之下,没有哪只军队能比敖烈麾下的血杀军更全面,可以说血杀军除了水战稍差一些之外,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当时一流的高水准,刘协手下的那些探马斥候,和血杀军精锐根本就没法比,因此钟繇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在钟繇看来,这是一场十分凶险的战役,因此一切细节都要做到做好,才能避免一些不在掌控范围之内的事情发生。
赵云和张绣闻言,同时踏前一步,对刘协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同声说道:“任凭圣上驱使,臣等万死不辞!”(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主辱臣死
在一片不算太开阔的空地上,一名身骑白马,头盔上插着白羽,背上斜背着计都斩马刀的血杀军精锐策马飞驰着,很快,他便来到了这片空地后方以个凸起的土丘之后。
“怎么样?”见到部下打探消息归来,赵云立刻低声问道。
那名刚刚归来的血杀军精锐翻身下马,连口气都来不及喘,急忙回答道:“将军,适才我们十个人分别哨探二十里,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是,某总觉得这种平静十分反常,说不定,是刘备故意制造出的这种宁静,来迷惑我们的。”
赵云相信自己部下精锐的判断,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那种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和预知能力,是他们在无数次的浴血奋战中练就出来的,既然他们感到不对劲,那就一定有问题。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就算刘备现在真的不知道刘协御驾亲征的事,但是汉中可是益州的西北门户,刘备对汉中的重视程度,那是不言而喻的,绝然没有道理不在汉中的附近设防,否则当初他也不必花费那么大的本钱来争夺汉中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赵云忽然下令道:“派出一支小队光明正大的去试探一下,不需要做任何隐藏和伪装,最好能让汉中的探马清楚地看到你们的身影,某倒要看看刘备到底再耍什么诡计。另外通知佑维,让他率军返回大营,请圣上暂缓进军,等我们把事情搞清楚了再说。”
随着赵云的命令,两支五十人的小队立刻脱离大队人马,分头向身前的汉中和身后的张绣驻军处跑去。
当张绣接到赵云的通知之后,心中不敢怠慢,急忙率军返回到了刘协的大营,把血杀军精锐探知的消息告诉了刘协,并把赵云对汉中附近出奇平静的疑惑一并说了出来。
在听完张绣的禀报之后。刘协低着头思量了一会儿,忽然仰起头说道:“时不可失,失不再来!汉中的平静一定是刘备还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