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不客气直接便把手上的柳叶小刀递给了李渊。

    让李渊砍人行,让他给黄鳝开肠破肚他还差着老远,实在看不下去了,连划了几刀也没将一根黄鳝个剖开,还是得自己上手。

    “皇祖父还是孙儿来吧!”

    一共也没几根,三两下便弄好洗净,端着盆子便回到了厨房。

    晚饭没让胖厨子动手,李宽亲自动手,将黄鳝切成小段,弄好配料,找出两三根黄瓜,切好。

    待锅中的油温合适放下配料加入鳝段翻炒,再加入黄瓜翻炒片刻加水,一道红烧鳝段便好了,再炒上几个小菜,这晚饭便成了。

    晚饭,小胖子吃的很开心,再一次吃到这红烧鳝段,根本就停不下筷子。李宽只是尝了尝味道一盘子的红烧鳝段便没有了,心里直骂小胖子吃货。

    “二哥,咱们明天还吃吗?”

    朝一脸憧憬着明晚继续吃的小胖子看了一眼,没好气道:“没了。”

    小胖子有些失落,桌上的李渊也有些失落,这么好吃的美味就只有一顿这如何能过瘾。

    环视桌上的众人,一个个都还在回味红烧鳝段的吗美味,就连一向不在意口腹之欲的孙道长也是如此。也不知道孙道长是在回味美食还是在回味黄鳝的功效,黄鳝这玩意儿可是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而且还能治疗阳那啥、虚劳、腰痛,腰膝酸软,孙道长可是药王,这些功效他又岂会不知。

    “要不咱们今晚去弄点?”其实李宽也想再吃一次,可是让他顶着烈日在田间抓黄鳝,他还是不愿意的,只有这晚上趁着天凉去抓一点还行。

    “今晚去?”李渊有些摸不着头脑,大晚上的怎么抓黄鳝,如果没有月光连路都看不见,更别说抓这滑不留手的黄鳝了。

    朝李渊点了点头,拉着小胖子带着怀恩、怀义到了小院,提着刀用力的砍着小院中的竹子,砍到的竹子锯成十五寸长的竹筒,将竹筒从中破开,劈成竹片,在竹片的两端刻上锯齿。

    拿上刻好锯齿的竹片到厨房中,将竹片放在灶台上烤上片刻,用力一扳一个简易的钳子便成了。

    戌时过半,天黑了到了黄鳝出洞觅食的时间,做好火把这便是要出门了。

    “等等。”

    见着李渊一副雀雀欲试的样子,就有些脑仁疼,不说您是皇帝,但您好歹也是几十岁的人了,打着火把在田抓黄鳝这说的过去吗?

    “皇祖父,您不会想去吧!”

    “祖父不能去?”

    “您老人家想去谁敢拦你。”

    没办法拦啊,您老辈分高想做什么谁敢拦着啊!没见着自己刚刚才问出口,母亲和祖母都瞪了自己一眼吗!

    在李渊的腰上拴好编织的竹篓,递给他一个火把,这才出门。

    李府门前不远便是稻田,一到田间,便挽起裤腿,打着火把下了田,田坎上的李渊拿着李宽做好的简易夹子,朝李宽看了看他是如何使用这才下了田。

    稻田中的黄鳝不少,远没有后世稻田中那么稀缺。也是,在大唐没人在田间下药,也没人背着电瓶在田间烧,自然田里的黄鳝也就不少。

    抓黄鳝很快乐,有种丰收的喜悦和童年的快乐,就是这火把有些不得劲儿,远没有后世的电筒来的方便,弄了半鱼篓,李宽便没了兴致,虽说夜晚天凉,但是举着一个火把也是够热的,反正够吃就成,况且不是还有小胖子和李渊吗?还有跟在李渊身后的连福。

    没人在意李宽上岸,全都兴致勃勃的拿着简易的夹子在稻田中夹黄鳝,坐在田坎上的李宽还常听到李渊和小胖子气恼的骂声,估计是没把握好力道,让黄鳝从竹夹中溜了。

    满头大汗的李渊终于上岸了,脸上满是兴奋之色,叫着众人回府。

    一回到李府便像万贵妃展示他的成果,满满的一篓子黄鳝,看的万贵妃夸赞不已,像小孩子赌气一般打开了李宽的竹篓看了看,这便笑了,“还真是少的可怜,连祖父的一半都没有。”

    李宽撇嘴,您老以为我没看见您把连福竹篓中的黄鳝倒进您自己的竹篓中啊!真是小孩子这也要争个输赢,您也真是够了。

第139章 杜荷请客() 
托突厥进犯的福,杜老爹正忙着与李世民商议突厥进犯一事。杜小叶自然也就没了人管教,虽然无人管教但是也没了以前的混性子。

    回府后依旧坚持每日早早起床的习惯,在杜府中跑上两圈,打一套拳法,带着满头大汗的杜小叶独自一人打好凉水,弯腰将头埋进水盆中,片刻起身拿起准备好的绢布随意的擦两下,这便是洗脸了。

    转身回到房中夹着两本书,一边走一边背,早晨背书是最好的时刻,他从未忘记。

    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摇头晃脑的背着门仆从和房老大爷听不懂的文章,门房老大爷一脸笑呵呵的听着杜小叶的背诵,二公子真是长大了也明事理了。

    他还记得当初杜小叶从桃源村回府的时候,没有了往日的那句老东西,而是恭敬的给他行礼致歉,从此之后二公子再也没骂过他一句,每当从出府还会朝他善意的笑一笑,也不知道桃源村的夫子们是怎样教导二公子的。

    卯时过半,在宫中商谈突厥进犯一事而一夜未归的杜如晦这才回府,回府便见着自家的小儿子在庭院中专心致志的背着论语。

    这小儿子一直是他的心病,这小儿子是个什么性子他哪会不知,几岁的孩子就学会惹是生非,自己没少替他“擦屁股”,去年小儿子回府的时候,就发现这儿子变了,变得孝顺可是也没见他用心学业,反而礼数没有原来周到,只不过当时想着儿子孝顺了心中高兴,没有深究。

    其实哪是杜小叶去年回府没用心学业啊,也不想想去年那时回府的时候正值冬天,让杜小叶到庭院中背书还不得把他冻成人冰棍,人只是在自己的屋中看书没被府上的人发现而已。

    现在看到杜小叶用心学业,杜如晦老怀宽慰,得意的抚了抚短髯。

    专心背书的杜小叶哪会察觉到自己老爹在不远处看着他,背到阳货篇中的“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患得之·······”这便背不下去了,只听见不远处传来,“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杜如晦不愧是饱学之士,听到杜小叶的背诵根本就没细想,便将后文给补上了。听到杜如晦的续接,转身一看,这才发现他老爹回府了。

    “孩儿拜见爹爹。”礼虽行的不规范,却是真心实意。

    “二郎今日为何早早便起身读书了,往日不是都要到辰时才会起身吗?”

    杜小叶一愣“孩儿何时辰时起身了?”

    “去年你回府每到辰时你才会到大堂用饭,难道为父还不知。”

    “那是孩儿在房中看书,未曾出房门而已。”

    一脸的理所当然,这让杜如晦有些愣神,自己这是误会了,也是去年回府的时候正值冬季这儿子也不会出房门背书。

    “爹爹一早归来想必还未用过早饭,孩儿请您去吃早饭。”

    见小儿子如此有孝心,杜如晦如何能不答应,只是刚跨出几步便停下身来,语气有些严肃,“二郎你哪来的钱财请为父吃饭?”

    如果是一年前的杜小叶别说请他老爹吃饭,不伸手向他老爹老娘要钱就是不错了,还能让你质问,美得你。

    没顶嘴,朝自家老爹微微一笑,“这是孩儿自己挣的,在桃源村进学之时,庄子的同学家中事忙,有时孩儿也会去帮忙。二哥说虽然孩儿这是一份善心,但是能有这份善心便应该得到奖赏,所以有时二哥会给孩儿一些铜钱。”

    轻轻抚摸着杜小叶的头,眼中泛起点点泪花,“好好好,那今日为父就让二郎请吃饭。”

    到府门见着门房大爷,“杜仁,你也一起去。”

    门房哪有资格和自家老爷公子一起去用早饭,连忙推辞,还是杜如晦发话了,这才跟着父子二人一起出了杜府。

    辰时过半,对勋贵府上来说除了要上早朝的大臣们,主人家是还未起身的,可是对于长安城中的百姓而言,他们早已起身开始了自己一天的生计。

    长安城虽然戒严了,但是为了一天的生计老百姓哪管什么戒严不戒严,早早便打开了店门,不停的叫卖着。

    杜府与房府相隔不远,杜府在里房府在外,想要去大街上用早饭,就不得不经过房府门前,或许是为了向这个好友炫耀自己的儿子孝顺,杜如晦在经过房府之时还特地的把刚刚回府的房玄龄给叫上了。

    “房乔兄,今日我家二郎要请我用早饭,想着房乔兄也未曾用饭特地相邀。”

    房玄龄回府与杜如晦回府所见完全不同,进府就见着自家的儿子在练武,你老子我饱读诗书,你却不思读文识字偏偏喜欢行武夫之事,这叫他如何不怒,正在教训练武的房遗爱就听见了府门外的杜如晦的话音,一脸的怪异,回府之前陛下不是赐过早饭了吗,怎么还叫老夫一起用饭?

    “房乔兄,遗爱贤侄尚未用早饭吧,今日我儿请客,房乔兄不必客气。”再次出言相邀,房玄龄也不好拒绝,带着练武的儿子,加入了杜如晦的早餐队伍。

    在桃源村的时候,早上锻炼结束回到李府便已经准备好了饭菜,养出了习惯,现在回到杜府杜小叶又是跑步又是打拳,难免会感到肚中饥饿,五人未走多远,杜小叶的肚子开始咕噜咕噜的叫。

    听见儿子肚中的叫声,杜如晦指着一家饼店说道:“二郎,咱们就在这儿吃。”

    “您还是跟孩儿走,孩儿知道哪里有好吃的。”

    杜如晦一愣,这孩子久不在城中怎会知道哪有吃食,不过见儿子一脸的笃定,也没问,也就随了杜小叶的意。

    杜小叶当然知道哪里的吃食最好,要说早饭莫过于平康坊内楚王府门前的早餐摊子。

    这摊子是小泗儿开的,自从小泗儿升任一间酒楼的掌厨之后,他和李石两人便开始带起了徒弟,有了徒弟自然也就不需要他们多忙,而李宽要开冰店,这便想到了小泗儿,让小泗儿回到桃源村学了两日,便让他回长安到楚王府住下准备随时开业。

    小泗儿一家还有三弟妹全靠他养活,虽然李宽对冰店有信心,可是现在还没开起来,不能让小泗儿没了收入,便让胖厨子教了小泗儿几道早餐,让小泗儿买个早餐铺子卖早点,可是人小泗儿不肯,说什么生是王爷家的人死是王爷家的鬼,让他自己出去单干,他还要不要做人了。

    没办法,干脆让小泗儿在楚王府门前支个摊子,平康坊可是勋贵之地不愁没生意,至于别人嘲笑楚王府从商,李宽会在意吗,反正他的名声早在几年前便已经臭大街了,他还会介意这样的名声吗?至于合不合规矩,他就是规矩。

    一路上,杜如晦向房玄龄炫耀着自己的儿子,什么有进学之心,回府便见着儿子背诵论语,什么孝心可嘉,知道自家老爹早早回府没用早饭还掏自己的私房钱请老爹吃饭,反正夸的杜小叶那是天上地下只此一个,满脸的自豪。

    一路上听着杜如晦夸赞儿子,房玄龄心中那个气啊,狠狠的瞪着一心练武的儿子。房遗爱也是有苦说不出,杜叔,咱能不说了吗?至于杜小叶,一脸的无奈,爹咱能要脸不?

    楚王府门前摆着几张桌椅,小泗儿正忙着给摊子加柴火,摊子上的蒸笼热气腾腾老远便能闻到香味。杜小叶招呼一行人坐下,高声喊道:“店家,五笼小笼包、五碗小米粥。”

第140章 上架感言() 
昨天上架了。

    原本没打算写上架感言的,但是有朋友说让子观写一个,那子观就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子观知道自己的水平,很多书友在骂子观写的垃圾。不是子观替自己辩解,第一次写书难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文笔也不好,可是书友也不能在书评区进行人身攻击吧。有书友说你写出来就是给人骂的,可是你倒是投个推荐啥的(有些无耻好像这是在求推荐),再来骂吧。你说你不喜欢这本书垃圾,你默默离开不行吗?非要在书评区骂上两句,这就过瘾了。也不是子观不接受大家的建议也不是子观不能接受被骂,可你倒是说点正规的建议啊,上来就乱骂还人身攻击,这谁受得了啊!大家说是这个理吧!

    看书的书友都知道子观从来没求过推荐没求过收藏,一来是没脸求,二来是怕辜负了大家的收藏和推荐票。当然这个上架感言也不是求月票、求订阅的,这是表示感谢的。

    谢谢本书的签约编辑小诗,没她这本书也不会签约。

    谢谢本书的责编徐徐,其实子观觉得挺对不起徐大,刚刚开始这本书就一直推荐上,从历史分类热门一直到历史分类强推,几乎没断过。当时有人在书评骂子观说是子观用红包顶上去的,说真的那时候子观连怎么发红包都不知道,看了那位书友的评论子观上网搜索了下发红包,下了作家助手才知道发红包的事,当然子观也没发过,见笑。所以子观觉得挺对不起徐大的。

    当时的收藏也曾一度上涨,只是后来子观可耻的断更了,收藏一度疯狂的下降加上工作有些忙,子观也就没写书的想法。所以要谢谢书友样0eb0,在子观断更期间还是不断地投推荐票,子观这才坚持继续更新。

    谢谢书友天堂里的毛x,带炸药上飞机,o天0宇o,Kiss、麒麟,睡宇,乌基,那年梧桐花正开i,百戏红尘,20171114061628306,魔刀为谁而鸣,160302181933128,夜雨kit,样0eb0,20171117140750627,迷惘的小羊,残念余生,20170921144854945,20170310223057528,幻影WSW,160903200027319,九杀道友,gins0ul,子&&&&;鼠,谢谢这些书友的打赏。

    谢谢所有给子观投过推荐票的书友,投过推荐票的太多了实在是写不下,子观也记不住所有人,所以子观在此感谢所有投票的书友。

    谢谢点击过本书的书友,谢谢在书评区评论的书友,当然重点还是谢谢写鼓励子观写书的书友和写建议的书友,至于那些骂子观的书友还是·······谢谢,能骂子观证明书友还是点击过子观的书。

    也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还在看书,反正就是谢谢大家了。

    订阅、月票子观不敢求,子观厚颜求两件事。

    第一件事,大家能不能随手投个推荐票啥的,这不要钱,实在是现在的推荐票太少了,一共只有两千多。

    第二件事,看盗版的书友子观只求你们看了之后别来书评区人身攻击、乱骂,当然子观还是希望看盗版的书友支持下正版,看正版的书友子观只求大家骂轻点。

    子观在此拜谢大家了。

第141章 收钱() 
“好咧,客官您稍等。”

    没抬头,添柴火的小泗儿高声回道,弓着身子转身在身后的水桶中洗了洗手,这才起身。

    做食物最重要的是卫生,这一点在小泗儿当初在一间酒楼当厨的时候就知道,杜如晦看着小泗儿洗手满意的笑了笑。

    起身朝买食的客官望去这才发现是杜小叶,小泗儿是一间酒楼掌厨,平日里也曾见过杜如晦和房玄龄,知道杜小叶是跟着老爹一起的来的,没敢叫杜小叶的绰号,该有的规矩他还是明白,问着杜小叶,“二公子,您是如何得知小人在此处卖吃食?”

    “回府之日,二哥说你会在王府门前卖早点,让我来关照你生意。”

    “那小人谢谢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