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以为为父是让你现在就决定么?”李渊摇摇头,笑道:“为父只是觉着你应该从两个孩子之中选出一个培养了。”

    李世民很想选李宽,李宽不仅不用他培养,甚至可以在朝政上帮他减轻很多负担,但了解李宽性情的李渊这么说,显然是肯定李宽不愿意接下大唐太子之位的。

    仔细思考了好一会,李世民作出了决定:“选哲儿。”

    “谁?”李渊嘴角直抽抽,他实在没想到李世民会选择李哲,吃惊之下扯断了胡须。

    “哲儿。”

    李渊畅然一笑,“为父还以为你会选择臻儿呢。”

    “哦,父皇为何会觉得儿臣会选择臻儿?”李世民不由的有些好奇。

    “你是为父看着长大的,臻儿和哲儿也是为父看着长大的,臻儿与你的性子最像,锐利;而哲儿的性子却有些像宽儿,做事少了几分大气。”

    “臻儿确实比哲儿更有气势些,但臻儿对大唐的认同感不强,且臻儿已是华国帝王,想要培养臻儿对大唐的认同很难,于皇室子弟而言,臻儿将来未必会留手。

    但哲儿不同,他曾两次劝说臻儿,对大唐他比臻儿更有情义,将来对皇室子弟也会手下留情一些。况且气度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若是哲儿有臻儿的气度,以哲儿细腻的心性,或许比臻儿更加可期。”

    其实这些都只是李世民的借口而已。

    李哲的气度可以培养,李臻对大唐的认同感就不能培养?

    为什么选择李哲,因为李哲才是他名正言顺的亲孙子,名正言顺这个前提条件是很重要的。

    当初李世民下旨废除了将李宽过继给李智云一事,但为了保李渊和万贵妃安心,李世民没将事情做绝,将李臻过继给了李智云为孙,这就是李臻和李哲之间最大的区别。

    任人唯亲,自古便有的规矩,挑选帝位继承人也是一样的,当初李世民能定下李治为太子候选人,如今在李渊的劝说下,定下的自然是李哲。

    毕竟李臻和李哲的才能有优有劣,谁都评判不出他们二人谁更优秀一些,同样的情况下,当然是选择名正言顺的亲孙儿。

    挑选皇位继承人本应该经过深思熟虑,但是谁又会想到,两人几句话就决定了皇位的继承人。

    不过仔细想想,大唐皇位的继承人其实也只能在楚王府一门之中挑选。

    还是那句老话,楚王府的权势太大,可以说遍布大半个大唐,除非是李宽父子之中有人坐上皇帝这个位置,否则谁坐上皇帝的位置都不会对楚王府安心。

    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这个简单不过的道理就是有些学识的寻常人明白,李世民又岂会看不清。

    :。:

    wxi7

第654章 昂贵的候官马() 
在大唐,除夕虽不如上元节那般热闹,但同样充斥着喜悦的气氛,哪怕已到初四,街头依旧有穿着红绸子的百姓携伴游走欢笑。

    男人们一掷千金(铜钱),不时还在商户面前显摆一番自己的身份,令身旁的女子掩嘴欢笑,在西市嘛,哪怕是寻常的官吏之子,也足够在寻常商户面前显摆自己的身份。

    若是在东市,或许随意一个商户都比小官吏之子身份更高贵一点,敢显摆自己的身份,打不死你。

    李宽和苏媚儿就在这些人之中,不过他可不愿意穿那些红绸子做的衣服,看着就让人觉得太骚包。

    儿子已经从宫里回来两天了,回来的那天晚上,儿子脸上露出了些笑容,尽管这笑容之中带着一丝嗜血,但是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便已经说明儿子对李治与王家之女事情已经放下了,至少不用他去安慰。

    在楚王府住了两日,除了后院的雪景与寒梅就再也没有其他,李宽便带着苏媚儿出了王府。

    一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带着苏媚儿游戏天下,尽管“天下”有些小,只是在长安城西市之中。

    二是为了让苏媚儿散散心,高兴高兴。当然西市贩卖奴隶那些地方,李宽还不会傻到带着苏媚儿前去看看。

    儿子的事情,苏媚儿一直记在心里,因为李渊前来打过招呼的关系,苏媚儿没提到过半句儿子之事,但心中肯定是气愤异常的,这种事放在谁家儿子身上,做父母的都气愤。

    保持愉悦的心情,在李宽看来就是长寿最好的秘方,况且苏媚儿还怀着孩子,心情犹如三月之阳很重要,带着苏媚儿出来散心为的就是博得美人一笑,但事与愿违。

    “夫君,你说为什么这种事偏偏发生在咱们哲儿身上?”苏媚儿的语气之中充满忧愁与愤慨,目光幽幽的盯着结伴而行,欢声笑语的年轻男女。

    “哲儿的事情,哲儿能处理好,前两日回府之时,你不也见到哲儿笑了吗,更何况还有臻儿从旁照看着,放心便是。”

    这句话,李宽在苏媚儿的面前说过不少于几十遍了,但李宽的语气依旧平缓,不存在一丝一毫的烦躁,怀孕的女人总是爱多想,总是莫名的有脾气,现在再加上儿子的情况,与苏媚儿交谈耐心便尤为重要。

    “那可是妾身的孩儿,您让妾身如何安心?”

    苏媚儿顿时犹如护崽的母鸡,话音之中充满了怒气,声音不免有些大,周围的百姓不由得的将目光锁定到了苏媚儿和李宽身上。

    长安西市,什么样的热闹没看过,打个架吵个嘴那是常见的情况,就是游侠当街砍人的热闹在西市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但女人朝一家之主发脾气的事情,在西市不常见,哪怕是在西市做生意的商户之家,女人也不至于大庭广众之下给自家夫君甩脸子,脸面还要不要了?

    大唐虽说比其他朝代要开放一些,但总归男人才是天,夫为妻纲的道理也得遵从,男人代表着一家的脸面。

    在家里无论如何发脾气都可以,反正也没人瞧见,但是在外面无论气性如何大的女子都会给自己夫君留一些面子,尤其对于有身份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眼前这两位的身份不知道,但是看穿着就不是一般人家,必定是贵人之流,不知道那男的会不会打女的一顿,好像怀着孕呢,可别打掉了。

    仙女一样的人物,挨打可惜了。

    不少百姓暗自猜测将要发生的事,目光游离于李宽夫妻二人周围,也不知是想要看热闹还是单纯的看苏媚儿。

    或许因为自我认知,也或许是察觉到周围的目光,还没等李宽开口安慰苏媚儿,苏媚儿便已经开口了。

    “夫君,妾身······”

    “你的心情,为夫能明白,听说马市来了一批矮马,咱们去看看。”

    苏媚儿点点头,李宽拉起了苏媚儿的小手,随着人流走了。

    打算看热闹的百姓失望了,这样的场面与他们希望见到的不相符,贵人竟然没有发脾气?李宽夫妻二人身后的护卫们很平静,这种事很简直不要太常见,自家主母发脾气的时候,就没见过家主发怒。

    马市,就是商人们贩卖马匹的地方,马市的环境当然不会好,议价的商人和马畈言语激烈,马厩中的马匹嘶鸣,环境嘈杂不堪。

    这样的地方不是李宽和苏媚儿这类人去的地方,至少在大唐没有勋贵们不愿意来这种地方,家中要买马了,派一两个管事带着仆从前来便可。

    “贵人可是要买马,俺们家的马可是从候官县运来的,上等的好马,军中的战马都是从候官县的马匹中挑选的。”一位青衣中年招呼着李宽夫妻。

    “候官县的马能运送到长安城贩卖?”李宽疑惑道。

    候官县乃闽州治下,候官县养马的政策还是李宽吩咐推行的,候官县出产的马匹自然是好马,马匹也越来越多,但说要运到长安来贩卖,还是上等的好马,李宽是不信的。

    大唐军中要从候官挑选战马不说,台湾每年需要从候官县带一批马匹走,冯盎的广州之地也会从候官购买一批马匹,闽州修路需要的马匹数量更大,候官县的马匹根本不够,怎么可能运送回长安贩卖。

    “正是,前不久才从候官县运来的。”中年男人脸上有些傲然之色,在这马市之中也就只有他们家才有候官县的马贩卖,其他马畈根本没得比。

    倒不是说候官县的马匹是世上最好的,但谁让候官县的马是他李宽主持养的呢,马不一定多金贵,金贵的是楚王府这块招牌。

    李宽瞧了眼苏媚儿,点点头:“那就看看。”

    整整三排马厩,其中至少有几十匹,嘶鸣声不绝,一看就知道贩卖马匹的商户不是寻常人家。

    相马,李宽没那个本事,看不出马匹的好坏,不过候官县出产的马匹,他还是能分辨出来的,毕竟每年从候官运往台北的马匹也不少。

    “想必贵人是为夫人所买,这匹马很适合······”中年指着一匹不大不小的白马,滔滔不绝的给李宽介绍着。

    瞧了一眼,李宽便打断道:“这是候官县的马?”

    疑问的话语,却异常肯定眼前之马非候官出品。

    候官县的马匹乃是正常的马匹,而眼前的马匹只有一米高左右,明明是矮马,竟然说是候官县的马,怎么可能?

    中年马畈有些吃惊,看来这是遇见明白人。

    “贵人所言不错,这并非是候官县的马,不过小人以为这样的此马尤为适合夫人。”

    马畈也精明,直接肯定了李宽的话,且脸上不露半点愧色,毕竟他刚介绍时也没说是候官县的马,能坑到一个最好,遇见明白人也有转圜的余地,这是他运用过多次的手段。

    “贵人若是指定候官县的马,请随小人来,不过价格先不谈,贵人得表明身份。”

    意思很明显,候官县的马很贵,且还是有钱不一定就能买的,得看你够不够身份。

    马贩的手段在后世很常见,一眼就能看穿,李宽也不计较,笑道:“怎么,候官县的马很贵么,要什么地位才够资格买候官县出产的马匹?”

    “很贵。”马贩点点头,介绍道:“前些年倒是不太贵,不过最近几年从候官县运来的上等马不多,每年仅有十来匹左右,侯爵以下的人家便不能购买,毕竟咱们也得紧着勋贵们,您说是这个理吧!”

    李宽点点头,别说这是大唐,就是后世也是实行的这套准则,李宽早已经习惯了。

    “能问问价格吗?”

    李宽没有打算购买候官县的马,若是他想要随时都可以从候官县拉走,他带着苏媚儿前来买马,一来是临时起意,二来是他确实听闻了马市来了一批马,矮马,打算看看矮马是否如后世的矮马一般。

    下一个小家伙还有半年就要出生了,不管是儿子还女儿,矮马都适合,等到孩子三四岁左右,矮马正好给孩子充当坐骑。

    当然现在买是有些早,不过临时起意,所以也就来了。

    一听李宽的问话,马贩便认为李宽的身份不够,不过也没小瞧李宽,倒是笑呵呵的给出了价格:“候官县的马,一匹得要这个数。”说话间,马贩子伸出了两根手指头。

    “二十贯,确实挺贵的。”李宽喃喃自语。

    现在的普通马匹大概是十两银子左右,一匹候官马便要二十两,翻了整整一倍,比起一般马匹确实贵了不少。

    哪知马贩摇了摇头:“贵人说笑了,且不说从候官运往长安的路途,咱们的马可是候官县的好马,二十贯购买寻常候官县的弩马还差不多。”

    “你是说两百贯?”李宽不敢置信的问道。

    且不说候官县的上等好马能不能运到长安,就算运到了长安城,路上的耗费也用不了多少。当然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李宽不是不知道,但一匹马卖两百贯那已经不叫贵,而是叫做抢钱了,真当候官县的马匹是金马不成?

    :。:

    wxi7

第655章 西市买马() 
马贩点头,肯定了李宽给出的价格。

    两百贯,对于侯爵之家而言,不算太多,但是对于寻常人家,两百贯差不多可以过上十年的安稳日子了。

    而且侯爵之家出两百贯买一匹候官马,李宽认为是没多少人愿意购买的,毕竟侯爵也不是傻子,两百贯买一匹马,或许傻子也不会这么干。

    但是事实真如李宽估计一般,真的不会有人购买吗?

    只听马贩压低了声音:“今年从候官运来的马只有十三匹,如今还剩下三匹,若是晚一些可能便没有了,若是贵人实在想买,也不是没有通融的办法。”

    所谓通融的办法,谁都明白,就是在两百贯的基础上提高价钱,但李宽本就没打算购买候官马,所以没打算询问需要加多少钱,倒是问了一句“候官马很好卖么。”

    一听就知道李宽没有诚意购买候官马,但马贩子倒也不失热情:“马匹元正之日送到,如今只剩下了三匹,贵人您认为如何?”

    李宽点点头,没有继续询问关于候官马的事,反倒兴致昂扬的瞧着马厩之中的矮马,矮马有一米多一点,他有些不满意,若是能低语一米就更好了,而且马厩中的矮马乃是骝毛,是寻常之色。

    “这矮马还有更矮的么,如果有稀有色泽的矮马便更好了,放心,钱肯定是少不了你的。”

    在大唐,矮马的价格不算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矮马的作用甚至不及一匹驽马的作用大,但矮马也得看品种,若是沛县产出的矮马那价格也不算低廉,至少也是普通马匹的一两倍,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贵人果然是明白人,但是这样的马不多,也就贵人看见的几匹,若是贵人打算购买稀有色泽,小人建议您去前面看看,或许有满足您要求的。”

    李宽失望的摇了摇头,没多问,便带着苏媚儿走了。

    以为马贩所说的前面,就是指前面几家,走去之后才知道前面几家根本没有,不过经过交谈,李宽倒是明白了候官马的价格为何居高不下,也明白了为何有傻子愿意购买候官马。

    说白了,别人买马根本就不是买马本身的价格,而是购买一份羡慕和一种身份。

    当年平阳公主等人在闽州乱搞一通,候官马的价格越炒越高,候官马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一种地位和身份,前些年上等候官马都是赠与朝中勋贵的,一般侯爵甚至还得不到赠与。

    其后,李世民知晓之后,便下令候官县的上等马一律充当战马,禁止私下赠送和买卖,引发候官马热的浪潮。

    每年贩卖到长安的候官马不是没有,但真正的上等马却非常稀有,李宽差不多走了十余家,愣是没有贩卖上等候官马的马贩。

    可见,价格居高不下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可是即便如此,候官马的价格也不至于高到两百贯,可惜李宽询问了不少马贩也没弄明白具体的原因。

    哪怕你购买的候官马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以李宽对大唐勋贵的认知,他们能给出的合理价格也就几十贯罢了,超过二十倍的价格,难道勋贵们真是傻子?

    带着疑惑,走了十几家,终于走到了贩卖矮马的地方。

    马贩的衣着很华丽,不像是马贩倒是更像勋贵府上的管事,见到客人上门没个热情,躺在椅子上随意的招呼道:“自己看,看中合适的给钱。”

    神情倨傲,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扇两巴掌。

    “有候官县的上等马没有?”李宽询问。

    一句话便令马贩变了脸,不似之前那般倨傲,但也不至于像哈巴狗一样,只是起身恭敬道:“贵人,候官县的上等马只有王家有,咱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