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贵为帝王,有些事也不是他能一言决断的,太子谋逆不是小事,亦不是家事,这牵涉到朝堂,朝堂众臣若坚持处决李承乾,他李世民能做的并不多。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李世民心中叹息,嘴上却道:“兕子,你大哥之事,父皇只有决断,你去看望你皇祖父吧!”
李世民走了,今日的朝堂还等着他,他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停留。
而进入甘露殿卧房的兕子,在没见到孙道长的第一时间就怒了,她原本还以为是孙道长下的诊断,哪知孙道长根本就没来,当即喝道:“立即去桃源村请孙师父前来。”
孙道长不受皇权约束不假,可是他和李渊的交情不可谓不深,得知李渊病重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皇宫。
风寒所引起的高烧,在孙道长手中不算大事,折腾一番下来,李渊的高烧也就退了,在场数得着的御医,一个个口称老神仙,那敬畏的态度就差没把孙道长给供起来了。
溜须拍马,孙道历来反感,没多余的话说,只是安安心心的写着药方,一边写一边言道:“丫头,你皇祖父到底是老了,虽说如今烧退了,可终究是伤了身子,得好好补补,记得等他醒来,提醒他,他已经不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有些事交给年轻人就好,干嘛非要逞能,若是还有下一次老道我可不保证他还有没有命。”
“谢谢孙师父。”兕子接过孙道长的药方,行礼道。
“行了,没那么多客套,我回桃源村了,庄子里还有一个人等着医治呢!”
“孙师父,大哥如今情况如何?”兕子也聪慧,听孙道长一说,就知道孙道长言中之意是指李承乾。
“心病还须心药医啊,医者并非万能。”孙道长感慨了一句,安慰道:“不过丫头你也放心,你大哥没啥大事,死不了。”
:。:
wxi7
第595章 太子的信()
经孙道长的诊治,李渊并无大碍一事,李宽不知晓,他那时候还在和苏媚儿日月潭泛舟于湖上,柔情蜜意。
因为不知道,李宽回长安的途中,在楼船的甲板上一坐就是两个时辰,等到苏媚儿带着妹妹、儿子和儿媳出现在甲板上时,李宽才回神。
“夫君,您别太担忧了,祖父他老人家吉人自有天相,定然不会有事的。”苏媚儿安慰道。
“对啊,父皇,您也不用太过担忧,您不是说师爷医术通神吗,有师爷在长安,曾祖父没事的。”
母子二人一人一句,李宽连插嘴的时间都没有,见安平等人还准备开口,李宽连忙道:“别说了,生老病死总有那么一天的,只是我有些难以接受罢了,行了,都回去休息,上岸之后还得尽快赶往长安城呢!”
实际上,李渊的情况具体如何,在李宽心里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毕竟李渊垂危一事乃是李世民所言,若非有一线生机,李世民也不至于下旨召他即刻回长安。
至于孙道长在长安之事,李宽想过,正因为想过才认为李渊恐怕是回天无力了,在这个时代,孙道长便是医学界的权威,孙道长都不能治愈,他李宽其实也没有办法。
在海上漂泊两日,李宽终于再次登上了大唐的国土,来不及在闽州有任何停留和感慨,带着众人踏上了会长安的路途。
车辚辚,马萧萧,硕大的楚字大旗迎风招展,沿途前来拜见的人不知凡几,百姓、商户、世家勋贵府上的管事,凡知晓楚王回来者,皆在沿途守候。
在这个时间点,楚王俨然是香饽饽了。
百姓和商户且不论,毕竟楚王在闽州的名声,再加上李哲当年在闽州作为,得万民相迎不过分;世家勋贵府上的管事不必说,他们的消息比寻常人来得灵通,太子谋逆已经过去十余日,岂有不知的道理。
这个时候,楚王无疑是皇位最有利的争夺者,谁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
放在十年前,世家之人对楚王可以不屑一顾,如今却不同了,他们的日子难熬。
当年落魄的王家,依附楚王府不过几年光景,俨然有世家第一的样子,王家算是崛起了,如今也到了他们该崛起的时候了。
可惜,准备了重礼的世家和勋贵管事无一人见到李宽。
“家主,有人求见。”马车外的胡庆笑道。
“不论是谁,不见。”
“家主,求见之人是咱们府上的管事。”
“谁?”
“老陈。”
“快,停车,让他过来。”
对于李承乾谋逆的具体事宜,李宽了解的不多,不过陈家老大这些年带商队往返于台湾和长安之间,负责传递消息,应该是楚王府最了解具体事宜的人了。
“拜见家主、主母,拜见二公子······”
李宽挥手,打断了陈家老大的话,问道:“祖父如何了?”
“启禀家主,太上皇经孙道长诊治,已无大碍,不过我等出发之际,太武皇尚未醒来。”
“你等何时动身的,既然无大碍为何没醒来?”李宽急切的问道。
“我等在太子谋逆后的第三日出发的,离去前,孙道长曾进宫诊治过,回府后告知我等说,我等见到家主后,告知家主放心,太武皇并未大碍,具体为何未醒,我等不知。”
孙道长既然说李渊并无大碍,李宽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李宽点点头,长出了一口气:“祖母如今如何?”
“太武皇病倒之际,老主母曾一度晕倒,如今亦无大碍。”
李渊和万贵妃都无大碍,李宽总算是露出了笑容,随即想到李承乾谋反,想到了李世民,李宽的脸色又有了些变化。
“说说太子谋逆一事的具体情况。”
“是。”陈家老大躬身行礼,介绍道:“此前,陛下率十余万大军出征高句丽,却只令高句丽称臣,百姓认为于大唐而言,此战乃败,遂坊间流言四起,言道陛下已老,无当年之勇,而操控流言者便是太子与魏王。”
论操控流言,李宽在这个时代可谓祖宗级的人物,这种流言说到底就是为了铺路而已。
李承乾操控流言,无非是为了谋逆成功后铺路,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令百姓信服他;而李泰或许只是为了让李世民感觉自己已老,凭借他在李世民那里宠爱,等候机会给李承乾致命一击后,李世民传位于他,说到底还是为了那皇位。
这种小伎俩,李宽又岂会不明白。
“这些就不必说了,具体说说太子谋逆时发生的情况。”
陈家老大点头:“十月初三,太子率五十死士围攻魏王府,被太武皇劝说,太子叛乱一事结束。”
“俺说老陈,你这些年变傻了吧,殿下让你说具体事宜,你这也叫具体事宜?”不等李宽开口,胡庆便已不满的开口了。
陈家老大尴尬的笑了笑,开口道:“太子谋逆一事,咱们王府一直在打探,参与叛乱之人,在去年咱们王府便已打探的差不多了。”
“为何?”李宽疑惑道。
“家主,您忘了,二公子当年在大唐时,您曾吩咐我等注意太子谋逆一事,从那时起,咱们就已经开始暗中打探消息了。”
“我有过这样的吩咐吗?”李宽挠了挠头,明显记不清了。
“想来是有的,当年儿臣还疑惑父皇您为何吩咐儿臣请大伯到台北,说是要劝劝大伯,如今看来父皇恐怕是早已知晓大伯谋逆一事。”李哲搭腔,疑惑的问道:“只是······父皇您怎知大伯会做出谋逆之举?”
李宽摇了摇头,没回答儿子的问题,只是看着陈家老大说了三个字——继续说。
“太子谋逆其实在我等看来挺可笑的,长安城中的兵马共十余万,可太子手中却无兵权,太子所仰仗的无非是李安俨、贺兰楚石、赵杰等人,唯一让人担忧的无非就是一个侯君集,可兵权在陛下手中,他们终究还是没有多少人马,就算没有咱们楚王府插手,谋逆恐怕亦是一个笑话。”
“老陈,听你这意思,咱们王府参与其中了?”胡庆问道。
陈老大打量了一眼李宽,发现李宽面无表情,心中一震,战战兢兢的解释道:“太武皇和陛下下旨,我等才参与其中。”
按理说,留在大唐的人乃是楚王府的家臣或家将,除李宽一人外无任何可指挥,可李宽也知道留在大唐这些人的想法,他理解,所以也没有追究的意思,对于皇位,若他有心,也就不会将华国的皇位传给大儿子了。
“无妨,继续说。”
“是,家主。”陈老大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十月初三子时,太子吩咐百余人杀了皇城守卫将士,在城中作乱,想给侯君集等人发信号,却不知在赵杰李安俨等人刚离开东宫后就被咱们的人给制住了,就连侯君集亦是如此,叛乱尚未开始,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此次叛乱,根本未动用多大的兵力,连宫中的金吾卫都尚未动用,仅凭咱们王府的护卫就平息了这场谋逆。”
从始至终,陈家老大的言语之中都带着一丝骄傲和自豪。
虽说平定李承乾谋逆导致尚未大动兵戈,确实值得骄傲和自豪,可还是让李宽有些不喜。
“你的意思是在皇城之中,有咱们王府的人?”李宽能抓重点,赵杰、李安俨等人既然是刚离开东宫就被制服,明显楚王府在皇城之中是有人的。
瞧见李宽皱起的眉头,陈老大言语之中的骄傲不见了,恭敬道:“家主,至太武皇回长安后,一切皆由太武皇安排。”
“虽说是祖父安排,想来你等亦是支持的吧!”
李宽一言道破李渊和王府家臣们的心思,令陈老大后背冷汗涔涔,想解释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行了,你等先行回台北,通知怀恩和臻儿,祖父无碍,安心国事。”
李宽挥手,示意陈老大带着商队离去,却见陈老大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敬的递到李宽面前:“家主,这是太子谋逆失败后,东宫送来的信件。”
“恩,去吧!”
接过信件,只见信封上写着二弟亲启四个大字,令李宽有一瞬间的失神。
拆开信封,只看了一句话,就让李宽有了将信件撕毁的冲动。
只见信上写着,当二弟接到这封信时,愚兄恐已身首异处。
愚兄当年对二弟多有不义之举,实乃愚兄妒忌所致,本想当面向二弟赔罪,却苦无机会,今愚兄已死,这赔罪便只能留待下辈子了,望二弟海涵。
愚兄深知当年之举令二弟寒心,不过愚兄只得厚颜,求二弟一件事,愚兄妻小并不知愚兄谋逆之举,望二弟念在同为手足的情分上,护下愚兄妻儿。
二弟之恩,愚兄来世必当结草衔环。
今日之皇室,唯二弟一人值得托付,实乃愚兄无奈之举,若二弟为当年之怨,愚兄亦无怪;若实无办法,二弟亦无须自责,一切皆乃愚兄之过矣。
兄,承乾敬上。
:。:
wxi7
第596章 楚王回京()
从李承乾的书信之中,李宽看出了三件事。
其一,李承乾很洒脱,看淡了生死。
其二,大唐皇室亲情淡薄,仅一句唯二弟一人值得托付便已明了。
其三,李承乾有情,至少在对待妻小上,还是有情义的,毕竟李承乾在写这封书信时,还是太子,能放下身段求他李宽,且用敬上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李承乾当时鼓起了多大的勇气。
不过这种情义,在李宽看来却是有些令人心寒的。
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李宽对李承乾的评价算不错的,可是李哲对这个大伯的评价就不怎样了。
只听在李宽身边一同观看书信的李哲评价道:“身为人子,却行谋逆之举,不念亲情,乃不孝;身为一国储君,行谋逆之举,乃不忠;行谋逆之举,害的百姓士卒身死,乃不仁;身为一家之主,害的一家妻小惶惶终日,乃不义;明知事不可为,却不知及时停手,乃不智。
如此不孝不忠、不仁不义、不智之人······父皇咱们还是得帮衬一把吧!”
还以为李哲要说什么呢,却没想到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令在场的众人哈哈大笑。
“你不是说你大伯不孝不忠、不仁不义,而且还不智吗,怎么还要帮村一把呢?”李宽笑问道。
“大伯是大伯,父皇是父皇嘛,父皇仁厚,且大伯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父皇若是不帮忙,岂不是表明父皇是小人,因为当年的那点恩怨,罔顾亲情。”
“好你个小胖子,你竟敢说你父皇是小人。”安平一把抓住李哲,揪着李哲的耳朵道:“哥,小妹替你教训教训这小子。”
“行了,别演了。”李宽一脸肃穆,吩咐道:“胡庆,通知大家放慢些速度。”
“大哥(父皇)······”
“媚儿如今有身孕在身,且如今已知祖父和祖母无碍,放慢速度有何不妥?”李宽挥袖,冷声打断了安平和李哲,率先上了马车。
“大嫂,大哥这是什么意思啊,到底救还是不救啊?”安平拉着苏媚儿的衣袖,撒娇道。
“你啊,都已经成亲了,还这样,放心吧!你大哥是怎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
“就是因为清楚才如此嘛,毕竟大哥可是很小气的,谁知道他会不会替大哥一家求情啊!”话虽如此,但安平却是笑了。
“好啊,你竟敢诋毁父皇,看我不给父皇告状。”
李哲没走两步,就被安平揪住了耳朵,教训道:“你什么你,有没有规矩,叫姑姑。”
“哎哟,姑姑放手,耳朵要掉了。”李哲夸张的喊道:“姑父,你快拿出你一家之主的风范,管管你夫人啊!”
巫鸿理所当然的回道:“一家之主是你姑母,你姑父也得听她的,你且忍忍吧!”
“姑父,你堕落了,怎能让一个女子骑在头上呢······哎哟,放手,疼······”
哪知巫鸿不以为然道:“我乐意让你姑母管着,你管不着。”
不过,巫鸿到底还是替李哲求情了,安平顺势也就放开了李哲的小耳朵,可见李哲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几人打打闹闹,倒是给原本忧愁的路途增添了几分欢快。
“行了,别闹了,还赶着回长安呢!”马车中传来了李宽的声音,一场闹剧才算结束。
李宽等人回京的速度,那是远远不及各府管事回京速度的,在李宽尚未赶到长安城时,各府管事便已到达长安。
宜阳坊,长孙无忌府上。
“舅父,您说李宽如今回长安是为了什么,咱们是否得准备准备?”李泰端着茶杯,面带忧容的询问着长孙无忌。
“准备什么?”长孙无忌反问道。
对于这个侄儿,长孙无忌是挺看重的,不过现在却不同了。
李承乾率众攻打魏王府的事情,长孙无忌也清楚,作为帝位最强争夺者的李泰,在李渊面前称呼自己亲哥哥为死瘸子不说,事后竟然还带着魏王一系的人马,上奏李世民要求将李承乾一家处死,这就过分了。
对待亲哥哥都能如此,他长孙无忌也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长孙无忌乃李世民心腹,李世民虽未提及赦免李承乾死罪,可李世民却一直对这件事的奏折留中不发,长孙无忌早已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而作为儿子的李泰却跳的欢,这样没有眼见的人,恐怕难以争夺到帝位的。
没见着,李世民如今都将李泰的王府改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