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确实。

    在大唐,除了李世民敢将万民之福用在一个人身上之外,其他人只能将万民之福用在李世民身上,否则招来的必然是杀身之祸。

    “有什么可慎言的,咱们如今都是要死的人了,慎不慎言又有何区别?”莫管事反问道。

    “当然有区别,至少在你们之中,你是不用死的。”不知何时,王远带着士卒站在了牢房门前。

    王远的话,就像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不少人愣神之后,便开始挖空心思的出言赞美李宽,在他们看来,同样为恶的莫管事仅仅是赞美了李宽几句就不用死,他们可比莫管事会赞美人。

    可惜他们忘记了一件事,以莫管事这样的心性,就算是迫于平阳公主的压力,也难以做出什么大恶事来,这才是王远觉得莫管事不用死的重要原因。

    莫管事在长乐县的作为早就被护龙卫收集齐全了,王远看过,以莫管事克扣僚人工钱和强抢两个僚人为妾的事情来说,王远相信,李哲大抵也不会将莫管事处死。

    毕竟,那两个被强抢的僚人女子如今不仅心甘情愿的做妾室,甚至还跑到了县衙替莫管事求情。

    “行了,你们这些赞美陛下的话还是留在地府给阎王爷说吧!从你们口中听到赞美陛下的言辞,简直就是对陛下的侮辱。”耳边的赞美之言吵得王远脑仁疼,骂了两句后才看向莫管事道:“出来吧,本官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如今长乐县缺少统计冤情和钱财的人,你倒是不错,放心,等大都督到长乐县之后,本官会替你说情的。”

    俗话说的好,蝼蚁尚且贪生,有生的机会,莫管事当然不愿放弃。

    当场便跪在地上给王远磕了三个响头,感激道:“小人谢过王县令大恩。”

    王远带着莫管事走了,牢房中剩下的人,对着王远便破口大骂,再次受到一阵殴打之后,众人才小声的嘀嘀咕咕着。

    殴打了众人的士卒一边锁着牢房的大门,一边笑道:“你说你们为何总是学不乖呢,总想让俺们给你们松松筋骨,其实打你们也挺累人的。”

    众人:“······”

    时间匆匆而过,自王远他们达到长乐县五日后,李哲终于赶到了长乐县。

    进长乐县城门的那一刻,李哲便笑了。

    因为有不少的百姓带着一家老小,真心实意的跪在道路便给他的车架磕头,嘴里还说着感激之言。

    匆匆赶到县衙,正好听见王远在说什么放心,本官一定会帮你给大都督求情的,安心做好自己的统计工作,将赔偿的钱财发放到每个有冤情的人手中。

    “王县令,你要替谁求情啊!”李哲开口问道。

    对于李哲到来,王远有些意外:“殿下,您何时来的,您为何派人不通知微臣一声呢,微臣也好在城门前恭迎您啊!”

    “行了,这种话以后别说,本王最烦这一套了,说说你要为谁求情?”

    王远笑呵呵将莫管事的情况告知了李哲,李哲沉默了片刻之后,才看着一旁已经跪在地上的莫管事道:“没想到你倒是懂本王父皇的用心,既然如此,你便留在王县令手下当差吧!正好,王县令手下缺人手,闽州缺人手。”

    “微臣(草民)谢过殿下大恩。”

    王远笑容满面,莫管事泪流满面,有感激亦有兴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抵便是莫管事此时心中兴奋最好的解释了。

    “殿下,如今查处的管事共有十六余人,参与其中的恶奴共有四百七十八人,其中有两百三十二人被护龙卫与士卒当场处置。”

    李哲点点头,问道:“长乐县百姓与产业的情况如何?”

    “殿下,长乐县的产业情况不算好,多处已经衰败了,不过微臣从解救的人之中找到了不少当年的工人,他们答应带着百姓回产业做工;至于百姓的问题,不太好,因为大多数百姓乃是从关中之地迁移到长乐县的,对于咱们在长乐的作为有些担忧。

    殿下,您看是否将收押的那些人放一批,安定从关中之地迁移到长乐县百姓的民心?”

    李哲沉默了。

    不知过了多久,李哲才摇摇头道:“若有像莫管事这样的人可以放过,但其他之人不可放过,若是没有任何一个僚人百姓来为他们求情,那便皆杀了。

    在本王来的这几日中,有僚人百姓为收押的之人求情吗?”

    王远摇了摇头。

    “既然如此,立即颁布政令,通知所有百姓,在五······”想到自己在闽州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李哲改口道:“三日之后,于城门前处斩所有欺压百姓之人。”

    wxi7

第536章 公审() 
三日。

    第一天,李哲听取了王远的正式报告,在王远的带领下,犹如蛟龙出海的在城中巡视了一下午,但凡见到护卫李哲的长长队伍的僚人无不弯腰行礼,嘴里说着感激的话。

    就是不少的汉人,亦同样如此。

    在巡视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李哲再也没有出房门半步,就连饭食也是怀恩给他送进的书房。

    在第四天的早上,李哲才兴奋的拿着几张宣纸,出了房门。

    “殿下,所有犯人已押到城门前,您现在是否下令处决?”王远匆匆来到李哲在长乐县的住所,正好遇见李哲用过早饭,便开口问道。

    李哲没回答,反问道:“吃了吗?”

    “殿下,微臣已用过了。”

    “这是本王最近两日拟写的政令,你看看,若是没有问题,便差人张贴吧!”李哲点点头,指着放在饭桌上的宣纸,吩咐道:“处决之事暂且不急,你将所有收集到的罪证带上,本王随你一同前往······”

    “殿下,这······微臣这便去准备。”王远本想说不合适,毕竟李哲的年纪还小,杀上百人的场面还是不看为好,但发现怀恩不动声色的眼神,他及时改了口。

    带着饭桌上的宣纸,王远又急匆匆的回了县衙。

    整整两个大木箱子,里面放着的全是所有被处决之人的罪证。

    由县衙的差役抬着箱子走在最前方,李哲和王远等人不紧不慢的朝城门前走去。

    刚一到城门口,就听见不少人带着哭腔喊道:“楚王殿下大恩,福王殿下大恩,草民一生难忘。”

    抬眼望去,只见城门外站满了人,就连把守城门的士卒今日也格外宽厚,让不少的寻常百姓登上了城门楼,可谓人山人海,知道的人了解这是看杀头,不知道还是以为是在看戏呢!

    当然,也可以说是在看戏,毕竟这个缺乏娱乐的年代,杀头亦是一场戏,只是有些过于血腥罢了。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血腥不仅不会让他们感到惧怕,反而令他们感到了无比的痛快。

    李哲登上高台,站到早已准备好的喇叭面前,却发现自己的身高根本够不着,有些不满的看了眼准备这一切的王远。

    王远很委屈。

    谁也没想到李哲他会亲自前来,连忙吩咐差役将喇叭取下来,亲手拿在手中,半蹲着,放在李哲的面前。

    李哲深吸了一口气,怒吼道:“本王知道你们不服,你们认为自己罪不该死,可是在本王看来,你们都该死,今日就让在场的所有人,听听你们的罪行,让他们评判你们到底该不该死。”

    不远处跪在地上的众人无语,哪怕在即将身死的这一刻,他们也很无语,因为他们知晓自己的情况,在他们被拿下大狱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认命了,并没有所谓的认为自己罪不该死。

    没有人反驳李哲的话,只有少数跪在地上的人在哭号。

    突然,被捆绑着的跪在地上的于典军像似发了疯似得大笑,笑着笑着便想要从团团包围的人群中冲出去。

    眼疾手快的士卒当即抽出了腰间的横刀,寒光一闪,鲜血抛洒,人头滚落,向前跑的无头身子在惯性的作用下依旧跑了几步,才轰然倒地。

    见此情形,李哲嘲讽道:“你们也别存任何幻想了,今日你们死定了,就算是满朝勋贵都在此地,你们也死定了。”

    地上的尸首和李哲话,把跪在地上的人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给磨灭了,一个个的低下了头颅,仿佛是为了让行刑之人顺手些,减少些他们被砍头时的痛苦。

    台上的李哲低下头,在王远耳边轻声问了两句,得到王远回答后,李哲再次对着喇叭道:“既然汉王府的于典军已被处斩,那便由汉王府开始。

    王县令,差人将汉王府在长乐县犯下的罪找出来,念。”

    “微臣遵命。”王远行礼。

    亲自将箱子打开,找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罪证,这些罪证可比当初他从护龙卫手中拿到的罪证要全面的多,毕竟他这段时间也没闲着,除了处理长乐县的政务,还点灯着蜡的完善着所有收集到的罪证。

    王远拿出了厚厚的一叠宣纸,亲自念道:“自贞观十二年起,汉王府在长乐县强抢三千亩的茶园,屠杀长乐百姓六百余人,汉王府在长乐县的仆役,每人至少屠杀数十人,汉王府收受长乐县令李如海价值一万贯钱财,女子无数······”

    一条条罪证,令所有人群情激奋,纷纷大喊着杀。

    李哲也不客气,朝王远摆了摆手,不等王远开口,下方的士卒们便挥动了手中的横刀。

    照例,王远开始细数其他勋贵府的管事和仆役在长乐县犯下的罪行,将所有人处决的七七八八后,只剩下长乐县最大的害虫——李如海。

    现在正好时值正午,群情激奋的人群不由的擦着脸上的汗水,而地上跪着的李如海一家也想擦拭犹如雨下的冷汗,可惜双手被捆绑着,只能使劲的眨眼。

    在此之前,李如海并未觉得自己犯下了多大的罪行,可是现在他知道了,处决的十六家勋贵,没有任何一家和他没关系,所有的罪行之中,都有他的份。

    单单因为他的关系,长乐的百姓便减少整整七千余人,他此刻仿佛看到了七千多厉鬼朝他扑来,瞳孔放大,还没等台上的王远将他的罪行念完,还没等士卒手中的横刀挥下,他便已经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

    被吓死了。

    行刑的士卒踹了一脚吓死的李如海,发现没有动静,便蹲下身子,伸手探了探鼻息,发现气息全无,士卒站起身来,发泄似得朝尸体踹了一脚,骂了声“废物”,便朝台上的李哲敬礼,高声喊道:“殿下,犯官李如海死了。”

    毕竟只是六七岁大的孩子,在见识了几百人被砍头后,李哲小脸有些发白,双腿都有些发颤,不过他依旧仗着胆子道:“砍下来。”

    可惜,这句话的音调很轻,只有他身旁的怀恩才听清楚了,所以怀恩有些自责的看了眼李哲,代替李哲大声喊了出来。

    所有人受到了该有的惩罚,百姓欢呼,李哲却无心关注,被怀恩等人匆匆护送回了府。

    或许是遗传了老李家那颗强大的心脏,在府上休养了五日,李哲的精神才渐渐恢复。

    精神恢复了,李哲却也没闲着。

    斩首的人都是些罪恶滔天的人,还有不少罪不至死的人等着他处置,所以作为闽州大都督的他,在长乐县衙开始了生平第一次的审案。

    六七岁的孩子坐在高堂之上,却不显丝毫违和,反而令所有人觉得异常威严。

    看着堂下跪着的三个大腹便便的富商,李哲将惊堂木一拍,怒道:“尔等三人,可知罪?”

    堂下三人战战兢兢,却丝毫不知李哲为何有此一问。

    原本他们在府中喝着茶,享受着家中姬妾的推拿,一群差役匆匆将他们拿下,扔进了大狱,到现在他们都没想通自己犯下了什么罪。

    不过李哲既然问了,堂下三人依旧乖乖磕头,带着哭腔道:“草民知罪,求福王殿下开恩,开恩呐······”

    李哲点点头:“尔等行贿犯官李如海三千贯钱财,占据千亩良田,百亩茶园,按律理当处斩······”

    不敢再让李哲说下去了,因为他们认为李哲下一句话肯定是来人啊,将这些人拉下去,择日处斩,所以皆磕头道:“殿下开恩,草民从未杀害过任何一人,草民愿意散尽家财,只求殿下绕过草民一家性命,殿下开恩······”

    “你们急什么,本王的话还没说完呢!”李哲不满的皱了皱眉头,怒道:“按律,你们理当处斩,不过念在长乐县如今恢复之际,念在你们尚未屠杀百姓,本王自会从轻发落,每人上缴三千贯钱财,用作恢复长乐发展······”

    话没说完,跪在地上的三人又开始磕头,打断了李哲的话,感激道:“草民叩谢殿下大恩,殿下宽厚,草民没齿难忘。”

    罚没三千贯不算什么,他们还理所当然的认为要将所有便宜购买的田地交出来,但就是这个结果亦是他们没想到的。

    虽说他们这几年在长乐县挣到的钱财其实不到三千贯,但三千贯他们还是能拿得出来的,用三千贯买下一家性命,他们认为很值,简直太值了。

    连连被打断话,李哲犯小孩子脾气了:“若再打断本王,本王真将你们处斩了。”

    见堂下三人不言不语,李哲会心一笑道:“你等占据良田与茶园交出一半,以后在长乐县安心发展,本王相信你等不会返回关中吧!”

    说到最后,李哲有些不确定。

    但堂下的三人心里已经笑开花了,他们可没想到自己仅仅只上交一般的田地,忙不迭的朝李哲感激道:“殿下放心,草民定然留在长乐。”

    其中一人甚至失言道:“闽州有殿下这般宽厚的大都督,草民不留在长乐,那草民岂不是傻子。”

    wxi7

第537章 再给半年时间() 
“哈哈哈······”

    在外围观的百姓和堂中的差役哈哈大笑,就连堂上坐着的,装作一本正经的李哲也忍不住笑了,哪怕是见识过无数可笑之事的怀恩,也嘴角抽搐。

    笑过之后,作为县令的王远喝道:“好好回话。”

    “是是是,草民定然好好回话。”

    李哲不在意的摆了摆手,笑道:“不用回话了,你等可以回去了,不过······不要忘记择日将罚没的钱财和上交的地契送到县衙。”

    “殿下放心,草民回府立即将钱财与地契送来。”

    三人磕头,起身朝李宽感激一笑,才躬身退了出去,随即便传来了三人庆幸的笑声。

    依样画葫芦,李哲将所有区分好的富商们进行了审判,除了这三人之外,最高的也就是罚没一千贯钱财,而最低的甚至低到了五十贯。

    不过,不管是多是少,受罚没的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反而发自内心的感激李哲,若是按照唐律,他们受到的处罚可就不是这般轻松了。

    在闽州,在长乐县,他们只是罚没钱财,没有受到一下板子。

    若是在关中之地,真按照大唐律例,以他们商人的身份,家财尽丧不说,或许还会被判个流放。

    若是遇到个打心眼儿里反感商人的县官,说不得还会被收监,上报朝廷,等着秋后处斩。

    所以,经过商户们的宣传,再加上李哲此前书写的政令宣传,一时间,长乐县的百姓像似过节一般的欢喜,长乐县在所有商户眼中,那就是商人的圣地,只因长乐县对所有商人都是宽厚的。

    将长乐县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李哲才发现还有两日就要一个月,不由得有些犯难,毕竟他还没忘记李宽只给了他一个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