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皇,臻儿和哲儿这两日一早便出门了,究竟所谓何事?”

    “摆摊卖年货。”

    “您说什么?”像似没听清,李世民诧异的望着李渊问了一句,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四个字,堂堂一国皇子,竟然去摆摊,岂非有辱身份。

    :。:

    wxi7

第498章 百姓不易() 
“两个丫头和两个孩子这是打算去摆摊卖年货。”李渊平静的开口,对于府上的几个小辈明日去卖年货也不太高兴,不过李宽下了决定他也不好多说,回答完李世民便带着万贵妃一起出门了,蒙家院子里还有一杯酒等着他喝呢!

    李世民这次没跟着李渊出门,他有些疑惑,疑惑李宽为何让两个孩子去卖年货,疑惑既然是卖年货为何在府上没有发现一点关于年货的东西,按理说既然是年货就应该有一大堆才是。

    同样有着疑惑的还有苏媚儿,她怎么想也想不通李宽会同意两个儿子明日还准备出门。

    两个孩子的这点兴趣,苏媚儿知道,李宽也知道,在苏媚儿看来,李宽答应两个孩子出门售卖年货大抵便是让两个孩子高兴高兴,毕竟李宽一直以来自诩慈父嘛,可李宽那种对于节日的重视,苏媚儿很清楚。

    楚王府的所有产业在大年三十都会关闭大门,这只是因为李宽下令说大年三十乃一家团聚的日子,按理说对待雇佣的工人和家将都是如此,应该不会准许两个孩子在大年三十出门经商才对。

    将自己的想法给李宽一提,李宽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李宽原本是打算进房间准备睡觉的,但进了房间之后却怎么也睡不着,睡不着的他只好提笔写着明日的流程,毕竟过年之时的规矩很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李宽转头,瞧了一眼躺在床上的苏媚儿,笑道:“你当时没发现臻儿那认真的眼神啊,所谓堵不如疏,为何要强制让臻儿留在家里呢?更何况,明日所准备的事宜又非臻儿能帮上忙,能在祭祖之前回来不就行了。”

    “您啊,就放任两个孩子吧,您只瞧见了臻儿眼神之中的认真,却没瞧见祖父当时那一脸的不高兴。”

    李宽无奈的笑了笑,然后一本正经道:“论起教导孩子,我虽不敢说自己的方式天下无人可及,但祖父和二伯教导孩子的方式却是比不上我的,两个孩子交给为夫,你放心便是。”

    回了苏媚儿一句,李宽不在继续纠结这个话题,专心致志的做着自己的事。

    翌日一再,天色还未见到一丝亮光,李宽就已经起身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李世民竟然坐在客厅中的沙发上,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明显比他起来的还要早。

    “二伯,您这是?”

    “闲来无事,今日随臻儿他们去看看。”

    李宽点点头,径直便去了府上的库房,所谓的库房并非堆积一家钱财的地方,而是堆积着一家上下今年过年的年货,像似腊肉、几日前买回来的鲍鱼、龙虾之类的吃食。

    提着一个大猪头和几块腊肉,匆匆回到了客厅,却见几个孩子揉着眼角、打着哈欠从房间里出来,显然有些没睡醒。

    “这是要准备出门了?”

    一群人给李宽行礼道:“父亲(哥哥),早安。”

    李宽点点头,沙发上坐着的李世民也不由的点点头,嘴角勾起了一个浅笑,虽说孩子们不是给他行礼,可是孩子们这样的作为,令他很高兴,可以看得出楚王府的家教并不差。

    “咦,父皇也起身了吗?父皇,早安。”小兕子发现了沙发坐着的李世民,学学姐姐给李宽问好的样子,朝李世民抚了抚身。

    话音一落,就听见一个笑声传来,“哟,这是怎么了,怎么今日大家都起的如此之早?”

    只见李渊慢慢悠悠的从二楼走了下来。

    “父皇,早安。”李世民有样学样,站起身来,学着李臻和李哲兄弟两的样子给李渊拱手行礼,心里竟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李渊不在意的摆摆手,看着李臻和李哲兄弟俩,笑道:“这是准备要出门了,你们比平日早了许多啊!”

    “曾祖父早。”李臻拱手行礼,笑道:“今日乃除夕,百姓出门购买年货比平日要早一些,若晚了恐怕赶不上今日的早市。”

    “既然怕赶不上,那就走吧!记得早上吃早饭。”李宽朝李臻和李哲兄弟俩摆了摆手。

    “孩儿知道,父亲孩子这便走了。”

    说完,李臻便带着弟弟和姑姑准备出门。

    发现兕子也跟随在李臻和李哲兄弟两身后,李宽愣了愣,问道:“兕子也要去?”

    “对啊!”兕子脸上洋溢着欢笑,发现李宽脸上的表情有些怪异,耷拉着小脑袋问道:“二哥,兕子不能跟着安平姐姐一起去吗?”

    “能去。”李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看着李臻吩咐道:“照顾好你明达姑姑,你明达姑姑的早饭不能和你们吃的一样,具体能吃什么,记得要问你们师爷,明白吗?”

    “孩儿知晓了。”李臻点头。

    一行人匆匆出门,李世民紧随其后。

    几个孩子带着李世民匆匆赶到了一栋小楼,敲响了房门,房门打开,只见怀恩和怀义早已准备好了东西,几个孩子找到了各自的装束,脱掉了自己身上的锦衣华袍,换上了寻常人家的装束。

    “陛下,您怎么来了?”从房间里出来的福伯发现了跟在李臻和李哲身后的李世民,有些疑惑。

    “闲来无事,朕跟着臻儿和哲儿一起去看看,朕实在有些好奇臻儿为何去摆摊,而宽儿竟然也同意此事······”

    福伯有些无语,这摆摊有什么可看的,若是好奇大可以询问王爷嘛,用得着亲自跟随?

    换好装束的李臻和李哲很急切,顾不得李世民和福伯的交谈,匆匆出了小楼,在院子里叫着快一点。

    小孙子在催促了,李世民话说了一般还是住嘴了,匆匆跟着一行人上了马车。

    马车里,李臻问着安平:“姑姑,您今日是随弟弟去内城还是······”

    话没说完,安平便笑道:“当然是和哲儿去内城了,谁愿意跟着你去外城啊,外城挣的钱又不多,姑姑也不好意思朝你小手啊!”

    李臻点点头,李哲却一脸的不高兴,不满道:“今日,我随哥哥一去外城,内城中的东西都已经卖完了。”

    “真的?!”安平笑脸盈盈的看着李哲,平静道:“昨日收摊之前,姑姑可是记得还有不少哦,怎么就卖完了?”

    “姑姑误会弟弟了,昨日收摊之后,我让弟弟把内城剩下的年货都送到了外城之中。”

    李臻帮着弟弟解释了一句,这才让安平那威胁的笑容变为了无奈,早知道是这样,就不去了,外城贩卖的年华价格太低了,不好意思打劫小侄儿啊!

    就在安平和李臻兄弟两交谈之时,同在马车之中的李世民也问起了福伯,“李福,这外城和内城有什么区别吗?”

    “外城大多乃近几年到达台北的百姓,而内城多数乃当年便跟随王爷一同到台北的百姓,内城的百姓比起外城的百姓富庶很多。”

    “原来如此,大抵就像长安的东西两市对吧!”李世民点头,随即又疑惑道:“既然如此,那臻儿为何去外城贩卖年货呢,何不在内城之中?”

    内城相当于东市,外城相当于西市,哪怕同样的货物在内城肯定比在外城要贵上不少,想要挣钱自然得去内城,这点道理,李世民还是懂得。

    “大公子为何总在外城,老奴不知晓,或许怀义能了解一些。”福伯以前没跟着一起摆过摊,只有今年府上的仆从被李宽放了假才跟着一起出门,而他和怀恩一直都跟着李哲,确实不清楚李臻为何总是在外城之中摆摊子。

    不知不觉,出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朝阳虽未投下一天的一缕温暖,但天色也已经微微见亮。

    李世民不由的的撩起了马车之中的车帘,放眼望去,远处火把闪耀,看人人背着背篓的样子就知道这些人和李臻李哲兄弟俩是为了同一件事——摆摊。

    不过,不同的是,今日的摆摊收益对于李臻和李哲兄弟两来说无足轻重,对于这些打着火把的百姓,却至关重要,关系到一家能否过上一个富足的除夕夜。

    放下车帘,李世民转头问道:“李福,如今是何时辰?”

    福伯撩起车帘看了眼天色,这才禀告道:“陛下,现在卯时过半。”

    “卯时过半吗?”李世民喃喃自语。

    或许他有点了解李宽为何让两个孩子出门摆摊了,看着这些卯时过半便背着背篓往集市上赶路的百姓,就是他心里也有不小的震动。

    卯时过半,勋贵府的孩子在做什么?李世民比谁都清楚,不是在自家府上呼呼大睡就是在烟花巷柳之地暖玉在怀,如何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若非他今日跟着李臻和李哲一同前往,也不会见到,只会从臣子的口中得知,百姓生活富足,岂不知这种富足的生活,乃辛劳得来的。

    “臻儿、哲儿,你兄弟二人平日摆摊见到这样的景象,作何感想?”李世民撩起了车帘,指着车外的无数火把问道。

    李臻像似小大人一般的叹了一口气,道:“百姓不易,施仁政方可得民心。”

    李世民没问李臻怎样施行仁政,在他看来李臻这个年纪有此见解便足够令大唐的皇子感到汗颜了,大唐的皇子们又有几人能体会到百姓不易的道理呢!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李哲,显然是在等李哲的回答。

    “百姓不易,哥哥已经说过了,我就不说了······在孙儿看来,他们都是一群值得敬佩之人,凡是能自力更生之人,皆是值得人敬重的,借用父皇曾告诫过孙儿的话说,作为上位者,既然知道百姓不易,让百姓生活好起来便是我们作为上位者的责任。”

    李世民点点头,没在多说什么,不由的有些高兴,有些傲娇。

    果然,朕没猜错,那小子的用意就是让两个孩子明白百姓不易的道理。

    :。:

    wxi7

第499章 陛下和太子的祝福() 
百姓不易,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能用辞藻华丽的骈文说出一套套的理论,但真正切身体会到百姓不易这个道理而铭记于心的人,并不多。

    哪怕是自己那在学识上向来受人夸赞的儿子——李泰,大抵也就只能借用历来的警醒世言来表达一番自己的感想罢了,论道自身的感悟和体会,恐怕还不及这两个六七岁的小孙子啊!

    李世民心中感慨,看着两个深思的小孩子,他对自己的教导方法产生了怀疑,真应该将儿子养在深宫接受皇家教育吗?

    李世民的想法无人得知,马车依旧在疾行,又行驶了一个时辰,总算到了李臻摆摊的地方,李世民下车,一眼望去便见到了不少的百姓已经支开了自己的小摊子,忙着将自己的年华摆上摊子,忙着擦拭汗水。

    虽辛苦,但那脸上笑容,却令李世民感觉到了台北的百姓心中是欢喜的,台北是一个朝气蓬发的县城,就如同当年那破落的桃源村一样,总有一天能超过所有的庄子,成为最富庶的地方。

    这是李世民现在最真实的想法。

    慢慢转身,却见李臻摆摊的地方排起了长龙,抬头望了一眼,只见李臻几人站在一个名叫“济世医馆”的牌匾之下,匆匆走到李臻身边,却听见李臻有些懊恼的喃喃自语着:“糟了,今日把师爷忘在家里了!”

    懊恼也只是一时,李臻从衣兜里掏出了医馆的钥匙,打开了医馆的大门,转身笑道:“今日师爷尚未来······不过怀义医师今日来了,大家可到怀义医师处问诊。”

    话音一落,便有百姓朝李臻问道:“小郎君,今日还是按照以前的老规矩吗?”

    “没错,赠医不要钱,若觉得心里过意不去者,买些年货回家过年便好。”

    “谢过小郎君。”排着长龙的百姓感恩戴德。

    他们之中,其实不少人根本没什么病,只为求一个心安,每年除夕前的半个月这济世医馆便会打开,无偿为人赠医施药,而且医术很好,凡是看过病的人都能好,名声在外。

    作为寻常的百姓,他们也懂得报答二字,毕竟药材也要钱,不能白占人便宜,不过医馆不收,他们也无奈,但从去年起,医馆之外支起了卖年货摊子,价格不算高,可谓物美价廉,哪怕他们这些寻常的百姓也能负担,也就有了这么一规矩,诊病的人一般都会从摊子买一些年货回家。

    当然,这倒也不至于令百姓们感恩戴德,但不少人曾经打听过自己所购买年货的价格,明明在内城卖到二两银子的鞭炮,在此地只不过卖四、五百文,明显知道这是一种义举,如何不令他们感恩戴德。

    李世民有些发愣,不是说好摆摊吗?怎么赠起医来了,而且还将赠医与摆摊联系在了一起?

    发现各有各的事情忙碌,怀义和怀恩兄弟两忙着给百姓们把脉,其余之忙着支摊子,谁都没在乎自己,李世民也不好意思打扰两个孙儿和忙碌的女儿,径直走到了怀义身边,教训道:“赠医施药乃义举,将此义举与商贾联系在一起,很不妥。”

    问诊的老汉看了一眼李世民,笑道:“这位贵人,您误会了,小郎君的售卖年货与赠医并无关系,大家有钱便买,若是没钱购买,小郎君亦不曾有半句怨言,更何况小郎君的售卖的年货价格便宜,大家都稀罕。”

    老汉的话令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刚想问问,就听见诊脉的怀义解释道:“这规矩是大公子去年定下的,大公子说济世医馆虽是赠医,但总不能让医馆倒贴钱财,售卖的年货所挣到的钱财正好充当赠医赠药的损失。”

    说到此处,怀义看了一眼忙碌的李臻,这才继续道:“其实啊,大公子每年售卖年货所得根本难以补足赠医赠药的损失,大家都清楚,大公子也清楚,不过大公子意思的小人或许能明白几分,百姓不易,能帮村一点是一点。”

    李世民点头,看向了在场问诊的百姓,问道:“大家知道小郎君的想法,难道不会不满吗?毕竟若是没有小郎君订下的规矩,大家便可占更大的便宜,完全不用付出任何钱财便能问诊得药。”

    李世民这句话犹如捅了马蜂窝,一时间怒骂李世民的人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叫嚣着:“若非看你是怀义医师和小郎君的长辈,信不信俺们打断你的腿,让你败坏小郎君的名声,还敢看不起华国的百姓,谁不知道小郎君是为了咱们外城的百姓着想。”

    被骂了,李世民也不恼,反倒有些高兴,笑着笑着就有些尴尬了,因为他发现一同前来的人只有他一个人闲着,就连拖病的小兕子也在帮着姐姐侄儿将东西摆放在摊子上。

    李世民带着尴尬的神色,走到了正准备进药店库房搬东西的李臻身边,问道:“臻儿,有什么是祖父可以帮忙的?”

    “不用,祖父休息便好。”李臻顺嘴回了一句李世民,匆匆进了库房。

    摊子支起来了,只见摊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喜庆物件,那裁剪成小兔子形状的红纸最得小兕子喜欢,若非知道这些东西是侄儿准备售卖的年货,她已经忍不住占为己有。

    发现兕子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摊子上那裁剪成兔子的窗花,安平想都没想便将小兔子窗花递给了兕子,笑道:“喜欢就拿,全当你两个侄儿孝敬你这个姑姑了。”

    兕子一本正经的拒绝道:“不行,两位侄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