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宽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床,走出营帐,只见士卒们正在打扫昨日残留下来的战场,手拿残肢,往“山堆”上扔,空气中的迷漫的血腥味让李宽干呕不止。

    眼前竟然出现了一个水壶,也不管是谁递过来的,拿起水壶喝了两口,自言自语道:“习惯就好······习惯就好。”抬头见递来水壶的是刘仁轨,李宽感激一笑:“仁轨来找本王有何事?”

    刘仁轨比李宽起的早,亲眼去见过战场上的情况,残壁断垣难以形容他见到的景象,残臂断腿才更加适合,断肢遍地,炸出一个大窟窿的残身随处可见,人头滚滚。

    这样的场景对于他来说,太过残忍。

    忍不住心中的不适,刘仁轨行礼道:“殿下,咱们用宣武大炮和手榴弹是否过于残忍了?”

    “仁轨,你要记住一句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本王相信你也不希望咱们楚王军的士卒损失惨重吧!”李宽给出了答案,看着不远处残肢堆积起来的山堆,叹道:“确实有些惨烈,以后本王会注意吩咐火炮营尽量少用一些。”

    十日后,楚王军正式开拔,舰队在海上乘风破浪,仅仅五日便到了吕宋的东南部平原。

    东南部平原不愧是人口聚集的地方,石头堆砌的城墙看着虽不厚重,但不可否认眼前的是一座城,并非山寨;李宽虽看不见来来往往的行人脸上的表情,但是行人赶往城中的急切步伐告诉了他,这些土著意识到了眼前的危机。

    海面上出现的巨兽,大抵会夺去他们的性命,进入城池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而让他们疑惑的是海面上的巨兽竟然没动,也没人下来。

    李宽没安排士卒们下船,他在等,等待一个让吕宋岛土著吓破胆子的时机。

    等候了三日,一队又一队的吕宋兵从城中出来了,面带惊恐的看着海面上的巨兽,叽里呱啦的朝着楼船大喊。

    李宽不知道他们在喊什么,他只知道机会来了。

    “传令火炮营士卒,宣武炮对准岸上土著,发炮。”

    十门宣武大炮,皆在李宽这艘船上,十门齐射,李宽感觉到了楼船在晃动,耳边嗡嗡作响。

    刘仁轨总算意识到了李宽所谓的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殿下,可以了。”

    见刘仁轨的嘴巴一张一合,李宽大吼:“你说什么?本王听不清,让宣武炮在发射两轮?好,那就再发射两轮。”

    李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朝着士卒们大吼:“再发射两轮。”

    耳边的轰鸣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提高音量,这是常识,刘仁轨说的话,李宽自然听清楚了,但是一轮炮弹并不能降低多少对面的战力,要打就要打的彻底,让吕宋的土著知道实力的差距,生不起反抗之心。

    就像现在,几轮连射下来,岸边的吕宋兵差不多跑光了,士卒们下船之后只需补刀或是踹两脚就行,这才是李宽愿意见到的。

    海边的一场战役,除了火炮营的士卒兴奋异常之外,其他士卒兴致缺缺,偶尔还会骂两声火炮营的人真是牲口,一点机会都不留给自己。

    顺利的占据一方土地,李宽召集所有校职以上的军官召开了作战会议。

    “此次大胜,火炮营和海军记首功。”

    说完就听见了掌声响起,等到掌声停歇,李宽才继续说:“但是其他营的将士也别灰心,咱们如今的炮弹不多了,火炮营暂时指望不上了,你们的机会也来了。”

    陈云掌管整个火炮营,听到李宽这句话,当即喊报告说:“殿下,您此话不妥,咱们火炮营的炮弹虽不多,可是咱们也不比其他营差·······”

    没说完,李宽打断道:“本王知道你的意思,但是火炮营以后除了用炮弹轰开城门不得参与战斗,在必要的情况下方可用手榴弹支援,毕竟咱们打的不仅仅是一个吕宋,还有其他地方,能省则省。”

    见陈云点头,李宽点点头:“据咱们打探到的消息,吕宋国共七座城池,本王给你们半年的时间,必须拿下这七座城,百姓能不杀则不杀。

    当然,为了减少咱们军卒的伤亡,本王可以让你们自行挑选当地人加入到军中,至于能让多少人加入军中就得看你们的本事了。

    总归一句,尽量减少士卒的伤亡。”

    “我等明白。”

    会议后两日,两万楚王军再次开拔,遇城则炮轰,人多手雷炸,楚王军如履平地的攻入了吕宋国腹部。

    李宽没有亲自跟随,自然不知道楚王军的具体情况,但是从送回来的俘虏来看,李宽知道楚王军的情况不错,因为送回来的俘虏几乎百分之八十的都是妇女,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还有一半是老人和孩童。

    俘虏送来了,李宽也开始忙碌,忙着在俘虏中查看情况。

    或许是吕宋岛的实际情况就是抢来抢去,百姓们习惯了臣服于强者,也或许是刘仁轨和王翼等人的安抚,总之李宽巡查时没受到多少仇视的目光,倒是送饭的军卒受到的仇视目光有些多。

    看了一眼送来的饭食,李宽算是明白,一碗清汤寡水的稀粥加上一些野菜,饭吃不饱自然会怒火中烧。

    李宽能理解安排饭食的军卒,毕竟都是俘虏嘛,能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敢想吃不吃饱问题?

    但是,他反对这样的做法,这些人将来也是台湾的百姓,大军的粮草也足够,为何不能让他们吃饱饭呢?奴隶解放运动不该在台湾出现。

    吩咐护龙卫每日巡查俘虏们的饭食,给军伙夫下了死命令,必须给俘虏足够足量的饭食,倒是让敌视的情况减轻了不少。

    俘虏的问题解决了,李宽开始忙着调配楼船将人口送到台湾,而这种忙碌持续到了半年之后,刘仁轨带着一队士卒返回到驻地,请李宽去吕宋国的皇宫看看。

    “殿下,该走了。”胡庆进了李宽的营帐。

    “不急,等本王写好这封书信再走不迟。”李宽摆了摆手。

    李宽在写信,书信的已经摆满了整个书案,这些书信都是送到台湾给官员手中书信;内容嘛,则是对送到台湾的人口安排。

    :。:

    wxi7

第427章 捷报传台湾() 
贞观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台北迎来了有史以来的一场地震。

    地龙翻身在百姓的认知中往往预示着将有大不幸之事发生,不是帝星陨落就是将星陨落,这在这个时代俨然是一种凶兆,而且是大凶之兆。

    因为地震震级不大的原因,台北并没有因为地震遭到多大的损失,本该是庆幸的情况,然而李渊等人的脸上却无半分欢喜之色,脸上更多的却是担忧之色。

    因为自打去年的六月以来,李宽出海已经一年多了,就算是苏媚儿等人也早知道了李宽是出征海外了,毕竟近来大半年运送到台湾的人口他们不是不知道。

    如今地龙翻身,李府上下忧心忡忡,生怕这是预示李宽在海外发生了意外。

    台北上下的官员亦是担忧不已,像似有一片乌云终日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之上一般,心里蒙上了一层阴霾。

    全台北的官员和李府上下,需要一个确切的消息让他们安心。

    清晨辰时一刻,李渊便来了政务大楼。

    按理说,台北官员的上班时间是在辰时四刻左右,也就是八点钟,李渊这个时候应该在李府用早点,然后迈着慢悠悠的步伐走在来政务大楼处理政事。

    但是最近,李渊改变了以往的这个习惯,因为他担忧远在海外的孙儿。

    “海军可有楼船返回,宽儿在吕宋是否安然无恙?”

    刚一到政务大楼,李渊就推开了马周办公室的门,询问最新的情况。

    马周无奈一笑,他已经习惯了李渊这样的问话了,自从发生地龙翻身之后,这是第七次还是第八次,马周有些记不清了。

    马周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起身行礼,安慰道:“回禀太上皇,至今尚未有舰队返回,不过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太上皇不必担忧。”

    李渊又如何能不担忧呢?就因为地龙翻身一事,他最近吃不好睡不好。

    “知道了,你忙吧!”李渊怅然若失,魂不守舍的回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坐在案桌前,无心政务,只是面露忧色的盯着一处发呆。

    见此,福伯忍不住劝道:“陛下,如今暂无消息传来,想必海军正在归来的途中······王爷自幼聪慧,生而知之必然是受上天眷顾,有大军护卫必然不会有事,陛下放心吧!”

    “但愿如你所言吧······”李渊点点头,回应了一声,但是依旧发着呆。

    这些日子,有无数的官员安慰过他,他也用这样的话语安慰过万贵妃和苏媚儿等人,但是没有听到实际的消息,李渊心头始终有一块巨石压着,让他心中难安,感觉呼吸不畅。

    他甚至有些后悔,后悔当初要求孙儿争夺帝位,放任孙儿出海自立;后悔当时没及时阻止孙儿,放任孙儿率军出征海外。

    人就是这样,尽管李渊一直想让李宽登上帝位,但如今李宽在海外杳无音讯,甚至可能葬身大海,他不由得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有了怀疑,怀疑之余便是对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责和悔恨。

    想起这些时日,万贵妃和苏媚儿等人的询问,李渊心里很不好受,若非当初他让孙儿争夺帝位,孙儿如今还在桃源村过的清闲自在,衣食无忧,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断。

    想到李府的愁云惨淡的气氛,李渊甚至有些害怕每日到下班的时间,因为他回府之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两个小重孙的话。

    父王为什么还没回来?

    为什么还没回来,李渊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没回来?就是能不能回来他也不知道。

    不知过了多久,李渊顿时精神一怔,幽幽问道:“李福,你说臻儿和哲儿谁适合继任台湾?”

    福伯手有些发抖,半晌没说出一句话。

    这是要挑选继承人了?

    沉思良久,福伯刚准备开口,门就被人推开了,连门都没敲,让李渊不禁皱了皱眉头。

    “太上皇,海军舰队回来了。”

    马周的笑容感染了李渊,李渊皱起的眉头瞬间展开了。

    “可是有宽儿的消息了?”

    “不错,殿下洪福,如今安然无恙。”给李渊吃了一颗定心丸,马周恭贺道:“恭喜太上皇,殿下于贞观十二年七月率海陆两军攻破了吕宋国都,覆灭一国,前前后后共俘获十三万百姓到台湾。”

    “好,不愧是朕孙儿。”李渊大手一怕,太过于兴奋,用劲过大,习惯性的开始吹手掌,让人不禁莞尔。

    福伯和马周的笑容李渊不在意,他越吹越气,明明在七月就攻破了吕宋为何到十月了还不返回?让一家人为了这小子担忧不已。

    “那小子为何不及时返回台湾?”

    “回禀太上皇,据海军将士禀告,他们在海上迷失了半个月才找到航路,而殿下则是去了吕宋国国都,要不微臣说殿下洪福呢!”因为心情好的原因,马周不由的在最后打趣了一句。

    “如今看来,王爷确实是受上天眷顾之人。”福伯也是一脸感叹。

    “屁的上天眷顾,也就是那小子运气好罢了。”李渊笑骂了一句,就打算起身回府给万贵妃她们报平安,想到马周还在,李渊总算回过了神,朝福伯看了一眼。

    “陛下放心,老奴这就回府给贵妃娘娘和王妃禀报。”

    福伯走了,马周从怀中掏出一叠厚厚的信件递到了李渊的面前:“太上皇,这是殿下送来的书信,您看看。”

    “宾王也看看,这些信件可不是只给朕的,还有给你的。”李渊拿起书信看了看,将其中署名马周的信件交给了马周。

    看过书信,各有各的感慨,李渊在感叹李宽拉拢人心的手段越发成熟,马周在感叹李宽治理的手段越发宽厚,竟然是真心把送到台湾奴隶当作寻常百姓对待,甚至比寻常百姓的待遇更加优厚,连免三年赋税,还让奴隶之子免费进学。

    看过书信之后,李渊问道:“宾王有何看法?”

    “启禀太上皇,微臣并无其他看法,一切按照殿下的意思办,微臣这就回去拟写政令让各县县令分田地给前来的所有百姓,免税三年。”马周说着就打算行礼离开。

    “等等,宾王不必急切,若是你按照宽儿书信中的意思让百姓分田地给送来的这些人而下发政令,百姓们又岂会愿意将自己开垦的农田分给这些人的,恐怕会激起动乱啊!”

    “太上皇的意思是?”

    “宾王没明白宽儿让你减免赋税三年的本意啊!既然宽儿是把那些人当作寻常百姓,宽儿就不会特意的优待他们,之所以减免三年的赋税,这赋税就是给分给他们田地的百姓的补偿,他们这些人就是大唐所说的佃户,到三年之后才是良民,宾王可明白?”

    见马周点点头,李渊笑道:“当然,敌视的情况不可能不发生,所以下达的政令中多谈谈当年百姓来台湾之时的困苦,谈谈当年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苦的,团结一心才是咱们台湾人应有的本质。”

    “太上皇高见。”马周竖起了大拇指。

    李渊傲然一笑,你们这些小年轻还得多锻炼啊,还差得远了!

    “至于宽儿说的推行汉化必须当作咱们现在的重中之重,想必宽儿也在给宾王的书信提到过,尽快从学城中挑选一批学子去各市各县创办小学。”

    “微臣明白,太上皇尽请安心。”

    马周再次行礼,走到办公室门口,却听李渊说道:“宾王去稽查部将杜荷叫来。”

    “微臣遵命。”

    马周走后,李渊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笑,大叫着好。

    高兴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还没等李渊笑痛快,办公室的大门被敲响了。

    “进来。”

    给李渊行了礼,杜荷笑脸盈盈道:“太上皇,听说二哥打下了吕宋国啊!”

    “不错,朕找你小子来也是因为此事,你们稽查部兼办报社,此次宽儿大胜,你们稽查部的报社必须着重介绍宽儿此次大胜。

    据朕估计,宽儿此次回来便要立国,他之所以带兵出征恐怕也是需要一场大胜来给百姓们树立信心,所以这次大胜该如何写不用朕来教你小子吧!”

    “太上皇放心,此事交给微臣保准太上皇满意,等到二哥回来之时,微臣保准让台湾的百姓纷纷支持二哥立国称君。”

    “你小子如今倒是有几分克明的气度了,不错···不错······下去安排吧!”

    杜荷没让李渊失望,在李渊中午下班回府之时,就见台北城内街道上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

    这队伍,李渊知道,是稽查部的寻常人员,平日里负责台北的治安,如今却敲锣打鼓在城中走街串巷,引来无数的城内居民。

    “发生啥大事了?”

    “难道殿下······”

    “怎么可能,今日俺才从码头回来,看见咱们的楼船上下来不少人,想来肯定是殿下大胜了。”

    “你们才刚来没听见,老汉刚听稽查部的上官大喊,殿下率大军打下一国,不久便会大胜而归,说咱们台湾可以无惧任何大军,是喜事,天大的喜事。”

    wxi7

第428章 演戏() 
“扯淡,不惧任何大军,难道咱们台湾对大唐的大军的也不惧?”

    一个眼泛精光的百姓突然在人群中喊了这么一句,声音很大,远处的李渊也都听到了,所以他不由的笑了,听声音他就知道开口的人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