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尽管有诸多不足,但是能造出来确是一件喜事,收服了薛仁贵这个大将,造出了火枪,对于李宽来说,也是双喜临门之事,所以让怀恩吩咐人送来一批好酒,庆功。
:。:
wxi7
第411章 人口迁移()
在仆从送酒来军营的这段时间,一个老汉走到了李宽身边,老汉姓胡乃是制造火枪的总管,是当年第一批随家眷来闽州的凉州人,在凉州那是赫赫有名的铁匠,至今他都不敢相信自己区区一个打铁的竟然做到了中校的位置,手下的人还都是一批有官职的匠人。
匠人何时能有官职了?就是将作监的大匠也就受人尊崇一点而已从未有过官职一说。
早就从蒙云的口中听说制造火枪的匠人们原本也是没有官职的,是楚王殿下力排众议给了大家的官职,虽说至今他都还没明白中校、少尉到底是个什么官职,但是蒙云掌管整个闽州的楚王军也不过少校一职,比他还要低一级,他还是知道的。
到他如今的地步足够他含笑九泉,可是他想做的更好一些,至少在有生之年能造出让李宽满意的火枪,这才不枉李宽对他们这些匠人的看重,所以他开口问道:“殿下,火枪是您提出来的,您有没有有其他办法改进呢,俺们就是打铁的······”
话没说完,李宽打断道:“胡中校可不能乱说,你们如今可不是打铁的,你们都是有官职在身的人,是不是本王不在闽州,蒙云这小子平日里便对你们不敬,称呼你们为打铁的,看来本王得好好收拾他。”
“没有···没有······蒙云那小子对俺们可敬重咧,每次来军工厂还给俺们敬礼,让俺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一群人急忙给蒙云辩解道。
“有啥不好意思,你们官职比那小子高,他给你们敬礼那是应该的,本王来军营你们不也给本王敬礼吗?难道那小子还敢有怨言,有怨言就抽他。”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哪能随便抽人,一群人顿时大笑不止。
笑过之后,李宽一本正经道:“本王知道火枪的研制进入了瓶颈,但是说实话本王也不清楚该如何改进,一切还得有劳大家,但是本王可以给大家一点思路,比如加重弹药的重量,改进火药的配方,增强火枪的推射力。你们啊,别舍不得分派给你们东西该用就用。就像以前咱们造出的一批手榴弹为何不惧以往的威力,说到底还是你们节省了火药,所以你们不用替本王节省。
当然,一切得适量,并非本王舍不得,还是以前本王告诉你们的那句话,定要防止枪管炸裂,所以改进火枪之时要适量增加火药用量。”
一群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在他们研发火枪之时就曾因为增加了火药的用量导致火枪炸膛,伤了人,所以减少了火药的用量,以至于李宽感觉推射力有所欠缺。
“殿下,咱们造出来的火枪到底有什么用呢?”一名中年汉子站了出来,建议道:“俺很早就想问问殿下了,咱们造出一把火枪的钱财完全足够让咱们练射术,而且比火枪准也射的远,殿下何必让咱们造火枪啊,浪费钱财!”
一群人听到汉子的话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李宽其实也认同汉子的说法,火枪对于他来说也是连鸡肋都不如,在这个没有机床的时代,一把火枪的造价非比寻常,一把火枪的造价足够他锻炼出十名甚至二十名的神射手,比火枪更远更准,而且火枪更本就不适用于古代的人海战术,说白了火枪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卵用,可能就比烧火棍强一点而已。
按道理说,连鸡肋都不如的火枪李宽为何要坚持研制呢?因为他知道火枪的重要性,想想几百年后被枪炮敲开的大门,被奴役的百姓,李宽有一种愤恨,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悲天悯人的人,但是谁特么还没点爱国情怀呢!
虽说现在的火枪不能用于战场,或许几十年之后的火枪依旧不能用于战场,但是百年后呢?他好歹也是从后世穿越而来,总得为后世子孙留些有用的东西吧!
他致力于火枪的研发其实质就是为了告诉儿孙,你们的老爹祖父一直看重火枪,让儿孙将来也能致力于火枪的研发,沿着他路走下去而已。
当然,这些想法李宽不会说,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解释道:“本王知道你们的想法,火枪确实赶不上弓箭,但是······本王让你们造火枪自然有本王的道理,你们尽心研制便可。”
没错,这就是李宽给出的最合理的解释,本王让你们干你们就干呗,哪来那么多的理由。
然而,李宽的解释却让众人很适用,毕竟他们不认为自己比李宽更有远见,脸上皆是一副果然有大用的表情,其中的几个老人还用责怪的眼神瞪了眼开口询问的汉子。
想到火枪被造了出来,李宽不免问到了火炮的情况,火炮对于火枪来说更加适用于战场,一个炮弹下去就是死伤一片,可以说火炮才是李宽关注的重点。
但是,听众人的意思,火炮的制造并不理想,李宽也就放弃了去观看的打算,笑呵呵的和众人聊着,自然而然的谈到了去台湾之事。
说道去台湾,众人的态度明显让李宽不适应,因为听他们的意思好像闽州去台湾的人太多,如今的楼船不够用。
“前两年本王让大家去台湾,不是说不愿意吗?为何如今又愿意了呢?”
“殿下,您当初也没跟咱们说台湾有众多的好处啊!”蒙云顺嘴便接了一句。
好处?什么好处?李宽自己都在发愣,台湾初建,有什么好处能让大家放弃闽州的一切去台湾呢?仔细问了问众人,李宽明白了。
就在他忙碌的这两年的时间里,刘仁轨多次从台湾带着士卒返回闽州,不仅有士卒还有被他游说去的百姓,到过台湾的百姓自然知道台湾商户的地位与寻常百姓无异,而且台湾极度缺乏各行各业的商人,他们在台湾挣到了大钱,回到故土难免显摆显摆。
在他们这些挣到钱的人眼中,台湾自然是有无数好处,就算是没挣到钱的人,回到闽州也会谈谈台湾税收的情况,本来台湾就适合农业发展,水稻种植,再加上台湾的赋税本就比闽州少了不少,一增一减下来台湾农户的每年的赋税不到闽州的五分之一,足够让大家心动了。
更何况,还有多生孩子减少赋税的政策补贴,就是去台湾做农户也比在闽州挣得更多,只是要累一两年的时间,开垦农田而已,比起去台湾的好处,劳累一两年就不算个事儿,他们当初从关中之地到闽州之时不也累了好几年嘛!
听到众人的解释,李宽恍然大悟,难怪他在这两年处理政务的时候发现基隆的赋税比起来台北来说都差不了多少,原来刘仁轨从闽州带去了不少的百姓。
李宽大笑,忍不住朝身边的士卒和匠人问道:“你们之中有多少人愿意去台湾?”
李宽这一问,犹如捅了马蜂窝,一个个的在他耳边说着俺愿意去,让李宽感觉有成千上万只马蜂在耳边飞舞一般,脑袋嗡嗡作响。
留下一句到蒙云处报道,优先接你们去台湾,带着怀恩和护龙卫跑了。
在闽州李府停留了两日,李宽再次登上了返回台湾的楼船,船上挤满了人,原本四人休息的船舱现在变成了十人,甲板之上更是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就连小黑从海里捕到自己的晚餐后也只能委屈的站在桅杆上进食,一边吃一边盯着那些占据了它饭桌的百姓,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楼船的甲板可咱的餐桌啊!
这些可恶的人类。
小黑像似发泄一般把吃剩下的鱼丢到了甲板之上,它才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没抓稳而落下去的。
这次返回台湾,李宽没让跟随来的百姓和小商户去基隆,也没让他们留在台北,而是吩咐朱羽将所有人带去了台中。朱羽在台北待了快两年了,平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带着台南来的孩子跟着马周各地转,从马周手中学到不少东西,在李宽离开台湾之时就有打算让他返回。
可惜当时走的急,想着去长安用不了多少时间,所以拖到了他现在返回台湾。
台北市的府衙大门前,李宽看着收拾好行装的朱羽问道:“两年前制定的台中发展计划你还记得吧?”
朱羽点头。
“既然记得,你此行回台中后的安排本王就不说了,毕竟你在台北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按部就班的将计划施行便是;至于朱宸那小子在长安不用担心,如今他已是大理寺卿的弟子,将来的前途必然坦荡,若是觉得咱们台湾还不错也可以让他回台湾来。此行有些太急,本王就不给你设宴了,到了年末之时,各地市长来台北,本王亲手给你做一桌美食补偿。”
此行确实很急,回来睡了一晚便让朱羽带着百姓去台中确实有些过分,但是李宽没办法,台北乃台湾发展最快的市,条件相比闽县都不差,若是不早日离去,百姓又岂会心甘情愿的去台中呢,百姓不愿意离开,台中如何能发展?
“殿下言重了。”朱羽行礼道。
“去吧,在台中尽心做,若是有朝一日台中市经济发展超过台北,本王便吩咐人给你立碑传世,让你名流千古。”
立碑传世名流千古,这个八个字没人能淡然处之,就是如今的李宽也不能,更别说一心想着光耀门楣的朱羽,激动的浑身抖动,若非顾及到自己的形象恐怕他此时已经跳起来了。
“微臣谢过殿下。”
“想要赶超台北可不容易,努力吧!本王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但是本王也提醒你一句,切莫好高骛远,台中的发展本王会看在眼里,你的功劳本王也会记在心里,就算最终没能超过台北,立碑传世一事本王也会安排,至于能否流传千古就得看你自己了。”
“微臣明白,殿下尽可放心。”
wxi7
第412章 薛仁贵的军旅生涯()
送走了朱羽,李宽投身到了政务之中,从交到他手中政务来看,李宽有些不满意,这不满并非来自于台北和基隆的发展,而是对马周和刘仁轨做出的人口迁移感到很不满。
两人都在派人或是自己去闽州游说百姓和商户来台湾,可是前来的百姓和商户却被两人安置到了自己管理的地方,从未考虑到台湾的其他地区。虽说小部分地区富起来带动大部分地区富起来是既定的计划,但是台中和台南两地连人都没有,又怎能富裕起来呢?
离开台湾两个月的时间,从闽州迁移到台北的人口便有万余人,而刘仁轨和马周这两年的时间到底游说了多少百姓来台湾,根本难以想象。
吩咐怀恩让马周送来了台北的人口统计,李宽发现自己好像过于激烈了,从人口统计上看,最近半年的才开始有大批的闽州百姓迁移到台北,其实人口真不算多,加上这两年出生的孩童才十余万人,想想后世一个市动辄百万千万的人口,李宽只能拿着人口统计望洋兴叹,路还远着呢!
不过,十余万人暂时足够台北地区的发展,所以李宽给刘仁轨去了一封信以后从闽州迁移到台湾的百姓全都分散到台中和台南地区,毕竟李宽也不能只靠着台北和基隆两市,对台中和台南不管不顾。
理顺了两个月堆积的政务,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李宽却丝毫没感觉到时间的流逝,直到七月初十回府用饭时怀恩说还有四五日的时间就到两位公子的生辰,问他回不回闽州,李宽才问道:“已经过了半个月吗?”
同在大厅的薛仁贵一脸的忧郁,不等怀恩开口,他便起身回到:“确实过去半月了,殿下是否给微臣安排些差事。”
薛仁贵很苦恼,他本来是来台湾建功立业的,结果李宽一忙起来全然忘了还有他这么一个人,如今的他没被李宽派去军营,只能在李府做些杂事,带着妻子跟着胖厨子去台湾的一间酒楼帮忙。想要找李宽说说情况,但是李宽每日出门太早,在他还没醒之时就出门了,晚上也是他睡下之后才回来,根本没给他见到李宽的机会,有苦无处说。
“本王没给你安排差事吗?”李宽愣了愣,见到薛仁贵满脸的忧郁,歉意一笑:“明日让怀恩带你去找王翼少将,去陆军的陌刀队。”
陌刀队以前是由老柳在管理,如今老柳从军中退了下来,成了行政官员,陌刀队一直少了一个领头之人,李宽也曾想过从陌刀队中挑选一名军官出来,但是陌刀队的士卒斗大字不识一箩筐,这样的人又如何为将呢?所以李宽将陌刀队精简在精简,如今的陌刀队也就几十人编织,薛仁贵这个少尉正好替补上空缺。
翌日,怀恩带着薛仁贵找到了王翼,既然是王爷的吩咐,王翼直接便写了一份任命文书,教给了陈云,让陈云带着薛仁贵去陌刀队报道。
陌刀队的训练的看得薛仁贵热血沸腾,一声又一声的喊杀声让他不由的想要加入其中,这才是他想要加入的军队嘛!
“大家都停一停。”陈云大声喊道。
一声立正,整齐的军礼,士卒齐声大喝的陈上校和陈云的回敬军礼,让薛仁贵傻乎乎的愣在了原地,原本笑眯眯眼的眼睛陡然睁大,嘴巴微张,这就是殿下所说的陌刀队?!
薛仁贵吃惊的神色让陈云不由想笑,但是军中向来严肃,陈云忍住笑意,正色道:“从今日起,薛仁贵少尉便是陌刀队之长,由薛少尉来给大家说两句。”
士卒习惯性的鼓起了掌,至于是真心还是表面功夫,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薛仁贵愣住了,讪笑道:“陈上校,我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也没什么准备。”
没等陈云开口,陌刀队中便有士卒笑道:“薛少尉不用准备什么,随意说说您的想法便可,这可是咱们军中的惯例,您不会刚来就准备免俗吧!难道说薛少尉连一点想法都没有?”
此话一出,陌刀队瞬间爆笑不止,就连陈云也不由得笑了笑。
不过,他没阻止士卒的行为,一个在楚王军中名不见经传的薛仁贵一来就担任陌刀队之长,士卒们有些不满,正常;而且,他也想看看薛仁贵到底有没有本事降服这批人,看看薛仁贵够不够资格让李宽特别对待,毕竟陌刀队可一直是陆军中的悍卒,想要指挥陌刀队非一般人难以胜任。
支支吾吾了半天,薛仁贵才憋出一句完整的话:“以后我会带着大家建功立业的。”
薛仁贵的就职演说是失败的,区区一句建功立业不足以让陌刀队的士卒们信服,从陌刀队走出去的士卒们,如今谁人不是少尉以上的官职,他们这些陌刀队的士卒还用得着你薛仁贵带着建功立业吗?再者说了你薛仁贵凭什么能带领大家建功立业呢?
薛仁贵自己也知道那句话让士卒们感到不快,因为自从他进入陌刀队之后,全队上下没有一人愿意跟他好好聊一聊,士卒们按时训练,训练完之后便开始参与到台湾的建设之中,一切都有条不紊,不用他操一点心思;在士卒们眼中,他就是一个透明人。
因为初来的原因,他对于陌刀队训练的时间不清不楚,以至于在他进入陌刀队第二天的早上迟到了每日的早练,虽说士卒当面没说什么,但是背地里议论的声音他不是没听到,质疑他的本事,说他是楚王派来的,所以敢不顾军纪军法。
忍吧,忍忍就好,等到大军出征之后,他们见到了自己的本事之后就好了!
这是薛仁贵暗暗告诫自己的,可是流言越来越多,他不顾军纪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