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房中,李宽正在接受询问。

    “小王爷,咱们为何要去台湾啊,为何···为何······”小石头支支吾吾,脸上带着不解。

    李宽打断道:“为何不回长安是不是?你们是否都有这个疑惑?”

    众人点头:“以殿下的才学,继任大唐帝位乃天下百姓之福啊!”

    “你们的意思本王明白,这么说吧,如今的太子毕竟不是本王,本王若是争夺无异于谋反,以咱们王府的情况,顷刻之间便会被当今陛下平定,谋反的最终结果便是身首异处,你们才弱冠之龄,还有大好的将来,本王岂能带着你们走上不归路。”

    “小王爷,您大可隐忍几年,留待将来;况且李毅大哥传信来说如今太子与魏王不睦,魏王深得陛下宠信,这太子之位尚无定论啊!”

    忍,又是忍,都特么忍了十几年了,如今岂能再忍,那种隐忍的日子受够了也足够了,不用陪你们玩了。

    喜怒不行于色,上位者必备,心中暗骂了两句,李宽深吸了一口气,笑道:“你们忘了本王的身份啊!本王乃父王嗣子,并非当今陛下之子,连庶子都不算,本王哪来的资格争夺帝位,若是你们觉得跟随本王没有前途,大可以返回长安,本王绝不阻拦。”

    “小王爷,咱们并非那个意思,如今的太子和各位王爷谁能比得上您,您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天下百姓考虑啊!”思舞劝说道。

    “天下百姓啊!”李宽朝门外茫然的看了一眼,像似看到了整个关中之地一般,长叹了一口气:“思舞啊!本王心胸没那么大,本王只想家人和跟随本王的将来能自由自在就行,本王之所以去台湾就是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而已,不用看人脸色,不用家人担惊受怕,两个孩子不必再像本王当年一样受人欺压。

    你们仔细想想,本王何时有过争夺帝位之心?本王一旦参与争夺帝位之中,朝堂势必大乱,到时候对于天下百姓来说,那才是是祸不是福啊!”

    认真想想,李宽说的在理,若他有争夺帝位之心,这些也不会安居一隅之地,早就参与到朝堂之中拉拢人脉了,毕竟楚王府的产业庞大,拉拢些勋贵完全没问题,也不会一直游离于朝堂之外。

    而且,李宽到底是李智云的嗣子,就以身份来说确实没资格参与到夺嫡之中,朝堂的反对之声必然不少,对于百姓而言真不是什么好事。

    “你们想的、说的,本王明白,但是本王想说,台湾将来不比大唐差,这是本王给你们的保证,所以回长安以后不要再提。”

    “小王爷······”小石头还想说什么,却被思舞拉住了。

    李宽挥了挥手,众人才从书房中出去,神色莫名的盯着书桌发愣,众人的心思他可以理解,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

    wxi7

第382章 抓周() 
当初,做出去台湾的决定时,李宽便仔细思考过夺嫡这件事,作为一个大致了解大唐后续发展的穿越者,他知道李世民还能活十几年,随意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必须隐忍,可是这样的隐忍他不愿经历。

    而且,朝中大臣与他的交情算不得深,就如魏征和房玄龄,算是与他关系不错的,但是牵涉到帝位之争,魏征和房玄龄等人肯定不会站在他这边,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哪怕李道宗,牵涉到帝位之争也得仔细考虑一番,会不会站在他这边也是一个未知数,更别说还有来自于其他大臣的坚决反对。

    诚然,扫平了一切障碍,最终登上帝位,但是来自各方的压力却不小,难以放开手脚,想要将大唐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不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隐忍十几年,登上帝位,又有什么用呢?仅仅为了权力?

    权力这东西,在台湾也能得到,甚至比在大唐的权力更胜,毕竟台湾由他一手打造,在民间的威望、官员中的地位远非大唐可比,完全可以一言九鼎,在大唐能做到吗?就是如今的李世民都难以做到一言九鼎,小心翼翼,稍稍犯错就被魏征这门大炮炮轰,还只能受着。

    这样的权力不要也罢。

    愣神片刻就回神了,趴在书案上写写画画,说了儿子的饭食由自己制定就得制定出来,一条条合理的饭食安排,跃然纸上,小到每日的用饭时辰,都有标注。

    出书房,将儿子的饭食安排交给苏媚儿,没等苏媚儿看完,和李渊等人聊天的孙道长便走了过来,从苏媚儿手中抢了过去。

    越看越觉得合理,营养均衡,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减少孩子夭折的情况。

    不愧是自己徒弟。

    暗赞了一句,这就开骂了:“你小子既然知晓养育孩童的法子,为何不早说,岂不知如今这天下有多少婴儿夭折,你小子就是罪人。”

    给自己儿子制定个饭食安排,这就成天下罪人了?算了,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抱起还没睡着的李哲,哄睡觉。

    孙道长顿感无趣,将手中的宣纸还给苏媚儿,悻悻然离去。

    回闽州之后,李宽俨然成了一个小媳妇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府上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奶爸,教两个儿子叫人是他最高兴的事,才几日的时间,初始听到的父旺变成了字正腔圆的父王,很有成就感,比带领百姓致富更有成就感。

    牵着两个儿子小手学步,带着两个儿子进厨房,抱着儿子偷摘万贵妃种在后院的花朵,父子的欢声笑语留在了闽州李府各个角落。

    时间在和孩子的欢笑之中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转眼便到七月初十。

    七月初十,两个儿子的生辰,李府热闹非凡,宾客盈门。

    哪怕与李宽有仇的五姓七望世家也派了人来祝贺楚王府两位公子的生辰,更别说还有李渊带来的公主王爷府上的管事,在闽州承包修路的勋贵府上管事。

    不过,李宽可没时间管这些人,他正给儿子洗澡呢!

    洗完澡,给儿子穿戴好衣物,才从后院中出来。

    两个孩子,身着士子服,脚踩虎头鞋,坐在学步车上由李宽推着,使出吃奶的劲儿撑着学步车的边沿,不停扭动身子,想从学步车中出来。

    前院闹哄哄的,李宽不愿意带孩子出去,所以留在了大厅之中,反正前院有小石头他们接待,用不着他,而且以他的身份,前院这些贺喜的人还没资格让他出去接待。

    李明言父子来了,送的礼物很精致,两艘小巧的楼船,李宽很客气的代孩子表达的感谢,到了他如今的地步,所谓的钱财玉石早已显得俗气,重要的是心意。

    李明言送的礼物就不错,万贵妃笑呵呵从李宽手里拿走了,说是要当做孩子抓周的物件。

    抓周?

    李宽疑惑不解,本以为在大唐没有抓周一说,只有自己才知道,难道在大唐真有抓周一说?

    以前,他年满周岁之时也没举行所谓的抓周,杜伏威的儿子和小安平年满周岁之时也没有抓周,李宽理所当然的认定了在大唐时期没有抓周这样的习俗。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抓周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普遍流行江南,只是长安尚未流行而已,毕竟抓周也就是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勋贵世家又哪里用得着对孩子的前途寄予厚望,孩子的前途早就已经注定光明了。

    至于为两个孩子举办抓周,也只是万贵妃等人一时起意而已。

    刚打算问问抓周一事,怀恩就进门说冯盎来了。

    冯盎还是值得李宽亲自出门迎接的,毕竟身份地位摆在那里,更何况李臻还是冯盎的孙女婿,他这个做爹的只好代替儿子出门迎接了。

    冯盎是带着两个儿子来了的,冯智戴和冯智彧。

    冯智戴自不必说,即是冯盎的嫡长子又是李臻的老丈人,不来不合适;冯智彧和楚王府合作茶叶赚了一笔,之后便拿出私房钱与楚王府合作茶楼生意,赚的盆满钵满,在冯家的地位提升了一大截,如今王府两个公子的周岁礼,他又怎能不来。

    与冯盎父子三人客套了一番,冯智戴便将两张纸递给了李宽,定眼一看,原来是冯家送来的生辰八字,还是两位冯家女的生辰八字。

    这就过分了啊!让大儿子娶冯家女已经算给你冯家面子了,还想两个兼收,想什么呢?

    “冯公这是何意?”

    冯盎明白李宽的意思,他倒是想让两个孩子都娶自家孙女,但他知道这不可能,让楚王府世子娶自家孙女为妃已经不错了,他也不贪心,笑着解释道:“让你为老夫孙女婿挑选一人而已。”

    李宽看都没看,便还了一张纸给冯智戴,所谓的姻亲在利益面前做不得数,两家的利益关系并不是一个女人就能维系的,若是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侵犯,李宽相信冯盎才不会念及姻亲关系。

    当然,他也不会。

    带着冯盎一家进了大厅,刚坐下,刘仁轨便带着一家老小来了,一颗婴儿拳头大小的黑珍珠被万贵妃收走了,充当起了两个孩子抓周的物件。

    因为外孙周岁礼,一早便来的苏父暗暗咂舌,这样的稀世珍宝就充当抓周的物件了?

    说实在的,万贵妃还真没把黑珍珠放在眼里,长溪县的珍珠要多少有多少,见识多了,珍珠也就那样,也就是这颗黑珍珠大一点,否则连给孩子作为抓周物件的资格也没有,寻常之物罢了。

    前来庆贺的闽州官员只有周县令和蒙老爷子,蒙老爷子回闽州,一来是祝贺王府两位公子年满周岁,二来是为了辞官。

    李宽想也没想便答应了,蒙平安和王博礼在长溪县做的不错,蒙老爷子也该休息了,人老了也该享享天伦之乐,小芷在闽县,老爷子在长溪,两地相隔,总归不是个事儿。

    扶着蒙老爷子的蒙云越发魁梧,去年和王博礼家的女儿成了亲,亲事还是他给主持的,本打算让蒙云带着妻子去台湾,但是看到王蓉挺着一个大肚子,最终什么也没说。

    留在闽州也好,闽州还有一批士卒,有蒙云管着,李宽也放心,毕竟蒙云这傻小子的忠心,李宽从未怀疑过,那种从秦朝便流传下来的尽忠仪式,庄严郑重,由不得李宽怀疑。

    宾客来的差不多,万贵妃和苏媚儿指挥着仆从侍女拿来各式各样的物件,文房四宝,缩小版的木制刀枪剑戟,算盘玉坠一样不缺,加上李明言和刘仁轨送来的贺礼等等,李宽细数了数,对面竟然摆放着二十几种物件。

    侍女牵着两位公子,准备去拿东西,李宽不太高兴:“都一岁大,抓周都要牵着,能有什么出息,不准牵,走不稳,就是爬也得爬过去。”

    祖父祖母对两个孩子宠的不像样,还有三位师父和小安平等人宠着,若是自己再宠着,两个孩子非成纨绔不可,对于两个孩子的教导李宽还是很严格的,就像这几日李宽给孩子喂饭一样,必须得吃完,否则谁说都没用。

    两个儿子很给李宽面子,在侍女放手之后,迈着小短腿,小屁股一扭一扭的朝着摆放的物件走去,摔倒了还真就爬了过去,向来安静的李臻抓着一把木制的小刀呵呵直笑,而活泼好动的李哲却拿起刘仁轨送来的黑珍珠傻笑,抱着就往嘴里塞。

    苏媚儿有些不高兴,儿子抓的东西跟她所想相差甚远,让儿子从来一遍,这次的选择很符合苏媚儿的想法,哥哥李臻抓着李宽当年编写的算学书,弟弟李哲抱着一本儒家典籍和李明言送来的楼船。

    抓到书了,苏媚儿就满意了,自家以算学闻名于世,天下谁人不知楚王府算学独领风骚,儿子如今抓到了算学书,而且还是两个孩子都抓到了书。

    万贵妃莞尔一笑:“好孙子,文武双全。”

    李宽咧嘴,感觉牙疼,什么叫好孙子啊?那是您老重孙子,再说了,抓了刀和书就是文武双全了?那抓了珍珠和书本、楼船的小儿子成什么了?

    苏媚儿和万贵妃满意,李宽不在意,这下轮到李渊不乐意了,文武双全是不错,但是楚王府这么大家的家业谁来继承,自己的两个小重孙将来怎能屈居于人下呢?

    得,两个孩子为了大人们的期望又得来一遍,李渊还不放心,毫无形象的蹲在物件的前方,等着两个小重孙过来,等到两个孩子走到近前,李渊拿起木刻的印章,在两个孩子眼前晃悠,诱惑着两个孩子道:“臻儿侄儿乖···来···抓印章,咱们抓印章。”

    印章代表这继承家业,可是李渊手中的印章并非寻常印章,印章之上雕着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下方刻着龙飞凤舞四个大字——国泰民安。

    许是印章上的巨龙栩栩如生,两个孩子都喜欢,抢着要,李渊老怀宽慰的大笑:“别抢,都有···都有······”

    或许旁人不懂李渊的意思,但是李宽很清楚,这哪是期盼两个孩子继承家业,分明是期盼两个孩子将来成为一任帝王。

    李宽估计李渊恐怕是早有打算,他这个做孙子不成器,没遵照老人家的意思,放弃大唐的万里江山不要,非要跑到鸟不拉屎的夷洲,老爷子又劝说无果,所以便把心思放在了两个重孙子身上。

    毕竟,那印章看着就不像随意准备的,巨龙和国泰民安是谁都有资格抓的吗?还笑呵呵说什么都有,不用抢,可不就是给孩子找好了后路,将来一个继承大唐的帝位,一个继承老爹在海外的帝位吗?

    :。:

    wxi7

第383章 人老成精() 
李渊的心思,李宽没猜错。

    不过,他抱着这样的心思也是在李宽去台湾之后才产生的,并非早有打算。

    因为他渐渐发现楚王府的家业太大了,而且不能轻易搬离大唐。

    不论是谁继承了楚王府的家业,必定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而受到皇帝忌惮的臣子还能有好?被皇帝忌惮之人的下场如何,做过皇帝的李渊最清楚。

    李世民在位还好说,李世民一旦退位之后呢?与其让长安城中那不成器的太子继承帝位,对楚王府开刀,导致国朝动荡不安,还不如两个小重孙中的一个继任皇帝,两个孩子由自己与李宽教导,想来才智和心性还是不会差的。

    至于嫡庶之别,李渊早已看淡了,有本事,能带着大唐繁荣富强,就算是庶子又如何?而两个孩子还小这个问题在李渊看来就不是问题,李世民如今正值年轻力壮之时,再活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毕竟有李宽在,若是李世民真有个病症啥的,让李宽回京诊治他还敢不去?

    到那时,两个孩子也大了,继任皇帝正值成熟稳重之年。

    当然,这一切只是李渊自己的打算,但是这打算并非出自于李渊的臆想,他是经过分析才有这样打算的,还是那句话楚王府如今的产业太大了,大到可以影响大唐一半的疆域。

    如今的大唐,在商业一途上没人可以和楚王府抗衡。

    整个关中之地,谁人不知挂着楚字旗的店铺乃楚王府产业;长安、太原,这两座大唐最为富庶的城市,其中的商业有一半归于楚王府名下。

    还有当年那个破败不堪,如今已是大唐粮仓之一的凉州,虽不再是楚王名下的封地,但楚王府对于凉州的掌控,可比朝廷派去的官员更有力度,说凉州依旧是楚王的封地也不为过。

    更别说如今的封地——闽州,看看世家大族、皇室公主王爷派了的管事就知道闽州的情况,一切皆在李宽的掌握之中,不管是谁来闽州,是龙得盘着,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