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妾是在说承乾与青雀,您说什么呢?”白了李世民一眼,说:“虽说安平养在臣妾膝下,但不可否认,宽儿对安平的影响很大,您看看安平这次回长安之后,明显比以往懂事不少。看看宽儿与安平,在看看承乾与青雀,臣妾有些担心啊!今日在食铺时发生的事您也看到了·······”
李泰的那点小心思如何能瞒过眼光毒辣李世民,更别说眼光更加毒辣了长孙,要知道当初李宽初次见到长孙之时就有自己被看穿的感觉。
“有什么可担心的,你现在最主要的是安心休养,至于承乾和青雀有朕教导,安心便是。”说话时总感觉自己怀中的小人儿在不停动,低头一看,发现小兕子在抓自己脖子上的红绳。
这根红绳李世民认识,红绳编织精致,他只在安平身上看见过,那是当年安平出生后不久,李宽送到宫里给安平的玉佩。
拉出红绳,红绳上吊着的那尊栩栩如生的佛陀告诉了李世民,确实是安平所佩戴的玉佩,怎会在小兕子身上?要知道安平对这块玉佩可是宝贝的不得了,从不离身,就是他当初开玩笑让安平送给自己,安平也没答应。
见李世民看着玉佩,长孙解释道:“这块玉佩乃安平所赠,恐怕是安平听宽儿说了兕子身子不好,这才赠与的。”
“这玉佩与身子有何关系?”
“俗话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嘛!”
“有这么一句俗话吗?”
“宽儿不是自诩俗人吗?他说的话可不就是俗话。”
弄明白了,原来是李宽说的,对于李宽的医术,李世民相当认同,当年李宽在娘子军中所创缝合之法不知挽救了多少将士性命,虽不是李宽所救,但这份功劳有他的一份,大唐的军医甚至将李宽当做了授业恩师。
“既然玉养人,回宫之后便让连福挑选些美玉,送与安平和儿女。”
“您啊,还是别费那心思,您好好看看这块玉佩的材质,咱们库房中的玉佩还真难以企及,也不知宽儿是从哪里得来的。”
玉是块好玉,不过要说国库和内库中没有比肩的玉纯粹是笑话。
“朕富有四海,难道还寻不出一块比这块玉佩材质好的?”
“您别说,还真有可能。”
长孙顺嘴接了一句,笑的花枝招展,堂堂皇帝怎么可能寻不到一块上好的美玉,长孙如此说也只是为了两人之间增加一点小情趣罢了。
:。:
wxi7
第357章 李渊的小迷妹()
一匹溜光水滑的枣红马出现在西市入口,马上坐着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身着锦绣霞衣,一副大家小姐的打扮,牵马之人威风凛凛,腰间挂着一柄横刀,一脸横肉,横肉上长满了草,凶神恶煞,一出门就是能吓得小儿夜啼的大爷,这类人不是作恶多端的贼人便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就这位爷的长相也就只能让人往这两方面去想。
西市的市令和商户朝大汉看了一眼,便有些心颤,长的也太吓人,不过马上的那位小姑娘倒是有些可爱,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刚来了一位楚王府的二小姐,又来一位不知名的贵人小姐,西市有什么值得贵人小姐而来?
小姑娘带着仆从进了西市不久,西市入口再次出现了一位贵人,同样是小孩,小孩锦衣华袍,胖乎乎的,这次倒是没让市令和百姓感到奇怪,也带着随身的仆从匆匆进了西市。
西市中的小安平快要花去自己所有的零花钱了,无奈又看到了一件另自己心仪的物件,是一个鱼篓,知道哥哥喜欢钓鱼,买来送给哥哥正好。
卖鱼篓的一位老汉,老汉面前不仅有鱼篓还有一些竹编和菌菇,不过老汉明显是第一次来卖东西,经验不足,完全没考虑到市场需求,西市本就是平民市场,卖鱼篓和竹编又岂会有人买,若非遇到安平,恐怕白跑一趟,佝偻着身子,显得小心翼翼,犹如枯树皮一样的手揉着自己的衣角,衣服上打满补丁,许是担心衣服受不住自己搓揉,松开了枯树皮一般的手掌。
“老人家,这鱼篓何价?”小安平一副小大人的摸样,走到了老汉面前问价。
说大唐百姓淳朴,不是说说而已,知恩图报几乎是大唐人深入骨子里的东西。
当然,忘恩负义之人不是没有。
不过,很显然,这位卖竹编的老汉不在此列,小心翼翼的说着不要钱,送给安平。
至于为何送?那是因为老汉看见了安平身后的张信,原因很简单,因为入西市卖东西那是要收税的,不管卖没卖出去都得收。
可是老汉哪有钱交税,若非他听庄子中的后生说长安城西市的东西比市集的东西卖的贵,恐怕在有生之年也难以进长安城一次,一路打听来了西市,却被告知要收税,老汉就差没给市令跪下了。
不过政令就是政令,市令完全没有网开一面的想法,也不能怪市令心狠,毕竟长安城附近的贫苦百姓多了去了,若是人人都放行,他这个市令也当到头了,老汉心灰意冷之下,打算返回之时正好遇见张信。【… 爱奇文学i7wx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在这种三教九流之地,律法远不及人情来的重要,张三爷的话有些分量,所以老汉这才得以进西市。
哪怕安平是他的第一个顾客,人情得还,更何况一个鱼篓也值不了多少钱。
听到老汉说送,小安平疑惑不解:“老人家,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要赠与我?”
眼前的小姑娘明显是一位贵人,老汉担心自己说错话,忸怩不安。
见此,张信只好将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安平,安平一本正经道:“老人家,张信有恩与你,与我并无关系,你说这鱼篓要价几何?”
“这······”老汉看向了安平身后的张信。
“二小姐既然问你了,直说便是。”
“三文钱。”
原来才三文钱,便宜,买了,拿出自己的小钱袋,摸出三文钱,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句话——一两银子,本小姐买了。
原来,来人便是骑在枣红马上的小女孩。
李渊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马上的小女孩,一看便知是勋贵府上的小姐,年岁与安平差不多,他不认识,不过这小姑娘明显是来找茬的,要知道以李宽如今的威信和势力,就算是皇室的公主王爷也不敢找安平的茬,这是何人?
疑惑的看向小胖子,小胖子也发愣,这小丫头今日犯傻了吧,好端端的干嘛跟安平过不去?直到李渊推了他一下,小胖子才回过神来:“太皇上,那小丫头是孝恭王叔的小女儿,至于为何如此,我不知道。”
安平大度善良不假,不过有李宽和李渊的教导也知道什么叫做反击,这小姑娘明显是来给自己找麻烦的,那就不能弱了气势,哥哥说他懦弱了好多年,如今咱们不需要再懦弱了。
不过,知己知彼,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安平也没忘记徐师父的教导,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要找本公主麻烦?”
小姑娘怒了,自己一直记挂着安平,没想到安平竟然把自己给忘了,不能忍啊!怒道:“三年前,本小姐说骑你的学步车,你亦答应说宴席后便让我骑,可宴席之后,你却不知所踪,你言而无信,如今本小姐可以骑马了,这匹枣红马就是父王赠与我的,如今本小姐也不给你骑!”
安平:“······”
谁说要骑你的马,莫不是傻了吧!
心里腹议了一句,安平倒是记起眼前之人是谁了,是河间王叔家的李凤芸,三年前自己确实答应了,不过宴席之后,自己去午睡了,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
理亏,但是依旧不能弱了气势:“我哥哥有成千上万匹马,什么颜色的都有,就算你给我骑,我也不骑。”
李凤芸是来报当年的“一箭之仇”的,在她的心目中,安平应该羡慕自己有一匹枣红马,然后请求自己让安平骑一骑马吗?这才是她心目中的剧本,眼前发生的与所想根本对不上啊,莫不是剧本拿错了吧!
“就算你让我给你骑,我也不给。”
“我又不骑。”
两个小女孩儿就为了骑不骑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反反复复就那么两句话,有时候,小女孩的世界就是那么天真,最终还是安平结束了这个话头,将三文钱递给老汉,想要把鱼篓拿走,快到午时了,小肚子饿了。
见安平准备拿鱼篓,李凤芸阻止道:“本小姐说了,一两银子买了。”
“二两银子,本公子买了。”胖乎乎的贵公子慢悠悠的走来,看都没看马上的李凤芸一眼便嘲讽道:“这谁啊,竟然和咱们比钱财。”
“这小子······”李渊和小胖子同时出声,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安平,这鱼篓送你了。”没等李凤芸再次出价,贵公子已经让仆从付了钱,提着鱼篓递给了安平。
“要叫安平姑姑,没大没小。”安平学着李宽的样子教训了一句。
杜煜博心里苦啊,自己明明就比安平大,却要叫安平姑姑,都怪自己老爹,为何要与二叔拜把子啊!见过坑爹的,却没见过坑儿子的。
三两岁的时候叫安平姑姑倒是没觉得什么,如今还是乖乖的叫了一声——安平姑姑,就是心理忒不是滋味。
杜煜博十岁了,凭借自己老爹和二叔的威势,俨然成了长安城的一个小霸王,就是对上皇室弟子也胆怯,该怼照样怼,但是对上安平,他不敢怼,怼了之后是要被骂的,怼公主王爷、勋贵子弟,大不了被单云英骂一骂,反正杜伏威会帮忙,然后他就能得以脱身,让杜伏威承受怒火,但是怼了安平会被混合双骂,谁让杜伏威看重辈分呢!
小胖子笑呵呵的拍了杜煜博一下,便走到了气鼓鼓的李凤芸身边,小声的安慰着,河间郡王府与任城王府关系不错,要是让李孝恭知道自己今日再场,让小姑娘受了委屈,免不得会打上门来。
李渊则笑呵呵的走到了杜煜博身边问道:“你小子怎么来了?”
“这不是听说您和安平出宫了吗,父王让小子请您和安平吃饭,父王本打算自己前来请您,但他又说要亲自下厨,所以走不开,小子就自告奋勇来了。”
“就你父王,让他杀人还行,他会下厨?”李渊倒没在意杜伏威有没有亲自来,失了礼数,毕竟两家人的关系,礼数这东西反倒见外。
“您老是不知道,父王那是被母妃给逼出来的······”
杜煜博断断续续的说着杜伏威学厨艺的伤心事,李渊听明白了,原来是之前杜伏威一家前往闽州之时,单云英听苏媚儿说李宽亲自给自己下厨,单云英对杜伏威就不高兴了,夫妻几十年,自己夫君就没给自己做一顿饭,回府之后就逼着杜伏威学习厨艺,其中趣事多多。
李渊越听越高兴,杜煜博越说越觉得自家老爹悲催,下定决心,以后不能找一个武艺比自己好的妻子。
听完了杜伏威的伤心事,众人也出了西市,李渊看着小胖子身边的李凤芸道:“丫头,你是随朕一同去杜王府用饭还是回王府?”
李渊退位之后深居简出,非国战大胜一般不出席宴席,李凤芸没见过,之前听小胖子说了李渊的身份,现在哪会回王府,当然要跟着李渊了,她可是很崇拜李渊的。
去杜王府的路上,李凤芸化身小迷妹,崇拜的看着李渊:“太上皇,听父王说您当年箭术无双,可以百步之外射杀老虎是不是真的?老虎会吃人,您不怕吗?还有还有,听说平阳姑母如今能掌管大军,是您亲自下旨,是不是真的?您怎会有如此气魄让女儿身的平阳姑母为将呢?”
一连几个问题,让李渊无所适从,到底该回答哪一个呢?
于是乎,李渊便从当年起兵反隋开始,一路吹嘘自己的丰功伟绩,让小安平暗暗咂舌,自己祖父有这么厉害吗?怎么看也只是一位寻常的老人而已嘛!
:。:
wxi7
第358章 送人()
李孝恭很生气,这都午时过半了,桌上的饭菜都快凉了,小女儿还没回府,这丫头是越来越没个样子了,将来可怎么嫁人啊,难道是自己太过宠溺了?
李孝恭对李凤芸确实宠爱,李凤芸乃河间郡王府的唯一一个女孩儿,又是嫡亲女儿,平日里李孝恭宠的不像样,只要女儿喜欢,那就做,别人家的女儿都是琴棋书画,温婉贤淑,他家的女儿那是刀枪棍棒,活脱脱的一个假小子。
“王爷,您也该教训教训那丫头了,否则将来嫁不出去,看您怎么办?”河间王妃对于自家王爷宠溺女儿很不满,如今都发展到竟然敢不回府了。
“本王之女岂会嫁不出去,行了,咱们先吃,给那丫头留些饭食。”
对于自己丫头,李孝恭确实很宠爱,因为对他的脾气,武将嘛!家后代怎能不学武呢?武艺才是根本,三个儿子却没一个那得出手的,以至他时常被一群老家伙笑话,尤其是李道宗,时常在他面前卖弄两个儿子的学识武艺。
虽说李景恒不学武艺,但是人李景恒学识不低,比自家儿子比不上,更别说李景仁,更是文武双全;幸好自家丫头不错,不至于他的一身武艺后继无人。
一家之主李孝恭发话了,众人起筷,才吃两口便有下人进了大堂:“王爷,大小姐今日在西市遇见了太上皇和安平公主等人,受太上皇之邀,去了杜王府,说今日不回府用饭,让您不必等她。”
自家女儿竟然能得太上皇青睐,李孝恭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即又疑惑了,问道:“即是受太上皇之邀,为何去了杜王府?”
河间郡王府与杜王,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关系可不算亲近,李孝恭也是高兴傻了,没想到李宽与杜王府的关系。
“王爷,大小姐与太皇上相遇之时,恰逢杜王府世子前来请太上皇与安平公主。”
杜王府世子,不就是长安城的那个小霸王,那小子倒是不错,李孝恭打着如意算盘,瞅了自家老妻一眼:“夫人不是说那丫头嫁不出去吗?今日本王就把那丫头的婚事给订下。”
说完,不顾傻眼的老妻,看着三个儒雅的儿子便说:“别吃了,咱们去杜王府。”
同样出门的还有李道宗,在宫中坐班之时便听闻小儿子今日没去进学,回到府上问清楚了情况,一听是在杜王府,怒气冲冲的来了杜伏威府上。
刚一进门就让杜王府的仆从把大门给关了,顺手就抄起了一根藤条,看藤条摆放的位置杜煜博也没少被抽啊!进杜府大堂见着儿子正没心没肺的和几个小子玩闹,都多大的人还和安平他们玩闹。
不打,不足以抒发心中的怒气。
小胖子聪明,今日逃学,自家老爹正在起头,肯定真抽,拔腿就跑。
“你小子逃学不说,如今还敢跑?老子非今日抽死你不可。”
···············
同为王爷,几乎都在平康坊,没多远,也就一盏茶不到的功夫,就是这一盏茶的功夫,差点没让李孝恭看到了一出老子打儿子的戏码,刚一到杜王府门前,见大门紧闭,李孝恭就扯着嗓子喊道:“本王不请自来,不知杜王爷可否欢迎?”
愣是没人回话,这就怒了,刚想推门质问就听到里面传来惨叫之声:“哎呦喂,父王您别打了,再打可别怪儿子翻脸了啊!”
“好啊,你小子还敢跟老子翻脸,你倒是翻脸试试,就你小子那三脚猫的功夫,老子就怕你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