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班回府的魏征又看见了一批商户从长安出发,不用问也知道他们是去闽州的,毕竟外出做生意不会轻装简从,这让魏征不由感叹,李宽就没有一个省心的时候,时不时的总要闹出些幺蛾子。

    魏征谈不上了解李宽,他却知道李宽在经商方面的本事,当初李宽要求冯盎赔偿三十万贯的钱财,冯盎是不愿意的,三十万贯,放在谁身上也不会答应,但李宽只是提出几条商业合作冯盎就痛快的答应了,在商业上李宽总有独到的见解。

    如今闽州初建,正是需要商户的时候,以李宽眼光不会看不到,商户前往闽州,大力支持那是不用说的,想要商户们今后再次返回长安,难。

    前去闽州的商户不仅不会返回长安,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商户前去闽州,一旦大家都知道在闽州能挣钱,在长安却难挣钱,两相比较,傻子都能看得出来闽州比长安更适合发展,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商人前往闽州,长安城受到冲击还远吗?没有七八年的时间别想恢复过来。

    商人啊!从来都是趋利的。

    至于长安城赋税会减少的问题,还入不得魏征的眼,他如今的地位不需要赋税来增加那一点政绩,他只是在为今后的长安情况感到担忧。

    上奏起不到作用,看纷纷上奏的奏折被留中不发就知道李世民对此事是默许的,自从李世民打击了世家之后、封禅之后,愈发的强势,考虑的愈发深远,他只能希望李世民考虑到了自己想到的情况。

    看着商户离去的背影,魏征长叹了一口气,不紧不慢的回了自己的府邸。

    叹气的不只有魏征,还有孙行,作为长安县令,孙行知道此次离开长安的商户有多少,知道长安今年的赋税会减少多少,若是没有李宽闹的这么一出,这些可都是他的政绩啊,不能在让商户离开了。

    匆匆来到桃源村,找到了自己老爹,让孙道长去信劝说李宽收回承包修路之事,在他看来只要不修路,岭南依旧是偏僻之地,长安城的商户自然不会去岭南,就算离去的商户也会返回长安。

    权利是个美好的东西,尝过了权利的滋味后,很少有人能保持住本心,孙行抵挡不了权利的诱惑,只想到了自己是否有政绩,是否能升官,他却没想过修路的好处。

    孙道长并不知道修路有多大的好处,但好处必定是有的,这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前没有水泥路时候,他从桃源村到长安就是雨天一身泥,自从有了水泥路之后,现在不论下多大的雨,只要走水泥路,出门是什么样回来依旧是什么样,还能节省不少时间,修路有什么不好?

    骂了孙行一顿,才跟跟自家儿子说你小师弟既然召集众人修路,自然有所安排,你一个县令管那么多作甚,若是觉得不妥就向陛下上奏,以后官场上的事别来找为父。

    孙行带着希望而来,却满怀失望而归。

    商户的离去只是一时,不少的商户或许是受不了路途的奔波,也或许是想着人离乡贱,竟然有不少离去的商户再次回到长安城,一打听才知道商户们还是觉得路途太远,在道路尚未修建之时,去闽州不合算。

    孙行看着这段时间回来的商户,时常一个人咧嘴傻笑,政绩回来了。

    远在闽州的李宽也在咧嘴傻笑。

    第一批从长安城来的商户已经到了闽州,李道宗兄弟两很够意思,派来的管家送来了十五万贯的钱财,说是全听李宽安排,只要不让他们亏本就行。

    紧随其后,世家的公子们也到了,同样带来了一批钱财,不说足以支撑他从闽州修水泥路到长安也足以在闽州修路了。

    没有对世家人区别看待,在商业上一视同仁,李宽还是能做到的,召集了承包修路的各个代表,商议了承包修路的年限的过路费价格,闽州的水泥路算正式开工了。

    刚开工不久,闽州再次来了一批商户,这是李宽没想到的,修路一事竟然带动了不少关中的商户移民到闽州,虽说人数不多,但有了先例,将来的移民闽州的商户还会少吗?

    李宽没让中产阶级的商户们失望,颁发的商业政策比关中的政策不知好了多少倍,店铺想要开到什么时候就开到什么时候,只要有精力就是一天开满十二个时辰也没人管你。

    闽州商业赋税也比关中之地赋税低,闽州的官员对商户态度也比关中之地官员好,楚王依旧还是那个宽厚的楚王。

    没有足够钱财购买店铺?

    没关系。

    找楚王借贷。

    啥,借贷要利息,九出十三归的利息还不起?

    没关系,楚王府利息不用九出十三归,只有一分利而已。

    没钱购买闽州特产了?

    没关系,只要有商铺在闽州,可以用商铺抵押,等挣了钱财之后再还不迟。

    闽州的商业迎来了一个春天,尽管这个春天只是初春,已经让李宽很满意了。

    闽州当地的大户们很不满,看着日益开起来的店铺他们很不满,尽管他们不知道垄断说法,可是他们知道以往没有关中商户入驻闽州的时候,商品的价格是由他们定下的,可是自从关中的商户来了之后,定价就不是他们能说了算的,价格一日比一日低,家中的收益反而增加了一些,也正是因为增加了收益所以他们很不满,明明闽州所有的收益都是他们的,可是却被关中来的商户给抢走了一部分,不然他们的收益将会更多。

    不满的同时还有后悔和疑惑,早知道李宽会让关中之地的商户入驻闽州,当初他们就该支持李宽修路,也不至于看着自己的钱财流到别人的口袋里。

    疑惑关中的大富商们和长安城的勋贵老爷们是不是傻了,明明修水泥路是稳赔不赚的买卖,还纷纷前往闽州承包;更疑惑关中的商户们为什么要跟着大富商和世家勋贵们犯傻,闽州又不是什么好地方,难道还能比在关中更挣钱?

    向关中来的商户们打听,收到了不少羡慕的目光,才知道原来人家不是犯傻,人家是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人家是冲着楚王这块金字招牌来的。

    了解了李宽在关中的产业情况,了解了李宽对商户们的态度,闽州本地大户愈发后悔,悔不当初,不少人组队来了县衙求见李宽。

    闽州本地大户们的不满,李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他并不在意,只觉得闽州的大户们有这样想法很傻,要知道正是因为来了一批商户降低了价格才导致百姓能买得起,薄利多销自然增加收益,否则家中收益哪会增加。

    至于大户们前来拜见,李宽没见,大户们为何前来,他能猜到,无非是像他诉诉苦,然后提出想要承包水泥路的修建。

    现在想要承包水泥路的修建,晚了。

    :。:

    wxi7

第365章 怀恩带回来的好消息() 
竞争有利有弊,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更别说良性的竞争,以往的闽州商业都是当地的大户们说了算,闽州的商业就像一潭死水,掀不起一点波澜,如今关中的商户们进驻闽州,像是一阵清风,总算让死水一般的闽州商业掀起了阵阵涟漪,虽说不能引发质变,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质变是迟早的问题。

    有竞争,势必有破产,李宽这段时间接到了不少县令送了的奏折,说的几乎都是同一件事,破产的本地商户状告关中商户欺压自己。

    这个问题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严重,严重是因为李宽担心干出这种欺压之事的是关中的勋贵和世家公子们,如果不是世家之人和勋贵府上的管事,所谓的欺压就不成立,也谈不上严重。

    到底还是要查一查,护龙卫被李宽派了出去,结果让李宽很不满,欺压之事确实存在,不仅闽州本地的商户受到欺压,连关中前来的商户也受到了欺压。

    良性的竞争,李宽乐意见到,可是恶性竞争,就不是李宽愿意看到的了,李宽这边在收集证据,世家、勋贵们依旧犯案不止,世家公子们和勋贵老爷们依旧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性,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他们看来僚人就是蛮夷,蛮夷就是大唐的奴仆,欺压僚人不算欺压,顶多就是找找乐子而已。

    当然,僚人状告他们的情况,他们也知道,可是他们会在意吗?

    不会,反而越发的狠厉,看看关中的商户们,受了欺压不说话默默承受才是正途,你还敢上告,反了天了。至于担心李宽的处置,不存在的,这次他们可是来帮李宽修路的,李宽会处置他们吗?

    会。

    闽州,李宽的地盘,收集证据很容易,看着护龙卫收集到的情况,李宽双眼布满血丝,他当初之所以一拖再拖,除了替闽州本地的大户们考虑之外,就是担心关中的大富商们在闽州胡作非为,毕竟僚人在世家和勋贵眼中算不得人。

    担忧变成了事实,一份又一份的奏折中满是血泪,这些都是他治下的百姓啊!

    “杀,凡是触犯闽州商业法的人一律给本王处决了。”李宽横眉怒目,杀气腾腾,一拍案几,怒道:“特别是陇西李氏的那小子,竟敢女干**女,给本王将他凌迟。”

    周县令劝说道:“殿下,咱们大唐律法规定,凡是处决的之人必须呈报陛下,由陛下决定,不是您说杀就能杀的,更何况犯法之人不少,皆是世家勋贵府上之人,您这一杀可把朝中的勋贵们给得罪了。”

    “闽州本王说了算,本王说杀就杀,得罪朝中勋贵又如何,本王当年得罪的还少吗?”不在理会周县令,看向了一旁的胡庆,吩咐道:“胡庆,你立即召集护龙卫将犯法之人就地处决,至于李氏的那小子,三日后在闽县城门外凌迟。”

    担心自己人手不够,胡庆还去军中找王翼和老柳借了不少人,守住了城门,就算想跑也没有机会,带着护龙卫从午时杀到了第二天的午时,其中叫嚣着自己身份的人不少,可惜身份并不能挡住士卒的横刀,人头滚滚,血流满地,让僚人们再次认识到李宽没有区别对待他们,也让关中来的商户们意识到了,原来在闽州做生意不用担心勋贵和世家的欺压。

    原本以为杀了整整一天,归还了世家、勋贵们侵占的钱财,李宽就没有其他动作了,没想到告示上竟然公布三日后还会有凌迟,而凌迟之人竟然出自陇西李氏。

    僚人们不知道陇西李氏,可关中前来的商户却是知道的,陇西李氏那可是皇族的宗族啊,陇西李氏的嫡出小公子难道真要被凌迟?话说,这凌迟到底是什么刑法啊?

    三日后,他们见识到了所谓的凌迟,一刀又一刀的割肉,像似在片涮羊肉一样,涮羊肉那是一间酒楼的一绝,凡是从长安来的商户就没有没吃过的,眼前的情形就跟片涮羊肉差不多,只是羊换成了人而已。

    难道这行刑的人出自一间酒楼?片肉的功夫不错。

    胆大的在暗赞行刑之人的手艺,胆小的双腿打颤,听着凄惨的叫声,感觉刀子就像割在自己身上一样。

    李宽不讲情面,大家以前就知道,毕竟李宽当初在长安砸酒楼闹出的声势不小,而这次李宽再次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识,完全不给世家和勋贵一点情面,不少人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千万别触犯闽州的律法,在闽州,大唐的唐律行不通。

    所谓乱世用严刑,大唐不是乱世,闽州也自然也不乱,偏偏世家公子和勋贵们要将闽州弄成一团乱,那就怪不得李宽用严刑了。

    严刑的结果很好,城中没有再次出现欺压的情况,世家和勋贵们越发的规矩,他们可不想成为刀下亡魂,只是想想李氏的小公子当时受到的刑法,他们就感觉浑身疼。

    当然,发展商业,竞争是必不可少的,就算出现状告之事,查明是正当的商业竞争手段,李宽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玩不过那是活该,没本事就别吃商业这碗饭。

    这样的做法,让关中前来的商户们明白了,合理的竞争没有问题,也让本地的商户知道了,李宽并不会一味的偏向他们。

    俗话说喜事接连来,闽州商业呈现良性竞争的态势,闽州码头也历经一年多修建完成,虽说码头只是出具规模,以后还得扩建,不过也是值得庆贺的。

    码头建成,王博礼便找到了李宽。

    回长溪?

    没问题。

    让王博礼回长溪,是李宽当初答应的,也是他乐意见到的,毕竟王博礼对长溪最为了解,有王博礼在长溪帮村蒙老爷子,怀恩是时候会闽县了。

    从长溪回到闽县,怀恩便禀报了这半年在长溪的情况,听得李宽直点头。

    怀恩这些年跟着李宽不是白混的,不说政事有过人之处,至少在发展经济方面,他有独到见解,在闽州甚至在整个大唐,能在发展经济方面比得上怀恩的人不多,长溪的情况不错,茶园、渔塘、桑蚕养殖等等,凡是利于经济发展的项目一样没缺。

    “你真将人工养殖珍珠弄出来了?”李宽不敢置信,当初他留怀恩在长溪之时,只是提了一嘴,没想到怀恩还真将人工养殖珍珠的事放在了心上,要不是怀恩提起,他自己都给忘了。

    “殿下,人工养殖珍珠之事,应该成了,我在离开长溪的时候特地去看过,蚌壳中已经有了米粒大小的珍珠了。”

    珍珠自古便受到广大民众喜爱,被誉为大海之子,且不提珍珠的装饰价值,就是药用价值也让李宽兴奋不已;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而他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过来的医学院学生,他知道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大唐,珍珠价高不下,因为珍珠的产量很低,全靠采珠女下海采集,一旦人工养殖珍珠技术成熟,李宽都不敢想象其中的利润有多大。

    米粒大小的珍珠不碍事,总会有饱满的那一天,就算最终得到的依旧是米粒大小的珍珠也不碍事,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没有失败哪有经验,有了经验,成功亦不远矣。

    “怀恩,你立下如此大功,本王该如何赏你?”李宽大笑,笑的很开心,真是好事一件接着一件。

    “殿下高兴,就是我得到的最大赏赐。”

    怀恩说的很诚恳,就是这样的诚恳,让李宽长叹了一口气,怀恩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他是真的赏无可赏,当年就查找过怀恩的家人,结果却让人感慨不已,怀恩一家除了他自己,无人存活于世,李宽就是想将怀恩的功劳赏赐给他家人也办不到啊!

    :。:

    wxi7

第366章 接人() 
好事一件接着一件,不是说说而已,闽州码头修建完善,怀恩带回来好消息,船厂建造的楼船也到了下水的时间。

    楼船下水,码头外围满了百姓,有参观楼船的,也有背着包袱准备回长安的,毕竟李宽曾说楼船建成之日就是他们回乡接亲之时,他们可不会忘记李宽的承诺。

    李宽自己也忘记,不过却没让众人登船,楼船刚刚建成,谁知道质量过不过关,若是中途破损,一船人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样的风险李宽不敢冒。

    阻止了众人登船,吩咐人开船试航,这样的结果引来李明言老大不高兴,想想他一家祖祖辈辈都是造船的,造出的船又岂会有质量问题,虽说楼船不能纵横于海上,但是纵横于内河,他还是能保证。

    质疑他的手艺,李明言怒了,誓要跟李宽理论理论,看到等着归家的士卒和工人一副感激李宽的样子,他沉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