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攻城的时候,冯智戣大体上猜到了。

    因为李宽朝着城门扔去了一个火药罐,火药罐爆炸之后,僚人们兴奋的大喊着雷神,吼声震天,若是现在他还不明白,他也不配当这个领兵之人了。

    在岭南这么多年,冯家竟然没想到利用鬼神之说,冯智戣不禁摇头苦笑,然后转头看向了战场。

    历史上记载,冯盎在平定罗窦各洞反叛之时,冯盎说“我一次射尽此箭,胜负就已清楚”,可见这次叛乱其实并没有多厉害。

    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平定罗窦叛乱没有了冯盎射箭,倒是有了王翼这个箭术达人,一箭一人,再加上火药罐的支持、楚王军中的大吼。

    叛军失去了首领、气势低迷,而平叛的军队却气势高涨,南扶州的叛军四散逃逸,一场叛乱就这样毫无悬念的平定了。

    李宽有些无语,在大唐,除了大唐的士卒之外,他就没见到过真正敢打敢拼的士卒,都是些怂包。

    当初的东突厥何其嚣张,结果兵变之后又如何呢?还不是老老实实听从李世民调令,当初俘获的可是整整十万人啊,就是十万头猪在关中之地也能掀起不小的沙场,可惜这些突厥人怂了,他们的王也怂了。当年那个逼得李世民忍气吐生,不得不挥刀斩白马签订渭水的草原王,竟然在群臣面前跳舞,没有丝毫的血性,没有一点英雄气概。

    现在也是如此,领导叛军的将领竟然跪在冯智戣面前求饶。

    “真是可笑,看来有血性的汉子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了。”李宽摇了摇头,没有在看下去的心思。

    不过,他倒是在这些经历中明白了一件事。

    治理闽州,不光是要治理民生,还要让闽州的僚人懂得什么叫做热血男儿。

    :。:

    wxi7

第324章 战后() 
一场战役的结束代表着无数的生命逝去,李宽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变了的,看着道路两旁的残肢断臂,自己竟然没有一点反胃,没有一点怜悯之心。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发生了现在的变化,李宽也说不好,或许是李世民多年的压迫,也或许是李渊多次的教导,不过他倒是觉得这样的变化也不错,至少心冷一些便不会轻易受到伤害。

    进城,城中充斥着胜利一方的欢笑,充斥着城中妇人的哭号,李宽不禁皱了皱眉,或许这在岭南是惯例,但是在李宽这里不是。

    他们是军队,不是抢匪,不是强盗。

    军队就要有军队的纪律,屠城和那啥人妻女,李宽做不出来也不愿意见到手下士卒这样做,所以李宽找来了薛万彻和护龙卫,吩咐着凡是那啥人妻女的一律军法从事。

    大唐的军法李宽并不清楚,但他还是相信大唐军法应该是很严谨的,毕竟大唐治军严谨挺出名的。

    薛万彻和护龙卫们也很懂,李宽的意思是要他们约束楚王军中的僚人,毕竟凉州前来的士卒和长安城中来的庄户可不会干这些糟心的事儿。

    所以楚王军中的汉人开始约束僚人,若是不服者便杀,几颗人头让僚人们知道了李宽并不是开玩笑的,既然不能抢女人,僚人们渐渐的开始汇聚,分散四处的楚王军聚集到了一起。

    “本王知道或许在岭南这地方抢女人不算什么,但是在本王眼中这些人与禽兽无异;你们是本王治下之民,本王可不想治下之民全是禽兽,要记住你们是人不是禽兽;所以本王今日便颁发一条命令,凡是攻占城池,不能抢女人、不能屠杀百姓,若是你们有本事大可让这些女子自愿跟你们回家,至于会有多少人愿意跟你们,本王不管。”说完,李宽转头看了新招募的翻译官。

    说起这位翻译官,还帮了李宽不少的忙,李宽雷神的名头就是这位名叫夜戈的翻译官传播开的,年纪不过二十,却能说回道,愣是把李宽当年被雷劈的事迹宣扬成了神话,说是天上的雷神动了凡心,偷偷与天上仙子相会,以至于被玉帝责罚,才被贬至皇家,至于那位与李宽相会的仙女就是现在的苏媚儿。

    还别说,这样的说法还真让一些见过苏媚儿的僚人相信了,毕竟苏媚儿确实美若天仙,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一股子韵味,而这股韵味便是名门闺秀的气质,毕竟苏媚儿经过万贵妃多年的调教要说名门闺秀的气质自然是不缺的。不过僚人可不懂什么名门闺秀的气质,在他们眼中这便是所谓的仙气。

    而结果便是苏媚儿竟然在僚人之中的名气比李宽还要大一些,毕竟男人嘛,总是向往美若天仙的女人的。

    真论起来,夜戈可是帮了李宽和苏媚儿两人。

    看着台上翻译的夜戈,李宽陷入了沉思,他在考虑是否将夜戈培养成外交官?

    经过夜戈的翻译,下面的僚人笑了,这是善意的笑容,七嘴八舌的向李宽说着什么,奈何李宽听不懂,只能笑着点点头,然后挥了挥手,让众人去收刮钱粮。

    收刮钱粮,李宽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反正这南扶州也是冯家的地盘,搬空了最好;而且冯家人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毕竟咱们远道而来,帮助你冯家平定了叛乱,收点钱财那是应该的。

    就好比你冯家是地主,咱是外来流浪汉,好心帮着你家打了一个多月麦子,总要给点工钱,总不能让咱白帮忙不给工钱不是。

    相比冯家的士卒,楚王军很有纪律性,没有再次屠杀无辜百姓,没有再次强抢女人,就是抢些钱财而已。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护龙卫和士卒跟随,否则李宽还真不敢保证僚人会不会听话,多年都是如此,抢女人杀百姓那是深入到他们皮肉里的,李宽可不信仅凭自己两句话便能转变僚人们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就像李宽习惯了在思考的时候总喜欢写两个字一般,现在没有毛笔宣纸给他用,他便蹲在地上随地捡起一根木枝在沙地上画着。

    这些带兵平定了叛乱对李宽来说有好有坏,好处是化解了闽县僚人的敌视,宣扬了自己的名声,让岭南之民知道岭南不仅有冯家还有他这个楚王,让僚人有了选择,在以后拉拢民心之时要轻松许多。况且,没有一场大战的胜利,这些好斗的岭南土王自然不会将李宽放在眼里,他们会认为新来的闽州总管没有本事保护一方安定,闽州势必会被各路土王找麻烦。

    不过,这些问题,在这才战斗宣传出去之后便不成问题了,想要找闽州麻烦的土王首先便会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毕竟罗窦各洞的实力可不弱。

    坏处也很明显,平定这场叛乱之后,李宽不敢保证李世民会不会召他回长安,毕竟他能感觉到李世民变了不少。若是真被李世民召回了长安城,之前的努力可都白费了。还有便是此次得罪冯家,岭南的土皇帝不是说说而已,尽管李宽现在不怕冯家,但是也要早做准备,久留在冯家的地盘总归没有回到闽州安心。

    一想到此,李宽当即吩咐薛万彻和王翼等人召集楚王军,他要回闽州了。

    “楚王殿下何必急着回闽州呢,家父早在信中言明去年之时在桃源村尝了楚王府的美食,智戴也多次提起在长安受殿下照顾,如今殿下更是千里驰援,若是我不好好招待楚王殿下一番,可是会受到家父责罚的,不如楚王殿下随我会高州歇息几日,待家父归来之后再行离去。”见李宽吩咐启程回闽县,冯智戣开口了。

    “不必了,本王身为闽州总管理当处理闽州政事,此番前来已是不该,若是再久留恐怕陛下会降旨责罚了。”李宽笑道。

    “殿下说笑了,此番平定叛乱殿下居功至伟,陛下又怎会降旨责罚殿下呢,况且殿下此番舟车劳顿,在高州歇歇脚也是应该的。”冯智戣笑容满面,语气之中诚意满满,但心中却是怨气满腔,你还知道你此行不该前来啊。

    “此次便算了,若是冯公回来之时,只需送来书信,本王定当亲自登门拜访。”

    “既然殿下去意已决,我便不留殿下了,待家父归府之后,必定请殿下过府一叙。”见李宽打定注意要回闽州,冯智戣点到即止。

    其实,他留下李宽也只是想要等冯盎回来之后给李宽一点言语的教训而已,毕竟冯家能给李宽教训只有冯盎一人尔,他们这些儿子的身份还是太低了。

    翻身上马,李宽手持马缰朝冯智戣拱了拱手,带着将士们赶回闽州。

    马上的李宽和薛万彻谈论之时是带着笑意的,这次平定叛乱总体上来说还是赚了的,且不论他之前想到的好处和坏处,就是这次在罗窦收刮的钱财也足够这次行军的钱粮,更何况冯智戣还很大气的分给了他一万多俘虏。

    用冯智戣的话说这些俘虏算是对李宽这次仗义相助的感激。

    冯智戣的意思是让李宽将这些俘虏卖了换钱,这点李宽很清楚,因为在岭南这是常理,可是李宽会卖吗?要是卖了他不成大傻子了。

    :。:

    wxi7

第325章 捷报传长安() 
这些日子李世民很气,原本专心致志的对付世家之人已经初见成效了,没想到岭南之地竟然发生了叛乱,他不得不抽出精力来处理叛乱一事。

    而且朝堂的声音还不统一。

    有官员说只需平定罗窦各洞,这些官员便是房玄龄魏征之流,他们不偏不倚,话是中肯的。

    而世家出身的大臣却请旨平定整个岭南,这些世家官员想的是什么李世民心知肚明,现在各地的皇家书店建立起来了,世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些官员无非是想用岭南拖住自己对付世家的脚步而已。

    然而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还有武将从中掺和,劝说他征伐整个岭南,想要从中挣去军功,其中程咬金和尉迟恭最为积极。

    当初,北征突厥就没他们啥事儿,看着当时北征的武将们一个个进封,他们心头火热,这次罗窦洞的造反是一次机会。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李世民竟然宣他们到甘露殿私下里臭骂了他们一顿。

    如果贞观四年,冯盎没有进京,李世民说不定真会同意武将们的建议——征伐岭南,但是冯盎进京了,而且在这半年的相处中,李世民推心置腹的和冯盎谈论了许多,对冯盎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他不认为冯盎会造反,所以征伐岭南是不可能的。

    在骂过程咬金和尉迟恭之后,李世民召开了朝会,商讨平定叛乱一事,结果出乎世家官员的意料,当初理直气壮地的说着要李世民征伐岭南的武将全都变了,变得理直气壮的说着只需平定罗窦各洞的造反。

    结果少数服从多数,李世民决定任命冯盎率领军众二万人担任进讨诸军的主将,至于副将的人选,李世民却拿出一个主意来,毕竟想要挣军功的武将实在不少。

    最后还是尉迟恭大棒加甜枣拿下了副将的职位,所谓大棒就是武力,所谓甜枣便是利益的交换了,好在这次能与他争夺副将职位的武将不多,他倒是没有损失多少。

    就在楚王军打下第一个据点的时候,冯盎和尉迟恭也带着两万大军出发了,不过这次出征已经注定了尉迟恭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在他们走到半路之时,见到了好匹八百里加急的快马。

    八百里加急的信件,按理说冯盎和尉迟恭是不能看的,他们也确实没看,因为送信的人是冯家的家将,见到冯盎自然一一禀告了。

    冯盎很谨慎的问了家将许多遍,得知罗窦各洞的叛乱确实被李宽平定之后,冯盎陷入了沉思。

    “楚王殿下这不是抢俺的军功吗?”尉迟恭捶胸顿足,然后看向了身边沉思的冯盎,“老冯你说咱们是不是班师回朝啊!”

    冯盎觉得尉迟恭说的就是废话,叛乱都平定了,不班师回朝还能做什么,难道还带着两万大军去岭南游玩不成,所以他吩咐大军返回长安城。

    七月初,长安城渐渐变得炎热了,心中郁闷的陈咬金带着儿子在冰店中消暑,刚坐下还没两分钟,一匹快马便从冰店门口飞驰而过。

    扬起的沙场飘到了盛着刨冰的碗里,飞到了他嘴里,吐了两口口水,刚想喝骂便听到马上之人传来的声音,“岭南大捷,罗窦叛乱平定。”

    陈咬金也不骂了,长叹了口气,不知是在问着桌上的儿子还是在问自己,“征突厥没咱老程啥事,现在平定岭南叛乱也被尉迟老黑给抢了,咋啥好事都落不到我程家头上咧?”

    “父亲,这事不对啊,按照时间来算,尉迟伯伯才离开长安十几日的时间,此时应该尚在去岭南的路途中。”程处默听到自家老爹的抱怨,沉思了片刻,提醒了一句。

    经过大儿子的提醒,程咬金也反应过来了,心里暗暗算了算时间,大军确实尚在去岭南的途中,既然不是朝廷的大军那到底是谁平定了罗窦的叛乱呢?

    程咬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冯家,因为在岭南只有冯家才实力平定罗窦的叛乱。

    当程咬金认定是冯家平定叛乱之时,只见小泗儿笑意连连的走进了冰店,大笑道:“刚在城中听到了消息,家主平定了岭南的叛乱,这是大喜事,今日凡是打着楚字旗的食铺所有费用全免了。”

    小泗儿的话音一落,众人都傻了,能在打着楚字旗的食铺用饭的人哪家会缺少吃饭的钱,他们不在乎那点饭钱,他们在乎的是刚刚离京才两个多月楚王竟然平定了岭南的叛乱。

    待众人回过神来,冰店炸锅了,程咬金还有些不敢置信的看了眼自己傻掉的儿子,随后朝着小泗儿看去。

    程咬金,小泗儿是认识的,也明白程咬金的意思,朝着程咬金点点头,“此次平定岭南叛乱确实是家主联合冯家所为。”

    听到小泗儿的话,程咬金不由的再次将目光转向桌上的儿子,感叹着,“同样都是儿子且年岁相仿,咋差距那么大咧?”

    有同样感慨的不仅是程咬金,还有宫里的李世民。

    其实,程咬金那话很没道理,毕竟李宽又不是他儿子,这怎么能比较?不过李世民发出这样的感慨就很正常了,说到底李宽也是他亲生的,倒不是李世民不满意自家的儿子。

    毕竟,太子李承乾现在处理政事还显得稚嫩,但能将心思扑在政事上,李世民是满意的。

    魏王李泰小小年纪便展现出来不凡的才学,李世民也是满意的。

    在众多儿子中,除了李愔越来越混账之外,几乎所有的儿子都是让李世民满意的,不论才学如何,至少做到了兄友弟恭。

    能做到兄友弟恭便让李世民很满意了,毕竟大唐的皇帝只有一个,以李承乾现在的状态,李世民对李承乾还是抱着很大的期待的。

    当年他为了皇位、为了自保杀了大哥囚禁了父亲,但他却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学他。

    可惜,他自己越来越满意的儿子们终究还是比不上李宽的。

    不提这些年李宽送了他多少份大礼,才刚到岭南又送了他一份大礼——平定了岭南叛乱。

    想到李宽,李世民初始接到捷报的欢快消散了,看着龙案上的八百里加急,他犯难了,信件上写的很详细,从李宽何时到达的罗窦到何时从罗窦返回闽州,中间发生的所有事都详细记录在册,甚至有夸大李宽功绩的嫌疑。

    正是因为这些功劳让李世民犯难了,李宽是因为什么被贬,那是因为得罪世家,虽说是他利用的李宽,但是世家之人记恨的人是李宽,他是为了保护李宽才将李宽贬到岭南的,现在召回李宽与没贬谪有什么区别呢?

    至于李宽对他的不敬,他对李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