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李渊这番提醒,李宽大体上明白了。
冯盎这次进京相当于两国元首之间会晤,当然冯盎还算不得一国之君,但是大家都明白,冯盎其实就是岭南的土皇帝,在岭南甚至可以说是百姓只知冯盎而不知李世民。
这样的情况,李世民当然不乐意,但是经过北征大胜,武将集团已经吃的满嘴流油不说,还想在岭南吃上一口,而文官集团却连口汤都没喝上,所以两方闹矛盾了,作为皇帝的李世民首先想到的就是维系朝堂平和,毕竟朝堂不和还谈什么治理天下。
于是,李世民就召冯盎进京了。
一来嘛,给文官集团表个态,表示他也知道知道武将们吃的太多,这次他就站在文官集团这边,当然也是个武将提个醒,现在还不是征战岭南的时候,毕竟北征大胜所耗钱粮不少,让李世民立即打一场国战那是力有不逮。
二来嘛,就是确认冯盎是否真的有反意,一旦确认,李世民自然有合理的理由派兵征伐岭南。要知道光冯盎手底下的死忠士卒就不止五万之数,若是再拉拢岭南的僚人部落,这绝对是一股足以列土封疆的力量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若说李世民没有征伐岭南之心,谁信啊?只是现在的时机不对而已。
李世民的心思,冯盎显然也是猜到了的,所以他让儿子冯智戴在长安城宴请宾客造势,以确保自身的安全,毕竟他只要露出一点马脚,很有可能被李世民留在长安城。
其实,早在贞观元年李世民召冯盎进京那次,就能看出冯盎不是简单的人物,他手里握着岭南之地,想要与大唐拼一拼的想法不是没有,只是他没想到大唐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
仅仅才三年的时间便扫平了东突厥,大唐现在军威之胜,可谓空前,他现在是不得不入京。
至于历史上记载冯盎是贞观五年进京,现在却提起到了贞观四年,李宽猜测,恐怕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毕竟按照历史发展可没有他这个楚王,蝗灾和大旱带来的灾害不会像现在一样轻松解决。
当然,这些都只是李宽自己的猜测,事情的真相恐怕只有李世民和冯盎两人才清楚。
不过,一想到不能从冯盎身上下手,李宽便没有和李渊商议下去的兴趣了,毕竟冯盎进京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作用。
:。:
wxi7
第305章 酒宴()
贞观四年九月初,李世民下旨整个长安城洒水净街,就连这些日子已经初见成效的水泥窑也停工,理由还很充分,灰尘太大,就是李世民自己出行也没这么大的排场,如今却大行其事还是他亲自下令,长安城中张灯结彩,连夜晚的宵禁时间也比往日晚了一两个时辰。
这样情况自然惹得长安城中的百戏议论纷纷,谁啊,特么比皇帝的架子还要大。
好在,百姓们没等两天,宫里便传出了消息,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冯盎进京面见陛下,陛下率领百官明德门亲迎。这消息一传出,可是在长安城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当初被冯智戴邀请的一些勋贵后悔不跌,毕竟李世民的欢迎冯盎的规格太高了,要说李世民的用意不是捧杀,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这次冯盎进京,李宽没有为母守孝的借口了,只好按时来了长安城,跟着文武百官一起站在明德门外等候,环视一周,李宽不禁为文臣中的老人而感到担忧。
九月天,烈日炎炎,可别中暑了。
好在等候的时间不长,冯盎出现在了文武百官的面前。
本以为能看见一场君臣勾心斗角的好戏,没想到李世民和冯盎相处的极为融洽,从明德门经过朱雀大街一直谈笑风生,进了承天门之后更是携手而进太极宫,两个大男人拉着手哈哈大笑,那画面李宽简直不忍直视,心里忍不住腹议了一句也不嫌热得慌。
太极宫比殿外自然是要凉爽许多的,因为四周放着无数的冰盆,不用说也知道出自李宽之手。
当然,冯盎是不知道的,所以他吃惊的看向李世民。
冯盎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写在脸上了,李世民又那里不知道冯盎的意思,这一看,李世民脸色也起了一点变化,因为这些冰是他出资购买的,全天下都是他的,他吩咐献上来的东西谁敢让他出钱购买,只有李宽,而且借口还找的很好,难道陛下要罔顾法令,抢强百姓家财?
好在李宽免费赠送今日御宴的厨子,倒是让李世民心里平衡了不少。
要说厨艺,还是李宽府上的厨子手艺最好,一顿午饭吃的众人兴高采烈。
午饭结束之后,李世民便开始了他和冯盎交锋。一听李世民宣记录奏对的官员,李宽兴奋了,还以为能看见一场好戏,结果他却被李世民赶出了太极殿。
“反正老子不感兴趣,看两人算计还不如去陪妹妹玩儿。”李宽刚走出太极殿便喃喃自语着,只是嘴里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找了个无人地方,趴在墙上侧耳倾听。
“你大胆,竟敢偷听父皇和耿国公谈话?”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李承乾怒道。
有李承乾在,偷听是不行了,李宽不屑的撇了李承乾一眼,然后扭着身子去了皇后的立政殿。
一场奏对从午饭之后,持续到了傍晚时分,这对向来是快刀斩乱麻的李世民的来说,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再次被邀请去太极殿用饭,只见不知何时出现在大殿之上的李渊正和冯盎说笑,身边穿过一群群宫女端着玉蝶银盘,把盘子一一摆放整齐,然后截开盖子,饭菜浓郁的香味顿时蔓延开来,李宽甚至看见了冯盎滚动的喉结。
夜间的膳食李宽只吃了两口便放下了手中筷子,天气实在太热,他没有胃口,而且这些精致的饭食,他已经不知道吃过多少回了,哪还有什么食欲。
“二弟,你不吃了?”或许是因为当年大朝会的时候杜伏威闹出了笑话,李世民这次倒是把杜伏威安排到了李宽身边,见到李宽没有继续动筷的意思,杜伏威一副自己压低声音的偷偷摸摸的样子。
杜伏威所谓的压低声音,依旧让不少人看向了他和李宽,李宽腼腆的笑了笑,然后对着杜伏威说:“自己动手啊,难道还要小弟给你端过去啊!”
杜伏威也不客气,嘿嘿一笑,自己动上手了。
“楚王殿下,难道这饭食不合乎殿下胃口?”冯盎笑问着李宽。
“耿国公不用管他,这做饭的厨子就是那小子调教出来的。”李渊解释一句。
“原来如此。”冯盎笑了笑,“臣早就听闻楚王殿下聪慧无比,当年的蝗灾和大旱多亏了有楚王殿下良策,没想到楚王殿下对饭食亦有研究。”
这两年,凡是李承乾听到关于李宽的事迹都是夸赞之词,就是李世民和朝臣也时常谈论李宽如何如何聪慧,而且还有李纲常常告诫他要和李宽和睦相处,这让向来看不起李宽的李承乾一直心有不满,现在就连远在岭南的冯盎也当着众人的面夸赞李宽,位于左侧上座的李承乾脸色变了,目光不由的转向李宽。
恶意的目光,李宽注意到了,对于李承乾的那点小心思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冯盎到底是有意说这话,还是无意开口的,毕竟要说治理蝗灾有方,也应夸奖李世民才对。
“耿国公说笑了,蝗灾一事多亏陛下和诸位大人同心协力,本王可没什么良策;不过,说到吃,本王确实很有研究,要不耿国公抽时间出本王庄子里尝尝?”
“既然殿下相邀,老夫明日便登门拜访。”
玛德,好像被这老家伙给套路了。李宽看着李世民的神色,暗骂一句,随即又笑了,他要得不就是给李世民找麻烦吗?
一顿晚饭,冯盎是吃的开心的,李宽虽然没怎么吃,但是看着李世民的强颜欢笑的笑脸也是开心的;只不过,饭后李宽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李世民和李渊把他叫到了甘露殿,李世民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臭骂,吐沫星子都溅到了李宽脸上,骂他没脑子,别人一句就把他抓起来利用了一把。
至于李渊,看着李世民骂他也不阻止,一直笑意连连的看着,越看越笑。
不就是一顿饭吗,有什么大不了?李宽心里腹议着。
一顿饭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李宽宴请冯盎的时候,李世民还是带着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来了。
或许是猜到了李世民会来,也或许是冯盎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思,冯盎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一个忠心的大唐臣子的模样,反正李宽没从冯盎的表现中看出什么端倪。
或许李世民也没有看出来,所以回到皇宫便下旨了,冯盎一下从郡公升到了升到了国公,食邑增加五百户。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可以受冯盎萌荫的儿子相比长安城的国公们多了好几个,汉武帝的推恩令被李世民运用到了冯盎身上。
:。:
wxi7
第306章 李世民赠送的“大礼包”()
东突厥被灭了,岭南的问题也暂时得到了处理,朝堂里的文武之争停歇了,一切都朝着大唐强盛的方向发展,唯一让李世民惦记的就是世家了。
被人惦记,不是一件好事,尤其这个惦记你的人还是皇帝,若是不能被皇帝收为己用,凡是被皇帝惦记上的就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除非,你有和皇帝掰手腕的本事,不然迟早落得个锒铛入狱身首异处的下场。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就像大唐五姓七望世家,他们就有和李世民掰手腕的本事。
世家的力量有多大,李世民一清二楚,当年若是没有关陇世家集团的资助,现在的天下会不会姓李还是一个未知数;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清楚世家的力量,所以他一直对世家保持打压的姿态,一直在扶持新兴的贵族,扶持河东士族。
至于当年资助李家夺得江山的情谊?在李世民眼中那是没有的,毕竟世家之所以资助李家夺得江山,还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虽然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不咋样,但是李宽对杨广的评价还是不低,且不说开通大运河这样的功绩,就说完善科考制度、扶持寒门士子打压世家之人就非是一般人能有远见和魄力。
当然,李世民的远见也不比杨广差,他也知道世家大族的危害,但是直到他临死那一刻都没有完全清除五姓七望的危害,到了武则天登基之后,这个女人才下了狠心,将世家大族扫进了垃圾堆,要不说女人狠起来比男人更狠呢?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辈,这不现在处理完了要事之后,就要对世家动手了。
当年李宽献上的活字印刷术,李世民可没有浪费,一直在派人秘密造书印册,整整四年多的时间,李世民到底印了多少的书籍没人清楚,总之长安城中出现了一大批的书籍,书籍的价格也一降再降,跟白送的差不了多少。
没错,长安城中再次打响了书籍类的价格战,这场战斗是李世民和世家之人打的,其波及面远非李宽和长孙无忌能比。
刚开始,世家之人还不接招,毕竟长安城对于整个大唐而言还是太小了,一座城的得失对于世家之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毕竟他们又不指着一座城的生意。
只是,当整个关中之地都出现价格低廉的书籍之后,世家大族的家主们不得不接招了。
一场席卷整个大唐的书籍价格战打响了。
这场战役并未持续多长的时间,最终以李世民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毕竟书籍出现的太多,价格战已经没必要打了,而李世民的本意也不是想要打价格战,他要得是大唐寒门士子能有书读,所以战役一结束,整个大唐的州县便出现了一间又一间的印刷店。
不知是李世民派人宣传,还是世家之人打探消息的时候走漏了风声,李宽这个献上活字印刷术的人,开始在整个大唐的士子中流传,寻常士子对李宽那是敬若师长,而世家之人则是对他恨之入骨。
在得知自己被寻常士子推崇的时候,李宽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忙得脚不沾地,汗如雨下,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世家靠得是什么,靠得就是诗书传家,李宽献上的活字印刷术无疑是在断世家大族的根啊!
他现在算得上跟世家大族对上了,对上了就连李世民也没有把握对抗整个世家大族,结下的还特么是死仇。
“殿下,这是陈中郎将送来的消息。”怀恩拿着一个信封,放在书房的书案上。
陈中郎将即是当年的受过李宽恩惠的陈校尉,现在已经提拔到了中郎将的位置,当然是少不了李宽的暗中帮忙,而李宽的原意是想让陈中郎将传些自己妹妹的消息,没想到现在却送了一个在他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的消息。
只见信上写着——百骑司,流言起,殿下小心。
意料之外,是因为他没想到李世民会真将他推给了世家大族;意料之中,是因为他猜测到放出一条消息的就是李世民。
现在来不及找李世民算账,殿下小心四个字,让李宽想起了当年做的那梦。
“怀恩,立即召回长安城中的张信,吩咐王翼和胡庆带领护龙卫持刀日夜巡查,凡是来路不明之人当即扣押盘问,若是夜间出现在桃源村之人,不用询问,一律杀无赦。”
怀恩领命出门。
不久,王翼和胡庆急冲冲的赶来了,“王爷,可是庄子中发生大事了?”
“确实是发生大事了,一着不慎,桃源村恐怕会成为一片废墟啊!”李宽长叹了一口气,看着窗外的烈日,好像在艳阳高照的晴空之中看到了一抹殷红的血迹,喃喃自语道:“腥风血雨就要降临了。”
现在不是自己感叹的时候,李宽知道,自己现在必须要冷静下来,冷静下来。
重重的拍了拍自己的脸颊,脸颊红了,感到疼痛的李宽冷静下来了,他想到了尚且在外经商的李十亿他们,这些人是他的班底,一个都不能损失。
“怀恩,立即飞鸽传书给十亿他们,让他们现在都给本王躲起来,没有本王的命令不准现身。”
李宽的命令不可谓不快,可是终究还是迟了一步,李宽刚写好纸条走出书房,便见着一只信鸽落到小院中,展开纸条一看,只见纸条上写着——李十亿遇刺,身受重伤,生死难料。
原本清明的双目出现血丝,然后渐渐变红,李宽怒吼:“凡是意图接近桃源村之人都给本王杀。”
“王爷,此举恐怕有些不妥。”王翼劝说道。
“照本王之令行事便可,若是出了问题,本王一力承担。”
···········
桃源村仅仅宁静了两日,之后便出现了不少生面孔路过桃源村,随着时间的推移,路过桃源村的生面孔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生面孔只是从桃源村外路过,并没有接近桃源村,王翼他们也不好拿下询问,只是越发的谨慎了。
月黑风高杀人夜。
十月初,天上没有一颗星斗,守夜的护龙卫和庄户听到了刀剑相交之声,不久,一群手持横刀的蒙面黑衣人出现在守夜的庄户们面前。
好在,李宽提早做出了安排,庄户们虽然受伤了,但是不至于致命,而且还擒下了两名黑衣人送到了李宽的面前。
“本王知道你们是死士,不怕死,但是有些时候死并不是最可怕的,本王有一万种办法让你们生不如死。”李宽见跪在地上的两人露出不屑的目光,他笑了:“好,有胆气,那咱们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