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械最重要的就是枪管和子弹,枪管对张震来说容易,知道原理造就是了,甚至连膛线都拉出来了。
而子弹可不一样。
他这是击针枪,别看这击针枪只存在了四十年,主宰战场更是仅仅十来年就被现代枪械取代。
相比燧发枪辉煌了二百多年,虽然时间上是差的远,刚发明时更是被无数人嘲笑,那也只是越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枪械的升级换代也越快。
但这取代可是经受了战场考验的,只普奥之战一场战斗就让全欧洲换装,那时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兵力加在一起足足上百万,结果战争只打了七周就以奥地利的惨败告终,那装弹效率和实用性就可想而知。
也正是击针枪的出现,这才开启了现代战争的大幕。
张震这把击针枪的子弹,锥形铅弹是自己造的模具铸造后打磨的,铅的熔点只三百二十八度,烛火都能烧化了,更不用说气焊了。
火药也简单,工业园里就有烟花,现代的烟花和古代的火药差不多,因为配方比例的差异,有些甚至在威力上还有过之。
关键就在底火了。
火药在特性上,属于火焰感度高,撞击感度低,击针枪的底火,必须是撞击感度极高的东西才能保证发火率。
雷汞火帽什么的不现实,张震又非化学专业,一无原料,二无加工办法,就算知道名字也没法制造,那只能从大明现有的物品入手了。
想起黑火药是华夏的炼丹士发明的,张震特意翻看了当世的医书,经过反复推测,最终选出赤硝和硫磺作为底火,关键是效果还不错。
南阳距离南北两京都有上千里,正是天高皇帝远,一个小镇上哪里值得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驻扎?
等到镜子的事情传扬开来,终于在太子祭湖之后,又来了一队厂卫入了南阳。
在这南阳,太子被逼走,司礼监颜面无光,这厂卫之中从上到下谁待得不别扭?
有杨翰林从中周旋,加上张震平时低调,这镜子之事牵扯商旅无数,此事在一个月调查无果之后,最终不了了之。
他们又哪里能猜到,张震晚上从不出门是因为,他忙着在工业园搞研发呢。
他们更猜不到,杨翰林这官府中主刑侦的干吏竟然是个奸细,赤硝和硫磺都是他以好几张药方抓药弄来的。
而锦衣卫和东厂平静了,两京可就真不平静了。
民间渐有传说,说是京城烟花巷或金陵秦淮河畔有一种琉璃镜,以其照人,纤毛毕现,比之铜镜清楚百倍。
这事的反应也很蹊跷,哪怕是那些富商们的妻女听到消息,所有的富商基本上口径一致,说那是以讹传讹。
不撒谎不行啊!听说那一面小镜在南阳购买时就高达三千两,到了京师和金陵,转眼就飙升的到上万两银子,而且还是每日一个天价的往上涨,还是有价无市的那种。
撒谎归撒谎,两城的富商贵胄高官重将都在重金求购宝镜,还不是各处花魁自持身价,钱财难以难以打动其委身于己。
听说有一在南阳购置了一块宝镜的豪客,到了京师就赠与佳人,就此成为入幕之宾,那宣传效果彻底激起了男人们的热情,每日几百上千两的往上加,在茶楼宿馆留下求购的信儿。
而那些青楼女子听说之后,向熟客打听琉璃镜之事,每每言辞恳切眼神灼灼,颇有势在必得的意思,更是让众欢客们上心。
再然后竟然发展成谁没被赠过宝镜,就当不得花魁之名。
直到还有十天过年,奇货可居的也忍不住出手了,最后一块琉璃镜,以五万三千两的天价成交。
后来据好事者统计,南阳镇流出的十块琉璃镜,京师占了八块,说是其中两块被御用监掌印太监买了去,估计是献给皇后贵妃了。
一块被晋地大商给买了去,直接带出京城回乡了。
有两块被当朝官员购得,送给妻妾了。
剩下的三块,全部进了花柳巷最大的三家作为镇馆之宝。
诡异的是,金陵竟然也有三块,分别在秦淮八艳的李香君,陈圆圆,卞玉京手中。
十块镜子怎么多出一块的,关于这个的版本不一,而因为这镜子,南北两京的花魁们的差距也显现出来,按着后世的说法,这金陵的花魁更有自主权一点。
而这宝镜稀有,众美争夺众,颇有那二桃杀三士的韵味,金陵众艳就多有不服者,名声最大者就是秦淮八艳里的顾横波。
这顾横波才貌双绝,号称‘南曲第一’吟诗作画信手拈来,最受才子名士青睐,江南诸多文宴,每以顾横波缺席为憾,由此可知其影响力。
关于她还有件风雅事,说是理学黄道周每以‘眼中有妓,心中无妓’自诩,东林诸生员乃请横波去衣共榻,试其有没有那柳下惠的本事。
如此一个人儿,闻之宝镜已各有其主,自然不甘,去往卞玉京处看过,又到李香君处以诗词挤兑,算是大闹了一通。
可惜这镜子终究没了,闹过,哭过,这顾横波怕是也有些心灰意冷,竟传出要出嫁的传闻,也不知真假。
原本那眉楼就门庭若市宴无虚日,有了这个传言更是才子名士狂聚,看样是都想抱得美人归,连年都不回家过了一般。
也是因为这些,许多人也知道了张震的存在,纷纷庆幸他卖出的镜子少,要是多了,怕是自己也要破费不说,美人哪里还能厌倦欢场想寻个归宿了?
凤姨购置的两面宝镜也被人以三万两银子高价买走,南阳金凤楼的晴儿姑娘,也算是空欢喜了一场,整个腊月都郁郁寡欢。
这宝镜被人以五倍的价格买走,这事也和两京的争夺轶事一同传开,不久就传到夏仲勇两口子的耳中。
这是一万五千两银子?弄到京城肯定还不止这个价!
十几年的食不果腹,夫妻两个此时那叫一个心头狂跳。
不久,两口子还是断了变卖的念头,哪怕主公已经明说了,这镜子是自家两口子的了。
当然那激动是怎也免不了的。
第51章 尚书来访()
第一次试射,安全起见,张震肯定要削减药量,而且那靶子离得近些,也能亲眼看到效果不是?毕竟这是自己造的第一把枪,是来大明之后的第一枪,很有纪念意义的。
随后的日子就是测试最适宜的药量,以及有效射程最大射程之类的了。
当然张震也测试了最大装药量,本身这就是后膛枪,最多也就能塞十二公分的整弹进去。
仅火药就有近十公分长,张震将枪支固定了,使长绳拉扯开火,连射了五十枪,没炸膛。。。。
这最大装药量的测试是失败的,而结果却让张震更加满意。
自己追求的就是装弹更快,肯定不能用十二公分的大子弹,可操作性太低,有效射程增长也有限。
子弹最多十公分长短,便于装弹就成。
精镗过的线膛枪,气闭性无可挑剔,最终测定,二百米的有效射程,最大射程更是足足四百七十米。
那火绳枪就凭大明这近乎原始的加工技术,能有一百米的有效射程?两百米放一头大象能打中了?这个差距,张震不信虐不死大明的火器营。
第一把测试枪,枪托的外观没什么讲究,开始量产就要精细化了,就算不求漂亮,也要往顺眼的方向制作。
很快就到了除夕,新年图的不就是一个喜庆?
张震要银子有银子,要人有人,年前早打发人去南阳镇置备了好一些年货,佃户每家都有鸡鱼白面,有老人孩子的送上几尺布做件新衣,孩子们还个个都有糖果鞭炮。
等到新年,所有的佃户家全家出动赶来给张震这东家拜年,加上南阳镇上不少店家眼热那西洋工坊,因此来套交情攀关系的,倒是让这望湖村比那镇上还热闹。
正月在不知不觉间过去,冬天雪大,一场雪怕是比去年春夏秋三季的雨水都大,还是下了十几场,加之整个冬天除了风雪就是昏沉的雾霾天,积雪出了正月才化去。
民间有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连番豪雪化尽,可是灌足了水,田里小麦趁着春风送来的暖意,开始分蘖。
后世有人种下的一粒小麦疯狂分蘖一百多次,结出了一百多个麦穗,还有人种的小麦那一个麦穗上结了一百多颗麦粒,理论上来说,小麦的产量能到播种的几千上万倍。
当然这也是理论上的,正常来说,水肥及时,虫害控制好,小麦分蘖五到七次,一个麦穗结种三十粒以上,就算刨除发芽率什么的,都能保证上千斤的产量,已经可以算丰产了。
有了张震的吩咐,佃户们一家老少上阵,那可是出了死力气的,张震让弄三寸塘泥,佃户们平均铺了四寸以上,这可是十几公分,就算是比那黑土地差些,那也所差有限了。
此时这三百亩田的地力,怕是整个兖州府也找不出第二块了,又有雪水给养,这开春后的分蘖就十分惊人了。
张震为了测试能否杂交,播种的时候可是添加了当世的麦种的,一亩地二十多斤的种子,在当世来说,已经是惊人的败家子行为了,下雪前还不显眼,这分蘖可就了不得了。
一棵麦苗分蘖七八个以上,那麦垄一下茂密的不像话,一里外都能看到那一片的墨绿,有从望湖村附近经过的,谁不特意近前看上一眼?
佃户们那是万分惊喜,打从娘胎里出来,谁见过这等长势?这是要丰产?定能丰产!
佃户们心中祈祷,怕是都求遍了满天神佛,对庄稼的保护,越发不敢大意,任何外人近前,马上就有人在旁盯住。
寒冬过去,这水面一化冻,工部尚书刘遵宪也随船回了南阳,赶着再次开工,等一切安排好了,好回京城主持工部,这还没安排妥当呢,就听到了外间传闻,说是南面有块地,那麦子都长疯了。
初时刘遵宪只是当做闲谈,耳旁风一样的转眼忘在身后。
这谈论的越来越多,甚至自己手下工匠都趁着午饭那一会,小跑着赶去看一眼,回来还赞不绝口,这就让人惊奇了。
忍不住向工匠询问过,听那赞叹,刘遵宪这工部尚书,堂堂朝廷二品大员再也坐不住了,吩咐一声,带人就奔正南方向。
他来的晚了,路上已经不见泥泞,而经过这段时日,小麦的长势自然更好,到了地头,晓是他见多识广,也惊呆了。
佃户们一见远远的来了一大帮人,还骑着高头大马,那就不是饥民了,飞快赶来两个,好劝阻小心庄稼,别践踏了。
毕竟是在码头上干过有些见识了,等到看到那一身的朝服上硕大的锦鸡,吓得都不敢劝说了。
这可是正二品的官服,正儿八经的朝廷大官,听说是尚书大人穿的,这尚书大人不就是宰相么?除了皇上和首辅,可是宰相最大啊!有这觉悟,两个吓得慌忙跪下行礼。
刘遵宪下马后笑道:“敢问两位小哥,这地可是你家的?看那长势十分了得,可否让本官看上一眼?”
其中一个慌忙回道:“回大人,这地是我家少爷的,小的们只是佃户,租种东家的,大人想看那是小的福气,想来东家少爷知晓了也会欢喜哩!”
刘遵宪点点头,笑道:“如此也好,待本官看过。”
刘大人举步上前,近看之下更觉惊讶,最后还挽起官袍下摆蹲地探头细看,可见有多么的惊奇了。
伸手爱抚一般的细看过,刘大人起身笑道:“厉害!了不得啊!本官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没见过麦苗有这等骇人的长势,你家少爷可在本地?能否为本官引见?”
这是要求见少爷?这么客气?这可是宰相啊!两人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刘遵宪再说一遍求见之意,两人这才醒悟。
“我家少爷就在眼前这庄上,大人且慢行,小人这就去通报,好让少爷迎接大驾!”
两人说罢,再磕了头,起身一溜烟的跑了。
听到两个汉子语无伦次的话语,张震捋了捋细想一下才明白,是有位尚书大人要拜访自己。
第52章 一份大礼()
尚书啊,这可是朝廷大员,张震是知道有位刘尚书在为大明监造龙神庙,应该就是他了。
只是他来拜访自己干嘛?莫非是因为麦田?
细问之下,果然如此,张震有些无语,人都来了,还是这么大的官,总不能避而不见,那就太让人起疑心了。
吩咐刘氏准备茶水,整整衣冠,迎出大门外。
待那刘大人近前,张震含笑拱手道:“草民张震拜见尚书大人!”
他是主,对方是客,虽然此时的身份天差地别,能迎出门外已经是相当客气了,根本不需躬身,当然,张震也不想躬身。
刘尚书惊奇道:“张小哥客气了,你有能耐种出那等良田,竟无功名在身?”
这话一说,张震就来气了,这位老大人连这事都往儒家身上贴,太不像话了吧?
张震淡然的回道:“回尚书大人的话,家中有训戒,不可偏安一隅做那井底之蛙,老张家的人,是男人就要征服星辰大海!”
“大胆!!!”
‘唰’的几声,那刘大人的随从和夏仲勇张黄河都抽出刀来,双方怒目而视。
“放肆!还不把刀收了!”刘尚书呵斥道,说完向张震歉意道:“手下人不知礼,让张小哥见笑了。”
双方收了兵刃,刘尚书叹道,“年前听闻此地有西洋镜流出,老朽还不大相信,毕竟那大海凶险无比,若是有这家训,那西洋镜倒是取得,只是有些可惜了小哥,须知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了功名才好为天下人做事!”
“大人是来说教的?”张震平淡的问道。
这话就有些逐客令的意思了,刘尚书哪想到他一点情面也不讲?自己可是当朝尚书,大学士啊!这都还没进门呢,再被人赶走,那丢人就丢大发了。
刘遵宪不好钱财女色,唯这名声看不破,最是爱惜羽毛,无奈笑道:“罢了罢了,老朽是来请教的,不敢说教,不说就是了!”
张震笑道:“如此怠慢大人了,大人请入正堂,自有好茶招待。”
对方识趣,张震也客气多了,双方相携入内,落座后刘氏就奉上了茶水。
这可是大红袍,当世还未发现呢,轻嗅茶香,刘尚书精神一振,赞道:“好茶!不比那明前差。”
张震笑道:“大人好见地,闻香能知味,但这茶,确实比不过明前龙井!”
张震也是实话实说,工业园里的茶叶,虽是上品大红袍,绝对不是母树上的,这位刘大人是当朝二品,喝得明前龙井那必然是贡品,同为顶级名茶,拿一个一二等的和人家最极品的相比,能比的过就怪了。
刘尚书哪里肯信,平心静气凝神细品,直到这一杯热茶不知不觉喝完了,这才感叹道:“小哥才是茶道高人,两相比对,那也只是稍差半筹,加之你这茶稀罕,足以列为贡品!”
“可别!”张震头疼道:“这茶来自海上荒岛,那大海茫茫的,想再找着无疑大海捞针,剩下的这些已是孤品,大人想喝,走时赠些也无妨,要是列为贡品,咱上哪找去?”
老奸巨猾!老奸巨猾啊!张震在心中感叹,这贪杯的老头,这是给自己下套啊。
无奈之下也只能把茶叶的出处推到大海上,反正没出世呢,有本事自己去大海上找去。
“孤品啊?”刘尚书一愣,泄气的说道:“既如此,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