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啸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啸大明-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一条鞭法”实际上就是对赋税制度的改革。

    就现在而言,明朝的赋税制度主要分为两项:田赋和徭役。

    所谓田赋,说白了就是土地税,农民种田每年所产的粮食有一部分是要上交国家的,这个就是田赋。而徭役呢,则是指朝廷无偿征调各阶层百姓从事劳务活动,如修建城池、疏浚河道、平整道路等等等等……

    本来这样的赋税制度在开始时开展的挺好,不过随着时代的慢慢发展,后面却产生了很多弊端。

    比如徭役,按照现在的明朝法律,每一个农民那都是要服役的,也就是说,你在家种田种的好好的,突然之间哪个地方要修路了,那你就得日夜兼程的赶过去,而你不在,田里的地怎么办呢?自然也就只能荒着。

    还有,比如国家要征发一省的民夫在某地干一项工程,那官员们就得花大力气把这一省需要服役的人全都集中到一块。这里面,就光路上的吃用开销可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而工程结束呢,还要再发遣散费,所花的银两那就更多了。

    如此一来,农民从这里折腾到了那里,不但耽误了农活,国家还要花不少的钱,这样一算下来,其实还真不如国家直接花钱雇佣当地人来干这项工程来的划算。

    所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就是将这些东西全都简单化,你要交田赋是吧,只要让地方上折成白银上交国库就行。要服役是吧,现在不用了,你一样只需要交钱,如此一来,国家收到的银两多了,做很多事情都可以统筹安排,而人民呢,也不用这么瞎折腾了。

    虽说这样的方法,经后世证明还是有很多弊端,不过,就现在而言,那可是再适合不过,国家如今不正是需要钱嘛。

    ……………………

    房间中,石青听的很认真,也很仔细,他非常清楚,张居正现在提的每一条都是非常正确的,而且,现在的大明也急需要来这么一场变革。

    为了将来的那盘大棋,石青知道,眼前的这个张居正可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他对此人也是寄予厚望。

    说实话,石青可不想将张居正的这些理论据为己有,他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跳过张居正由自己来向嘉靖去陈述,因为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这种变革是一系列的理论,只靠他一点点的理解可是完全不够的。

    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特征,若是处理不好,弄出个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情,那可就悲剧了。而且,石青自己不是读书人,他提出这些东西来,很难得到仕林阶层的认可,与其这样,还不如由他来搭个平台,让张居正一个人好好的去唱。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平台到底该怎么去搭?

    将张居正直接推荐给嘉靖?

    这样做也未尝不可,只不过,现在的朝堂中严党根深蒂固,连他石青都还没有机会将这些人扳倒,现在把张居正放出去,那不是羊入虎口么?这个人可是个宝贝啊,要是万一来个什么出师未捷身先死,那可真够他石青哭的了。

    况且还有一点,现在的张居正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在朝堂之中要人望没人望,要资历没资历,即使是推荐给嘉靖,大些大臣们又有谁能够信服呢?

    思来想去,石青觉得这件事还真是急不得,想要变革,那是必须要从上到下,一体而行才可以的,要是朝堂中所遇的阻力太大,即使是嘉靖同意了,恐怕到最后也很难实施下去。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俗话说,一口吃不起一个胖子,急功近利可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当务之急,最主要的还是要先将严家父子干掉,只要这家人还在,推行变革就不是时候。

    至于张居正嘛……

    嗯……还是先到咱的海事司磨砺磨砺吧。

    “张大人,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相谈了良久,石青一声感慨,他站起身一脸诚挚的道:“先生之才,可比管仲乐毅,今晚我石青可谓是受益良多,先生大才,请受石青一拜。”

    恭恭敬敬的对着张居正行了一礼,石青的招人计划终于开始正式上演了。

    “哎呀侯爷,这可不敢当,不敢当啊!”

    听得石青如此说,张居正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堪比管仲乐毅,这可是极高的评价,高的甚至都有些让他不好意思接受了,当下,他连忙也站起身,一边摆手,一边对着石青也还了一礼。

    礼毕之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自然是更加的近了。

    重新坐下之后,石青现出一副为难的样子道:“唉,真是可惜啊,刚才听张大人说了那么多的治国建议,本来我应该立刻将大人推荐给皇上才是,只不过,现在皇上大病初愈,很多事都是有心无力。还有,就是内阁那边,严嵩做了这么多年的首辅,突然之间,让你来主持变革,恐怕他不会同意啊。”

    严嵩是什么样的人,张居正心中当然明白,当下他赶忙道:“侯爷,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张某可不敢奢望来主持什么变革,只要侯爷能将这些建议转达给皇上,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石青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好吧,以后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向皇上提及这件事,不过,你也放心,你如此大才,我也一定会向皇上推荐你,让你一身的抱负得以施展。”

    “多谢侯爷!”

    张居正听的感激不尽,立刻又站起身再次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第452章 海事司() 
这个世界上,能寻找到一位知音那可是极为艰难的,尤其是像张居正这样的人,身怀大才,更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么多年了,他本有着一身的抱负,可一直却只能默默无闻,这期间的苦闷熬下来,实在是已经让他有些心灰意冷。

    而终于,在今天晚上,他见到了一个能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听完他观点的人,这个人不但能完全赞同他,还愿意大力的推荐他。

    这不是知音又是什么呢?

    所以,当石青提出想要让他去海事司帮忙的时候,张居正几乎是不假思索便答应了。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到了这个地步,别说是去什么海事司了,就是让他张居正将身家性命都交给石青,他也是心甘情愿。

    谈话非常顺利也非常圆满,当张居正告辞而去的时候,石青简直是心中大畅,恨不得狠狠的高歌一曲。

    今晚的收获实在是太大了,这顿揍也算是没有白挨,如此一个名誉古今的人物被他成功招揽,以后他的朝堂之路,可就好走多了。

    ………………………………

    又过了三天,海事司终于正式成立。

    这个部门由于是嘉靖心血来潮提出来的,所以吏部那里干脆就按照通政司的编制,依葫芦画瓢,也弄出了同样的一副编制来,按照吏部的安排,海事司的主管授正三品官职,称海事使,下面则设两个副使,官职为正四品。

    再往后,和通政司一样,他们也设了两个五品参议,一个七品经历和一个八品知事,如此一来,新的部门也就这样定了。

    说实话,嘉靖搞出这么一个海事司,朝中的大臣很多都是不看好的,甚至他们干脆认为这纯粹就是瞎折腾,所以吏部在定官职的时候,也根本没有好好思量,直接就是照搬照用。

    听听,海事使,这名字看起来虽然还不错,可听起来也实在是太拗口了。

    石青是真不喜欢这个名字,不过,吏部既然已经订了下来,他却也不好再去改什么,若是为了一个名字去和吏部较真,也显得他石青太过小气。

    唉,海事使就海事使,反正平常别人都喊他侯爷,这个名字也只需要知道就行。

    编制定下来了,官职也定下来了,再往后便是办公地点和人员配置。

    办公地点倒是现成的,在上一朝也就是正德年间,曾有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组织叫做西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西厂被关闭,他们的办公地点也就空了。

    本来,这个地方后来是被东厂给接管的,如今,海事司开张,东厂则又把这块地方给腾了出来。

    地点没有问题,房屋设备都是现成的,只要人搬过去就行。

    只是,在后面的招人上,石青却是遇到了麻烦。

    首先,他这个海事司开张,除了他这个三品的头儿之外,其他的职位,像什么副使啊、参议啊,朝堂之中竟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过来,就连那些候补的官员一提到去海事司那都是眉头紧皱。

    在他们看来,似乎只要一进了这个部门,未来的前途就彻底断送了一般。

    幸好还有张居正啊,让石青不用太过尴尬,否则刚刚开张就当光杆司令也实在是太难看了。

    当然,这个问题还只是小事,官位嘛就那么几个,没人来石青倒也不稀罕,以后慢慢的找合适的就行,没有外人,他反倒还方便了不少。

    可是,官无所谓,下面的兵可就有些棘手了。

    按照在万寿宫中的约定,兵部尚书戴子虚那是满口子答应,京城七十二卫,只要是石青看上的,他都可以随意的挑选,按理说,这样的承诺不可谓是不爽快。然而,就当石青兴冲冲的将人都选回来的时候,却是麻烦了。

    石青本来心想着,既然要招兵,那就多招一些,以后在和严世藩对抗的过程之中,也好多些本钱,所以他这次一下子便选了近三千人,这些人绝对是精锐啊,刚选完的时候,石青的心中那是别提多高兴了。

    不过,选完之后,兵部尚书戴子虚的一句话却是如冷水般一下子将他浇了个透心凉。

    那句话是这样的。

    当石青兴冲冲的将人选完之后,五军营中的一个千总曾向戴子虚询问,他问道:“戴大人,这些人离开了军营,那他们今后的俸禄应该由哪边出呢?”

    戴子虚当时不假思索的道:“既然都已经进了海事司,俸禄自然是由海事司出。”

    啥意思?

    当石青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差点都傻了,海事司出?这是在开玩笑么?

    海事司成立,户部那里的确是调拨了银两,可是,老君在上啊,户部那里一年的经费银子总共才给了不到三千两,就这那还是嘉靖皇帝特别说明给予照顾的,而且,更要命的是,三千两银子还不是一次性到账,那得等国库中充裕了,每个月才能够按时发放一些。

    石青本以为这些钱就是发给他随便用的,至于手下的工资,那还是由朝廷来负责。

    要是按这么算,三千两银子倒也不少,后面用度也足够了。可是老天啊,听戴子虚这么一说,那意思可就代表着今天他所招的这三千些人,以后的吃喝拉撒可全都要他石青负责了。

    好嘛,三千两银子,一年下来养三千人,平均一个人一年的花销才只有一两银子,靠,这就是养猪也不够啊。

    “戴大人,这些兵勇虽说被召到了海事司,可是你们兵部这边人数不也是少了么,原本的这些饷银调过来就是,为什么还要海事司多出银子呢?”

    石青十分的不解,同时他也希望能将这笔钱给省下来。

    “呵呵,侯爷,帐可不能这么算啊。”

    戴子虚一脸微笑的道:“京城三大营七十二卫,数十万兵马拱卫京师,那可不是说少就能少的,你今天将这些人挑走了,后面兵部可还要从其他地方调人将这里的缺口再给补上,饷银都是固定的,又怎么能够多出来呢。”

    “哦……这样啊。”

    石青听的一脸郁闷,戴子虚说的也在理啊,他把人弄走了,总不能就让大营中的兵缺着吧,这饷银还真得由他这边出。

    可是,他到哪去弄这么多银子呢?

第453章 商船出海() 
这一次为了收购胡椒、苏木,石青可是把青萍的银子都给偷了来,结果被青萍是好一通的胖揍,不是他不想自己拿钱,实在是他手中没钱呀。

    虽说皇庄那里每年也能进不少,还有多多少少他也能捞些贿赂,然而,用这些钱去养三千人,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像一开始收的那些巨额贿赂,比如他封伯、大婚、还有这次封侯,官员们的确是送了不少,可是,他总不能老大婚、老封侯吧。

    他石青刚到京城不久,官员们为了混个脸熟,开始送的时候肯定不会小气,可你要是指望着他们每年都能送这么多,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而且,现在的京城生意才刚刚开始,王家堡那边也根本指望不上。如此一来,他石青没有这么多的收入却要一下子养这么多人,这不是开玩笑么?

    “侯爷,怎么样?人数够了么?”

    戴子虚一脸的笑眯眯,他似乎没有看见石青那苦瓜般的脸色,只是微笑道:“你要是觉的不够,我们还可以到其他营看看。”

    “够了!够了!”

    石青一听赶忙摆手,靠!三千人已经养不活了,再招人来那不是要命么?

    一脸的苦相,他看着招来的这些人,无奈的道:“戴大人,人数已经够了,唉,别说够了,现在的这些人一大半我还得给你还回去呢。”

    “哦?怎么又不要了?”戴子虚装出一副不解的样子。

    石青苦笑道:“戴大人,您又何必明知故问呢?户部一年拨给我的银子总共才三千两,就这些钱我怎么养活这么多的人?还得劳烦您,将这其中的两千五百人再给带回去吧,我留下五百人也就够了。”

    心中在滴血,石青也只能这样了,三千人他现在实在是养不起,也只能先减去大半,等以后有钱了在慢慢的往上加。

    没办法呀,朝廷没钱,他总不能砸锅卖铁吧?

    将三千人挑了挑,捡了捡,留下了五百最强的,其余的则被戴子虚又全都给带了回去,有这五百人垫底,石青的这个海事司也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

    大殿之中,石青将海事司的事情一一禀告给了嘉靖皇帝,他倒也不是要打小报告,而是因为嘉靖召见,要询问这方面的事情。

    当知道海事司一年的经费户部只拨了三千两的时候,嘉靖的确是非常不快,不过,在当他把户部尚书方钝召过来,听了这位老尚书好一通的哭诉之后,到了末了,他也只得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方钝一笔笔帐算的极为清楚,算来算去其实就那么一个结果,国库中现在的确是没钱啊。

    而且,他还振振有词,现在工部还在刚刚造船,连船都没造好呢,就要那么多兵干什么?一年有三千两银子已经非常不错了,这比其他部门已经高了许多,要知道,现在像什么通政司啊、都察院啊,官员的工资都还发不出来呢。

    现在能筹出这么多的钱,户部可已经是咬牙再咬牙了。

    一番话说的理直气壮,嘉靖皇帝顿时无语了,他即使是非常焦急的想要寻找仙岛,可也是没办法反驳。的确呀,连船都还没造好呢,要那么多的人,要那么的钱又有什么用?

    方钝昂首挺胸的去了,嘉靖也只得安慰石青道:“爱卿啊,现在国库的确紧张,你呢,就先委屈委屈,等今年江南的税收到了,朕在一点一点的给你加。”

    “唉!”仰望着屋顶,他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只是照着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出海找到仙岛呢?”

    一脸的愁容,看到出来,现在的嘉靖显的很是焦躁。

    “皇上!”

    看着嘉靖这个样子,石青的心中突然一动,他脑子里面飞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