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史-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ト倮锿饩幼 L焖澈螅烊腱度馈N髂暇啾逼讲颊景税倮铩
  大宁卫元大宁路,治大定县,属辽阳行省。洪武十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寻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九月分置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前、后二卫。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后三卫为营州左、右、中三护卫。永乐元年二月省,又徙中、前二卫於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宁王府建於此,永乐元年迁於江西南昌。南有土河。东南有大碱场。东北有惠和县,又有武平县。东有和众县。元俱属大宁路,洪武中俱废。
  新城卫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六十里。
  富峪卫本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为卫。永乐元年二月徙置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会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南有冷岭。西北有马孟山,广袤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於漌河,又南入於辽水。距行都司里。
  榆木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全宁卫元全宁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中废。二十二年四月置卫。永乐元年废。有潢河,又有黑龙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顺义县,属大宁都司。南有塔山。距行都司里。
  营州右屯卫元建州,属大宁路。洪武中,州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蓟州,属大宁都司。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营州中屯卫元龙山县,属大宁路。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平谷县西,属大宁都司。南有榆河。距行都司里。
  营州前屯卫元兴州,属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二十六年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香河县,属大宁都司。西有新开岭。南有老河,源出马孟山,流经此,又经行都司城南,东北入於潢河。西南有兴安县,元属兴州,顺帝后至元五年四月废。距行都司里。
  营州后屯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三河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兴州左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玉田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右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迁安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中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良乡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丰润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后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三河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开平卫元上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为府,属北平行省,寻废府置卫,属北平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卫治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四年二月还旧治。宣德五年迁治独石堡,改属万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备於此,后废。西北有卧龙山。南有南屏山,又有滦河。东北有香河,又有簸箕河、闾河,西南有兔儿河,下流俱合於滦河。又东有凉亭、沈阿、赛峰、黄崖四驿,路接大宁、古北口;西有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路接独石。俱洪武中置,宣德后废。又西北有宁昌路,东北有应昌路,北有泰宁路,又有德宁路,元俱直隶中书省。西有桓州,元属上都路。洪武中皆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左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七合营。永乐元年废。距都司里。
  开平右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於军台。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中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於沙峪。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真定府,直隶后军都督府。寻徙治滦州西石城废县。距都司里。
  开平前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偏岭。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后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石塔。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元隆兴路,直隶中书省。皇庆元年十月改为兴和路。洪武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四年后,府废。三十年正月置所。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十年为阿鲁台所攻,徙治宣府卫城,而所地遂虚。东北有凌霄峰。南有威远川。西有鱼儿泺。又西有集宁路,元直隶中书省。西北有宝昌州,元属兴和路。又有高原县,元为兴和路治。洪武中俱废。距北平都司里。
  宽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遵化县,仍属大宁都司。又侨置宽河卫於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东南有宽河,一名豹河,下流经迁安县西北,又东合於滦河。距北平都司里。
  宜兴守御千户所元宜兴县,属兴州。致和元年八月升为宜兴州。洪武二年兼置卫,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六月改卫为守御千户所。五年七月,州废,存所。永乐元年,所废。距北平都司里。
  南京《禹贡》扬、徐、豫三州之域。元以江北地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又分置淮东道宣慰使司治扬州路属焉;江南地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以应天等府直隶中书省,卫所直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为京师。十三年正月己亥罢中书省,以所领直隶六部。癸卯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以所领直隶中军都督府。永乐元年正月仍称南京。统府十四,直隶州四,属州十七,县九十有七。为里万三千七百四十有奇。北至丰、沛,与山东、河南界。西至英山,与河南、湖广界。南至婺源,与浙江、江西界。东至海。距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应天府元集庆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三月曰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永乐元年仍曰南京。洪武二年九月始建新城,六年八月成。内为宫城,亦曰紫禁城,门六:正南曰午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宫城之外门六:正南曰洪武,东曰长安左,西曰长安右,东之北曰东华,西之北曰西华,北曰玄武。皇城之外曰京城,周九十六里,门十三:南曰正阳,南之西曰通济,又西曰聚宝,西南曰三山,曰石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曰金川,曰钟阜,东曰朝阳,西曰清凉,西之北曰定淮,曰仪凤。后塞钟阜、仪凤二门,存十一门。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周一百八十里,门十有六:东曰姚坊、仙鹤、麒麟、沧波、高桥、双桥,南曰上方、夹冈、凤台、大驯象、大安德、小安德,西曰江东,北曰佛宁、上元、观音。领县八。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弘治四年,户一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万一千三。万历六年,户一十四万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万五百一十三。
  上元倚。太祖丙申年迁县治淳化镇,明年复还旧治。东北有钟山,山南有孝陵卫,洪武三十一年置。北有覆舟山。西北有鸡鸣山、幕府山。又东北有摄山。东南有方山。北滨大江。东南有秦淮水,北流入城,又西出,入大江。又北有玄武湖。东有青溪,又有淳化镇巡检司。
  江宁倚。南有聚宝山、牛首山。西南有三山、烈山、慈姥山。西滨大江。东北有靖安河。西南有大胜关、江宁镇。东南有秣陵关。西有江东四巡检司。北有龙江关,置户分司於此。
  句容府东。南有茅山。北有华山,秦淮水源於此。北滨大江。西北有龙潭巡检司。
  溧阳府东南。元溧阳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东南有铁山、铜山。西南有铁冶山。北有长荡湖,一名洮湖,与宜兴、金坛二县分界。西北有溧水,一名濑水,上承丹阳湖,东流为宜兴县荆溪,入太湖,旧名永阳江,又曰中江也。西北有上兴埠巡检司,后废。
  溧水府东。元溧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东南有东庐山,秦淮水别源出焉。南有石臼湖,西连丹阳湖,注大江。
  高淳府南。弘治四年以溧水县高淳镇置。西南有固城、丹阳、石臼诸湖。东南有广通镇,俗曰东坝,有广通镇巡检司。
  江浦府西。本六合县浦子口巡检司,洪武九年六月改为县,析和、滁二州及江宁县地益之。二十五年七月移於江北新开路口,仍置巡检司於旧治。东南滨大江,有江淮卫,洪武二十八年正月置。又有西江口巡检司。
  六合府西北。元属真州。洪武三年直隶扬州府。二十二年二月来属。东有瓜步山,滨大江,滁河水自西来,入焉。有瓜埠巡检司。
  凤阳府元濠州,属安丰路。太祖吴元年升为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置留守司於此。六年九月曰中立府。七年八月曰凤阳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城於旧城西,三年十二月始成。周五十里四百四十三步。立门九:正南曰洪武,南之左曰南左甲第,右曰前右甲第,北之东曰北左甲第,西曰后右甲第,正东曰独山,东之左曰长春,右曰朝阳,正西曰涂山。中为皇城,周九里三十步,正南门曰午门,北曰玄城,东曰东华,西曰西华。领州五,县十三。距南京三百三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万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弘治四年,户九万五千一十,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万历六年,户一十一万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九。
  凤阳倚。洪武七年八月析临淮县地置,为府治。十一年又割虹县地益之。北滨淮,南有镆铘山,西濠水出焉。又西南有皇陵城,洪武二年置卫。西北有长淮关,洪武六年置长淮卫於此。东北有洪塘湖屯田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一年置。
  临淮府东北。元曰钟离,为濠州治。洪武二年九月改曰中立。三年十一月改曰临淮。七年为府属。北滨淮。有二濠水,东源出濠塘山,西源出镆铘山,至城西南合流,东入淮。
  怀远府西北。荆山在县西南。涂山在县东南。淮水经两山峡间,有北肥水入焉。又北有涡水亦入淮,谓之涡口。又西南有洛水,与寿州分界,径县南新城村入淮。有洛河镇巡检司。
  定远府南。南有池河。。西有洛河。又有英武卫在北,飞熊卫在东北,俱洪武十一年置。
  五河府东北。元属泗州。洪武四年二月来属。旧治在县南,永乐元年圮於水,徙治西北界。嘉靖二十五年迁於浍河北,即今治也。东滨淮。东南有漴河,西北有浍河、沱河,东北有潼河,并流合淮,谓之五河口。又西有上店巡检司,后废。
  虹府东北。元属泗州。洪武七年七月来属。南有汴河。东南有潼河。西有沱河。
  寿州元安丰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太祖丙午年曰寿春府。吴元年曰寿州,属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隶中书省。四年二月还属,后以州治寿春县省入。北滨淮。淮水经山硖中,谓之硖石山,有西肥水来合焉。东北有八公山,东肥水经其下,西入淮,谓之肥口。又西北有颍水,亦入淮。又南有芍陂水,西有渒水,俱入淮。又北有下蔡县,南有安丰县,俱洪武中省,有下蔡镇巡检司。又东有北炉镇、西有正阳镇二巡检司。东距府一百八十里,领县二:
  霍丘州西南。西南有大别山。北滨淮,史河、沣河俱流入焉。南有开顺镇、丁塔店,西有高唐店三巡检司。
  蒙城州北。北有涡水,又有北肥水。
  泗州元属淮安路。太祖吴元年属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隶中书省。四年二月还属府,后以州治临淮县省入。南滨淮,有汴水自城北南流入焉。西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二:
  盱眙州南。东南有都梁山。东北有龟山。西有浮山。北滨淮,有池河自西来入焉。又东北有洪泽湖,淮水之所汇也。又西有旧县巡检司。
  天长州东南。冶山在县南。西北有石梁河,下流为五湖,接高邮州界。东北有城门乡巡检司。
  宿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四年二月来属。龙山在西南,北肥水出焉。又北有睢河,自河南永城县流入,下流至宿迁县合淮,亦曰小河也。南有汴河,亦自永城县流入,又有浍河与涣水合。又东南有沱水。东南距府二百三十三里。领县一:
  灵璧州东。西南有齐眉山。北有磬石山。黄河在东北。南有汴河。北有睢河。又南有固镇巡检司。
  颍州元属汝宁府。洪武四年二月来属。淮河在南,自河南固始县流入,下流合大河入海。又南有汝水,自河南息县流入,经硃皋镇入淮。又北有颍河,自河南沈丘县流入。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於河南,由陈州合颍,径太和县,又经州城北,又经颍上县,至寿州同入於淮。永乐九年,河复故道。宣德、正统、成化、正德间,河、颍时通时塞,俗亦称颍为小黄河。西北又有沈丘镇巡检司。东距府四百四十里。领县二:
  颍上州东南。东有颍河。南有淮河。东北有西肥水。
  太和州西北。南有颍水,亦名沙河。北有西肥水。又有洪山、北原和二巡检司。
  亳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初,以州治谯县省入,寻降为县,属归德州。六年属颍州。弘治九年十月复升为州。西有涡河,自河南鹿邑县流入,北有马尚河,流合焉。南有西肥水,即夏肥水也。又东南有城父县,洪武中废。又有义门巡检司。东南距府四百五十里。
  淮安府元淮安路,属淮东道宣慰司。太祖丙午年四月为府。领州二,县九。西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六百八十九,口六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弘治四年,户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七。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九千二百五,口九十万六千三十三。
  山阳倚。北滨淮。高家堰在其西南。南有运河,永乐中浚。西南有永济河,万历九年开,长六十五里,亦谓之新运河。东南有射阳湖。东北有马逻乡、庙湾镇、羊寨乡三巡检司。
  清河府西。县治滨黄河,崇祯末,迁治县东南之甘罗城。南有淮河,东北与黄河合,谓之清口,旧谓之泗口。自徐州至此,皆泗水故道,为黄河所夺者也。南有洪泽湖,有洪泽巡检司。又东有马头镇巡检司。
  盐城府东南。东滨海,有盐场。北有射阳湖。西有清沟、西北有喻口镇二巡检司。
  安东府东北。元安东州。洪武二年正月降为县。东北朐山在南。东北有郁洲山,在海中,洪武初,置东海巡检司於此,后移於州南之新坝。西南有涟河,又有桑墟湖,滨海。南有淮水,东北过云梯关,折旋入於海。自清口至此,皆淮水故道,为黄河所夺者也。又涟水自西北来,东南流入淮。又西北有硕项湖。东北有五港口、长乐镇,东南有坝上三巡检司。
  桃源府西北。元曰桃园。洪武初,更名。北有大河,即泗水故道。西北有古城巡检司。东有三义镇巡检司,崇祯末,移於县西之白洋河镇。
  沭阳府北。元属海宁州。洪武初改属。东南有沭水,自山东郯城县流入,其下流为涟水。又北有桑墟湖。海州元曰海宁州。洪武初,复曰海州,以州治朐山县省入。北有于公、白沟等浦,皆产盐。南有惠泽、西北有高桥二巡检司。南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赣榆州北。西北有羽山。东滨海。东北有荻水镇、南有临洪镇二巡检司。
  邳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初,以州治下邳县省入。四年二月改属中都。十五年来属。北有艾山,接山东沂水县界。西有沂水,自沂州西流,至下邳入泗。又西北有泇河。万历三十五年开泇以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