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外江南-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都害怕自家还在在这个地方发展不起来,等事业失败后,那她们事业的黄金时期那就过了,他们这次也打算感谢杨承志的同时,劝说一下两人和他们回港岛发展,那里毕竟使他们起步的地方,凭借她们现在的名气创办个什么公司也能走红。

    最后三人商量了一下,明天把王海燕也带上,因为就这样把杨承志拉去见家人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别说是自己的家人了,就连王海燕这一关也过不了,自己的男友让别的拉去见家人,这让她心里怎么想。

    三人商量后,两女去做王海燕的工作,而杨承志却去找村支书杨凤山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村里起码也的有个过年的样子。

    等在杨家沟大队见到杨凤山的时候,杨凤山正在和村里的干部们商量过年这事情,这一年来村里在杨承志的带领下变化也太大了。

    别的不说就说村民们的收入,算上杨承志给他家发的福利,就是那些以前靠国家低保生活的孤寡老人一年的收入也在两万华夏币。

    而那些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今年的收入至少都在十几万华夏币,这是他们在去年的时候想都不敢去想的,即使是现在还有很多村民看着家里的一堆华夏币发呆,还认为他们做了一场梦。

    见杨承志过来,杨家沟的支书杨凤山,村长杨树强,会计杨天明一齐站起来迎接这个带村子走出贫困的年轻人。

    村长杨树强是一个和杨凤山岁数差不多的中年人,一米七的身高,壮壮实实,国字脸因为村里的劳作有点发黑,一看就是一个严谨朴实的村民。

    会计杨天明四十多岁,一米六五左右,有些偏瘦,一副老式的近视镜挂在鼻梁,看起来书生气十足,听村里人们说,杨天明当年有机会上大学,可因为家里太穷最后才放弃了上大学回村种地,因为他当时是村里文化最高的人,所以村民们选举他做了杨家沟的会计。

    杨承志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凤山叔,树强叔,天明叔你们这是干什么,我又不是县里的领导,不用迎接我,我不会给你们发工资的”。

    听杨承志这样一说,三人齐声哈哈大笑,杨承志不知道其实这三个人他都给发工资,杨凤山,杨天明,杨树强都在他新建的酒厂中上班,并且还都是层,这说不给发工资能不让这三个人发笑。

    其实这也不怪杨承志,那天他给工人们发年终奖的时候,就是在台子上给大家拜了个年,剩下的事情都是闫雪飞杨凤山他们几个办理的。

    “承志,谁说你不给我们发工资,今年我们三人每人在酒厂拿了一百万华夏币的年终奖,你这老板也当得太那啥了吧”。现在的杨凤山因为得到了一百万华夏币的奖励,心情舒爽,说话也有了不少底气,看着杨承志笑着说道。

    听杨凤山这一说,杨承志呵呵一笑,他想起了当时酒厂招工,年龄在六十以下够可以去酒厂上班,杨凤山三人的年龄都在六十以下,肯定会到酒厂上班的。

    杨凤山给杨承志拉了把椅子,杨承志坐下,笑着问道,“凤山叔,你们在商量什么呢,是不是我过来的不是时候,要不你们先商量,等下我再过来”。

    杨凤山摆摆手,“不用,我还打算一会过去找你,你看今年村里村民的收入都不错,村民们都想热热闹闹过个年,这不我们三人正商量看看每户出多少钱合适”。

    杨承志点点头,眯着眼说道,“凤山叔,村里想搞些什么活动,你先和我说说,至于村民集资的事情就不用了,过年村里的花销我都出了村民出力就行了,大家忙了一年赚了点钱都不容易”。

    杨凤山三人相互看了一眼,“承志,这样不太好吧,去年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好,你花了那么多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今年大家一年都收入了十多万,在让你花销这也说不下去了”。

    杨承志听三人这一说不由的一笑,“凤山叔,你们也知道去年过年,正月咱们就花销了上千万华夏币,这要是让村民集资的话,那这一年不是白忙活了,这事情就不用说了,花销归我,剩下的事情你们看着办,倒是我想听听咱们村怎样红火”。

    “承志,原本我们想每户出资一万华夏币,在村里先发几个大一点的旺火,你也知道咱们平城这个地方过年都有发旺火的习俗,以前咱们家家户户弄个小的,今年我们想在大街上弄几个大一点的”。

    发旺火这个习俗杨承志知道,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发财大吉。

    因为平城地区是华夏最大的一个煤炭基地,煤炭丰富,所以在平城地区过春节的时候,当地人就会用大块的煤炭垒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燥的木柴,在上面用大红纸写上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等吉祥的词语。

    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交汇的午夜十二点,由家中年纪最大的长辈亲自点燃,同时点燃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当旺火中的煤炭燃烧到精火的时候,全家老少都会围着旺火,顺时针转三圈,逆时针转三圈,顺走三圈寓意迎接美好的明天,逆时针走三圈寓意顺走过去的日子,在绕旺火行走的时候,人们都会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了好几百年,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挖出来的煤炭有了大块,这样一来垒的旺火是越来越高,旺火越大寓意来年的生活更好。

    在煤炭最为朔城,每年的春节后都会举办一个大型的旺火节,迎接新的一年,听说去年那个地方垒的旺火,最高的都有十二米高,用了八十顿煤炭。

    所以现在的平城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行业,有一批专业垒旺火的人,活跃在平城地区,据说他们一年垒旺火的收入至少在七八万华夏币。

    听杨凤山说起垒旺火,杨承志低头思考了一下,“凤山叔,今年咱们村垒上三个旺火,你这就找专业垒旺火的人,在买上几个结实耐用的铁丝网,把旺火围住,别到时候燃烧的煤块掉下来把人伤了。

    “承志,你想弄多大的旺火,要一般的旺火咱们村里也能垒起来”,杨树强疑惑的问道。

    “咱们要红火就要弄一个大大的旺火,找最好的专业垒旺火的,问问他们最高能垒多高,就垒多高,今年好好过个年,明年努力”杨承志笑着说道。

    “承志,这一个旺火就是好几十万华夏币,是不是有点浪费了”,杨凤山看着杨承志说道。

    杨承志点点头,“凤山叔,我也知道这几十万一夜之间就烧掉不划算,不过我觉得花这点钱还是值得,最起码能给咱们这个地方带来好运”。

    杨承志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凤山叔,你们看看咱们酒厂其他村子的职工有愿意在年三十过来的没有,要有的话就让厂里的车子负责接送”。

    杨凤山点点头,说道:“等下我就打电话问问他们,顺便找那些专业垒旺火的人,红火不怕咱们必须的保证看旺火祈福人群的人身安全”。

第三百七十二章 港岛来人() 
说好了旺火的事情,杨承志又问道,“凤山叔,还有什么活动”。

    “基本还和去年一样,过年燃放烟花,正月闹元宵,我们刚才研究了一下,打算今年红火的规模再大一些,今年咱们村的马路都宽了,今年的活动就在咱们村里的马路上举行”。

    几人又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细节,杨承志在走的时候让杨凤山一会找闫雪飞先领取一千万华夏币作为启动资金。

    回到家里的时候,杨承志和家里人说了一下今年村里举办的活动,家中的那些人别说是见十几米高的旺火了,就连垒旺火是干什么也不知道。

    他们都是生活在煤炭部地区,再加上一些大型城市根本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更别说是垒旺火这个只在平城地区流行的风俗了。

    他们听到杨承志说起垒旺火这个新鲜的名词都感到稀奇,都想马上见到他所说的旺火是什么东西。

    第二天的时候,害怕两女家人到机场等他们,所以杨承志、范若彤、蓝灵、王海燕他们连饭都没顾上吃,四个人一齐出发去迎接范若彤和蓝灵两女的家人。

    随同他们一起走的还有两辆空车,这两辆车都是左老爷子派出去的,这几个月相处下来,几位老人也挺喜欢范若彤和蓝灵两个懂事的女孩,都把她们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孩子的家人要来,当然的要隆重一点,可不能按照两女的想法,范若彤和蓝灵两人原本打算在机场找几辆出租车就行了,可家中的老爷子没有同意。

    三辆车相伴而行,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平城机场,这时候两女家人乘坐的飞机还的等半个多小时才能过来。

    正好早上也没有吃饭,于是杨承志带着他们在机场外找了个具有平城特殊风味的小饭店吃了一顿早饭。

    这家小饭店面积不大,因为他们过来的早,所以饭店中还没有客人,只有杨承志他们几个,不过这样也好,正好范若彤和蓝灵两人还害怕碰到认识她们的粉丝。

    这顿早饭对于生活在平城的人来说是最为平常不过,但对于范若彤、蓝灵、王海燕以及那三个开车的保镖来说那可是难得一见的美食。

    早餐也简单,原本杨承志估计每人一碗最具平城特色的羊杂,几个油糕就行了,可没想到就这一顿平常的早餐杨承志见识到了三位女将强悍的战斗力。

    王海燕倒好说在杨家沟也住了一年多,羊杂、油糕她也吃过几次,可剩下的五人还从来没有吃过这种风味小吃。

    平城羊杂是用羊身上的心、肝、肺、肚子、肠子以及头肉这些东西煮熟,切碎,配以辣椒葱花等调料熬制而成的一种汤,做出来的羊杂汤色彩艳丽,香辣爽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驱寒,暖胃的佳品。

    平城油糕也是平城地区的一个特色小吃,油糕是用黍子碾成的面用温水活好,上笼蒸熟,蒸熟后攃好,然后把做好的黄糕分成小块,摊开在里面放上豆沙或者砂糖做成的馅,放在油锅中一炸,香味十足,脆黄的油糕就做出来了。

    这几个人刚看到羊杂汤中漂浮的那层红红的辣椒油,以为很辣,根本不敢下筷子,但在杨承志的劝说下,小尝了一口。

    这一尝不要紧,香辣爽口的羊杂汤成了他们几人眼中的珍品,每人足足吃了三碗还不尽兴,最后又吃了几个脆黄香甜的油糕才心满意足。

    吃过这最具平城特殊的小吃之后,几人揉着肚子动都不愿意去动,一个劲的抱怨这种东西太好吃了,把个饭店的老板弄的不知道是笑还是哭。

    饭店的老板想都不敢想象,三个娇滴滴的大一个人就能吃下三碗羊杂,最后还一人至少吃了三个油糕。

    因为他开饭店这么多年,就是一般的小伙子至多也就吃上个两碗羊杂,两三个油糕,看到这些人吃的香汗淋漓,怎能不让他心惊。

    最后杨承志和他们说,等回去,过年的时候,好好给他们做几顿羊杂,这些人才满意的离开小饭店。

    他们到了机场的时候,正听到广播中让工作人员准本接机的工作,时间刚好,杨承志他们几人都在通道口等候两女家人的到来。

    等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从通道中陆续走出不少乘客,因为平城这个地方不像是其它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所以下来的乘客也不是太多。

    还没等乘客完全走出来,杨承志就看到带着眼镜口罩的范若彤和蓝灵眼镜明显一亮,很明显他们都看到了各自的家人。

    两人看到了各自的家人后,举起玉臂就朝她们的家人挥去,虽说两人带着眼镜口罩,可是和她们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人一眼就认出了她们,拉着行李箱兴匆匆就朝他们走来。

    杨承志打量了一下朝他们走过的几人,两男两女年纪都在四十多岁,从他们的穿着上也能看出她们是典型的南方人。

    因为北方这个时候正值最冷的时节,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中三九,俗话说,“三九四九哑门叫狗”。就是说这两个节气中,是北方天气最冷的时候,农村中想叫院子的狗也不敢开门,生怕一开门就冻坏了自己。

    北方现在这么冷,其他的乘客都是大衣羽绒服,而朝他们走过的四人还是像平城人秋天穿的衣服那样,只是穿了一件单衣谁一看也知道是从南方某个城市过来。

    这并不是说人家爱美才传成这样,因为就是王海燕、范若彤、蓝灵三个最爱美的大,今天外面也都穿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就是这样在外面等了半个多小时,她们也是冻得直打哆嗦。

    这也是这几个月她们都修炼了从太玄观带回来适合女子修炼的**心经,现在他们的修为最低都到了明劲的中期,要不然的话这么冷的天气早把他们冻坏了。

    等这四个男女走过来,杨承志细细打量了一下,见这四人明显是范若彤和蓝灵的父母,等六人走到一起范若彤和蓝灵的称呼验证了杨承志的想法。

    即使是杨承志听不懂港岛这个特别行政区的语言,但经常看电视他能听出两女称呼过来的人为妈妈、爸爸。

    范若彤的爸爸保养不错,看样子就是四十一二,一米八的个子,略微偏瘦,因为偏瘦所以脸型偏长,白白净净,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一身淡灰色的西装穿在身上,更显精干,手里拉着一个大大的黑皮行李箱。

    妈妈三十七八的样子,一米七左右的身高,面容和范若彤有七八分相像,一身裁剪得当的淡蓝色套裙,把勾勒的淋淋尽致。只不过身上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书香味人一眼就能看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

    蓝灵的父亲,一米七五左右,国字脸,看起来憨厚老实,但从流露出的眼神中,杨承志猜想此人必定不凡,因为眼神中散发着凛冽的气息,范若彤的父亲站在那里身子因为寒冷微微颤抖,而此人却好似丝毫感觉不到寒冷一样。

    蓝灵的母亲小巧玲珑,一米六的身高,肤色是典型的江南女子,细腻白嫩,面庞精致,一身淡紫色的套裙更显江南女子的风韵。

    六人分成了两对在哪里说了一会话,蓝灵、范若彤挥手招呼了一下杨承志和王海燕让他们过去。

    两人相视了一眼,知道两女这是要把他们介绍给各自的父母,两人走过去,这次过来就是专门迎接这四人,上去打招呼也是必要的礼貌。

    范若彤指了指杨承志对她的爸爸说道,“爸爸,这就是我和你说过把我和灵儿治好的杨承志和他的女朋友王海燕,承志这是我爸爸范志海,妈妈蒋秀敏”。

    蓝灵也把杨承志和王海燕介绍给父母,蓝灵的父亲叫蓝翔,母亲上官静,杨承志和王海燕都礼貌的和四人打了个招呼。

    范若彤和蓝灵的父母听女儿介绍杨承志就是把他们女儿医治好的中医,都感到特别意外,他们都知道自己女儿是让一个年轻的中医给治好的。

    他们原本这个年轻的医生至少也的三十多岁,样子好似电视中那样,一心扑在中医上的一个医痴,却没想到杨承志这样年轻,还不一定有他们的女儿大。

    再看杨承志的样子,身上根本没有一丝医生的气息,面容清秀,穿着普通,懒懒散散,如果把这个青年放到大街上,大街上必定没有人说这个青年是个中医大夫。

    他们想不出,这个懒散的青年怎么能是一个中医圣手,能把那么多大型医院中都让医生大夫都束手无策的伤势治好。

    杨承志也看出了两位红颜父母怪异的表情,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